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麥出苗後出現這些問題是什麼原因?怎麼預防?

當前黃淮地區的小麥已經陸續出苗,新生麥苗的大田應該是遠遠望去綠油油的生機無限景象,為什麼有的麥田卻好像出問題了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些問題?如何預防和補救呢?

問題一,苗黃苗弱不整齊。看上去跟缺素症似的,與其它壯苗相比明顯的營養不足。問題二,缺苗斷壟,縱向看整齊劃一,側面看參差不齊,疙瘩苗與窟窿苗相間非常不協調。問題三,發黃枯萎甚至死亡。連根拔下來後能發現害蟲或害蟲危害的痕跡,

明顯是害蟲咬根所致。

究其原因,上述問題基本都是秸稈還田導致的,因為還田的秸稈在分解腐爛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如果耕播前沒有增施氮肥,那麼就會存在秸稈分解與麥苗爭肥現象,導致苗黃苗弱;秸稈還田會使土壤空隙增大,

如果播種後鎮壓力度不夠,會使種子與土壤難以緊密接觸,影響種子發芽出苗,並且出苗不整齊,造成出現缺苗斷壟現象;玉米秸稈上常常帶有大量病菌和蟲卵,還田後留在土壤裡,連年還田會導致地下害蟲有逐年加重危害小麥正常生長。

預防措施,

首先秸稈粉碎要細要碎,掌握在5釐米以下最好;二是隔年深耕,將秸稈深翻入地下;三是耕前每畝撒施3-5kg3%的辛硫磷顆粒劑,或用48%的辛硫磷乳油500毫升用1-2kg水稀釋與20-25kg細沙或細土拌勻後再與2-5kg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勻,均勻撒施地面深翻或旋耕土中,以預防和殺死土壤中的病蟲菌源和蟲卵;四是增施氮肥,每畝額外施尿素5-10公斤;五是種子一定要包衣;六是播後一定要鎮壓(可參考10月11日發的文章“小麥播完種後還有一項技術請不要忽視,
對小麥增產起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