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殲20已經能夠量產,為何還要造百架殲10,俄專家說出大實話

如果要問到中國空軍近幾年來最大的明星是誰?毫無疑問非殲-20戰鬥機莫屬,

這架五代戰鬥機自亮相以來,無時無刻不是媒體和軍迷們關注的焦點,也許殲-20戰鬥機並不太完美,但卻對中國空軍來說意義非凡,這架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在各項性能指標上都有著改頭換面的變化,也一舉讓中國成為第二個實現裝備五代戰鬥機的國家。

根據媒體報導,殲-20戰鬥機目前已經建立了全新的脈動式生產組裝流水線,最多時可以同時開工四條,以實現殲20戰鬥機的批量生產裝備,但是我國目前卻仍然在生產組裝看似“老舊”的殲-10戰鬥機,而且還接連推出了改進型號—殲-10C,製造量可達上百架,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疑問,既然殲-20已經能夠做到量產製造,那為什麼還要大量生產殲-10呢?這樣是不是太浪費資源了。

但俄羅斯專家並不這麼認為,首先,殲-10C的戰鬥力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弱,這點從售價上就能看得出來,最新的殲-10C單價已經超過上億人民幣,換裝了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僅探測距離增加不少,而且加強了對隱身目標的探測性,

在武器裝備上則採用了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遠端空對空導彈,戰鬥力在三代機表現中可圈可點,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

其次,殲-20雖然能夠做到量產,但是其工藝還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現有的產量並不能完全滿足空軍的需要,

另一方面單價在5億人民幣左右,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這也是五代機的最大“缺點”,美國空軍一向以財大氣粗出名,但是其研發的F-22戰鬥機卻也不敢裝備多少,一共也才裝備了不到200架,此外,五代機平時的維護、飛行消耗極高,一般的防空攔截等任務,三代機已經足以能夠應付,所以沒有必要過分強調生產數量。

最後,殲-20戰鬥機雖然目前已經進入到中國空軍服役,但是其最終的機型其實還沒有完全固定下來,前期的小批量生產有利於在使用中不斷的發現新問題從而進行改進而且不斷修改完善一些局部設計,此外,殲-20換裝國產發動機也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目前並不急於大規模生產製造,只有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殲-20戰鬥機的可靠性才會獲得提升,不至於發生F-22戰鬥機高空缺氧導致墜機的低級錯誤。

俄羅斯專家強調,無論雙發重型五代戰鬥機在性能上如何先進,但是其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在六代機出現之前絕不可能大規模裝備,相比之下,相對低端的輕型五代戰鬥機和三代戰鬥機才適合批量生產,而且五代戰鬥機主要擔任的是“踹門”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數量不必很多,關鍵在於技術是否先進。

殲-20戰鬥機的可靠性才會獲得提升,不至於發生F-22戰鬥機高空缺氧導致墜機的低級錯誤。

俄羅斯專家強調,無論雙發重型五代戰鬥機在性能上如何先進,但是其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在六代機出現之前絕不可能大規模裝備,相比之下,相對低端的輕型五代戰鬥機和三代戰鬥機才適合批量生產,而且五代戰鬥機主要擔任的是“踹門”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數量不必很多,關鍵在於技術是否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