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獼猴桃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獼猴桃由於其豐富的營養價值、醫用價值,被人們贊為健康、美麗、營養的新世紀水果,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在獼猴桃的栽培過程中,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推廣無公害栽培和有機栽培技術,

使其產量和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其創造更多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無公害栽培技術

棚架的選擇應以T型為主,經過平茬促發之後,在離架面下25 cm左右摘心,留下幾個結實的枝條在架面下相交然後綁在鐵絲上,形成主要的幹枝。施肥方面堆漚後按面積加施農肥,幼苗2 000 kg/667 m2左右,成年苗每667 m2翻倍。由於獼猴桃的特殊性,全年應追肥3~4次,發芽之前以氮、磷肥為主,

使用富含尿素、過磷酸鈣的肥料。果實發育期間,施加磷酸鉀複合肥料,時間掌握在早熟6月底,晚熟7月初。生長旺盛時期,在施藥同時噴灑幾次Ca、Zn、Cu等微量元素。人工授粉時,選擇在雄花正要開放的時候採摘,將雄蕊置於25 ℃的恒溫乾燥環境中,1 d後採集其花粉。雌花開放後進行授粉,一般10時、16時左右是授粉成功率最高的時候,授粉方式可使用噴霧、噴花以及點花的方式。
注意疏花疏果,每條枝留4個左右的果實,最終每株留380個左右。花後13 d左右噴灑除菌劑然後套袋,成熟前18 d左右去掉袋子上色。

2 有機栽培技術

獼猴桃適宜溫暖、濕潤的種植環境,忌旱澇、霜凍等惡劣氣候,故在選址上背風朝陽、土壤疏鬆、土質多孔的沙壤較好。品種方面應選擇有機高產能力強、抗逆性強的品種,苗木應該根莖發達粗壯、易於嫁接等特點。栽植時間在秋末到第2年初春都是較好的時間,

同時根據具體的情況搭建籬架,栽種時制訂每株間距。由於獼猴桃不是雌雄同體,在栽植時就要準備好授粉株。獼猴桃的根要避免高濃度的化學肥料的浸泡。幼苗應該減少每次施肥量,加大施肥頻率,主要使用氮肥,輔以磷肥,1年5次左右即可。成年植株每年追肥3次左右,大約施加尿素和過磷酸鈣複合肥35 kg/667 m2左右。發芽後,在葉片完全舒展時每株施三元複合肥2 kg左右。
開花時施加一定量的磷酸二氫鉀作為追肥。果實發育期間,施加三元複合肥,平均20 kg/667 m2,保證果實的發育、花芽的分化。獼猴桃怕旱澇,所以澆水和排水都要注意,高溫時節要適當灌水,雨季汛期要及時排水,冬天和霜凍時期要澆水,保證土壤水分充足。有機高產的關鍵步驟在於整形修剪,適當的修剪有助於幼樹提早結果、成年樹提高果實數量和品質以及延續老樹的壽命等好處。
要充分利用架面,均勻佈置枝條,修剪要注意去除多餘的營養枝條,去除多餘的直立枝條,適當截短,清理多餘分枝,保留主幹和母枝,清除病弱枝幹、突出大枝幹、蟲害枝幹以達到幼樹早結、成年樹多結、老樹繼續結果的目標。獼猴桃是多汁的漿果,對乙烯反應強烈,容易腐爛不易保存,所以採收時間很重要。通常在8分熟的時候是最佳採摘時期,儲藏性相對較好,在晴天或者避開中午採摘,要注意輕拿輕放,避免擠壓、碰撞,並使用KMnO4作防腐處理以保證新鮮。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主要的病蟲害分析

根腐病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在獼猴桃病蟲害中十分常見。常見於高溫潮濕的夏秋時節,主要表現為根莖的皮層開裂剝離,木質部腐爛,後期整個根系腐爛。主要原因是病原從根尖感染,然後向根莖內部發展,導致地表部分生長衰弱,頂端開始枯萎,最後整株死亡。根結線蟲病是由於土壤中的各種線蟲感染根部引起的病害。幼蟲通過破壞根尖並分泌出毒素,使根系形成腫瘤或糾纏成團,地上部分枝葉發育不良,最後枯死。潰瘍病是細菌引起的枝幹方面的病害。病害部位枝幹被感染,初期呈現較小的病斑,而後繼續擴大,接著皮層與木質部分離,最後病害枝幹死亡。

3.2 防治技術

栽植時應注意選擇地點,考察氣候、環境、土壤等條件,獼猴桃忌旱澇炎熱的天氣,喜歡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特別注意要避免在鹼性土壤、乾燥的地塊栽植。平時注意檢查,防止根結線蟲病等蟲病的病原進入園內,做好檢疫工作。提高栽培管理技術,強化苗木抵抗力,在施肥時要全面施肥,補充樹苗所需要的各種元素如氮、磷、鉀和鈣、鐵等微量元素。綜合提高抵抗力,及時做好防水、排水的工作,注意及時整理修剪枝幹,疏花疏果,提高結果能力和果實品質。

施藥時要科學合理,同時可以利用病蟲害的天敵捕殺病原,保護樹苗。使用科學技術比如利用燈光吸引蟲群聚集捕殺;清洗植物傷口,鬆土深翻等方法減少病蟲害。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和合理施肥用藥可以有效地提高獼猴桃的產量,利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科學的防治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蟲害對苗木的危害。應該推廣高效可行的栽植技術,並做好病蟲害防治的相應準備,才能有序地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編輯丨彥 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

要注意輕拿輕放,避免擠壓、碰撞,並使用KMnO4作防腐處理以保證新鮮。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主要的病蟲害分析

根腐病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在獼猴桃病蟲害中十分常見。常見於高溫潮濕的夏秋時節,主要表現為根莖的皮層開裂剝離,木質部腐爛,後期整個根系腐爛。主要原因是病原從根尖感染,然後向根莖內部發展,導致地表部分生長衰弱,頂端開始枯萎,最後整株死亡。根結線蟲病是由於土壤中的各種線蟲感染根部引起的病害。幼蟲通過破壞根尖並分泌出毒素,使根系形成腫瘤或糾纏成團,地上部分枝葉發育不良,最後枯死。潰瘍病是細菌引起的枝幹方面的病害。病害部位枝幹被感染,初期呈現較小的病斑,而後繼續擴大,接著皮層與木質部分離,最後病害枝幹死亡。

3.2 防治技術

栽植時應注意選擇地點,考察氣候、環境、土壤等條件,獼猴桃忌旱澇炎熱的天氣,喜歡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特別注意要避免在鹼性土壤、乾燥的地塊栽植。平時注意檢查,防止根結線蟲病等蟲病的病原進入園內,做好檢疫工作。提高栽培管理技術,強化苗木抵抗力,在施肥時要全面施肥,補充樹苗所需要的各種元素如氮、磷、鉀和鈣、鐵等微量元素。綜合提高抵抗力,及時做好防水、排水的工作,注意及時整理修剪枝幹,疏花疏果,提高結果能力和果實品質。

施藥時要科學合理,同時可以利用病蟲害的天敵捕殺病原,保護樹苗。使用科學技術比如利用燈光吸引蟲群聚集捕殺;清洗植物傷口,鬆土深翻等方法減少病蟲害。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和合理施肥用藥可以有效地提高獼猴桃的產量,利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科學的防治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蟲害對苗木的危害。應該推廣高效可行的栽植技術,並做好病蟲害防治的相應準備,才能有序地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編輯丨彥 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