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部長陳寶生:辦人民滿意教育要送出4個“紅包”、啃下3個“硬骨頭”

10月22日上午,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五場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與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人共同出席,介紹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十八大以來教育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要給老百姓送出的一串“紅包”都有啥內容?教育的三個“硬骨頭”都是啥?2049年的中國教育將是什麼樣的?來,

隨小編一起到現場去聽聽陳寶生部長怎麼說。

陳寶生部長介紹了哪些內容?

記者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教育系統全體教育工作者,向長期以來關心、愛護、支援教育事業發展的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教育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這兩句話,前面一個是總體判斷,後面一句講的是補短板,政策傾斜的重點。兩句話加起來,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來的教育發展。教育戰線同志們聽到這個總體判斷和評價後很受鼓舞。

這個變化表現在幾點:

■ 第一點,這五年是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最鮮明的五年。我們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引導教育戰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把這個作為一個基礎性的工程來對待,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在這方面要加強。

■ 第二點,這五年是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的五年。我給大家報三個方面的數:

一個是教育的保障條件。五年時間,用於教育的投入,由兩萬億元突破了3萬億元大關,正在邁向4萬億元大關。國家的教育投入,2012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這五年一直堅持4%。

第二個,各級各類學校互聯網的接入,五年前是20%多,現在90%多。

第三個,教育系統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獲國家三大獎的比例,

這五年一直穩定在2/3以上,這就為提高教學品質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還有,這五年共培養輸送了近八千萬高校和中職畢業生,人力資本總量大幅提升。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力地支撐了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 第三點,這五年是人民對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的五年。我在這裡也給大家報幾個數:

這五年,我們堅持一個都不能少這樣一個原則,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

這五年,沒有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目標基本實現。

90%以上的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是了不起的。

還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現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學,還可以在流入地參加高考。2017年,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報名15萬人,是五年前的36.5倍。

五年來,我們建立起了從幼稚園到大學,覆蓋各學段的資助體系。家庭困難的孩子,可以通過資助體系進入學校上學。今年甘肅的學生叫魏祥,河北考生龐眾望,通過農村專項計畫被清華大學錄取了。

■ 第四點,這五年是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的五年。現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有47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還有,我們在140多個國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學院,1000多所中小學課堂,對漢語教學、中華文化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

■ 最後,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五年。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臺,教育新體制“四梁八柱”搭建起來,現在整體上已經進入了“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階段,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今年落地,經協力廠商評估獲得了成功。

以上是我們這五年的五個特徵。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一步,我們的任務就是研究教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待,落實好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陳寶生部長回答了哪些問題?

現場問答一

教育的四個“紅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這個問題提給陳部長。我們都知道,過去五年整個中國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飛速的。從微觀來看,可能我周圍的同學很多人到了婚育年齡,很多人的孩子要上幼稚園了,開始為怎麼能上一個好的幼稚園著急,可能這樣的焦慮可能維持到他的全學段,甚至到高等教育。宏觀來看,我們看到這樣的資料,中國教育在全世界達到中等偏上的水準,您怎麼看這樣的定位?另外為了讓更多孩子能夠上好學,教育部在未來有怎樣的努力?謝謝。

陳寶生部長

謝謝,你一下子抓住了我目前的興奮點。正如你剛才講的,這五年中國教育確實上了一個大臺階,三句話,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系統性的提升,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教育個子大了,骨架壯了,顏值高了,排位靠前了。個子大了,就是說現在我們每年有2.6億多學生,了不起。骨架壯了,就是說我們教育結構的調整取得了很大進展,地區佈局在公平方面有了進展,在品質方面有了提高。顏值高了,就是說我們人力資源培養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取得的教學成果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排位靠前了,就是在國際上,中國教育整體進入中上行列水準。就學科來說,一些學科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準,一些大學在世界排名中位次整體提升。去年媒體發現,中國的大學突然之間整體排位往前提了,而且幅度還很大,這是我們多年教育發展積累的結果。

這些年的發展就這麼四句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已經能夠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了。過去人們是想上學,現在人們想上好學,這是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主要矛盾變化的表現形式。

你剛才講到的你周圍的同事孩子上幼稚園,面臨著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希望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這出現了所謂的“擇校熱”,還出現了低齡的“留學潮”。高中階段,希望新增勞動力能夠更多地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因為這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太重要了。高等教育希望上好學,上好學科,好專業,人們的需求發生了一個品質型的轉型,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按照十九大精神,總要求就是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任務,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政策的總基調,就是要向農村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

重點工作,一是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是報告裡面總書記講到的。二是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是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是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這對我們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作用非常大。五是提高教師素質,在全社會宣導尊師重教。六是完善資助體系,決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七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就是建設學習大國,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總體構想就是這樣,我只點一個題。

這些落實了,我們給老百姓送出一串“紅包”:

第一個“紅包”,到2020年,我們學前教育(即幼稚園)毛入園率要達到85%,現在是77.4%,還有普惠性的幼稚園要占到幼稚園的80%以上,現在60%多。

第二個“紅包”,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均衡發展,標準化發展,一體化發展,著力化解“擇校熱”、“大班額”。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這裡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第三個“紅包”,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我們正在打高中階段普及攻堅戰,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要達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50%,現在是42.7%。達到50%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說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了。

第四個“紅包”,送給老師們。師資隊伍建設,對提高教育品質,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

謝謝。

現場問答二

教育的三個“硬骨頭”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我們看到在十九大報告當中說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一句話,要“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應該說這句話跟臺上的幾位部長都有關係,也關係到我們民生的方方面面。各位部長看來,這幾方面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什麼?

陳寶生部長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這兩個問題很重要。至於你說的“硬骨頭”,我這兒有三個“硬骨頭”:

第一個“硬骨頭”,就是剛才我講的,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稚園占比要達到80%。這個是硬骨頭,為什麼?即使這兩個指標達到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還不能根本解決。還有,放開二胎之後,每年新出生的孩子有很多。

第二個“硬骨頭”,就是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有一些學生是自願失學,沒興趣,不學了。怎麼樣按照義務教育法解決這些問題,讓他有興趣學習,把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現在是93.4%,這是一個大的“硬骨頭”。

第三個“硬骨頭”,到2020年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因為這是指揮棒。我們還要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把這個制度建立起來,就能帶動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

現場問答三

2049年的中國教育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十九大報告裡面勾勒出了“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說了2049年要實現怎麼樣的中國。請各位部長設想一下,在你們目前負責的具體領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謝謝。

陳寶生部長

你提出的問題很有意思。展望未來是一門藝術,當然它也能展現我們的信心和預期。就教育來說,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心目中的2049年的中國教育,有這麼幾個特徵:

第一,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

第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學習交流中國發展經驗的老師、學生來中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盡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2049。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人民,都能夠使自己的受教育權益得到完全的維護,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能夠向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謝謝。

現場問答四

“四梁八柱”的教改措施基本出臺

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網路電視臺記者: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陳寶生部長。在會議開始您介紹說我國的教育體制已經形成了“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教育改革已經進入“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階段。今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改革的推進是一個難度很大的事情,下一步我們關於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什麼樣的考慮,將出臺什麼樣的舉措?

陳寶生部長

謝謝您對教育改革的關注。在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先說三個概念,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是不一樣的,有它的特殊規律。

第一,教育改革和教育一樣,它是慢變數。為什麼是慢變數呢?就是一項改革啟動之後,落地見效至少得經過三年,因為新的學生一入校至少得三年時間才能畢業。

第二,教育改革每一項措施都是和人直接相關的,實際上是人的改革,這個非常重要。

第三,教育改革綜合性很強,涉及到方方面面,學校、社會、家庭,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關心,評價標準是多元的。

所以我想說,就頂層設計來說,現在教育改革在管理體制上怎麼管,中辦、國辦檔《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已經出臺了。分學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剛才介紹了,已經出臺了。高中階段選擇性教育怎麼改,圍繞品質改,高中階段發展攻堅戰方案已經出臺了。義務教育階段,根據義務教育法,圍繞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圍繞提高品質、減輕學業負擔、改變應試教育的改革措施,都已經出臺了。學前教育改革方案也已經制定了。這些是頂層設計,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每個學段都有了總體設計,而且中央都批准了。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中國和世界各國教育合作交流,中央也出臺了檔,這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教育對外開放的內容。這些措施目前都在實施中,這是一個概念,頂層設計。“四梁八柱”的改革措施都基本出臺,我指的是這個。

剛才講到的,已經進入“全面施工”和“內部裝修”階段,這是兩個概念。“全面施工”就是說現在出臺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在實施,而且進展良好。“內部裝修”就是說一些進展比較快的,處於龍頭地位的,這樣的改革措施已經開始“內部裝修”了,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三年已經落地,現在我們著眼於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完善和解決。蹄疾步穩,把我們的教育改革向前推進,為教育現代化,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體制保障。謝謝。

來源 | 十九大新聞中心

圖片來源 | 據新華網、人民網

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

這五年,沒有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目標基本實現。

90%以上的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是了不起的。

還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現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學,還可以在流入地參加高考。2017年,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報名15萬人,是五年前的36.5倍。

五年來,我們建立起了從幼稚園到大學,覆蓋各學段的資助體系。家庭困難的孩子,可以通過資助體系進入學校上學。今年甘肅的學生叫魏祥,河北考生龐眾望,通過農村專項計畫被清華大學錄取了。

■ 第四點,這五年是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的五年。現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有47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還有,我們在140多個國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學院,1000多所中小學課堂,對漢語教學、中華文化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

■ 最後,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五年。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臺,教育新體制“四梁八柱”搭建起來,現在整體上已經進入了“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階段,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今年落地,經協力廠商評估獲得了成功。

以上是我們這五年的五個特徵。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一步,我們的任務就是研究教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待,落實好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陳寶生部長回答了哪些問題?

現場問答一

教育的四個“紅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這個問題提給陳部長。我們都知道,過去五年整個中國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飛速的。從微觀來看,可能我周圍的同學很多人到了婚育年齡,很多人的孩子要上幼稚園了,開始為怎麼能上一個好的幼稚園著急,可能這樣的焦慮可能維持到他的全學段,甚至到高等教育。宏觀來看,我們看到這樣的資料,中國教育在全世界達到中等偏上的水準,您怎麼看這樣的定位?另外為了讓更多孩子能夠上好學,教育部在未來有怎樣的努力?謝謝。

陳寶生部長

謝謝,你一下子抓住了我目前的興奮點。正如你剛才講的,這五年中國教育確實上了一個大臺階,三句話,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系統性的提升,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教育個子大了,骨架壯了,顏值高了,排位靠前了。個子大了,就是說現在我們每年有2.6億多學生,了不起。骨架壯了,就是說我們教育結構的調整取得了很大進展,地區佈局在公平方面有了進展,在品質方面有了提高。顏值高了,就是說我們人力資源培養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取得的教學成果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排位靠前了,就是在國際上,中國教育整體進入中上行列水準。就學科來說,一些學科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準,一些大學在世界排名中位次整體提升。去年媒體發現,中國的大學突然之間整體排位往前提了,而且幅度還很大,這是我們多年教育發展積累的結果。

這些年的發展就這麼四句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已經能夠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了。過去人們是想上學,現在人們想上好學,這是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主要矛盾變化的表現形式。

你剛才講到的你周圍的同事孩子上幼稚園,面臨著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希望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這出現了所謂的“擇校熱”,還出現了低齡的“留學潮”。高中階段,希望新增勞動力能夠更多地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因為這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太重要了。高等教育希望上好學,上好學科,好專業,人們的需求發生了一個品質型的轉型,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按照十九大精神,總要求就是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任務,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政策的總基調,就是要向農村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

重點工作,一是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是報告裡面總書記講到的。二是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是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是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這對我們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作用非常大。五是提高教師素質,在全社會宣導尊師重教。六是完善資助體系,決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七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就是建設學習大國,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總體構想就是這樣,我只點一個題。

這些落實了,我們給老百姓送出一串“紅包”:

第一個“紅包”,到2020年,我們學前教育(即幼稚園)毛入園率要達到85%,現在是77.4%,還有普惠性的幼稚園要占到幼稚園的80%以上,現在60%多。

第二個“紅包”,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均衡發展,標準化發展,一體化發展,著力化解“擇校熱”、“大班額”。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這裡特別是要化解好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第三個“紅包”,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我們正在打高中階段普及攻堅戰,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要達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50%,現在是42.7%。達到50%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說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了。

第四個“紅包”,送給老師們。師資隊伍建設,對提高教育品質,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

謝謝。

現場問答二

教育的三個“硬骨頭”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我們看到在十九大報告當中說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一句話,要“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應該說這句話跟臺上的幾位部長都有關係,也關係到我們民生的方方面面。各位部長看來,這幾方面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什麼?

陳寶生部長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這兩個問題很重要。至於你說的“硬骨頭”,我這兒有三個“硬骨頭”:

第一個“硬骨頭”,就是剛才我講的,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稚園占比要達到80%。這個是硬骨頭,為什麼?即使這兩個指標達到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還不能根本解決。還有,放開二胎之後,每年新出生的孩子有很多。

第二個“硬骨頭”,就是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有一些學生是自願失學,沒興趣,不學了。怎麼樣按照義務教育法解決這些問題,讓他有興趣學習,把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現在是93.4%,這是一個大的“硬骨頭”。

第三個“硬骨頭”,到2020年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因為這是指揮棒。我們還要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把這個制度建立起來,就能帶動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

現場問答三

2049年的中國教育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十九大報告裡面勾勒出了“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說了2049年要實現怎麼樣的中國。請各位部長設想一下,在你們目前負責的具體領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謝謝。

陳寶生部長

你提出的問題很有意思。展望未來是一門藝術,當然它也能展現我們的信心和預期。就教育來說,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心目中的2049年的中國教育,有這麼幾個特徵:

第一,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

第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學習交流中國發展經驗的老師、學生來中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盡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2049。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人民,都能夠使自己的受教育權益得到完全的維護,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能夠向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謝謝。

現場問答四

“四梁八柱”的教改措施基本出臺

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網路電視臺記者: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陳寶生部長。在會議開始您介紹說我國的教育體制已經形成了“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教育改革已經進入“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階段。今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改革的推進是一個難度很大的事情,下一步我們關於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什麼樣的考慮,將出臺什麼樣的舉措?

陳寶生部長

謝謝您對教育改革的關注。在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先說三個概念,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是不一樣的,有它的特殊規律。

第一,教育改革和教育一樣,它是慢變數。為什麼是慢變數呢?就是一項改革啟動之後,落地見效至少得經過三年,因為新的學生一入校至少得三年時間才能畢業。

第二,教育改革每一項措施都是和人直接相關的,實際上是人的改革,這個非常重要。

第三,教育改革綜合性很強,涉及到方方面面,學校、社會、家庭,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關心,評價標準是多元的。

所以我想說,就頂層設計來說,現在教育改革在管理體制上怎麼管,中辦、國辦檔《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已經出臺了。分學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剛才介紹了,已經出臺了。高中階段選擇性教育怎麼改,圍繞品質改,高中階段發展攻堅戰方案已經出臺了。義務教育階段,根據義務教育法,圍繞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圍繞提高品質、減輕學業負擔、改變應試教育的改革措施,都已經出臺了。學前教育改革方案也已經制定了。這些是頂層設計,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每個學段都有了總體設計,而且中央都批准了。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中國和世界各國教育合作交流,中央也出臺了檔,這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教育對外開放的內容。這些措施目前都在實施中,這是一個概念,頂層設計。“四梁八柱”的改革措施都基本出臺,我指的是這個。

剛才講到的,已經進入“全面施工”和“內部裝修”階段,這是兩個概念。“全面施工”就是說現在出臺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在實施,而且進展良好。“內部裝修”就是說一些進展比較快的,處於龍頭地位的,這樣的改革措施已經開始“內部裝修”了,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三年已經落地,現在我們著眼於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完善和解決。蹄疾步穩,把我們的教育改革向前推進,為教育現代化,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體制保障。謝謝。

來源 | 十九大新聞中心

圖片來源 | 據新華網、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