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唐朝之後,再也沒有帝王願意定都西安?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陝西娃一說起來就是周秦漢唐。要知道:周,甘肅人建立的,陝西娃敗壞的。秦,甘肅人建立的,秦始皇,洛陽人呂不韋的娃。陝西娃敗壞的。漢,安徽人建立的,

陝西娃敗壞的。唐,山西人建立的,陝西娃敗壞的。你娃瓜皮的,不知道你娃兒驕傲個神馬勁

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歷史悠久的一座城池,當你現在置身其中的時候,依然能感覺到歷史濃厚的氣息撲面而來。從西周到唐朝,有十三個王朝都定都榆次,

而且中國最早的絲綢之路,也是從長安作為起點,長安在唐朝的時候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不過你發現了沒有,自從唐朝之後,就有很少人定都長安了,而是選擇到北京,開封,洛陽,安陽等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唐朝之後再也沒有帝王願意定都西安?

很早以前,西周年間,著名的烽火戲諸侯,還有周平王為了躲避戰亂,遷都於洛陽。漢朝,劉邦一步一步打下天下,定都長安。似乎不難發現,定都長安的王朝,文治武功,軍事,等等很多方面都比較強大。唐朝的長安,那是世界都羡慕的地方

那為何,唐朝之後,長安在都城中就“失寵”了呢?

第一,戰爭的摧殘。西漢與東漢之間,出現了王莽政權,長安城被戰爭摧毀的十分嚴重,後來經濟文化發展遠遠不如從前

第二,交通,在隋朝的大運河修建成功以後,糧食能夠南北相通了,西安這時候就吃了虧,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唐朝以後,西安出現了很多沿街乞討的人

第三,地理位置,長安比較靠北,更靠西,在中國歷史上,唐朝之前的外族騷擾以及入侵,大多是從西北過來的,但是唐朝之後呢,大多數來自東北

中國的北方,變得乾旱起來,沒有辦法撐起一個消耗巨大的行政中心,但是很多叛亂又是從北方而起,定都南方管不住北方,所以就有了大運河,洛陽和北京就在大運河的旁邊

唐朝之後定都北京的較多,這就叫天子守國門。洛陽開封的地形代替了西安,北京的位置代替了洛陽

唐朝之後定都北京的時間較長,這就是為了抵制北方的威脅,皇帝坐鎮北京親自守國門,清朝入侵也是從東北過來的。

總體上來說中國的歷史,中國建都的歷史是從西向東,從南向北。中國歷史十分有意思,有一定的規律,中國歷史上的大統一,大多數是北方統一南方。只有朱元璋是真正意義上的南方統一北方

總體上來說中國的歷史,中國建都的歷史是從西向東,從南向北。中國歷史十分有意思,有一定的規律,中國歷史上的大統一,大多數是北方統一南方。只有朱元璋是真正意義上的南方統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