華文網

我和霜降的故事:霜降,一個抹不去的兒時回憶

今天是10月23日,二十四節氣中,就是 “霜降” 了,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已近尾聲,冬天即將來臨始

圖片與文章無關

霜降時節,是每年秋收後農業豐收的一大節氣。農諺曰:“霜降到,無老少”,意思是此時田裡莊稼不論成熟與否,都可以收割了。霜降前後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麥忙。此時的南方,正是 “三秋” 大忙時節:單季雜交稻、晚稻在收穫;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這既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時候,農人們一年忙到頭,只要有收成,再忙也是快樂的

圖片與文章無關

兒時的霜降時節,我們除了要及時添衣服,還要幫大人們幹農活。記得那時故鄉要幹的農活最多的是挖紅薯。紅薯又叫山芋,那時水稻種植技術不發達,

一年四季吃得最多的就是紅薯。這東西性喜溫、不耐寒。到了霜降季節,各家各戶都要從地裡搶收。因為食物緊缺,紅薯就成了我們兒時一年四季的主食。從地裡搬到家後,就將紅薯選擇分類,把一些耐留的紅薯儲藏在地窖裡,把次類的切成塊狀或條狀,曬乾,就變成了紅薯乾。紅薯乾可是我們兒時的主要零食,上學時,偷偷抓一把裝進書包或衣服口袋裡,餓了,下課時津津有味地吃幾塊,
權作那時我們的 “營養餐”。挖紅薯可是一樁力氣活,從地裡刨出來後裝進籮筐裡,要往家裡運。一擔紅薯少說也有百八十斤重,挑到家裡,我們稚嫩的肩膀被壓得紅通通的,有時真的壓得眼冒金星。然而,在沒有機器運輸的歲月,我們的肩膀就是車輛!

圖片與文章無關

秋初露秋寒霜降”,又是一年霜降時,我這種幫家人幹農活的場景再難尋覓,可兒時對霜降的記憶卻永遠紮根在心裡,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是沒有變,隨著秋冬的更替,添衣保暖、預防疾病等事實還是沒有變。

圖片與文章無關

但願大家加強學習、注重養生、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心態良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