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交警故事丨從警41載,見證鄭州歷史變遷,退休前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2017年10月22日,對於鄭州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隊民警焦衛東來說,是不平常的一天。因為過了這一天,他就要正式退休了。焦衛東對記者說,“警服穿了幾十年,圍著紅綠燈轉了快四十年,

一下子要離開它們……心裡真是捨不得。即使我退休了,我的心也永遠留在了這裡……”

1976年,鄭州市公安局交通處招人,19歲,中專畢業的焦衛東被一眼看中。“當時,興沖沖地就去了,覺得穿上警服好神氣的。”老焦回憶道。沒想到,一干就是41年。

“那個時候都是戴個通到肩部的大長白袖頭騎著自行車去出警的,那個年代出警靠走,糾正違法基本靠喊!”今天的鄭州,交通四通八達,然而40多年前,鄭州的道路大多窄短,

沒有幾條像樣的馬路,設置交通崗亭的路口不超過十個。

老焦說,他最初站的交通崗是如今的河醫轉盤位置,

而當時那裡沒有轉盤,只是有5個方向的大路口。“那時候最寬的金水路也就雙向兩車道,交警疏導全靠手裡的指揮棒。河醫路口5個方向,只要稍有差錯,就會堵上。當時,熟練使用帶繩的指揮棒,是每個交警必須掌握的技術活兒。”“改革開放之初的鄭州,交警指揮的不是汽車,而是單車和行人。天天清理亂擺賣,還負責保管自行車。當時,交警可以說既是交警還是城管,還需要經常配合辦事處來清理占道。
”老焦回憶說。

1987年,鄭州交警支隊成立,焦衛東執勤的二七路、太康路、人民路變成了“十裡長街市井連,人聲鼎沸車馬喧”的繁華商業街區。這也註定了他每天要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7點,守候在街區的每一條街道路口,指揮交通,查糾違法行為。1992年3月31日焦衛東加入黨組織,從此便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樣一晃近十年,青春的汗水都灑在了中心城區的各個街道上。

1994年,因鄭州修建四橋一路,焦衛東主動請纓,到南陽路和黃河路交叉口的鄭紡機崗執勤。當時的南陽路不僅坐落著鄭紡機,曾經名噪一時的肉聯廠、拖拉機廠、啤酒廠、牛羊肉加工廠等多個大型廠區也都在此“紮堆”,這裡可是名副其實的鄭州工業一條街。“每到上下班高峰時,身著鄭紡機藍色工裝的工人就如潮汐般的湧來又湧去,路面可謂水泄不通。加上當時道路很窄,要想在這種條件下疏導交通,壓力可想而知。”老焦回憶。

在鄭紡機崗,老焦堅守了近20年,僅帶的徒弟就有十來個。慢慢的,他從徒弟們口中的“焦哥”慢慢變成了“老焦”。這段時間,他見證了鄭州交警的快速發展,也親眼目睹了附近工廠的由盛轉衰。時間作用在焦衛東身上,使他的臉上多了幾道深刻的歲月痕跡,視力、體力也有減退,然而工作對於他來說,卻一如往常,早上7點15分準時出現在路口。

老焦除了指揮交通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護送附近南陽路一小的學生上下學。時間一長,焦衛東和老師、學生家長都成了老熟人。只要有他在場,家長們就很放心。52歲那年,焦衛東住了三個月的醫院,原因是他患糖尿病多年,從不請假住院治療,直至肝臟、腎臟、神經等多處併發症出現。必須住院了,他又堅持上了3天班才住進醫院。住院期間,南陽路一小的學生、老師和家長還專程前往探望,並祝願他早日康復,回到學校繼續給他們上交通安全知識課。

在鄭州街頭站了37個年頭後,考慮到老焦身體的原因,2013年,交警一大隊的領導將老焦調到違法處理車駕管業務大廳當“導辦員”。雖然離開了馬路,但老焦依然在一線。大隊業務大廳場地有限,就顯得比較擁擠。老焦除了負責給來辦事的群眾排號,還負責維持秩序和解答問題。

一天下來,要接待300多人的諮詢。另外這個崗位,還需要熟悉處理違法和各種車駕管業務,需要不斷學習。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很有挑戰的崗位上,老焦從未喊過苦和累,而且一干就是4年多。讓老焦頭疼的是辦事群眾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不滿情緒。“每天遇到的人不同,其脾氣也不一樣,但我們的態度一定要好。我覺得最主要的是不能以管人者自居,應該平等對待,以理服人,這樣問題就容易解決。”老焦認為,其實每個人排隊辦事都挺費時費力的,“我們也要理解並幫他們儘快把事辦好。”

10月22日的最後一班崗,交警一大隊的領導和同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光榮退休”儀式,儀式上同事們紛紛對焦老師送上祝福,副大隊長喬宏雁代表大隊全體民警將鮮花和精心製作的“致焦老師的41年”影集送到焦衛東手中,並對其從警41年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祝願他退休後的生活幸福美滿。老焦笑著說“終於光榮地退休啦”,可想到“以後只能看著別人穿這套制服了”,他又忍不住抹起了眼淚。老焦又說“這麼多年當員警,也沒怎麼好好陪家人,以後就為家人多做一點事情吧。可是,我的心永遠在這裡,因為這裡有我最好的青春歲月。”

從青春到白頭,老焦在一線交警崗位一干就是41年。41年的堅守,41年的忠誠,41年是他的一班崗,41年的從警歷程,老焦從一個帥小夥變成了焦“老頭”,不變的是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和堅守,老焦讓人敬佩的是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青春

其實,焦衛東警官只是鄭州交警中的一個最普通的縮影,據瞭解,目前鄭州交警一線執勤的民警中有不少四五十歲的身影。是的,他們不年輕了,但依然從事著強度大、時間長、風吹日曬雨淋的高強度工作,為的就是大家的出行順暢,平安!

查糾違法行為。1992年3月31日焦衛東加入黨組織,從此便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樣一晃近十年,青春的汗水都灑在了中心城區的各個街道上。

1994年,因鄭州修建四橋一路,焦衛東主動請纓,到南陽路和黃河路交叉口的鄭紡機崗執勤。當時的南陽路不僅坐落著鄭紡機,曾經名噪一時的肉聯廠、拖拉機廠、啤酒廠、牛羊肉加工廠等多個大型廠區也都在此“紮堆”,這裡可是名副其實的鄭州工業一條街。“每到上下班高峰時,身著鄭紡機藍色工裝的工人就如潮汐般的湧來又湧去,路面可謂水泄不通。加上當時道路很窄,要想在這種條件下疏導交通,壓力可想而知。”老焦回憶。

在鄭紡機崗,老焦堅守了近20年,僅帶的徒弟就有十來個。慢慢的,他從徒弟們口中的“焦哥”慢慢變成了“老焦”。這段時間,他見證了鄭州交警的快速發展,也親眼目睹了附近工廠的由盛轉衰。時間作用在焦衛東身上,使他的臉上多了幾道深刻的歲月痕跡,視力、體力也有減退,然而工作對於他來說,卻一如往常,早上7點15分準時出現在路口。

老焦除了指揮交通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護送附近南陽路一小的學生上下學。時間一長,焦衛東和老師、學生家長都成了老熟人。只要有他在場,家長們就很放心。52歲那年,焦衛東住了三個月的醫院,原因是他患糖尿病多年,從不請假住院治療,直至肝臟、腎臟、神經等多處併發症出現。必須住院了,他又堅持上了3天班才住進醫院。住院期間,南陽路一小的學生、老師和家長還專程前往探望,並祝願他早日康復,回到學校繼續給他們上交通安全知識課。

在鄭州街頭站了37個年頭後,考慮到老焦身體的原因,2013年,交警一大隊的領導將老焦調到違法處理車駕管業務大廳當“導辦員”。雖然離開了馬路,但老焦依然在一線。大隊業務大廳場地有限,就顯得比較擁擠。老焦除了負責給來辦事的群眾排號,還負責維持秩序和解答問題。

一天下來,要接待300多人的諮詢。另外這個崗位,還需要熟悉處理違法和各種車駕管業務,需要不斷學習。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很有挑戰的崗位上,老焦從未喊過苦和累,而且一干就是4年多。讓老焦頭疼的是辦事群眾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不滿情緒。“每天遇到的人不同,其脾氣也不一樣,但我們的態度一定要好。我覺得最主要的是不能以管人者自居,應該平等對待,以理服人,這樣問題就容易解決。”老焦認為,其實每個人排隊辦事都挺費時費力的,“我們也要理解並幫他們儘快把事辦好。”

10月22日的最後一班崗,交警一大隊的領導和同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光榮退休”儀式,儀式上同事們紛紛對焦老師送上祝福,副大隊長喬宏雁代表大隊全體民警將鮮花和精心製作的“致焦老師的41年”影集送到焦衛東手中,並對其從警41年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祝願他退休後的生活幸福美滿。老焦笑著說“終於光榮地退休啦”,可想到“以後只能看著別人穿這套制服了”,他又忍不住抹起了眼淚。老焦又說“這麼多年當員警,也沒怎麼好好陪家人,以後就為家人多做一點事情吧。可是,我的心永遠在這裡,因為這裡有我最好的青春歲月。”

從青春到白頭,老焦在一線交警崗位一干就是41年。41年的堅守,41年的忠誠,41年是他的一班崗,41年的從警歷程,老焦從一個帥小夥變成了焦“老頭”,不變的是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和堅守,老焦讓人敬佩的是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青春

其實,焦衛東警官只是鄭州交警中的一個最普通的縮影,據瞭解,目前鄭州交警一線執勤的民警中有不少四五十歲的身影。是的,他們不年輕了,但依然從事著強度大、時間長、風吹日曬雨淋的高強度工作,為的就是大家的出行順暢,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