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戳心!你所謂的“付出”,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別再說孩子不懂你,那都是你慣出來的。現在很多家長抱怨和孩子關係相處不夠好,孩子不理解家長。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理解家長都是家長給慣得,不信就一起來看看。

1.為了你,我都......

去年花了不少錢,王燕的女兒雯雯總算上了縣裡不錯的初中。交完學費,她跟老公估算了一下孩子的學習費用後,決定辭職。東拼西湊租了間門臉房,做起了小生意。在家人和朋友的幫襯下,生意越來越紅火。

就在某天晚上,王燕突然收到孩子班主任發來的微信:

“雯雯媽媽,雯雯這次月考班級排名下降了12名,數學才考了76分。好幾個老師跟我回饋她上課睡覺、走神。您得提醒孩子加把勁了,剛初一孩子成績就掉成這樣,恐怕以後考高中會很困難。”

班主任的短信,一下子把王燕打入了穀底。她著急上火地把孩子叫到身邊,質問她原因。

“數學真的太難了,我學不會!”

“數學老師老說我,不想上他的課!”

“都補了這麼久,還是提不上去,

我不想學了!”

......

聽完孩子的抱怨,王燕很生氣,後來她跟老公商量決定,店裡生意招人來幫忙,她專心陪讀!雖然這樣做等於再多花一筆錢,但是對孩子的學習,她不想留下遺憾。

就這樣,王燕開始了早起做飯,熬夜陪讀的日子。

白天王燕在家上網找各種學習資料,

到點接孩子放學。陪著孩子寫作業,很多題她都不懂,就幫著整理輔導資料。考慮到女兒正在長身體,王燕每天變著法子給她做飯,營養餐、蔬菜汁,週一到週五不重樣。

陪孩子學習,成了王燕全部的生活重心,變成了孩子的24小時保姆。可即使她付出了所有,雯雯的成績還是沒有變化,排名始終在班級30名上下。

自從王燕陪讀開始,她和女兒的關係越變越差,甚至降到了冰點,經常吵架。一開始是因為成績下降,到後來,連降溫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都要吵上幾句。

有一次,王燕抱怨雯雯不努力:“ 為了你,我和你爸工作都辭了,你就不能有點進步嗎?”

沒成想,她摔了書包跟王燕吵,說:“又不是我讓你們辭職,憑什麼怪我!成績提不上去,

我能有什麼辦法,大不了不學了!大家都輕鬆。”話說完,雯雯摔門而出。王燕沒想到自己花了這麼多心血,付出這麼多,只換來了女兒的不滿。

2.孩子的挑剔源自家長

筆者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媽媽在生她時大出血,在手術臺上搶救了好久才活過來。自此以後身體就很不好,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問題。那個女孩兒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名。

可筆者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她放學回家後,跟媽媽吵架的聲音

有一次,她媽媽跟筆者一起買菜,就在路上開始訴苦。說是自己一心為女兒,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讓孩子吃少了。學業這麼重,作業那麼多,該如何是好?

再後來跟她一起聊過好幾次,每次的話題都以她女兒開始,再以她女兒結束。很少有聽她說起過自己。

她在照顧女兒方面也確實盡心盡責,每天女兒進門前,她都會把精心做出的飯菜擺在桌子上,洗完衣服疊好放櫃子裡,並且把第二天要換的衣服給孩子放床頭。

有一回天氣熱,她給女兒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裡自責了好久。筆者對她說,孩子都上初中了,熱了肯定自己會脫的。

可這樣一位盡職盡責,無微不至照顧女兒的媽媽,卻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責備與挑剔。

女兒從來不覺得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筆者想,如果那位媽媽讓女兒放學回來自己盛飯,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結果呢?

3.你做得越多,孩子越不懂你

筆者有個很要好的同學,她有一個妹妹。

有一次,筆者去她家裡做客,她妹妹嫌她媽做的飯不好吃,要吃肯德基,問她媽媽要錢去買,其實那時她妹妹也已經在工作,自己掙錢了。但她媽二話不說就把錢掏出來了。

更令筆者震驚的是,她妹妹買回來之後,一個人狼吞虎嚥地就吃了起來。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來放在她媽跟前說:“我不吃了,剩下的給你嘍!”

她媽媽竟很自然地拿起來吃完了。沒有任何覺得不對的地方。

筆者想如果是自己,肯定不會把吃剩的給媽吃,而是會跟她一起分享。

記得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湯和菜嘩地一下倒進了媽媽的碗裡。結果被筆者媽媽當場嚴厲地批評了,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麼的。你看就是因為媽媽的有限度給予,所以才讓筆者至今記得有些事不可以那麼做。

其實,筆者那個同學的妹妹到現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沒學會心疼她媽媽。

上次她要搬家,讓她媽幫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時候,她媽媽剛下班回來正在做飯,她就一個勁地在那裡催促。她媽媽做好飯,連吃一口都沒顧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東西了。而且她媽在做飯時還問她妹妹吃過了沒,她妹妹說在來的路上買餃子吃了。

筆者又震驚了一把,心裡想為啥不打個電話問問她媽吃飯沒,如果沒有的話,買來一起吃不很好嗎?

筆者那位同學的媽媽,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兒不知道心疼她,可她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奉獻的過多,以至於讓人覺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來就該心疼別人一樣。

所以,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親子關係,不然終有一天會溺愛成災!

總而言之,別再說孩子不懂你,那都是你慣出來的!從今天起,一起做個“懶媽媽”吧!

自此以後身體就很不好,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問題。那個女孩兒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名。

可筆者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她放學回家後,跟媽媽吵架的聲音

有一次,她媽媽跟筆者一起買菜,就在路上開始訴苦。說是自己一心為女兒,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讓孩子吃少了。學業這麼重,作業那麼多,該如何是好?

再後來跟她一起聊過好幾次,每次的話題都以她女兒開始,再以她女兒結束。很少有聽她說起過自己。

她在照顧女兒方面也確實盡心盡責,每天女兒進門前,她都會把精心做出的飯菜擺在桌子上,洗完衣服疊好放櫃子裡,並且把第二天要換的衣服給孩子放床頭。

有一回天氣熱,她給女兒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裡自責了好久。筆者對她說,孩子都上初中了,熱了肯定自己會脫的。

可這樣一位盡職盡責,無微不至照顧女兒的媽媽,卻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責備與挑剔。

女兒從來不覺得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筆者想,如果那位媽媽讓女兒放學回來自己盛飯,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結果呢?

3.你做得越多,孩子越不懂你

筆者有個很要好的同學,她有一個妹妹。

有一次,筆者去她家裡做客,她妹妹嫌她媽做的飯不好吃,要吃肯德基,問她媽媽要錢去買,其實那時她妹妹也已經在工作,自己掙錢了。但她媽二話不說就把錢掏出來了。

更令筆者震驚的是,她妹妹買回來之後,一個人狼吞虎嚥地就吃了起來。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來放在她媽跟前說:“我不吃了,剩下的給你嘍!”

她媽媽竟很自然地拿起來吃完了。沒有任何覺得不對的地方。

筆者想如果是自己,肯定不會把吃剩的給媽吃,而是會跟她一起分享。

記得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湯和菜嘩地一下倒進了媽媽的碗裡。結果被筆者媽媽當場嚴厲地批評了,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麼的。你看就是因為媽媽的有限度給予,所以才讓筆者至今記得有些事不可以那麼做。

其實,筆者那個同學的妹妹到現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沒學會心疼她媽媽。

上次她要搬家,讓她媽幫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時候,她媽媽剛下班回來正在做飯,她就一個勁地在那裡催促。她媽媽做好飯,連吃一口都沒顧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東西了。而且她媽在做飯時還問她妹妹吃過了沒,她妹妹說在來的路上買餃子吃了。

筆者又震驚了一把,心裡想為啥不打個電話問問她媽吃飯沒,如果沒有的話,買來一起吃不很好嗎?

筆者那位同學的媽媽,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兒不知道心疼她,可她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奉獻的過多,以至於讓人覺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來就該心疼別人一樣。

所以,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親子關係,不然終有一天會溺愛成災!

總而言之,別再說孩子不懂你,那都是你慣出來的!從今天起,一起做個“懶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