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矮人的身材,巨人的光環——與眾不同的演員彼得·丁拉基

一個身高只有1.35米,其貌不揚的侏儒,卻被女粉絲稱為“全球最性☆禁☆感的男人”,他就是美劇《權力的遊戲》中飾演提利昂·蘭尼斯特的彼得·丁拉基,正是因為他在這一劇中的人物設定和出色的表現,

贏得了全球無數粉絲的青睞,而且扭轉了許多人之前對侏儒的觀感。

《權力的遊戲》中的矮個英雄

《權力的遊戲》是HBO電視網根據喬治·R·R·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改編和製作的一部史詩奇幻電視劇,全劇以維斯特洛的七大王國中7個貴族爭奪鐵王座為主線、異鬼入侵人類為輔線展開。

這部劇火到全球為之瘋狂,收視率一季比一季高,在中國同樣圈粉無數。這樣一部劇當然捧紅了眾多演員,而丁拉基是最受人喜愛的一個。

丁拉基在劇中飾演的提利昂這個人物雖出身貴族,但因為母親生他時難產而死,

他本人又是個侏儒,從小就遭到父親和姐姐冷酷的對待,只有哥哥真正視其如手足。他表面上尖酸刻薄,聲色犬馬,但實際上心地善良,堅持正義;因為愛看書,他才智過人,善用謀略;他雖然屢遭迫害,但總是頑強地求生和反抗自己的命運,常常在生死關頭鬼靈精怪地化險為夷。提利昂外表的殘缺和靈魂的偉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劇中的帥哥美女並不缺乏,
但人氣最高的還數他,很多觀眾視他為這部劇中真正的英雄。

丁拉基對提利昂的演繹為這一形象起了添磚加瓦的作用,其表演讓人覺得那不是在演戲,仿佛他就是提利昂,提利昂就是他。丁拉基因《權力的遊戲》中精湛的表演獲得兩次艾美獎劇情類最佳男配角和一次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配角,以及若干提名。

因身高而封閉自我

現實中的丁拉基同樣因外形非主流而與他人格格不入,事業上也有一段鬱鬱不得志的時期,然而,他成功地跳出了這兩個泥沼。

丁拉基1969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出生就罹患軟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不僅意味著長不高,同時骨骼畸形。他還是小男孩時就要接受痛苦的削骨治療,

不然很有可能導致脊柱側凸,腿骨嚴重彎曲,以至行走困難。

他的父母和家人很少跟他談論他的個子問題,也沒有因為他的不同而有任何區別對待,放在高處的物品也不會因為丁拉基的矮小而換一個他容易夠得著的地方,要拿到東西,就必須經常攀爬。

丁拉基對自己的高矮一開始沒有強烈的意識,直到有一次,他參加小學戲劇表演,觀看錄影帶時,發現自己比其他人矮了一大截,猛然一下涼透了他的心,於是,身高成了他特別在意的事,也因此缺乏自信。

進入中學,因為身高問題,丁拉基常常成為同學逗樂的對象,甚至因霸淩受傷。他非常氣惱,又因氣惱把自己封閉起來,成了一個陰鬱的少年,穿著黑衣,愛抽煙,還經常幻想自殺的情景。

還好,有戲劇幫助他。

培養幽默與信心

從六七歲開始,丁拉基就和他的哥哥在地下室一起演木偶劇給家人看,他的哥哥也很有戲劇天賦,現在是一位成功的小提琴家。在丁拉基陰鬱的高中生活中,戲劇成了他的避風港。在丁拉基高二的時候,老師發現了他在戲劇方面的天賦,決定讓他出演一部愛爾蘭劇《莎倫的墳墓》,這是他第一次飾演與他身材相符的角色,打開了他對戲劇新的認知。

於是丁拉基立志做一名演員。他在大學階段進入美國佛蒙特州的本寧頓學院主修表演。戲劇讓他慢慢成長,他看了許多戲劇,也在學校參加各種演出或劇本創作,丁拉基慢慢建立了信心,憤世嫉俗的心態漸漸有了轉變,並告訴自己:當別人嘲笑你時,這不是你的問題,是他們的問題。

他用幽默和機智取代了自閉,甚至成為大家眼中最好玩的人。就像提利昂,也是《權力的遊戲》中最幽默的角色,劇中90%的幽默都是來自於他。丁拉基還是與女人們調情的高手,常常逗得女生大笑。《權力的遊戲》開播後,一次,編劇大衛·貝尼奧夫與丁拉基在餐廳會面,貝尼奧夫發現周圍所有的女性都在留心傾聽丁拉基的每一句話,像著了迷一般。

丁拉基幽默和智慧的特質為他打開了演藝事業的大門,美國電影導演亞歷山大·洛克威爾在尋找演員時與丁拉基首次會面,之後他是這樣描述丁拉基的:“第一次看到他,你會忍不住想:他是個侏儒。但言談之中,他人格散發的光芒會讓你立刻忘了任何關於‘渺小’的話題。”

也許正是他的幽默和智慧打動了美麗的戲劇導演、身高1.68米的埃裡卡·施密特,他們於2005年結婚,現在已育有2個女兒。

拒當搞笑小矮人

1991年,丁拉基從本寧頓學院畢業,與同學伊恩·貝爾一起搬到紐約,激情滿懷地夢想著以芝加歌荒原狼劇院為參照,創辦一個演藝公司。他們在威廉斯堡大橋下租了一所公寓,沒有暖氣,鼠患成災;當火車在橋上駛過時,他們的房子也會隨之搖晃。房東也惡狠狠的,會用刀來喝止年輕房客的抱怨。

本來,他們期望在自己的天地裡創作偉大的戲劇作品,然而,到最後,這裡成了飲酒作樂的場所。他們還通過開派對來掙房租,但最後還是因為付不出房租被趕出了房子。

被掃地出門的兩個年輕人只好各奔前程。貝爾去了西雅圖,丁拉基留在紐約。為了糊口,丁拉基找到一家專業考試服務公司的文員工作,一做就是6年。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常常在空餘時間裡接一些舞臺劇和獨立製作的電影,不過片酬較低,那時他的生計只能勉強維持。儘管如此,有一類角色被他一概拒絕,那就是把矮人作為笑柄和搞笑工具的角色,儘管這種角色的片酬還較高。他認為“把矮人當作笑柄是媒體最根深蒂固的偏見”,他要保留自己表演的個性,而不是淹沒在這種沒有特點的“小丑”形象中。他不僅自己不接,也認為所有矮個子演員都應該為改變這種偏見而貢獻力量。

他的堅持使他失去了當時一些參演的機會,但他在獨立電影中出色的表現為他建立了良好的聲譽。

電影夢想終獲實現

丁拉基第一次在電影中亮相是1995年的《開麥拉狂想曲》,他在其中飾演一個喜歡做白日夢的侏儒演員,因為老是接到臉譜化角色而煩惱,這正是現實中侏儒演員們的困境。丁拉基在劇中的表演不錯,片約接踵而至。但讓丁拉基真正獲得名聲的是2003年的《心靈驛站》,他在劇中擔任主角芬巴·麥克布賴德。芬巴跟丁拉基一樣,矮小的身材總是遭來他人的嘲弄,於是他選擇避開人群,專心研究各種火車。當他搬到一處廢棄的火車房後,感受到新朋友的溫暖和關懷,慢慢敞開了心扉。影片溫馨動人,丁拉基沉穩內斂的演出,無需對白就能充分地表現出人物內心細微的情感。這部電影在各大電影節獲得數項大獎,為丁拉基打開了通往事業高峰的道路。

當朋友介紹他去為《權力的遊戲》這部古裝玄幻劇試鏡時,他還是疑慮這個角色是不是扮矮人小丑的。他之前在《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中扮矮人杜魯·普金,戴著長長的假鬍子,經過複雜的特效化妝,熱得難受;即使是《指環王》中也有嘲笑矮人的情節。這些都是讓丁拉基非常敏感的角色,他擔心《權力的遊戲》中這個矮人角色也屬於這一類。但當原著作者馬丁告訴他,提利昂是讀者最喜歡的一個角色,讀者同情他的遭遇,並且為他勇於反抗命運而喝彩時,丁拉基立刻不再猶豫,接下了這個角色。他當時肯定不知道這個角色會為他帶來如此多的獎項、粉絲和事業的輝煌。

也許有人會覺得丁拉基運氣好,但是他自己並不認可這種“運氣說”,他相信“運氣=努力+堅持”,如果用運氣來概括他的成功,他的努力和他對自我的堅持就被抹殺了。運氣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猛然一下涼透了他的心,於是,身高成了他特別在意的事,也因此缺乏自信。

進入中學,因為身高問題,丁拉基常常成為同學逗樂的對象,甚至因霸淩受傷。他非常氣惱,又因氣惱把自己封閉起來,成了一個陰鬱的少年,穿著黑衣,愛抽煙,還經常幻想自殺的情景。

還好,有戲劇幫助他。

培養幽默與信心

從六七歲開始,丁拉基就和他的哥哥在地下室一起演木偶劇給家人看,他的哥哥也很有戲劇天賦,現在是一位成功的小提琴家。在丁拉基陰鬱的高中生活中,戲劇成了他的避風港。在丁拉基高二的時候,老師發現了他在戲劇方面的天賦,決定讓他出演一部愛爾蘭劇《莎倫的墳墓》,這是他第一次飾演與他身材相符的角色,打開了他對戲劇新的認知。

於是丁拉基立志做一名演員。他在大學階段進入美國佛蒙特州的本寧頓學院主修表演。戲劇讓他慢慢成長,他看了許多戲劇,也在學校參加各種演出或劇本創作,丁拉基慢慢建立了信心,憤世嫉俗的心態漸漸有了轉變,並告訴自己:當別人嘲笑你時,這不是你的問題,是他們的問題。

他用幽默和機智取代了自閉,甚至成為大家眼中最好玩的人。就像提利昂,也是《權力的遊戲》中最幽默的角色,劇中90%的幽默都是來自於他。丁拉基還是與女人們調情的高手,常常逗得女生大笑。《權力的遊戲》開播後,一次,編劇大衛·貝尼奧夫與丁拉基在餐廳會面,貝尼奧夫發現周圍所有的女性都在留心傾聽丁拉基的每一句話,像著了迷一般。

丁拉基幽默和智慧的特質為他打開了演藝事業的大門,美國電影導演亞歷山大·洛克威爾在尋找演員時與丁拉基首次會面,之後他是這樣描述丁拉基的:“第一次看到他,你會忍不住想:他是個侏儒。但言談之中,他人格散發的光芒會讓你立刻忘了任何關於‘渺小’的話題。”

也許正是他的幽默和智慧打動了美麗的戲劇導演、身高1.68米的埃裡卡·施密特,他們於2005年結婚,現在已育有2個女兒。

拒當搞笑小矮人

1991年,丁拉基從本寧頓學院畢業,與同學伊恩·貝爾一起搬到紐約,激情滿懷地夢想著以芝加歌荒原狼劇院為參照,創辦一個演藝公司。他們在威廉斯堡大橋下租了一所公寓,沒有暖氣,鼠患成災;當火車在橋上駛過時,他們的房子也會隨之搖晃。房東也惡狠狠的,會用刀來喝止年輕房客的抱怨。

本來,他們期望在自己的天地裡創作偉大的戲劇作品,然而,到最後,這裡成了飲酒作樂的場所。他們還通過開派對來掙房租,但最後還是因為付不出房租被趕出了房子。

被掃地出門的兩個年輕人只好各奔前程。貝爾去了西雅圖,丁拉基留在紐約。為了糊口,丁拉基找到一家專業考試服務公司的文員工作,一做就是6年。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常常在空餘時間裡接一些舞臺劇和獨立製作的電影,不過片酬較低,那時他的生計只能勉強維持。儘管如此,有一類角色被他一概拒絕,那就是把矮人作為笑柄和搞笑工具的角色,儘管這種角色的片酬還較高。他認為“把矮人當作笑柄是媒體最根深蒂固的偏見”,他要保留自己表演的個性,而不是淹沒在這種沒有特點的“小丑”形象中。他不僅自己不接,也認為所有矮個子演員都應該為改變這種偏見而貢獻力量。

他的堅持使他失去了當時一些參演的機會,但他在獨立電影中出色的表現為他建立了良好的聲譽。

電影夢想終獲實現

丁拉基第一次在電影中亮相是1995年的《開麥拉狂想曲》,他在其中飾演一個喜歡做白日夢的侏儒演員,因為老是接到臉譜化角色而煩惱,這正是現實中侏儒演員們的困境。丁拉基在劇中的表演不錯,片約接踵而至。但讓丁拉基真正獲得名聲的是2003年的《心靈驛站》,他在劇中擔任主角芬巴·麥克布賴德。芬巴跟丁拉基一樣,矮小的身材總是遭來他人的嘲弄,於是他選擇避開人群,專心研究各種火車。當他搬到一處廢棄的火車房後,感受到新朋友的溫暖和關懷,慢慢敞開了心扉。影片溫馨動人,丁拉基沉穩內斂的演出,無需對白就能充分地表現出人物內心細微的情感。這部電影在各大電影節獲得數項大獎,為丁拉基打開了通往事業高峰的道路。

當朋友介紹他去為《權力的遊戲》這部古裝玄幻劇試鏡時,他還是疑慮這個角色是不是扮矮人小丑的。他之前在《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中扮矮人杜魯·普金,戴著長長的假鬍子,經過複雜的特效化妝,熱得難受;即使是《指環王》中也有嘲笑矮人的情節。這些都是讓丁拉基非常敏感的角色,他擔心《權力的遊戲》中這個矮人角色也屬於這一類。但當原著作者馬丁告訴他,提利昂是讀者最喜歡的一個角色,讀者同情他的遭遇,並且為他勇於反抗命運而喝彩時,丁拉基立刻不再猶豫,接下了這個角色。他當時肯定不知道這個角色會為他帶來如此多的獎項、粉絲和事業的輝煌。

也許有人會覺得丁拉基運氣好,但是他自己並不認可這種“運氣說”,他相信“運氣=努力+堅持”,如果用運氣來概括他的成功,他的努力和他對自我的堅持就被抹殺了。運氣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