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景王請客:不為告慰亡妻,而是為了晉國“數典忘祖”!

西元前527年,是周景王的災星之年,家中事故頻發。這年6月,他的太子姬壽死了。沒過兩個月,周景王的王后眼見兒子突然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悲慟過度,也不幸而跟隨兒子一塊去了。

短短三個月內,家裡接連要辦兩場喪事,真是家門不幸。

周景王

周王室出了這麼多事情,天下諸侯也不敢怠慢,紛紛派出弔唁使團,前往王都,參加王后的葬禮。諸侯霸主晉國,也派出了大夫荀躒為首、籍談為副的高規格弔唁團,於這年12月抵達了成周。

經過了幾天忙忙碌碌,紛繁複雜的葬禮儀式終於結束,無論是賓主,都感覺松了一口氣——總算可以放鬆放鬆,可以過些正常日子了。

出於對諸侯霸主的看重,周景王特地隆重設宴,盛情款待了晉國使團。

然而,周景王設宴款待,其目的可並不單純。

歷史在進入春秋時期之後,周王室墮落得極快。早在春秋初期,周王室就因為與各諸侯國鬧生分,諸侯們都不肯進貢,以致家徒四壁、經濟拮据。

周桓王時期,曾經因為饑荒,周王室窮得實在揭不開鍋,只好腆著臉求魯隱公代為向諸侯發出求救信號,讓各諸侯國來接濟周王室;在周桓王去世那年,周王室又因為窮,家裡車子壞了沒錢修,又被迫放下身段,向魯國請求援助幾輛“通勤車”……。曾經高高在上的周王室,自從搬離“老巢”鎬京後,簡直是成了到處要飯的叫花子,四處“打秋風”,讓天下人都看不起。

無奈,窮了,

就是這般沒骨氣。

西周時,周王室遠在西北偏遠山區,但是周王室有錢有勢,天下諸侯都絡繹不絕地到王室去串門;自從周平王東遷,周王室雖然是搬到了富麗堂皇的繁華中原,但周王室卻沒錢了,也就門前冷落鞍馬稀。所以,在春秋早期,往往一連好幾年,都城洛邑連諸侯們的鬼影都瞧不著。

說中原、道中原,到了中原卻沒錢!

周武王、周公旦為了讓周人在中原站穩腳跟,

嘔心瀝血地奮鬥了幾十年。如今前進中原的夢想,周人已可輕鬆達成。可是,周武王、周公旦們為之奉獻了一生的周王室,卻突然墮落到了鮮有人問津的地步。這樣的窮酸相,周王室即便是遷都到了中原,又有何用?

老婆兒子是一死百了,從此解脫,不用再怕挨窮受餓;可周景王這位活著的“王”,卻還得在人世間過著痛苦難熬的窮日子。周景王這些年真是窮怕了,好不容易才一年碰到兩次喪事,

這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啊!平時家裡平平安安,不出事,還真沒法從各諸侯國撈錢。這次,終於是有機會來從諸侯們手裡多搜刮些“紅包”——這幾年王室的虧空,終於可以狠狠補一把了!因此,自從老婆兒子死了那些日子開始,他時時刻刻都在盤算著天下諸侯能給王室送多大的禮。

晉國是天下霸主,也是天下最大的“土豪”。像晉國這樣的大“土豪”,出手必定更加闊綽。再怎麼著,晉國也不致於像普通人那樣小裡小氣,才封一兩百塊錢的“白包”!因此,周景王對晉國使團早就是望眼欲穿。

晉國

可偏偏事不如人意。

晉國雖然貴為天下霸主,外表風風光光,國內實際上也政出多門,內耗漸漸大了起來。這次周王室“國葬”,晉國國君因為支出日漸拮据,所以這次晉國慰問團前來王城,除了禮節性的小“白包”外,居然沒送任何額外的重禮!

紅包

望穿秋水,結果卻什麼也沒撈到,周景王就好像是一盆冷水澆到了頭上!在葬禮舉行期間,因為這事,他一直都是悶悶不樂。旁人都以為他是為老婆、兒子接連去世而心裡不痛快,可實際卻是他不停琢磨著晉國少送了這份禮,心裡一直在暗暗地肉痛。周景王還不能學那些吝嗇鬼,直接就讓人把晉國慰問團給轟走,那樣會讓天下共主顯得沒肚量、太貪財,讓人貽笑大方。更何況,名義上周王是天下共主、九五之尊,但實際上現在晉國在江湖上的威望可要比周王室高得多。要是因為這麼點小事就與晉國鬧翻,得罪了江湖霸主,周景王這個“天下之主”還真不一定能在江湖上混得下去。

怎麼辦?難道晉國這份禮就不收了?

周景王當然是不甘心:羊肉都已經送到嘴邊了,哪裡還能放過它!於是,葬禮舉行的這幾天裡,周景王不停地左琢磨右琢磨,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老婆葬禮完了後,周景王立刻除去喪服,特別邀請晉國弔唁團成員前來參加王室宴會。周景王還向手下強調,一定要用魯國進獻的壺來斟酒。做這些小動作,周景王就是要暗示晉國人:魯國都給王室送這麼多重禮了,晉國是不是也該意思意思?

周景王請客

賓客雙方坐定後,酒過三巡,周景王舉著魯壺,看到晉國使團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再也忍耐不住,乾脆挑破這層窗戶紙,直接就把話挑明瞭:“伯父,這次喪禮,其他諸侯都有寶物來安撫王室,為什麼唯獨晉國就沒有?”伯父,是周景王對晉國正使荀躒的尊稱。荀躒一聽,天子這是公然向晉國索賄了——要真有禮物也就罷了,可這次晉侯確實沒讓帶別的什麼貴重禮物啊!直接說沒有,就會讓晉侯丟臉;說有,自己又確實沒帶——這可如何是好?

荀躒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窘境,面對咄咄逼人的周景王又沒法回避,他只好拼命向副使籍談作揖,求他來解脫困境。

籍談其實也沒啥好辦法。但既然上司要自己出頭,就是沒辦法,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頂上去。作為外交使節,最大的能耐就是隨機應變,無理都能找出三分理來,反正是不能丟“國家”的臉。想到這,籍談就開始大膽地信口開河:“嗯嗯……哼!其他諸侯在分封時,都從王室得到了明德之器,來鎮撫其社稷,所以他們才能進貢寶物給天子。晉國遠在深山,與戎狄為鄰,遠離王室。天子福威遠不能達,晉國拜服戎狄都還來不及,哪還能進獻寶物呢?”既然你天子敢不顧臉面公然索賄,那我晉國乾脆也故意哭窮,看看誰會更不要臉!

籍談只顧呈口舌之快,卻沒想到他這番話已經闖了大禍!

周景王一聽這話,頓時勃然大怒:“叔父,你忘了嗎?唐叔是成王的同母之弟,難道反倒是沒分到寶器嗎?密須國名鼓、大車,是文王用過的寶物;闕鞏的鎧甲,是武王伐商用過的寶物。唐叔收下了這些寶物,得以在晉國收服戎狄。後來,周襄王又賜給晉國大路和戎路之車、斧鉞、黑黍酒、彤弓、勇士。晉文公接受了,因此得以保有南陽土地,安撫征討東夏各諸侯國。這些不是晉國分得的賞賜又是什麼?有功不廢,記於典策,以土地來奉養他,以寶物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都不遺忘,這就是福氣。叔父連這些福氣都記不住,您的心思都用在哪了?再說你的先祖孫伯黶,掌管晉國典籍,因此而當上了晉國的執政大臣,所以才稱他為籍氏。……您是晉國掌管典籍官的後代,為什麼還把這些給忘了?”周景王的記性可真是好,把幾百年來,周王室送給別人的寶物及其來歷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晉國從周王室得了這麼多好處,又是封土地、又是送國寶,現在居然還敢當面賴帳不承認,真是狼心狗肺之輩!

被天子這麼喋喋不休數落了半天,晉國的兩位使者是滿臉通紅、坐立不安,恨不得立馬就能在地上找條縫、好鑽進去!

周景王最深惡痛絕的是,當年各諸侯國的分封,都是周王室從中主導。現在才過去幾百年,諸侯國居然就忘記了周王室的施捨與恩惠,還敢公然與周王打擂臺,這真是一班數典忘祖、忘恩負義的狗東西!

在宴會結束後,周景王餘怒未消,又吐出一句千古名言:“籍談的後代恐怕沒法享受祿位了吧!他太‘數典忘祖’了!”老婆兒子才剛死沒多久,只不過是沒收到別人“白包”,至於到毒咒駡別人無後的地步嗎?

人窮志短,真窮急了的時候,連天子都會這麼喪失風度!難怪管仲同志會大發感慨,說出了“倉廩實而知禮節”的至理名言。

再怎麼著,晉國也不致於像普通人那樣小裡小氣,才封一兩百塊錢的“白包”!因此,周景王對晉國使團早就是望眼欲穿。

晉國

可偏偏事不如人意。

晉國雖然貴為天下霸主,外表風風光光,國內實際上也政出多門,內耗漸漸大了起來。這次周王室“國葬”,晉國國君因為支出日漸拮据,所以這次晉國慰問團前來王城,除了禮節性的小“白包”外,居然沒送任何額外的重禮!

紅包

望穿秋水,結果卻什麼也沒撈到,周景王就好像是一盆冷水澆到了頭上!在葬禮舉行期間,因為這事,他一直都是悶悶不樂。旁人都以為他是為老婆、兒子接連去世而心裡不痛快,可實際卻是他不停琢磨著晉國少送了這份禮,心裡一直在暗暗地肉痛。周景王還不能學那些吝嗇鬼,直接就讓人把晉國慰問團給轟走,那樣會讓天下共主顯得沒肚量、太貪財,讓人貽笑大方。更何況,名義上周王是天下共主、九五之尊,但實際上現在晉國在江湖上的威望可要比周王室高得多。要是因為這麼點小事就與晉國鬧翻,得罪了江湖霸主,周景王這個“天下之主”還真不一定能在江湖上混得下去。

怎麼辦?難道晉國這份禮就不收了?

周景王當然是不甘心:羊肉都已經送到嘴邊了,哪裡還能放過它!於是,葬禮舉行的這幾天裡,周景王不停地左琢磨右琢磨,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老婆葬禮完了後,周景王立刻除去喪服,特別邀請晉國弔唁團成員前來參加王室宴會。周景王還向手下強調,一定要用魯國進獻的壺來斟酒。做這些小動作,周景王就是要暗示晉國人:魯國都給王室送這麼多重禮了,晉國是不是也該意思意思?

周景王請客

賓客雙方坐定後,酒過三巡,周景王舉著魯壺,看到晉國使團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再也忍耐不住,乾脆挑破這層窗戶紙,直接就把話挑明瞭:“伯父,這次喪禮,其他諸侯都有寶物來安撫王室,為什麼唯獨晉國就沒有?”伯父,是周景王對晉國正使荀躒的尊稱。荀躒一聽,天子這是公然向晉國索賄了——要真有禮物也就罷了,可這次晉侯確實沒讓帶別的什麼貴重禮物啊!直接說沒有,就會讓晉侯丟臉;說有,自己又確實沒帶——這可如何是好?

荀躒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窘境,面對咄咄逼人的周景王又沒法回避,他只好拼命向副使籍談作揖,求他來解脫困境。

籍談其實也沒啥好辦法。但既然上司要自己出頭,就是沒辦法,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頂上去。作為外交使節,最大的能耐就是隨機應變,無理都能找出三分理來,反正是不能丟“國家”的臉。想到這,籍談就開始大膽地信口開河:“嗯嗯……哼!其他諸侯在分封時,都從王室得到了明德之器,來鎮撫其社稷,所以他們才能進貢寶物給天子。晉國遠在深山,與戎狄為鄰,遠離王室。天子福威遠不能達,晉國拜服戎狄都還來不及,哪還能進獻寶物呢?”既然你天子敢不顧臉面公然索賄,那我晉國乾脆也故意哭窮,看看誰會更不要臉!

籍談只顧呈口舌之快,卻沒想到他這番話已經闖了大禍!

周景王一聽這話,頓時勃然大怒:“叔父,你忘了嗎?唐叔是成王的同母之弟,難道反倒是沒分到寶器嗎?密須國名鼓、大車,是文王用過的寶物;闕鞏的鎧甲,是武王伐商用過的寶物。唐叔收下了這些寶物,得以在晉國收服戎狄。後來,周襄王又賜給晉國大路和戎路之車、斧鉞、黑黍酒、彤弓、勇士。晉文公接受了,因此得以保有南陽土地,安撫征討東夏各諸侯國。這些不是晉國分得的賞賜又是什麼?有功不廢,記於典策,以土地來奉養他,以寶物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都不遺忘,這就是福氣。叔父連這些福氣都記不住,您的心思都用在哪了?再說你的先祖孫伯黶,掌管晉國典籍,因此而當上了晉國的執政大臣,所以才稱他為籍氏。……您是晉國掌管典籍官的後代,為什麼還把這些給忘了?”周景王的記性可真是好,把幾百年來,周王室送給別人的寶物及其來歷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晉國從周王室得了這麼多好處,又是封土地、又是送國寶,現在居然還敢當面賴帳不承認,真是狼心狗肺之輩!

被天子這麼喋喋不休數落了半天,晉國的兩位使者是滿臉通紅、坐立不安,恨不得立馬就能在地上找條縫、好鑽進去!

周景王最深惡痛絕的是,當年各諸侯國的分封,都是周王室從中主導。現在才過去幾百年,諸侯國居然就忘記了周王室的施捨與恩惠,還敢公然與周王打擂臺,這真是一班數典忘祖、忘恩負義的狗東西!

在宴會結束後,周景王餘怒未消,又吐出一句千古名言:“籍談的後代恐怕沒法享受祿位了吧!他太‘數典忘祖’了!”老婆兒子才剛死沒多久,只不過是沒收到別人“白包”,至於到毒咒駡別人無後的地步嗎?

人窮志短,真窮急了的時候,連天子都會這麼喪失風度!難怪管仲同志會大發感慨,說出了“倉廩實而知禮節”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