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時光|七大關鍵字帶你看懂海關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六、七)

已經介紹了五個關鍵字——“簡減”、“智慧”、“創新”、“公平”、“便利”,今天,接著來說說“合作”、“戰略”,最後回顧一下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事記。

十九大時光 | 七大關鍵字帶你看懂海關全面深化改革成效(二)

關鍵字六

合作

“三互”大通關

貨車司機王師傅已在東莞和香港兩地跑了10年,無數次往來進出寮步車檢場。但近年來,他對這跑了10年的活有了新體驗:“以前我們通關都要在東莞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走,現在實現‘三互 ’大通關,海關和檢驗檢疫都在一個車檢場內,我們只要一次進場就行了,快的話幾分鐘就能完成。”

所謂“三互 ”大通關,是指海關等口岸管理相關部門實現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改革。

口岸部門之間在資訊、執法上實現互聯互通和協作互助,對進出口貨物只需實行一次受理和一口對外,企業只需要一次通關完成檢驗,免除了接受不同部門反復檢驗所耗費的時間和成本。

海關總署認真履行牽頭職責,在各相關部委的配合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推動“三互”大通關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三互”大通關改革開展協力廠商評估,

認為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大連口岸關檢聯合查獲國際禁止進口的廢舊麻袋(資料圖片)

大連海關開展海關、檢驗檢疫實驗室檢測技術合作,雙方在固體廢物、原油、礦石、奶粉等重點貨物化驗、檢驗合作方面積極嘗試,對進口廢紙和出口稻草查驗結果實現互認,

初步搭建口岸安全聯合防控體制機制。一年來累計開展“三互”風險聯合研判50餘次,開展聯合執法200余次,聚合案件線索近百條,查發廢舊麻袋、虎皮、象牙、紅珊瑚等國家禁止或限制進出境貨物及物品案件和情事。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中心旅檢通道(資料圖片)

國際貿易“單一視窗”

海關總署牽頭加快推進“單一視窗”標準版應用專案建設,積極穩妥開展試點推廣。

功能覆蓋更全:“單一視窗”標準版將實現9大基本功能,目前已完成貨物申報、艙單申報、運輸工具申報、許可證件申領、原產地證書申領、企業資質辦理和查詢統計7項,實現與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8個部委“總對總”對接,

提供服務事項107項。

地區覆蓋更廣:“單一視窗”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中的26個省份。其中,廣東省“單一視窗”標準版試點率先實現任務目標全覆蓋,省內汕頭、佛山、湛江、東莞等18個地市實現口岸全覆蓋,全省統一的電子口岸平臺加快建設,據估算,全省可節約10個億以上的建設財政投入。

業務量覆蓋更大:截至9月底,已有26個省份通過 “單一視窗”標準版每日申報業務量超4萬單,累計註冊用戶數3萬家,業務量呈加速增長態勢。9月份,企業通過“單一視窗”標準版申報進出口相關業務共計54.6萬票,較上月增長251.8%。

2017年8月,廈門自貿片區增加“單一視窗”海關稅費自報自繳等創新舉措(圖/視覺中國)

AEO國際互認 國際貿易“綠色通行證”

AEO就是“經認證的經營者 ”,是世界海關組織建立的促進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的重要制度,也是當前國際貿易體系和各國海關管理中最先進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之一。目前,AEO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綠色通行證 ”,備受進出口企業關注。兩國AEO制度互認後,我國的AEO企業還可以享受到互認國家或地區給予的一系列通關便利,比如降低查驗率、簡化單證審核、優先通關等,大大降低貿易成本。目前,中國海關參與對外互認的AEO企業都是高級認證企業。

近年來,中國海關著力加強與國際海關的AEO互認合作,助推我國的進出口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

截至今年,中國海關已同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歐盟、瑞士、紐西蘭等33個國家和地區海關實現了AEO國際互認。據統計,與以上互認國家或地區的出口額已占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40%以上,且在不斷增長中。AEO互認後,中國AEO企業在境外查驗率平均降低50%以上,通關時間平均縮短30%以上。大大降低了我進出口企業的通關成本,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到2020年,中國海關力爭實現我企業出口到互認國家或地區的總值占到全部的80%以上。屆時我們的AEO企業將在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都會享受到更好的優惠和便利,貿易便利化水準也將大大提升。

關鍵字七

戰略

海關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支援“一帶一路 ”等國家戰略,深化與沿線國家通關協作,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

構建“一帶一路”海關合作網路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3年多來,中國海關一直以促進“一帶一路 ”貿易暢通為己任,圍繞“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與沿線海關開展大通關合作,搭建海關合作網路。2015年5月,在西安成功舉辦“互聯互通,共建共贏——‘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建立沿線國家海關溝通聯絡機制,形成一系列海關與海關、海關與國際組織、海關與商界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共識。

截至今年5月,中國海關已與89個海關開展了資訊互換,與40個海關開展了監管互認,與71個海關開展了執法互助。據統計,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為6.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6%,今年前4個月為2.2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5.1%。

9月4日,在金磚五國領導人見證下,海關署長於廣洲在廈門與金磚國家海關署長和代表共同簽署了《金磚國家海關合作戰略框架》。

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額1.1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9%,高於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14.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865.8億元,增長28.7%,進口5618.8億元,增長37.7%;貿易順差247億元,收窄48.5%。

8月25日,廈門至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中歐班列開通,這標誌著我國與金磚國家又多了一條便捷的貿易通道。班列從我國廈門出發途經二連浩特、蒙古國紮門烏德後抵達俄羅斯莫斯科沃爾西諾,全程9960公里,全程運行約13天。

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完成海關監管手續後順利發運(資料圖片)

9月9日,中歐班列(義烏-布拉格)首趟回程駛往布拉格,共裝載44車88個標箱貨物,預計執行時間16天左右,比海運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中歐班列(義烏)已經實現了每週去程兩列、回程一列的雙向常態化運行。據杭州海關統計,2013年-2016年間,中歐班列(義烏)進出口年均增長兩倍,2016年中歐班列(義烏)進出口規模達到3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值大幅增長5.1倍。今年1-8月份,杭州海關共監管中歐班列(義烏)鐵路國際聯運集裝箱7786標箱,同比增長60.54%,其中進口1946標箱,增長12.5倍。

重慶海關創新中歐(重慶)班列途中監管模式,應用安全智慧鎖推進多式聯運,打造“一帶一路 ”閉合物流通道。今年以來,重慶海關累計監管中歐(重慶)班列413趟次,集裝箱34456標箱,貨值約26.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2.6%、60.74%、45.96%。

中歐班列(重慶)第一班運郵測試班列(資料圖片)

拱北海關優化監管助力服務港珠澳大橋建設,主動創新大橋口岸海關監管模式,積極推動粵港澳三方執法合作互助,促進內地與港澳往來通關便利,共同推動粵港澳三方更好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

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

海關積極支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逐步開展賦予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內銷貨物選擇性徵收關稅、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等試點工作。在蘇州、重慶等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了貿易多元化改革試點,在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專案境內外檢測維修業務,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以來,分兩批次先後對土地利用率不達標的4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行通報整改,引導區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

全國第一個綜合保稅區—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資料圖片)

說完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大關鍵字後

我們來回顧一下

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事記

“兩中心 ”打破跨部門、跨關區藩籬,使得全國海關從組織結構到流程管理都渾然一體。

“兩中心 ”集中統一決策,關鍵業務由原來的42個直屬海關分別決策,上收到代表總署的“兩中心”;

“兩中心 ”指令直達一線海關,打破了關區、部門、業務條線之間的藩籬,形成全國海關統一監管鏈;

“兩中心 ”設在直屬海關,代表總署,立足點是監管全域,服務物件是全國海關。

“三制度”實現“三個相對分離”,通過差別化與錯位分工強化協同監管。

“一次申報、分步處置 ”使安全准入與稅收征管相對分離。

“自報自繳 ”使關企責任相對分離。

“功能化建設 ”使口岸與屬地功能相對分離。

“相對分離”不是徹底隔離,而是進一步厘清前後環節、不同海關、關企內外的責任邊界,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不同優勢、不同作用,強化協同,實現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相統一的“一體化 ”,而非一團混沌的“一體化”。

實施以“兩中心三制度 ”為內核的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不僅是作業流程的變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更是管理理念和作業模式的創新。

業務量呈加速增長態勢。9月份,企業通過“單一視窗”標準版申報進出口相關業務共計54.6萬票,較上月增長251.8%。

2017年8月,廈門自貿片區增加“單一視窗”海關稅費自報自繳等創新舉措(圖/視覺中國)

AEO國際互認 國際貿易“綠色通行證”

AEO就是“經認證的經營者 ”,是世界海關組織建立的促進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的重要制度,也是當前國際貿易體系和各國海關管理中最先進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之一。目前,AEO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綠色通行證 ”,備受進出口企業關注。兩國AEO制度互認後,我國的AEO企業還可以享受到互認國家或地區給予的一系列通關便利,比如降低查驗率、簡化單證審核、優先通關等,大大降低貿易成本。目前,中國海關參與對外互認的AEO企業都是高級認證企業。

近年來,中國海關著力加強與國際海關的AEO互認合作,助推我國的進出口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

截至今年,中國海關已同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歐盟、瑞士、紐西蘭等33個國家和地區海關實現了AEO國際互認。據統計,與以上互認國家或地區的出口額已占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40%以上,且在不斷增長中。AEO互認後,中國AEO企業在境外查驗率平均降低50%以上,通關時間平均縮短30%以上。大大降低了我進出口企業的通關成本,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到2020年,中國海關力爭實現我企業出口到互認國家或地區的總值占到全部的80%以上。屆時我們的AEO企業將在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都會享受到更好的優惠和便利,貿易便利化水準也將大大提升。

關鍵字七

戰略

海關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支援“一帶一路 ”等國家戰略,深化與沿線國家通關協作,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

構建“一帶一路”海關合作網路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3年多來,中國海關一直以促進“一帶一路 ”貿易暢通為己任,圍繞“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與沿線海關開展大通關合作,搭建海關合作網路。2015年5月,在西安成功舉辦“互聯互通,共建共贏——‘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建立沿線國家海關溝通聯絡機制,形成一系列海關與海關、海關與國際組織、海關與商界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共識。

截至今年5月,中國海關已與89個海關開展了資訊互換,與40個海關開展了監管互認,與71個海關開展了執法互助。據統計,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為6.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6%,今年前4個月為2.2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5.1%。

9月4日,在金磚五國領導人見證下,海關署長於廣洲在廈門與金磚國家海關署長和代表共同簽署了《金磚國家海關合作戰略框架》。

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額1.1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9%,高於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14.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865.8億元,增長28.7%,進口5618.8億元,增長37.7%;貿易順差247億元,收窄48.5%。

8月25日,廈門至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中歐班列開通,這標誌著我國與金磚國家又多了一條便捷的貿易通道。班列從我國廈門出發途經二連浩特、蒙古國紮門烏德後抵達俄羅斯莫斯科沃爾西諾,全程9960公里,全程運行約13天。

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完成海關監管手續後順利發運(資料圖片)

9月9日,中歐班列(義烏-布拉格)首趟回程駛往布拉格,共裝載44車88個標箱貨物,預計執行時間16天左右,比海運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中歐班列(義烏)已經實現了每週去程兩列、回程一列的雙向常態化運行。據杭州海關統計,2013年-2016年間,中歐班列(義烏)進出口年均增長兩倍,2016年中歐班列(義烏)進出口規模達到3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值大幅增長5.1倍。今年1-8月份,杭州海關共監管中歐班列(義烏)鐵路國際聯運集裝箱7786標箱,同比增長60.54%,其中進口1946標箱,增長12.5倍。

重慶海關創新中歐(重慶)班列途中監管模式,應用安全智慧鎖推進多式聯運,打造“一帶一路 ”閉合物流通道。今年以來,重慶海關累計監管中歐(重慶)班列413趟次,集裝箱34456標箱,貨值約26.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2.6%、60.74%、45.96%。

中歐班列(重慶)第一班運郵測試班列(資料圖片)

拱北海關優化監管助力服務港珠澳大橋建設,主動創新大橋口岸海關監管模式,積極推動粵港澳三方執法合作互助,促進內地與港澳往來通關便利,共同推動粵港澳三方更好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

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

海關積極支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逐步開展賦予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內銷貨物選擇性徵收關稅、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等試點工作。在蘇州、重慶等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了貿易多元化改革試點,在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專案境內外檢測維修業務,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以來,分兩批次先後對土地利用率不達標的4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行通報整改,引導區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

全國第一個綜合保稅區—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資料圖片)

說完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大關鍵字後

我們來回顧一下

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事記

“兩中心 ”打破跨部門、跨關區藩籬,使得全國海關從組織結構到流程管理都渾然一體。

“兩中心 ”集中統一決策,關鍵業務由原來的42個直屬海關分別決策,上收到代表總署的“兩中心”;

“兩中心 ”指令直達一線海關,打破了關區、部門、業務條線之間的藩籬,形成全國海關統一監管鏈;

“兩中心 ”設在直屬海關,代表總署,立足點是監管全域,服務物件是全國海關。

“三制度”實現“三個相對分離”,通過差別化與錯位分工強化協同監管。

“一次申報、分步處置 ”使安全准入與稅收征管相對分離。

“自報自繳 ”使關企責任相對分離。

“功能化建設 ”使口岸與屬地功能相對分離。

“相對分離”不是徹底隔離,而是進一步厘清前後環節、不同海關、關企內外的責任邊界,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不同優勢、不同作用,強化協同,實現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相統一的“一體化 ”,而非一團混沌的“一體化”。

實施以“兩中心三制度 ”為內核的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不僅是作業流程的變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更是管理理念和作業模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