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第一次自駕遊—帶著爸媽去旅行,第六站:廈門二日遊!

廈門,這個城市曾經這樣存在於我的記憶裡:

80年代爸爸帶回來的我和姐姐每人兩條羨煞小夥伴的漂亮的柔姿紗連衣裙,放在庭院裡的鐵樹,和爸爸講給我們聽的鐵樹開花的故事。

90年代,媽媽單位組織旅遊,選擇了去北京,就只能放棄了去廈門,然後,廈門就成了媽媽的一個念想。

00年代,我坐著飛機曾經到過的城市,短短幾天租了一間公寓,可以自己開夥,於是,特地去菜場買了好多好多海鮮,最後吃到拉肚子,大病了一場。

廈門,這次自駕游帶爸媽再次來體驗一把,最主要圓媽媽的一個念想。

從上海出發後,連續多日持續陰雨綿綿,到廈門終於盼到了天氣轉晴:

到了在網上提前預定好的酒店,又是一番折騰,原來,我在網上定好這家的連鎖酒店,預定的時候光考慮裝修的時間近酒店的各項設施就會比較新,

沒想到到達酒店後發現因該酒店剛裝修不久,油漆味道還未散盡,多番交涉依然不同意退款只答應換房,於是,只能硬著頭皮入住。

第一次自駕遊,這一路我都是提前在網上預定好酒店入住的,通過實踐發現了在網上提前預定住宿其實有許多問題有不可避免:一是定的房間打悶包,只有到達了酒店之後才發現,給我們留著的房間絕對沒有網上描述的那麼好,

要求退款肯定是不被允許的,只能在酒店範圍內要求換房間,如果酒店回答沒有多餘的房間可調換,而像我們這樣已經趕了一天路的遊客,一般我們也只能將就著認了;二是,酒店的位置非常難找,網上提供的位址,隨著導航儀找尋的時候,明明看到酒店所處的位置近在咫尺,卻總是找不到,然後不停打電話或者問路,最後往往需要在酒店的工作人員帶路下,
在某一犄角旮旯或者某一條路的後巷才找到,所耗時、所耗精力讓開了一天車後只想早點到酒店休息的我感覺到很無奈。

從泉州出發,下午就到達了廈門市區,看時間還早,我們一行先去廈門大學參觀,在廈大門口只需憑身份證登記就可以進入,只是每天有遊客人數限制,只要不是節假日,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名額進入。我們從大南校門進入:

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的,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的舊建築多為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

出廈門大學,我們來到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位於學校旁邊的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

題額"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朴初所題。

天王殿是民國十四年(1925),會泉法師住南普陀方丈時重建,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簷飛脊,軒昂宏偉。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

鼓浪嶼,每個來廈門的遊客必去的地方,我們也不例外,我是第二次來這裡了,感覺變化不大,只是商業氣息更濃了,沒辦法,社會在進步麼,很正常。

鼓浪嶼,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在這個著名的風景區,花一天時間,去沉浸在這座島嶼的慢時光裡,那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

在島上請了一個導遊,給爸媽介紹鼓浪嶼的歷史人文,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爸媽喜歡聽。

大夫第--具有閩南特色的民居建築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了,亦是鼓浪嶼現有的最早的民居。

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

區別於上海海灘多見的渾濁的海水,鼓浪嶼的海灘有著細膩的沙子、清澈的透著藍色的海水是那麼充滿了誘惑力!

在沙灘上可遙望日光岩,只見它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島西南方海灘上這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被人們稱為“鼓浪石”,鼓浪嶼也因此而得名。

在這個沒有機動車的島嶼上,我們穿街走巷,欣賞鼓浪嶼的特色建築同時品嘗閩南的特色小吃,視覺和味覺得到雙重的滿足,一天的時間就這樣匆匆而過。

環島一周後回到碼頭準備坐輪渡回廈門市區,在碼頭邊遠眺鄭成功巨型石像,它位於鼓浪嶼的皓月園內,雕像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險峻,氣勢磅礴,它與海中的劍石、印鬥石鼎足而立。

出廈門大學,我們來到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位於學校旁邊的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

題額"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朴初所題。

天王殿是民國十四年(1925),會泉法師住南普陀方丈時重建,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簷飛脊,軒昂宏偉。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

鼓浪嶼,每個來廈門的遊客必去的地方,我們也不例外,我是第二次來這裡了,感覺變化不大,只是商業氣息更濃了,沒辦法,社會在進步麼,很正常。

鼓浪嶼,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在這個著名的風景區,花一天時間,去沉浸在這座島嶼的慢時光裡,那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

在島上請了一個導遊,給爸媽介紹鼓浪嶼的歷史人文,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爸媽喜歡聽。

大夫第--具有閩南特色的民居建築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了,亦是鼓浪嶼現有的最早的民居。

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

區別於上海海灘多見的渾濁的海水,鼓浪嶼的海灘有著細膩的沙子、清澈的透著藍色的海水是那麼充滿了誘惑力!

在沙灘上可遙望日光岩,只見它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島西南方海灘上這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被人們稱為“鼓浪石”,鼓浪嶼也因此而得名。

在這個沒有機動車的島嶼上,我們穿街走巷,欣賞鼓浪嶼的特色建築同時品嘗閩南的特色小吃,視覺和味覺得到雙重的滿足,一天的時間就這樣匆匆而過。

環島一周後回到碼頭準備坐輪渡回廈門市區,在碼頭邊遠眺鄭成功巨型石像,它位於鼓浪嶼的皓月園內,雕像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險峻,氣勢磅礴,它與海中的劍石、印鬥石鼎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