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小龍逝世後,成龍動作片的準確定位,讓他獲得今天的成就

香港動作片其實可以看作香港武俠片和功夫片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延續。

1973年李小龍逝世,經過一番激烈的龍爭虎鬥之後,成龍依靠他極具創造性的表演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成為香港動作片的領軍人物。

可以說,李小龍逝世為成龍的崛起提供了一個契機。然而戲劇學校畢業的成龍,如何在李小龍之後成為功夫片的新寵而又不成為李小龍的翻版,就是一個困擾成龍的一個難題。

於是成龍決心反李小龍之道而為之,改變李小龍在片中酷、冷、狠的傳統形象。轉而變得詼諧調皮、親切近人。

無論是《員警故事》系列裡時運不濟的員警,還是《義膽廚星》裡麻煩不斷的廚師,成龍所扮演的角色都十分平民化。塑造的都是小人物大英雄。

從1985年的《員警故事》到1998年的《尖峰時刻》成龍的每一部作品都延續著獨特的成氏武打設計和喜劇元素。在這些影片中,日常生活信手拈來的桌椅板凳,甚至瓜果蔬菜都成為成龍手中的武器。令打鬥充滿了樂趣和戲劇性。觀看成龍的影片觀眾總會忍俊不禁開懷大笑。

在體驗緊張刺激的同時,也找到了歡樂。在歡歌笑語中,成龍的功夫喜劇逐漸成為市場的新寵。

成龍進軍好萊塢的《龍旋風》中,成龍的喜劇打鬥在西方故事環境中得到了極好的嫁接與傳承。

,其中一段模仿《雨中曲》的打鬥,令西方觀眾不得不佩服成龍的精湛表演與十足創意。

不同於他人的風格化表演,成龍贏得了世界範圍內觀眾的贊許與承認,並逐步確立了他在華語電影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成為至今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