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五大謀士,諸葛亮竟然只排第三,第一名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割據,湧現了許多霸主。前期有董卓,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等等,後期則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國爭霸,這段混亂的時期被後世統一稱為三國。三國吸引後人的不僅僅是勇猛的武將,

還有謀士之間的鬥智鬥勇。我們最最熟悉的就是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在這些謀士中還不是最頂尖的,那麼我就來細數我心中的最強五謀士。

No.5 龐統

龐統

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見,在計謀方面,

龐統與諸葛亮不相上下。赤壁之戰,正是因為龐統獻上連環計,讓曹軍將戰船以鐵索相連,助孫劉大軍一臂之力,從而擊退曹操百萬大軍,確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龐統精于治國理政,也擅長帶兵打仗,可惜英年早逝,死於落鳳坡,未能幫助劉備進軍中原,成為了一大遺憾。

No.4 周瑜

周瑜

周瑜和孫策是東吳的真正奠基人,孫策對孫權的叮囑就是,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放異彩,一場經典的以少打多的勝利。但可惜,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歎,讓他一輩子都被諸葛亮的才智所壓制。即使與諸葛亮相比會稍遜一籌,東吳一百多年的穩定離不開他當初打下的良好基礎,與小喬才子佳人的絕配,顧曲周郎的柔情,

讓他在所有謀士中獨具一格。

No.3 諸葛亮

諸葛亮

如雷貫耳的臥龍先生,足不出戶就可定天下大事,讓劉備能夠三次探訪而不嫌麻煩,可見諸葛亮的才智之高。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劉備死後盡力輔佐劉禪,讓弱小的蜀漢守住了漢中。諸葛亮一生都希望能夠打到中原,

完成先主劉備的遺志,但卻遇到了司馬懿這個難纏的對手。星落五丈原的時候,諸葛亮的心中一定有太多的遺憾,他多麼希望自己還是二十八歲的那個初出茅廬的青年。

No.2 袁紹謀士群

袁紹謀士群

袁紹帳下的謀士多如牛毛,個個都是河北的人傑,

沮授,田豐,許攸,審配等等。但是袁紹決而無斷,他們的意見根本聽不下去,以官渡之戰為例。田豐在打之前就預料到戰役的失利,沮授失敗後拒不投降,審配在知道袁紹死後自殺而死,許攸則在戰役開始之前,就逃到曹操處避難。袁紹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跡象,一意孤行,終於導致失敗。這群謀士也成了三國最悲壯的謀士。

No.1 司馬懿

司馬懿

讀三國,看三國,總會認為司馬懿是最大的反派,其實不然。司馬懿穩定了北方的政治軍事,預防了被遊牧民族的入侵,進行了許多改革,是曹操之後的偉大政治家。與諸葛亮的軍事鬥爭歸根結底是各為其主的無奈,也許之間有很多惺惺相惜。之後篡權的並不是他的本意,但既然已經被捧到了這種高位,不進則退,滿盤皆輸。就像後世的黃袍加身,便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司馬懿

讀三國,看三國,總會認為司馬懿是最大的反派,其實不然。司馬懿穩定了北方的政治軍事,預防了被遊牧民族的入侵,進行了許多改革,是曹操之後的偉大政治家。與諸葛亮的軍事鬥爭歸根結底是各為其主的無奈,也許之間有很多惺惺相惜。之後篡權的並不是他的本意,但既然已經被捧到了這種高位,不進則退,滿盤皆輸。就像後世的黃袍加身,便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