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深圳再聚首的背後:人工智慧的圈地運動正在進行

四年後,BAT三巨頭又在深圳IT領袖峰會上聚首了。

峰會後,在晚宴上,三人並肩而坐的畫面被攝影師拍了下來,當時的三人還是意氣風發,BAT也正是中國互聯網界中三顆最閃亮的星。

隨後的幾年中,馬雲或未能參加峰會,或沒有作公開發言,人們一直沒有看到三巨頭同框。但今年,峰會主持人吳鷹促成了這個景象的再次出現。

在馬雲結束了自己在4月2日峰會上的講話後,下一個環節是有關人工智慧在中國的發展。馬化騰和李彥宏都已經走到了臺上,

但就在對話開始之前,吳鷹叫停了佈置的工作人員,並向已經走到了台下的馬雲表示:“大家都說很久沒有看到BAT三巨頭一起合影了,我建議你上來,和他們二位合個影。”

就這樣,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三人在臺上留下了一張合照,即文章開頭的那張照片。這張合照的背後,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大半壁江山,以及合計大約6000億美元的價值。

但馬雲對此並不自豪,

反而是有點戰戰兢兢,他在講話中提到了BAT三巨頭,並認為“如果BAT不能把技術、資源、能力、人才普惠化,BAT會越來越小”。

馬雲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BAT這三家巨頭的成功,構建在搜索、電商、遊戲、廣告等業務上。這些業務雖然在互聯網發展的上一個時代中,借助著技術紅利幫助三家公司站到了巔峰,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僅僅依靠其本身已經不足以支撐這三家企業的發展。

三位IT大佬必須找到其企業業務與新技術的下一個結合點,來讓它們在面對後來者的挑戰時不至於被拍在沙灘上。

人工智慧也許就是答案所在。恰逢本次峰會的主題與人工智慧時代相關,三人也分別在臺上講述了自己對於人工智慧的見解。

百度是近年來在人工智慧上動作最大的公司。

2013年1月,百度正式對外宣佈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李彥宏親自出任院長,中國“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余凱任副院長。

在這次對話中,李彥巨集也表示,這個研究院的設立“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因為他此前一直強調百度是一家商業公司。但無論如何,百度在技術研究的方向已經啟動。2014年,百度又在全球範圍內,以百萬年薪招募9名30歲以下的人工智慧領域青年精英。

百度的這些行動很快就為自己吸引了一批人工智慧人才,其中就包括了前Facebook資深科學家徐偉與前AMD異構系統首席軟體架構師吳韌,以及外界熟知的,後來擔任了百度首席科學家的吳恩達。

到了今年年初,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再次出現大動作,原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正式加入百度,擔任百度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主要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

在微軟,陸奇領導了微軟人工智慧應用“小冰”的整體開發。在新聞發佈會上,李彥宏也表示,希望陸奇能幫助百度在人工智慧時代奠定全球領先地位。這也似乎表明了,在經歷了諸多風波之後,百度確定了人工智慧作為之後發展的重點所在。

這也難怪李彥宏會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發出了“人工智慧是主菜,不是互聯網的一部分,也不是互聯網第三個階段,它是堪比工業革命一個新的技術革命”這樣的感歎。

和李彥宏的躊躇滿志相比,馬化騰是比較謹慎的一個。他在發言時就直截了當地表示:“相比於百度,騰訊已經在人工智慧上落後了一點。”

即便如此,騰訊也絕非在人工智慧領域不聲不響。不久之前,騰訊方面同樣作出了一個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人事任命:宣佈人工智慧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博士成為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主任,作為部門第一負責人帶領團隊做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探索。

公開信息顯示,張潼曾擔任IBM研究院研究員、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員,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和大資料實驗室負責人。他的加入也許意味著騰訊也即將開始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開始發力。

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於2016年9月,集團副總裁林松濤當時在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宣佈了這一消息。他同時還表示,這個實驗室將專注在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上。

在張潼加入之前,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已經拿出了一些成果。其研發的圍棋人工智慧程式“絕藝”就於今年3月在東京以11戰全勝的戰績奪得第10屆UEC杯電腦圍棋大賽上奪冠。

不過,根據馬化騰的說法,圍棋只是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很窄的領域,目前騰訊已經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了為各項產品提供技術支撐上;他期待人工智慧能夠儘快走到下一步,實現通用人工智慧。

相比較而言,阿裡巴巴似乎是離人工智慧最遠的一個。馬雲在4月2日的演講中就明確表示:大家把Alpha Go說得天花亂墜,很恐怖的樣子,我個人覺得So What。而外界也似乎很少聽到“阿裡”與“人工智慧”聯繫起來的新聞。

但事實上,在阿裡巴巴的戰略規劃中,人工智慧與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均屬於其DT(資料)商業體系之中。此前,人工智慧在阿裡,只是披了一件“雲”的外衣與外界見面而已,其在技術和業務層面都統一規劃到雲服務下對外推廣。

不過從2016年開始,阿裡也將人工智慧作為對外宣傳的重點方向。在這一年中,它們將人工智慧運用到了包括電商在內的多個領域,陸續推出了電商大腦、螞蟻智慧客服、ET機器人等等。

最近,阿裡又提出了“NASA”計畫,將建立自己的“新技術戰略”,面向機器學習、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構建新團隊。在馬雲的設想中,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會成為人類最好的夥伴,幫助人類完成一些他們完成不了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人類。

正如李彥巨集在對話中總結的一樣,人工智慧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他判斷,未來20-50年都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時期,所有的公司在這其中都還有機會。也許BAT三巨頭的下一次同框,所探討的問題還會與人工智慧有關。

在微軟,陸奇領導了微軟人工智慧應用“小冰”的整體開發。在新聞發佈會上,李彥宏也表示,希望陸奇能幫助百度在人工智慧時代奠定全球領先地位。這也似乎表明了,在經歷了諸多風波之後,百度確定了人工智慧作為之後發展的重點所在。

這也難怪李彥宏會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發出了“人工智慧是主菜,不是互聯網的一部分,也不是互聯網第三個階段,它是堪比工業革命一個新的技術革命”這樣的感歎。

和李彥宏的躊躇滿志相比,馬化騰是比較謹慎的一個。他在發言時就直截了當地表示:“相比於百度,騰訊已經在人工智慧上落後了一點。”

即便如此,騰訊也絕非在人工智慧領域不聲不響。不久之前,騰訊方面同樣作出了一個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人事任命:宣佈人工智慧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博士成為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主任,作為部門第一負責人帶領團隊做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探索。

公開信息顯示,張潼曾擔任IBM研究院研究員、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員,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和大資料實驗室負責人。他的加入也許意味著騰訊也即將開始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開始發力。

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於2016年9月,集團副總裁林松濤當時在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宣佈了這一消息。他同時還表示,這個實驗室將專注在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上。

在張潼加入之前,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已經拿出了一些成果。其研發的圍棋人工智慧程式“絕藝”就於今年3月在東京以11戰全勝的戰績奪得第10屆UEC杯電腦圍棋大賽上奪冠。

不過,根據馬化騰的說法,圍棋只是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很窄的領域,目前騰訊已經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了為各項產品提供技術支撐上;他期待人工智慧能夠儘快走到下一步,實現通用人工智慧。

相比較而言,阿裡巴巴似乎是離人工智慧最遠的一個。馬雲在4月2日的演講中就明確表示:大家把Alpha Go說得天花亂墜,很恐怖的樣子,我個人覺得So What。而外界也似乎很少聽到“阿裡”與“人工智慧”聯繫起來的新聞。

但事實上,在阿裡巴巴的戰略規劃中,人工智慧與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均屬於其DT(資料)商業體系之中。此前,人工智慧在阿裡,只是披了一件“雲”的外衣與外界見面而已,其在技術和業務層面都統一規劃到雲服務下對外推廣。

不過從2016年開始,阿裡也將人工智慧作為對外宣傳的重點方向。在這一年中,它們將人工智慧運用到了包括電商在內的多個領域,陸續推出了電商大腦、螞蟻智慧客服、ET機器人等等。

最近,阿裡又提出了“NASA”計畫,將建立自己的“新技術戰略”,面向機器學習、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構建新團隊。在馬雲的設想中,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會成為人類最好的夥伴,幫助人類完成一些他們完成不了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人類。

正如李彥巨集在對話中總結的一樣,人工智慧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他判斷,未來20-50年都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時期,所有的公司在這其中都還有機會。也許BAT三巨頭的下一次同框,所探討的問題還會與人工智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