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身患自閉症 母親放棄高薪工作自辦康復機構

畢小敏昨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對於福州金色兒童語訓康復中心的創辦人畢小敏來說,

這個日子很特殊:她是一名自閉症患兒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她放棄高薪工作,自辦康復機構,現在,她成了100多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

及肩的長髮,輕聲細語,記者眼前的畢小敏幹練又溫婉。畢小敏的兒子2歲多時被確診患有自閉症,這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患兒一般3歲前起病,延續終身;以社交溝通、重複刻板行為二聯損害為特徵,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任職於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畢小敏辭去高薪工作,帶著孩子四處求醫,福州、青島、北京……只要聽說哪裡能治好孩子,她就奔向哪裡。

2004年,兒子的情況好轉,她帶著孩子回到福州。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患自閉症的兒童繼續接受系統的學習訓練,她決定自籌資金,

購買教學器材,並從江蘇請來專業從事自閉症兒童教育的老師,創辦了金色兒童語訓康復中心。

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秀山路的福州金色兒童語訓康復中心。從外表看,這座4層高、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建築相當於一座中等幼稚園的規模。室外有兒童遊樂園、運動場,室內有感訓室、音樂教室。“這裡現在有100多名孩子,最大的都已經11歲了,都是常年在這裡接受康復訓練的。

”畢小敏說。

十多年來,福州金色兒童語訓康復中心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畢小敏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康復中心一個月的房租就要10萬元,還有教職工工資和維持運行的基本開支,儘管100多名學生每人每月的培訓費是3800元,但連年都還是入不敷出。

“從開園到現在,沒賺一分錢,十幾年往裡投了將近500萬。”畢小敏說,為了維持康復中心的正常運轉,她只能靠做其他生意,來維持開支。

即便這樣,面對一些家庭困難的孩子,中心還是給予學費減免。有的孩子剛來一年多,學費卻欠了半年。“學校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沒有交夠學費,或者拖欠的。”畢小敏說,這些差額都由她自己補貼進賬。但讓她略感欣慰的是,每年都有三四十名自閉症患兒從康復中心走出,走向校園,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學習生活。

“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需要干預,不辦下去怎麼辦?”畢小敏說,

無論多困難,她都會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