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嗎?班裡最有出息的孩子,從來不是第一名那個……

這是尹老師家長學堂的第192篇文章

有一位朋友,從大學畢業後,

便回到老家縣城,做了一名人民教師。十幾年過去了,從小學到初中,他親手帶了很多孩子,從一年級直到中學畢業,目送他們離開老家去外地上大學。

有一年他帶高一,當時班裡有個從農村來縣城讀書的男孩,學習很刻苦,成績也非常棒,

但家境貧寒。每天飯點時分,他都是吃從家帶來的煎餅,就著鹹菜填填肚子。

朋友很關心這個孩子,時不時塞點錢給他買點牛奶、水果補身體。那個男孩每次接過東西的時候,都感動得熱淚盈眶……教書這麼多年,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我們同學聚會時,經常拿這個朋友打趣:“你家過年時一定很熱鬧,那麼多受過你恩惠的得意門生,給你送禮也要排隊的吧!”

實際情況是,現在跟這個朋友還有往來的、關係比較好的,大多數都是當初學習不算優秀的孩子,甚至還有幾個調皮鬼型的。那些他幫助過的優秀學生,卻都疏遠了,連學校的師生聚會也很少看到他們的影子。

朋友對此倒是很看得開:“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太忙了,沒空聯繫也很正常。

有些話,雖然他沒說,但是我們卻多少能猜出來:很多當初成績特別優秀的孩子,現在混得並不好,至少跟當初大家的期待差很遠。這種辜負了大家期待的羞愧感,或許是他們不願意跟過去的老師、同學聯繫的主要原因吧。

很多孩子按照家長最期望的那樣,

不貪玩、不惹事,一路當著“三好學生”,考大學,讀研究生。等他們二十八九歲畢業後,才發現手中那張碩士文憑,好像沒有想像中值錢。尤其是現在的商業社會,他們在大城市打拼,工作很辛苦,連談個對象都不容易……

很多人都是直到走上社會才發現,為了成為父母引以為傲的“第一名”,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當別人回味青蔥歲月、情竇初開時,他們能記起來的,

除了考卷和壓力、除了熬夜和失眠、除了爸爸媽媽耳邊不停的絮叨,就沒別的了!

越來越發現,現在不是一個隻看成績和學歷的時代了。成績好,只能代表你會考試,不帶表你的交往能力,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甚至連人品都代表不了。可怕的是,大多數中國父母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或者說即使意識到了,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去試圖改變。

這段話不是空穴來風,在生活中是不斷得到驗證的。

之前同學聚會時,一位自己創業,已經是一家擁有百十號員工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老總的同學說起了公司的一件事情——

人事部招聘來一位某211大學的男生,同學看他學歷和專業水準都不錯,便專門安排他跟著產品經理,學習運營管理方面的業務。

入職第二天的公司晨會上,大家討論運營方案,這個男生表現得很有想法,提出了不少好建議。當時同學很高興,感覺這孩子是人才,值得培養。

然後到了中午,大家習慣性集體點外賣,經過例行討論,決定讓這個男生幫忙下樓取外賣,順便看看快遞。

然後第三天,這個男生就不辭而別了。人事老師打電話問他原因時,他的回答是:“你們公司對我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我是來做產品運營管理的,不是來跑腿的!”

到底他來的時間短,還不知道:公司的運營總監,是康奈爾大學的碩士,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下午三點左右跑下樓為辦公室夥伴買下午茶。我那位元同學是老闆,每週也都會輪上一兩次取外賣。在公司裡,大家是輪流訂餐、取快遞、倒剩菜、收拾桌子,沒有誰覺得自己被輕視,更沒誰覺得自己是個跑腿的。

我同學談到這個時語氣很沉重:“這樣的孩子見過太多了,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在家啥也不用幹,只要學習學習學習,學歷是有了,可是人處世基本的禮節都不知道。就這個孩子,哪怕到了其他公司,只要這個思想沒有轉變,還是呆不長……”

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調查資料,難以置信卻又是事實:

一個班的孩子長大後,最終能有所成就、生活過得富裕快樂的,往往不是總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聽起來有點胡扯,但是仔細想想,我們自己以及周圍,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一些沒目標、沒理想、渾渾噩噩的大學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竟然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當初學習特別努力,動不動就開著檯燈學到半夜。

但是,孩子的本性是發散、張揚的,即便暫時被壓抑了,也早晚會以別的方式瘋狂一回。於是,這些背負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好學生”,進入大學後徹底解放了自己,通宵達旦地泡網吧、玩遊戲、看電影。

歸結于很多中國父母在孩子中學時的“教誨”:現在好好學,將來上了好大學就輕鬆了!

於是當初很優秀的孩子們,在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後,卻又在最美好、最該努力的年華里,虛度光陰……

龍應台《目送》中有這樣一段: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世間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愛一個姑娘,就要和她牽手;愛一隻貓咪,就想領養回家。

可是,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沒有哪家父母可以照顧孩子一生一世,所以必須讓孩子儘快獨立,儘快學會單獨面對風雨。孩子能夠在社會上過得快樂、富足、安定,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而不是憑那一紙學歷說話。

一輩子那麼長,社會變數那麼多,文憑是很重要,但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一個,除了成績好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

這段話不是空穴來風,在生活中是不斷得到驗證的。

之前同學聚會時,一位自己創業,已經是一家擁有百十號員工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老總的同學說起了公司的一件事情——

人事部招聘來一位某211大學的男生,同學看他學歷和專業水準都不錯,便專門安排他跟著產品經理,學習運營管理方面的業務。

入職第二天的公司晨會上,大家討論運營方案,這個男生表現得很有想法,提出了不少好建議。當時同學很高興,感覺這孩子是人才,值得培養。

然後到了中午,大家習慣性集體點外賣,經過例行討論,決定讓這個男生幫忙下樓取外賣,順便看看快遞。

然後第三天,這個男生就不辭而別了。人事老師打電話問他原因時,他的回答是:“你們公司對我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我是來做產品運營管理的,不是來跑腿的!”

到底他來的時間短,還不知道:公司的運營總監,是康奈爾大學的碩士,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下午三點左右跑下樓為辦公室夥伴買下午茶。我那位元同學是老闆,每週也都會輪上一兩次取外賣。在公司裡,大家是輪流訂餐、取快遞、倒剩菜、收拾桌子,沒有誰覺得自己被輕視,更沒誰覺得自己是個跑腿的。

我同學談到這個時語氣很沉重:“這樣的孩子見過太多了,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在家啥也不用幹,只要學習學習學習,學歷是有了,可是人處世基本的禮節都不知道。就這個孩子,哪怕到了其他公司,只要這個思想沒有轉變,還是呆不長……”

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調查資料,難以置信卻又是事實:

一個班的孩子長大後,最終能有所成就、生活過得富裕快樂的,往往不是總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聽起來有點胡扯,但是仔細想想,我們自己以及周圍,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一些沒目標、沒理想、渾渾噩噩的大學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竟然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當初學習特別努力,動不動就開著檯燈學到半夜。

但是,孩子的本性是發散、張揚的,即便暫時被壓抑了,也早晚會以別的方式瘋狂一回。於是,這些背負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好學生”,進入大學後徹底解放了自己,通宵達旦地泡網吧、玩遊戲、看電影。

歸結于很多中國父母在孩子中學時的“教誨”:現在好好學,將來上了好大學就輕鬆了!

於是當初很優秀的孩子們,在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後,卻又在最美好、最該努力的年華里,虛度光陰……

龍應台《目送》中有這樣一段: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世間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愛一個姑娘,就要和她牽手;愛一隻貓咪,就想領養回家。

可是,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沒有哪家父母可以照顧孩子一生一世,所以必須讓孩子儘快獨立,儘快學會單獨面對風雨。孩子能夠在社會上過得快樂、富足、安定,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而不是憑那一紙學歷說話。

一輩子那麼長,社會變數那麼多,文憑是很重要,但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一個,除了成績好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