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時光」為了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黨的十九大看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圖表:為了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黨的十九大看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新華社記者 施鰻珂編制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為了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黨的十九大看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新華社記者

初心,穿越時空,永志不忘。

使命,接續擔當,催人奮進。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個走過近百年歷程的世界第一大黨,在其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如此宣誓她的初心和使命。

歲月磨礪,党心民心,

始終心心相印。

當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党始終把人民置於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這個党領導13億多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必將取得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這是2017年9月9日拍攝的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花茂村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這些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實現了脫貧致富。初心,穿越時空,永志不忘。 使命,接續擔當,催人奮進。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個走過近百年歷程的世界第一大黨,在其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如此宣誓她的初心和使命。歲月磨礪,

党心民心,始終心心相印。當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党始終把人民置於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這個党領導13億多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必將取得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不忘初心——“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 共命運、 心連心,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你那裡的遊客都是哪裡來的?主要是周邊的還是遠處的?在村裡住宿嗎?”

“我們那裡生態環境好,有的遊客一住就是一個星期。”

“那能增加不少收入,不錯。”

這是19日上午,習近平同志參加党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審議時,與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黨總支書記潘克剛的一段對話。

花茂村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曾到村裡考察調研,

說出了十分溫暖人心的名言:“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些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實現了脫貧致富。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群眾再小的事,也是我們黨的大事。花茂村的變遷,是我們黨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奮鬥的生動寫照。

“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堅定有力的話語,傳遍神州大地,直抵人心。

統計發現,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超過200次。

“不忘初心”——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言裡,人民從來都是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裡,始終傳承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從南湖遊船到上海弄堂,從延安窯洞到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黨星星之火遍地燎原的根本原因,在於它誕生於人民,依靠的是“人民群眾”,建立的是“人民政權”,擁有的是“人民軍隊”,致力的是“人民解放”,奮鬥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資訊學院院長童小華代表告訴記者,“我生長在江西,從小就愛上井岡山。聽習近平同志報告時我就反復想到黨在井岡山的歷史,這一路走來不容易,我們始終要記得‘從哪裡來’‘現在在哪個位置’‘明天到哪裡去’。”

人民本色,始終是奮鬥的前提。

人民情懷,始終是力量的源泉。

把人民擺在最高位置,從人民中汲取治國理政的偉大力量。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地指導脫貧攻堅,把對人民的牽掛落到實處。

革命老區寧夏同心縣預旺鎮賀家原村3年前還是當地最窮的村子之一,沒有一間新房。全村原本213戶人家,“能走的都走了”,僅剩的47戶,大都老弱病殘。

共產黨員丁海燕擔任賀家原村第一書記3年來,與其他駐村幹部吃住在村上,起早貪黑,扶貧扶弱。如今,村子有了產業,新居成排、阡陌交通,老百姓脫貧。“有了黨的扶貧政策,有了帶頭人,我們享福。”77歲的李文成說。

“現在一提我要走,老人們就開始淌眼淚,這是人民對黨的感情。好日子,一起過才更有滋味!”丁海燕說。

在脫貧攻堅的田間地頭,在城市基層社區,在撤離海外公民的動盪地區,在帶領各族群眾團結奮進的少數民族地區,在維護安全穩定的邊疆……人民需要黨,黨依靠人民,共同砥礪奮進。

過去5年來,通過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夠發生歷史性變革,就在於我們堅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九大代表、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說。

自波瀾壯闊中堅定走來,向錦繡前程中自信走去。

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處處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人民總是被放在第一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存在的意義是為人民服務,這一點在報告中非常明確。”十九大報告葡萄牙文語言翻譯專家拉法埃爾對此印象深刻。

2016 年10月27日,革命老區寧夏同心縣賀家原村第一書記丁海燕半導體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成春代表最初有些意外。“就像報告裡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雖然在外企工作,但同樣也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我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李成春說。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事業的主力軍。

“我相信一個有愛才誠意、聚才良方的黨,一定能帶領13億多人民實現中國夢。”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王秀傑代表說。

人民至上的情懷,始終不渝的奮鬥。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黨必將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帶領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堅定有力的話語,傳遍神州大地,直抵人心。

統計發現,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超過200次。

“不忘初心”——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言裡,人民從來都是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裡,始終傳承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從南湖遊船到上海弄堂,從延安窯洞到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黨星星之火遍地燎原的根本原因,在於它誕生於人民,依靠的是“人民群眾”,建立的是“人民政權”,擁有的是“人民軍隊”,致力的是“人民解放”,奮鬥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資訊學院院長童小華代表告訴記者,“我生長在江西,從小就愛上井岡山。聽習近平同志報告時我就反復想到黨在井岡山的歷史,這一路走來不容易,我們始終要記得‘從哪裡來’‘現在在哪個位置’‘明天到哪裡去’。”

人民本色,始終是奮鬥的前提。

人民情懷,始終是力量的源泉。

把人民擺在最高位置,從人民中汲取治國理政的偉大力量。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地指導脫貧攻堅,把對人民的牽掛落到實處。

革命老區寧夏同心縣預旺鎮賀家原村3年前還是當地最窮的村子之一,沒有一間新房。全村原本213戶人家,“能走的都走了”,僅剩的47戶,大都老弱病殘。

共產黨員丁海燕擔任賀家原村第一書記3年來,與其他駐村幹部吃住在村上,起早貪黑,扶貧扶弱。如今,村子有了產業,新居成排、阡陌交通,老百姓脫貧。“有了黨的扶貧政策,有了帶頭人,我們享福。”77歲的李文成說。

“現在一提我要走,老人們就開始淌眼淚,這是人民對黨的感情。好日子,一起過才更有滋味!”丁海燕說。

在脫貧攻堅的田間地頭,在城市基層社區,在撤離海外公民的動盪地區,在帶領各族群眾團結奮進的少數民族地區,在維護安全穩定的邊疆……人民需要黨,黨依靠人民,共同砥礪奮進。

過去5年來,通過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夠發生歷史性變革,就在於我們堅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九大代表、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說。

自波瀾壯闊中堅定走來,向錦繡前程中自信走去。

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處處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人民總是被放在第一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存在的意義是為人民服務,這一點在報告中非常明確。”十九大報告葡萄牙文語言翻譯專家拉法埃爾對此印象深刻。

2016 年10月27日,革命老區寧夏同心縣賀家原村第一書記丁海燕半導體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成春代表最初有些意外。“就像報告裡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雖然在外企工作,但同樣也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我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李成春說。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事業的主力軍。

“我相信一個有愛才誠意、聚才良方的黨,一定能帶領13億多人民實現中國夢。”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王秀傑代表說。

人民至上的情懷,始終不渝的奮鬥。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黨必將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帶領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