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直面“硬骨頭”發“大紅包”: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暢想2049

【十九大時光系列報導】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級新聞網站)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 賀卓輝)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是十九大報告中最關注的民生問題。

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社會保障……這些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人民獲得感的最直觀、最根本的體現。

10月22日,梅地亞十九大新聞中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計委5部長集體接受媒體採訪。

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10月22日上午9時20分,離記者招待會開始還有40分鐘,梅地亞新聞中心現場早已座無虛席。

上午,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住房、醫療、社會福利與救助領域的五位元部長與記者面對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國家在民生領域給老百姓帶來的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坦誠分享了目前在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領域的“硬骨頭”,現場給老百姓發放民生“大紅包”,暢想到2049年,如何在民生領域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滿足人民對民生更高水品的需求。

兩個小時共120余分鐘的記者見面會,創下了目前十九大前五場記者招待會的“史上最長”。

“最難啃的硬骨頭”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清醒看到,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

在記者招待會上,五位部長沒有回避問題,而是主動提出目前在各自領域還面臨的難啃的“硬骨頭”。

教育部長陳寶生首先拋出了中國教育的三塊“硬骨頭”: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如何實現85%以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實現95%鞏固率;2020年建立中國特色高考招生制度體系。

如何保證更多孩子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成為一大硬骨頭:“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有一些學生是自願失學,沒興趣,不學了。

醫療領域也有難啃的硬骨頭。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坦言,在病有所醫方面要解決的硬骨頭主要還是解決好當今社會主要矛盾轉變之後,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表現:那就是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健康的新需求和我們目前醫療服務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目前,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時期。

截至去年底,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了2.3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16.7%。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了1.5億,占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10.8%。

“今後一個時期,老年人的規模還將持續擴大,速度還在加快,而且持續的高峰時間比較長。”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斷言。

對於尹蔚民來說,如何讓一億人參加養老保險,就是當下最大的難點。

“雖然養老保險已經覆蓋了90%,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剩下的1%相當於世界上一個大國人口數量。”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養老保險撫養比是5:1,也就是五位參保人員養一位退休人員。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目前中國的撫養比為2.8:1,即2.8個人養1個人。而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撫養比還會持續下降。

讓更多人參加養老保險後,養老金夠不夠用?這也是尹蔚民面臨的另一個難題: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是民生的關切和老百姓獲得感最直接的體現。

從民生醫療領域來看,大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聚集了最好的醫療資源。

如何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問題,成為啃下醫療領域“硬骨頭”的關鍵。

李斌介紹,下一步就要進一步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通過現在建立的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的新機制來推動資源下沉和醫療服務優勢資源對困難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而如何讓剩下的1億人參加養老保險,同時解決養老基金的可持續問題,成為老百姓實現老有所養的關鍵。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尹蔚民說,這一計畫能夠登記到所有未參保人員的具體情況,通過這個計畫,動員那些沒有參保的人員能夠參加到養老保險制度裡來。

針對第二個難題,尹蔚民解釋,明年就會邁出第一步,先實行基本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能夠在不同地區之間均衡養老保險的負擔。

尹蔚民舉例,目前黑龍江省是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最困難的一個省份,撫養比1.3:1;而廣東省的撫養比最高,為9:1。實行全國統籌之後,就運用了社會保險的大數法則,互助共濟。

除此之外,尹蔚民還開出養老基金可持續發展的其他“藥方”:目前8省份4000多億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使現在累積的養老基金能夠保值增值。另外,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使社會保障基金這個蓄水池能夠越來越大。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民生保障時三次提到“人民獲得感”。

民生領域“大紅包”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時,首先提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很顯然,教育部部長是“有備而來”。在記者招待會現場,陳寶生拿出了懷揣的四個“大紅包”。

第一個紅包:到2020年,幼稚園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的幼稚園要占到幼稚園的80%以上,分別比目前提高10.6%和20%。

第二個紅包:到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第三個紅包,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這一數字意味著高等教育已經基本普及。

第四個紅包: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

在醫療領域,國家衛計委也給老百姓發了實實在在的“大紅包”: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擴大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範圍。特別是要對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有些困難家庭、慢性病家庭、老人家庭要重點覆蓋。要繼續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的行動計畫,廣泛推廣預約診療、遠端醫療、日間手術這樣一些便民惠民措施。要進一步織牢織密基本醫療保障網,著力解決好農民工、“雙創”人員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問題。要加大健康扶貧力度,擴大集中救治的病種。對於深度貧困地區,要採取集中攻堅,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暢想2049:中國標準將成為世界標準

“請各位部長設想一下,在你們各自目前負責的具體領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

一位元記者的提問令在場的五位部長忍俊不禁。

對於未來30年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早已給出了發展規劃和未來藍圖:

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而部長們的30年後暢想,就是簡稱富強民主文秘個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組成部分。

默契的笑聲後,五位部長的臉上流露出的是對30年後中國發展的展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展望未來是一門藝術,它也能展現我們的信心和預期。”陳寶生首先暢想。

就教育領域來說,陳寶生認為,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時,中國教育應該是如下的樣子:

第一,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

第二,到那個時候,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學習交流中國發展經驗的老師、學生來中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到那個時候,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盡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

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人民,都能夠使自己的受教育權益得到完全的維護,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能夠向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

“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下一步要認真研究的問題。”陳寶生的暢想剛剛結束,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接住了這個話題。

“按照我個人的想法,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至少我們要實現居住環境、居住條件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準,也就是說要實現報告中提出的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只是一個基本的條件。”

王蒙徽說將這一暢想總結為“建成美麗中國”:不光要住有所居,而且要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環境裡。同時,還要使我們的居住設施設備能夠更方便、更齊全,讓我們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獲得感更強。

在記者招待會場外的王欣,正在暢想著她的下一個三十年:哈爾濱的地鐵已經四通八達,人們靠飛機出行,每一座高樓的頂層都是停機場,國產手機將會成為全世界推崇品牌;30年後,她的孩子的孩子將會享受高品質的教育……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養老保險撫養比是5:1,也就是五位參保人員養一位退休人員。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目前中國的撫養比為2.8:1,即2.8個人養1個人。而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撫養比還會持續下降。

讓更多人參加養老保險後,養老金夠不夠用?這也是尹蔚民面臨的另一個難題: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是民生的關切和老百姓獲得感最直接的體現。

從民生醫療領域來看,大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聚集了最好的醫療資源。

如何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問題,成為啃下醫療領域“硬骨頭”的關鍵。

李斌介紹,下一步就要進一步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通過現在建立的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的新機制來推動資源下沉和醫療服務優勢資源對困難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而如何讓剩下的1億人參加養老保險,同時解決養老基金的可持續問題,成為老百姓實現老有所養的關鍵。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尹蔚民說,這一計畫能夠登記到所有未參保人員的具體情況,通過這個計畫,動員那些沒有參保的人員能夠參加到養老保險制度裡來。

針對第二個難題,尹蔚民解釋,明年就會邁出第一步,先實行基本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能夠在不同地區之間均衡養老保險的負擔。

尹蔚民舉例,目前黑龍江省是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最困難的一個省份,撫養比1.3:1;而廣東省的撫養比最高,為9:1。實行全國統籌之後,就運用了社會保險的大數法則,互助共濟。

除此之外,尹蔚民還開出養老基金可持續發展的其他“藥方”:目前8省份4000多億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使現在累積的養老基金能夠保值增值。另外,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使社會保障基金這個蓄水池能夠越來越大。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民生保障時三次提到“人民獲得感”。

民生領域“大紅包”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時,首先提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很顯然,教育部部長是“有備而來”。在記者招待會現場,陳寶生拿出了懷揣的四個“大紅包”。

第一個紅包:到2020年,幼稚園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的幼稚園要占到幼稚園的80%以上,分別比目前提高10.6%和20%。

第二個紅包:到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第三個紅包,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這一數字意味著高等教育已經基本普及。

第四個紅包: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

在醫療領域,國家衛計委也給老百姓發了實實在在的“大紅包”: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擴大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範圍。特別是要對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有些困難家庭、慢性病家庭、老人家庭要重點覆蓋。要繼續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的行動計畫,廣泛推廣預約診療、遠端醫療、日間手術這樣一些便民惠民措施。要進一步織牢織密基本醫療保障網,著力解決好農民工、“雙創”人員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問題。要加大健康扶貧力度,擴大集中救治的病種。對於深度貧困地區,要採取集中攻堅,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暢想2049:中國標準將成為世界標準

“請各位部長設想一下,在你們各自目前負責的具體領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

一位元記者的提問令在場的五位部長忍俊不禁。

對於未來30年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早已給出了發展規劃和未來藍圖:

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而部長們的30年後暢想,就是簡稱富強民主文秘個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組成部分。

默契的笑聲後,五位部長的臉上流露出的是對30年後中國發展的展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展望未來是一門藝術,它也能展現我們的信心和預期。”陳寶生首先暢想。

就教育領域來說,陳寶生認為,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時,中國教育應該是如下的樣子:

第一,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

第二,到那個時候,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學習交流中國發展經驗的老師、學生來中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到那個時候,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盡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

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人民,都能夠使自己的受教育權益得到完全的維護,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能夠向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

“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下一步要認真研究的問題。”陳寶生的暢想剛剛結束,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接住了這個話題。

“按照我個人的想法,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至少我們要實現居住環境、居住條件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準,也就是說要實現報告中提出的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只是一個基本的條件。”

王蒙徽說將這一暢想總結為“建成美麗中國”:不光要住有所居,而且要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環境裡。同時,還要使我們的居住設施設備能夠更方便、更齊全,讓我們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獲得感更強。

在記者招待會場外的王欣,正在暢想著她的下一個三十年:哈爾濱的地鐵已經四通八達,人們靠飛機出行,每一座高樓的頂層都是停機場,國產手機將會成為全世界推崇品牌;30年後,她的孩子的孩子將會享受高品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