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東女子為什麼出嫁都坐大紅花轎?因為皇帝找不到救命恩人

在北宋期間,某年金秋十月的農忙時節,金兀術南侵京城臨安,有一個青年棄城南逃,卻一路上被金兵窮追不捨,險象迭生。這青年疲累不堪,眼看就要被金兵追上,忽然他見前方不遠處有座破廟,

也許能暫時藏身,就向那趕去。

破廟的廟前曬場上,有位村姑正在翻曬穀子,青年氣喘吁吁地求救道:"後面有金兵追我,快救救我。"村姑望著遠處正飛馳而來的大隊人馬,拉著青年就跑。可曬場上四處空曠,哪有什麼藏身之處啊!村姑急中生智,趕緊讓康王藏到穀籮下面,然後解下布蘭圍裙蓋在穀籮上面,自己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翻曬穀子。

康王趙構

不一會兒,金兵就追了過來,問村姑看沒看到有個男人從這經過?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剛才是有人急匆匆朝南去了。"金兵不相信,在姑娘家翻箱倒櫃地搜查,一無所獲,就騎馬離去。過了一會,姑娘見金兵遠去,掀起竹籮,叫醒了被嚇昏了的青年人,只見他面有餓色,

原來他已有幾天沒有吃東西了。

姑娘把他叫進屋內,將自己的中飯讓他吃,吃的無非是一些蟹醬、鹹菜之類的農村小菜。青年是真的餓了,只見他狼吞虎嚥,很快就吃完了。姑娘又拿來她父親的破舊衣服幫他換上,叫他趕緊逃走,以防金兵回來。青年感激不盡,許諾說:"將來若能重歸金殿,必賜你娘娘的尊享。"也來不及問姑娘姓名,就急匆匆往東方向逃離而去。

網路配圖:竹籮救康王的雕塑

這個救人的村姑有所不知,她救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後來的南宋開國皇帝:康王趙構。瞭解宋史的人都知道“靖康之恥”,在這場動亂中,北宋皇家被金兵抓走了徽欽二帝及皇室大部分成員,而恰巧趙構本來當時是正被送往金營做人質以求和,還在路上得知金兵已攻破京城,

從而慌忙逃竄。慌不擇路逃到了浙江東南沿海的明州的小村子裡,幸好被村姑救得一命。

這康王得救回到了臨安,還當上了皇帝。為了報答當年村姑的救駕之恩,下令尋找村姑進宮。可是康王不知道村姑的名字,只記得她有條布蘭圍裙。地方官員接到任務後,無處尋找村姑,只好貼出告示,請救康王的布蘭姑娘在自家門口掛出布蘭圍裙。

沒想到第二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布蘭圍裙,原來浙東婦女幾乎人人都有這種布蘭圍裙。地方官這下更沒辦法找到真正的布蘭姑娘了,只好如實上報給康王。

網路配圖:八人抬的花轎

康王於是大筆一揮,下了一道詔書:浙東女子都封"後",出嫁尊享皇家儀,然後又派人重新修建了那座破廟。從此以後,浙東女子出嫁時就可以穿戴鳳冠、霞披,坐雕龍描鳳的、金燦燦的大紅花轎了;後在上海寧波幫家族的女子出嫁時也有此風俗了。這個風俗習慣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現在寧波天一閣的古跡陳列室中還存放著一頂花轎供大家參觀;在市區江東還有一個“宋詔橋”的地名呢。

出嫁尊享皇家儀,然後又派人重新修建了那座破廟。從此以後,浙東女子出嫁時就可以穿戴鳳冠、霞披,坐雕龍描鳳的、金燦燦的大紅花轎了;後在上海寧波幫家族的女子出嫁時也有此風俗了。這個風俗習慣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現在寧波天一閣的古跡陳列室中還存放著一頂花轎供大家參觀;在市區江東還有一個“宋詔橋”的地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