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春矚目十九大|年輕人,新時代來啦!你的個人機遇在這裡!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要關愛和愛護青年,

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

那麼,在這份三萬餘字的報告中,提到了哪些關乎青年切身利益的大事?未來的熱門行業是什麼?什麼樣的人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本文將為您詳細解讀。

@全體青年:十九大報告裡的這六件事與你密切相關!

國家大戰略提供新舞臺

“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這些區域戰略正在為年輕人搭建廣闊的舞臺。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同時“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將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進行推動,雄安新區也寫進報告,將被“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在21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該部門正牽頭編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未來那裡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老撾南歐江專案二期一級水電站移民新村交接儀式9月27日正式舉行。 新華社 劉艾倫攝

“雙一流”建設提速!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對此,十九大代表、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在受訪時表示,

“雙一流”戰略將助推高校積極站到世界高等教育舞臺中央,與世界頂尖大學直接PK,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全面進步,再上臺階。

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該名單中共有137所高校。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共計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計95所。(詳戳:《剛剛!“雙一流”名單正式出爐!》)

找工作難?

報告明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

6月,麥可思研究院發佈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總體穩定,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依然是大學生主要就業去向,且比例持續上升。

5年來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平穩上升,但畢業生3年後的創業比例更高。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十九大報告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近幾年,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超過了GDP增長速度,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持續擴大。“擴中”是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的關鍵,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要切實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夯實“擴中”的經濟基礎。要以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行業結構、職業崗位結構調整優化為重要依託,以人力資源素質結構的改善提升為重要途徑,以相關收入財產分配制度完善為直接手段,多管齊下,帶動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體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助農民工多管道就業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促進農民工等青年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近幾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形勢平穩增長,全國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末的2.63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2.82億人。新生代農民工占到了近五成。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工程師巨曉林代表表示,對農民工群體就業問題的關注,體現了促進共同富裕的指向。目前,農民工對就業的關注焦點不僅僅要“找工作”,還有如何在城市紮根,享有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甚至一些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工走上了創業之路。

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將更受重視

在十九大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50余次,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目標是,從2020年到2035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這一光明前景令人歡欣鼓舞。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代表表示,到2035年,“我們這代人仍工作在科技創新的崗位上。而每年還有數百萬的大學生,也將走出校門加入到創新的行列中。中國的創新動能將不斷釋放。”

10月18日,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外國記者在北京中關村街頭體驗共用單車。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鼓勵引導人才流動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澤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驅動說到底是人才驅動,創新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要讓創新創業人才得到合理回報,使他們名利“雙收”。

振興農村蘊藏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三農”工作提出很多新概念、新表述,並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這就意味著,在經歷了若干年城市化進程後,國家重振農業經濟提上日程。但是這次振興的是現代農業,機遇是提供給有知識和資金儲備的新農人的。有見識的農村年輕人在有了一定積累之後,可以考慮回去把土地整合起來,然後推進農業的機械化大生產,像發達國家的農場那樣,發展現代化農業。與此同時,還可以去根據市場趨勢在農村開發農副產品深加工。如此農村人口雖然少了,但人均產值高了,個人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這是一個年輕人顯身手的大好機遇。

這些黨代表的講話,也許預示著未來的熱門行業

近日,在各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中,黨代表的講話也許預示了未來的熱門行業。快來看看有沒有和你的專業相關的資訊吧:

@醫學畢業生:兒科醫生很熱門!

曾經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不願意幹兒科,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務院、國家衛計委推出了很多舉措,向兒科醫療方面傾斜。兒科醫生的薪酬待遇已經大大提升,晉升職稱方面也對兒科醫生有所傾斜。

在十九大的“黨代表通道”,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醫師賈立群說,“近兩年來,很多高等學校畢業生爭先恐後地選擇兒科”。

兒童的醫療衛生事業即將改革。賈立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亟待建設的貴州需要工程師

貴州計畫在未來的五年裡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路超過一萬公里,還要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市政設施的建設,無疑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學工程的同學又多了就業機會哦。

在貴州代表團的開放日討論中,貴州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諶貽琴提出:“貴州在第一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是追趕型的,在第二個一百年,貴州完全有信心後發趕超、後來居上。”

諶貽琴表示,要狠抓基礎支撐,讓人民生活更加便捷。要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對民生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力實施高速公路網加密規劃,用五年時間,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路超過一萬公里;要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市政設施的建設。

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總體穩定,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依然是大學生主要就業去向,且比例持續上升。

5年來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平穩上升,但畢業生3年後的創業比例更高。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十九大報告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近幾年,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超過了GDP增長速度,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持續擴大。“擴中”是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的關鍵,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要切實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夯實“擴中”的經濟基礎。要以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行業結構、職業崗位結構調整優化為重要依託,以人力資源素質結構的改善提升為重要途徑,以相關收入財產分配制度完善為直接手段,多管齊下,帶動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體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助農民工多管道就業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促進農民工等青年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近幾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形勢平穩增長,全國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末的2.63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2.82億人。新生代農民工占到了近五成。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工程師巨曉林代表表示,對農民工群體就業問題的關注,體現了促進共同富裕的指向。目前,農民工對就業的關注焦點不僅僅要“找工作”,還有如何在城市紮根,享有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甚至一些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工走上了創業之路。

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將更受重視

在十九大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50余次,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目標是,從2020年到2035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這一光明前景令人歡欣鼓舞。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代表表示,到2035年,“我們這代人仍工作在科技創新的崗位上。而每年還有數百萬的大學生,也將走出校門加入到創新的行列中。中國的創新動能將不斷釋放。”

10月18日,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外國記者在北京中關村街頭體驗共用單車。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鼓勵引導人才流動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澤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驅動說到底是人才驅動,創新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要讓創新創業人才得到合理回報,使他們名利“雙收”。

振興農村蘊藏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三農”工作提出很多新概念、新表述,並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這就意味著,在經歷了若干年城市化進程後,國家重振農業經濟提上日程。但是這次振興的是現代農業,機遇是提供給有知識和資金儲備的新農人的。有見識的農村年輕人在有了一定積累之後,可以考慮回去把土地整合起來,然後推進農業的機械化大生產,像發達國家的農場那樣,發展現代化農業。與此同時,還可以去根據市場趨勢在農村開發農副產品深加工。如此農村人口雖然少了,但人均產值高了,個人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這是一個年輕人顯身手的大好機遇。

這些黨代表的講話,也許預示著未來的熱門行業

近日,在各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中,黨代表的講話也許預示了未來的熱門行業。快來看看有沒有和你的專業相關的資訊吧:

@醫學畢業生:兒科醫生很熱門!

曾經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不願意幹兒科,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務院、國家衛計委推出了很多舉措,向兒科醫療方面傾斜。兒科醫生的薪酬待遇已經大大提升,晉升職稱方面也對兒科醫生有所傾斜。

在十九大的“黨代表通道”,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醫師賈立群說,“近兩年來,很多高等學校畢業生爭先恐後地選擇兒科”。

兒童的醫療衛生事業即將改革。賈立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亟待建設的貴州需要工程師

貴州計畫在未來的五年裡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路超過一萬公里,還要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市政設施的建設,無疑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學工程的同學又多了就業機會哦。

在貴州代表團的開放日討論中,貴州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諶貽琴提出:“貴州在第一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是追趕型的,在第二個一百年,貴州完全有信心後發趕超、後來居上。”

諶貽琴表示,要狠抓基礎支撐,讓人民生活更加便捷。要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對民生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力實施高速公路網加密規劃,用五年時間,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路超過一萬公里;要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市政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