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隴東平涼,有一個城中村叫南台

隴東平涼,有一個城中村叫南台

秦玉龍/文

在曹臧恰我哩俺的隴東平涼,

六縣一區有102個鄉鎮,大約有近千個村莊,這些或大或小或邊遠或近郊或貧窮或富裕的村莊裡,掛著80%的人口,實際上只是一個個遠飛候鳥的“老巢”。

南台,城南的一處臺地,名字起的很隨便,這裡住著不種地的農民,謂之南台村;住著做小生意幹各種營生的城鎮居民,謂之南台居委會。南台的房屋低矮而逼仄,南台的小巷泥濘而狹窄,南台號稱是崆峒社情最複雜的區域,

也是環境衛生、坊間口碑相對較差的區域。很多開計程車的司機一般不進南台,大小房地產商也繞過南台搞開發……

南台,和興合莊連在一起,是平涼城裡最大的一個城中村,也是被當地人絕對化了的一座“意識流村莊”。台,是座沒有棱角沒有規則的土包,

是一塊大自然不經意間隨手造就的“意識流作品”。無論是這裡的房屋、小巷、居民都被這一宿命所羈絆,隨意、邋遢、失落的情緒彌漫在這座小小的“村莊”裡。南台和興合莊,在平涼城裡代表著另一類精神,一種移民文化折射下的“城市村落文化。”

在這座高樓林立的西北小城裡,南台給予我們的除了視覺上的詫異之外,也許唯一可以讓我們得到些許快慰的就是它的散漫與不經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南台和南台人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詮釋生活,因而它才顯得迥異,顯得與眾不同。

正如一位南台走出來的文化學者所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南台,才有了外地人,真正意義上的外地人,這些外地人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平涼人,

他們的融入,使得平涼從過去含義上的平涼成為現在的含義上的平涼,它促進了這種交流。”

歷史上,南台的第一批居民大多是在太陽旗和刺刀的威逼下,被滔滔的黃河水一路挾裹,從河南等地漂流至平涼的,當他們在南山根下的土臺上挖窯洞壘屋埋灶安營紮寨之後,他們才開始真正融入到平涼人的生活之中。

緣于南台的高度,它在很多南台人的心目中是塊風水寶地。他們在臺上看見的都是大樓,尤其晚上的時候,全是燈,數都數不過來。因此,南台人很渴望自己的村莊有朝一日也變成窗明几淨燈火輝煌的高樓大廈,同時讓自己變成“拆一代”或“拆二代”,過上土豪的幸福生活。所以,南台人一直在四處打問著:“明年棚戶區改造有木有南台?”

在平涼,南台似乎很合情合理長成了現在的模樣。與其他城市不同,它恰恰呼應了平涼城區結構,呈單中心、向東西兩邊直線延伸,過去的核心和現在的核心依然是南台腳下的新民路,但南台卻由於其“超現實的高度”而被割裂出核心部分。南台一貫固守的“散漫和隨意”,卻在不經意間桎梏了自己發展的步伐,如今的南台似乎傳遞著歷史的偶合:漂來的村莊沒有根基!

從經濟學角度看,南台與興合莊是平涼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它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平涼改革開放第一批自由貿易者的誕生地,也是一片土豪雲集之地,那時候這裡是隴東最活躍的一處皮毛市場,很多企業家從破敗髒亂的南台走出來,皮鞋褲腳上還沾滿了小巷裡的泥巴。

今天的南台,皮毛商販雲集忙碌的身影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當年從這裡邁出致富第一步的土豪們,早已離開了南台,他們的離去,也帶離了這裡短暫的輝煌。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南台與興合莊模式漸漸走入低谷。如今,南台腳下的新民路,依然是平涼城裡最繁華的商業圈,但它已經不再是南台商人的精神圖騰和財富象徵。

南台的沒落,導致了新生代精神的頹廢。如果有人問你住在哪兒?你說南台、興合莊,你在那買了房子,別人會覺得你……這給年輕的南台新生代造成了一種壓力,壓力下的他們也許會迸發出更強的超越欲望。

當城市的清風破牆而入,吹醒大地新綠的時候,南台已經不再是隴東平涼的商界傳奇,新世紀商業帝國的高樓大廈,在台前高高聳立,俯視著逼仄的南台慢慢退向城市社會的邊緣,成為襯托新平涼城的模糊背景。

南台,向我們展示著這個城市的龐雜。行走在窄小泥濘的胡同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走出迷失狀態的南台人,心中的希望和夢想依然強烈,這也許就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

歷史和現實交織在一起,非常矛盾,互相糾纏,很自然的,經濟活動最終影響到的是人的生存狀態的改變。儘管南台看上去比較粗陋,在它裡邊生活,在裡邊做事情、個人交往,有的時候會掉到裡頭去。可大多數平涼人對南台只是一種非常表像化的理解,反映到頭腦抑或思想裡的也可能是一個模糊、抽象的概念。但當你用心靈的觸角去重新感受、審視南台時,你也許會發現,南台這樣一個純粹的後現代市井文化的村落裡,居然是這個城市文化性格的真實流露……

也許若干年後,南台、興合莊就像柳湖、涇灘這些哺育幾代人的城中村一樣,被永久拆除,變成回憶。如果那一天真的來到,作為一個在南台曾經寄居過兩年多的准南台人,我一定會去向這個意識流村莊作最後的道別:再見,再也不見……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在平涼,南台似乎很合情合理長成了現在的模樣。與其他城市不同,它恰恰呼應了平涼城區結構,呈單中心、向東西兩邊直線延伸,過去的核心和現在的核心依然是南台腳下的新民路,但南台卻由於其“超現實的高度”而被割裂出核心部分。南台一貫固守的“散漫和隨意”,卻在不經意間桎梏了自己發展的步伐,如今的南台似乎傳遞著歷史的偶合:漂來的村莊沒有根基!

從經濟學角度看,南台與興合莊是平涼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它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平涼改革開放第一批自由貿易者的誕生地,也是一片土豪雲集之地,那時候這裡是隴東最活躍的一處皮毛市場,很多企業家從破敗髒亂的南台走出來,皮鞋褲腳上還沾滿了小巷裡的泥巴。

今天的南台,皮毛商販雲集忙碌的身影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當年從這裡邁出致富第一步的土豪們,早已離開了南台,他們的離去,也帶離了這裡短暫的輝煌。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南台與興合莊模式漸漸走入低谷。如今,南台腳下的新民路,依然是平涼城裡最繁華的商業圈,但它已經不再是南台商人的精神圖騰和財富象徵。

南台的沒落,導致了新生代精神的頹廢。如果有人問你住在哪兒?你說南台、興合莊,你在那買了房子,別人會覺得你……這給年輕的南台新生代造成了一種壓力,壓力下的他們也許會迸發出更強的超越欲望。

當城市的清風破牆而入,吹醒大地新綠的時候,南台已經不再是隴東平涼的商界傳奇,新世紀商業帝國的高樓大廈,在台前高高聳立,俯視著逼仄的南台慢慢退向城市社會的邊緣,成為襯托新平涼城的模糊背景。

南台,向我們展示著這個城市的龐雜。行走在窄小泥濘的胡同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走出迷失狀態的南台人,心中的希望和夢想依然強烈,這也許就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

歷史和現實交織在一起,非常矛盾,互相糾纏,很自然的,經濟活動最終影響到的是人的生存狀態的改變。儘管南台看上去比較粗陋,在它裡邊生活,在裡邊做事情、個人交往,有的時候會掉到裡頭去。可大多數平涼人對南台只是一種非常表像化的理解,反映到頭腦抑或思想裡的也可能是一個模糊、抽象的概念。但當你用心靈的觸角去重新感受、審視南台時,你也許會發現,南台這樣一個純粹的後現代市井文化的村落裡,居然是這個城市文化性格的真實流露……

也許若干年後,南台、興合莊就像柳湖、涇灘這些哺育幾代人的城中村一樣,被永久拆除,變成回憶。如果那一天真的來到,作為一個在南台曾經寄居過兩年多的准南台人,我一定會去向這個意識流村莊作最後的道別:再見,再也不見……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