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金子總會發光?那為何還將淘寶店鋪做死?無外乎是這幾個原因

中小企業養電商店鋪出現的問題非常多,相信每位運營者都可以總結出一些經驗和失敗的原因。接下來島主從內外部和產品原因分析為何店鋪做死?

外部原因

1.巨頭空降入局當攪屎棍。

俗話說,大哥吃肉,小弟喝湯。但行業裡有個不想賺錢的TOP時,小賣家很可能連湯都沒得喝。 常見於標品類目,如我比較熟悉的行車記錄儀、機油等。

做電商最悲哀的不是技不如人,而且人家抱著戰略目的來玩,壓根沒想賺錢,成本300的東西299賣,就是要把市場做爛,小賣家怎麼和人家玩?

非標類產品可以通過差異化功能、服務佔據細分支類入口,

標類基本翻盤希望渺茫,

盡可能賣一些巨頭看不上的產品走一些量了。

2.平臺政策、職業打假、刷單被抓、同行下套等外部風險

一個價格欺詐罰20萬,一個極限詞5-10萬的例子,今年沒過一半就已經見過不下二位數了,上次去工商喝茶的時候人家和我聊:去年這時候他們分局打假的老面孔也不過四五人,到今年已經翻了快10倍了。

平臺變動的例子就說一個,以前做洗漱包類目時銷量一直靠前,某次變動把化妝包整合到一起變成洗漱/化妝包類目,

從此豆腐塊永遠只有那些6、7塊包郵,銷量10萬+的貨色。

相信很多店鋪都被職業打假人制裁過

內部原因

1.線上線下利益矛盾,常見於傳統品牌電商部

價格能不能動?區域經銷商會不會反對?是否要開闢線上專供SKU?平臺的活動促銷能不能配合?如果涉及線下門店服務的,

銷量的KPI最後算誰的?

這些說穿了只是利益分配糾紛,只要有人讓步就能解決,關鍵在於公司是否有堅持做線上的決心和強硬堅決、不和稀泥的領導。

2.賞罰不分明,缺少激勵手段或問責制度過於嚴苛

運營是個非常需要個人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職位,缺少激勵、或經常接鍋,很容易讓團隊變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油條。

我現在團隊的原則是:超額完成任務立即獎勵,創新試錯失敗不予懲罰,當然這是在我知情並且允許的前提下。

3.運營稍有起色,為尋求擴張,空降高管,外行領導內行

老闆認為運營無法勝任大團隊管理,必須找一名有資歷的經理人,多為外企中層、諮詢公司骨幹,線下行銷經驗豐富但無線上運營經驗,做事講究規則流程和資料參考,和信奉小步試錯的原運營團隊格格不入。

4.老闆過度信奉叢林法則,鼓勵團隊內鬥

可能被韓都衣舍的小組制洗了腦,見過最誇張的:上個廁所都要給電腦鎖屏加密,生怕被同事挖坑。

在資源寬裕、團隊積極性不高的前提下叢林法則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本身不是行業TOP,各種資源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還不能集中協調,達到最優分配,那只能起反作用。

5.團隊震盪,運營離職交接不當,甚至拉團隊走人

我始終認為運營的交接是個無法避免但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個有心的運營,在離職交接的時候甚至無須疑挖坑下套,只要有意無意略過一兩個細節不做交代,都會讓公司和後來接手的運營非常難受。如果店鋪本身已經做得爛透了,可以無視這個問題。

電商崗位中運營與美工合作關係緊密

產品自身原因

1.盲目擴張品類,新增品類嚴重滯銷,佔用庫存和現金流

小類目切入大類目,要比反過來難得多,還是舉洗漱包的例子,以前的洗漱包TOP2店鋪,突然改變戰略做品牌衝鋒衣,結果被駱駝、探路者等打得滿地找牙,再回頭連TOP2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2.品控出現嚴重問題,產生的大量退貨、售後與差評搞垮店鋪

例子太多了,這個都懂。

退貨與差評影響店鋪權重導致店鋪關店

本篇只是簡單的原因分析,其實還是理想化了,實際中一個店鋪的死亡原因往往是以上幾個問題的綜合,比紙上輕描淡寫幾句話要複雜太多。

一個有心的運營,在離職交接的時候甚至無須疑挖坑下套,只要有意無意略過一兩個細節不做交代,都會讓公司和後來接手的運營非常難受。如果店鋪本身已經做得爛透了,可以無視這個問題。

電商崗位中運營與美工合作關係緊密

產品自身原因

1.盲目擴張品類,新增品類嚴重滯銷,佔用庫存和現金流

小類目切入大類目,要比反過來難得多,還是舉洗漱包的例子,以前的洗漱包TOP2店鋪,突然改變戰略做品牌衝鋒衣,結果被駱駝、探路者等打得滿地找牙,再回頭連TOP2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2.品控出現嚴重問題,產生的大量退貨、售後與差評搞垮店鋪

例子太多了,這個都懂。

退貨與差評影響店鋪權重導致店鋪關店

本篇只是簡單的原因分析,其實還是理想化了,實際中一個店鋪的死亡原因往往是以上幾個問題的綜合,比紙上輕描淡寫幾句話要複雜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