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虎門、街道、帽子店:鴉☆禁☆片戰爭時期西方繪畫本中的廣東

鴉☆禁☆片戰爭激起了英國民眾對中國的強烈熱情,他們對神秘的中國充滿了好奇。在此背景下,1843年,《中華帝國圖景》一書出版。全書共收錄128張由插圖畫家、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創辦人之一湯瑪斯·阿羅姆創作的中國主題彩色版畫,

愛爾蘭作家喬治·N.懷特為每張版畫配上長短不一的文字介紹。值得一提的是,阿羅姆和懷特都沒有來過中國,阿羅姆以威廉·亞歷山大的畫作為基礎,閱讀相關文字描述,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懷特則廣泛參考,引用了包括《馬可·波羅遊記》以及英軍士兵書信等有關中國的材料。

《中華帝國圖景》出版不久便成為英國乃至西方最著名的繪畫本中國歷史教科書,

當時的歐洲人,尤其是歐洲上層社會關於中國的知識大部分都源自這本書。18世紀以後,廣州是清政府對外貿易的唯一口岸,又是鴉☆禁☆片戰爭的主戰場,因此,書中對廣州以及廣東省的描繪最為全面、細緻。

本文摘自《西洋鏡:一個皇家建築師筆下的大清帝國》,湯瑪斯·阿羅姆繪,喬治·N.懷特著,趙省偉編譯,台海出版社,2017年7月。澎湃新聞經授權發佈。

庾嶺隘口

贛江曲折蜿蜒,沿途風景秀麗,尤以大庾嶺石橋一帶為最。山脊處是裸☆禁☆露的花崗岩,從人跡罕至的山頂一直延伸至人們聚居的山腳,順著江岸逶迤而去,沿途盡是嶙峋的怪石與暗礁。這兒土壤還算肥沃,可以種植糧食作物,因此人們在此修建房舍,

安居樂業。 江岸的一側建有一處收稅的關卡,關卡門前龍旗迎風招展。負責收稅的官員端坐在門前, 一旁侍立的僕役撐著一把大竹傘,為他遮擋陽光。稅務人員正在檢查往來的商旅,沒收違禁物,還有一些人在修補破舊的平底船。商人們把原產于梅嶺以北的茶葉、絲綢、棉花等貨物裝上平底船,運往此處。迷信的中國人對九孔橋心懷敬畏。商旅遠遠望見這座橋的時候,
便會換掉舢板船,以免厄運降臨。

大庾嶺河道上的這座九孔橋遠近聞名,但卻只有幾步寬,建築師當時就是這樣設計的,“一匹栗色快馬可以通過便足夠了”。建築師根本就沒考慮末端壓力和側向壓力這些問題,好像他們也沒有這些概念,他們在設計初始只考慮材料的強度,橋墩是否垂直,水泥的黏性是否足夠。作為皇帝順從的子民,他們也不敢驅趕牛群上橋。

小武當山

梅嶺山區位於江西南部,這裡峭壁林立,形態萬千,造化之巧妙,遠超乎人們的想像。上游貢水,發源于石南縣石寮崠(武夷山南段),地勢變化多端,是出於自然女神的妙手偶得。在小武當村和南康府之間,聳立著一塊巨大的山石,它的存在完全不符合重力的法則,就好像由黏性極強的粘合劑粘在一起似的。梅嶺北部,山脈連綿不絕,氣勢雄偉莊嚴。

鼎湖山瀑布

鼎湖被稱為中國第二潭,水面寬廣,潭水很深。四周的山嶺秀麗,物產富饒,居民富庶。當地湖泊星羅棋佈,湖內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河流中的礦石富含金、鐵、錫、 銅等金屬。周圍的山嶺中,還出產作畫用的青金石和綠岩。山崖間貧瘠的土壤中生長著很多松樹,當地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樹木生長快。因此,比起中部省份來,當地建築中松木更常見。 河谷中生長著成片的桔樹、 檸檬樹和香櫞樹。 陽光明媚的日子裡, 山脊上到處是深色的雪松,大群的野鹿在這片林地裡生殖繁衍。當地用竹子造紙,利用野蜜蜂制蠟,它們是當地的主要物產。

韶州廣岩寺

北江發源于梅嶺,流經廣東各地,沿岸風景如畫,經濟繁榮。河床處,砂岩構造與石灰岩構造涇渭分明,只有一處例外。這裡,一塊高聳的砂岩兀然立在江中,把北江一分為二。韶州府城位於巨石以北數裡處,城牆是磚石結構,附近的河流非常適合航運。 一座浮橋橫跨河面,浮橋很輕便,船隻通過時,可以隨時拆卸。河流平靜地流淌,航行的船隻遠遠地就能望見附近陡峭的懸崖。山岩高出水面700英尺,頂部呈圓柱形,被稱為廣岩。岩石腳下有一座高出水面數英尺的開闊碼頭。從碼頭登岸,沿著長長的石階走上去,便來到了一座佛寺前。佛寺修建在山岩細縫間,寺內有很多修行的僧侶。

肇慶府附近的西樵

廣東西部群山起伏,礦產資源豐富,出產大量的珍稀木材,也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 這裡群峰高聳,峭壁林立,有些懸崖甚至聳立在河床之上。山腳下,河流時聚時散,山底有很多溶洞。溶洞異常美麗,瀑布飛流直下,即便是正午時分,陽光也無法照進這裡。 如此美景,在反射進洞中的微弱日光下,隱約可見。

上天造化是如此慷慨,不僅賦予西樵如畫的景致,還饋贈給它肥沃的土壤。西樵地區,河流穿梭于群山之間,兩岸雖然土地貧瘠,卻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與木材。當地的居民已然心滿意足,他們在山頂、山坡間辛勤地勞作。長久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水上的生活,那些靠往廣州運送礦石和木材為生的人更是如此。他們生活在粗糙、牢固的木筏之上,為數眾多的木筏聚在一起,幾乎可以說是一座移動的村莊。山區內有豐富的銀礦、 鐵礦以及製作印度油墨的珍貴石礦。這些石材或是深紫色,或是藍紫色,還有些帶有紅紫色條紋,經過精細的研磨,製成油墨,價值堪比黃金。

除了錫礦、銀礦和鐵礦之外,這裡還蘊藏著金礦、汞礦,以及其他珍貴的礦藏。此外,本地還盛產熱帶水果、玫瑰花和鐵木。孔雀是英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鳥,長久以來在這裡生殖繁衍,可以說是當地的“土著”。在這片人間仙境中,還生活著一種外貌醜陋的黑猴子和一種可以分泌致命毒液、肆無忌憚地襲擊其他動物的老鼠。河流則是另一種兇猛的動物的地盤,它類似於英國的水獺,經常會攻擊河岸邊的百姓,對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七星岩

廣東西部富有浪漫氣息的72座山峰裡,七星岩尤為吸引人,它不僅展現了當地秀美的自然風光,還反映了當地優良的耕作傳統。這裡山岩形態各異,線條優美,即便最粗心的觀察者也不會忽略它那獨特的地質構造。在廣東恐怕再也沒有一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全方面、直觀地展現南方農民謀生的手段。滄海桑田,地勢變遷,現在的山谷在遠古之前可能是幽深的海底,事實上,山谷中的土壤正是由水流沖積而來,這恰恰證明了上述說法。中部地區怪石嶙峋,既是當地的特色,也是地名的由來。石灰岩在風雨的侵蝕下,或者是海浪的沖刷下,形成了眾多奇形怪狀的岩洞。然而,不遠處海拔500英尺、傲然聳立的五峰山卻是花崗岩構造。山岩上凸起的部分經過人們的打磨,變得十分光滑平整。原本貧瘠的土壤經過人們的辛勤開墾,也變得肥沃起來。一些貧瘠的山地種植著眾多茶樹,比起肥沃的土地,這裡出產的茶葉品質更佳。人們有時候會把山谷中肥沃的土壤挑上山,鋪在岩石上,然後直接在上面耕種。他們想盡辦法開墾土地,不過有一個前提,那便是山谷中的土壤要足夠深厚。當地的人民吃苦耐勞,幹起活來不知疲倦。 七星岩陡峭的山崖間遍佈著農家小院,家家喜氣洋洋,農舍周圍栽滿了桑樹和茶樹。由於缺乏土地,平原地帶的貧民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貧瘠的山區謀生。他們利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耕作經驗,很快便在山區安定下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當地人民廣泛種植水稻,還在珠江上修築了兩條運河,既可以灌溉,又方便了航行與運輸。

五馬頭山

北江發源於廣東西部的群山之中,在虎門入海,全長 350 英里。上游兩岸是懸崖峭壁,一側是砂岩,一側是石灰岩。江面很窄,兩岸的岩石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宛如一道高高的拱門,往來的船隻在其間穿梭不停。置身在幽暗、陰森的狹長河谷中,你會有些許不安與惶恐。兩岸的山石並不穩固,陡峭的懸崖上每年都會掉落些巨石,阻塞河道,影響船隻通行。幽深的河谷長達數英里,兩岸峭壁高聳,如果有小船不幸被亂石砸中,沉入水底,那麼即便是最擅長游泳的水手恐怕也無法逃生。一艘駁船的殘骸碎片在洶湧的波濤間時隱時現,不停地提醒著我們隨時可能降臨的危險。駛出暗無天日的峽谷之後,呈現在眼前的是美麗富饒的山崗。山崗上松樹林鬱鬱蔥蔥,灌木叢中點綴著美麗的山茶花。江邊的峽谷裡種滿了煙草,煙草田間散落著眾多低矮的茅草房。這種場景在北江上游比比皆是,也是其一大特色,與其他南方河流沿岸的景致迥然不同。

鄰近韶州府,北江兩岸再次變得荒涼起來。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河流在此交匯,交匯處是一片礦區,貿易頻繁,經濟發達。當地人出行主要依靠渡船,渡船上的船工多是婦女。比起其他地方的女性來,她們的社會地位很低,不夠嫵媚漂亮,卻更加吃苦耐勞。在中國,那些富貴人家的女性往往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遠遠沒有基督教國家中的女性自由。對岸有座城市與韶州府隔江相對,兩座城靠一座浮橋連接。浮橋中間部分可以拆卸組合,以方便船隻通行,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阻止陌生人入城。

五馬頭對岸的山峰陡峭險峻,山上怪石嶙峋,騰空伸展。沿著山間石徑,可以從山腳直達最高峰,石徑兩旁隨處可見古代建築的斷壁殘垣。站在山頂,舉目四望,遠處的江面煙波浩渺,氣象萬千。江兩岸是貧瘠荒涼的低地,山谷裡有很多細若遊絲的小溪流,仿佛一道道銀線,蜿蜒數英里,流入韶州府附近的北江。

英德縣煤礦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尤以梅嶺山區為最。北江從這裡發源,在群山之間曲折流淌。勤勞的當地人把煤炭開採出來,裝運到船上,順著河流運往下游眾多的瓷窯。煤礦周圍荒涼而又原始, 英德縣也不例外。先前這裡到處都是松林,後來礦工把森林砍伐殆盡。 如果不是礦工居住的窩棚和礦主的辦公室建在這裡,你完全想像不到會有人生活在這裡。 為了謀生,這裡聚集了眾多的礦工,他們在懸崖頂上修建起了簡陋的茅草屋,還有些乾脆就居住在礦坑中。這裡沒有升降機等大型機器,當礦井越來越深,或者礦坑中充滿積水的時候,礦工們便沒有辦法把煤炭運到地面上。不過,他們找到了一種更經濟、更省事的辦法。他們挖掘了一條水準的坑道,一直延伸到峭壁上的山岩前方,然後在峭壁上開了一個洞口,這樣可以輕鬆地排除礦坑中的積水,還可以把煤直接從坑口卸到駁船上。 懸崖底下聚集著一大批等待裝煤的舢板船,它們一部分停泊在坑道入口的正下方,一部分停泊在盤山小徑的底端。搬運工在盤山小徑間奔波不停,這條小徑是工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在岩石間鑿出來的。工人們扛著扁擔,扁擔上掛著兩個籮筐,這是他們僅有的運輸工具。

中國有化石煤、煙煤和石煤,其中石煤最常見。遠在馬可·波羅遊歷中國期間,中國人就已經廣泛地使用煤了。 不過,在中國,煤一直沒有被應用到製造行業。馬可·波羅寫道:“他們從山中挖出了一種可以像木炭一樣燃燒的黑色石頭,但是比木炭燒得久,晚上點燃的煤火到了第二天早上依然在燃燒。”

虎門戰役

清軍喜歡虛張聲勢,製造恐懼,嚇退敵人。滿族士兵的軍裝上繪著老虎,盾牌和大炮炮眼上同樣也是張牙舞爪的怪獸圖案。虎門島上的炮臺,全國聞名,上面裝備著數量眾多的大炮。

穿鼻炮臺和大角炮臺之間的江面只有兩英里寬,沙角東部有一處淺灘——宴臣灣, 亞娘鞋炮臺離穿鼻炮臺只有3英里。 上橫檔和下橫檔是兩座小島,位於大角炮臺上方。 舉世聞名的虎門便位於這兩座小島與亞娘鞋島之間。大虎島位於虎門上游兩英里處。亞娘鞋炮臺地勢險要,防守堅固,穿鼻戰爭時便有140門大炮,正對面的上橫檔炮臺陳列著165門大炮。每到傍晚時分,下橫檔島和亞娘鞋島之間便會豎起一道水柵欄,柵欄上拴著鐵鍊,內側由木筏支撐。船隻必須持有通行證才能通行,水柵欄一旦豎起來,船隻便只能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後才能通行。可以肯定的是,建造這些炮臺是為了威嚇過路的商人,便於徵收關稅。如果指望這些炮臺阻擋軍艦,純粹是癡心妄想。在寫給道光帝的奏摺裡,琦善曾經提到過這一點。不知道這是否可以減輕他應受的懲罰,也不知道他在奏摺中陳述了多少實情。事實上,英國軍艦曾經幾次三番地強行通過虎門,這些炮臺沒有起到絲毫作用。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律勞卑勳爵曾經命令 “安德洛瑪克號” 和 “伊莫金號” 軍艦穿過虎門,溯江而上,成功抵達黃埔島。期間幾乎沒遇到任何阻力,軍艦上的大炮一開火,清軍的炮臺便沒了聲響。1841年年初,英國公使厭倦了清朝官員的反復無常和言而無信,決定再次開戰。伯麥爵士率軍攻佔並摧毀了亞娘鞋炮臺,強行通過了虎門。“加略普號”和 “薩馬蘭號”軍艦炮轟了上橫檔炮臺。與此同時,攻佔了下橫檔島的英軍也用榴彈炮轟擊上橫檔炮臺。英軍炮手身手矯捷,大炮落點準確,很快便壓制了敵人的火力,清朝軍隊望風而逃,英軍毫不費力地成功登陸。

戰爭勝利之後,英國人取得了香港島,把它當作自己的貿易基地。我們無法預測這能給中國的對外貿易帶來多少改變,但顯而易見的是,其他通商口岸的陸續開放,肯定會減輕我們對廣州的依賴。

廣州河南運河上的風景

運河是當地重要的水路交通。運河沿線風景秀麗,商業繁榮,遍佈著各式亭臺樓閣。樓閣的平臺上擺滿了各式盛開的鮮花,懸掛著各種工藝的彩繪燈籠。和威尼斯一樣,這些建築旁也修建有供富人停泊船隻的小碼頭。店鋪和作坊也建在河邊,寬寬的木梯從陽臺一直伸向河面,方便交易貨物。店鋪的柱子上懸掛著匾額,匾額上寫著店鋪的字型大小。 在威尼斯生活過的人來到這裡會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集市上既有算命先生,也有化緣的僧人,二者各忙各的,相安無事。算命先生或者在人群中游走,或者在街上擺設卦攤,他們收取微薄的報酬,便會為人們蔔算吉凶。卦攤前聚集了與妻子吵架的丈夫、思念子女的母親、慘遭父母拋棄的棄兒,他們屏住呼吸,聽取算命先生的說法。運河兩岸坐落著各式華麗的建築,連綿有一英里長。樓閣下豎立著華麗的柱子,看上去弱不禁風, 實際上異常堅固。樓閣上部的陽臺上,一些妙齡女子倚在雕花欄杆上,正在欣賞河上的美景。站立在河中心的船頭上,你可以看到樓臺內部奢華的裝飾與擺設。運河兩岸富人與窮人的房子比鄰而立,相形之下,窮人家的房子顯得更加窄小低矮。一些河段,眾多的船隻佔據了大部分河面,只留下一條狹窄的水道供船通過。

廣州城郊的寶塔和村莊

靠近廣州,看到河流兩岸優美的景色、往來穿梭的商船,以及那些長期生活在船上的漁民,我的心情開始激動起來。這裡不管是船隻的駕駛室、堆放貨物的倉庫,還是商人的別墅、底層居民的住所,屋頂都是松木結構,因此,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松木的清香。

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鮮明的季候特徵,使得眼前的美景別具風情。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賞心悅目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情舒暢。站在岸邊的臺階上遠望,遠處的村落掩映在高大的樹木下,如詩如畫。河的對岸有一座寺廟,寺廟內供奉著佛像,矗立著一座寶塔,寶塔周圍環繞著高大的圍牆。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向駐守在寶塔周圍的清朝駐軍發起進攻,不到20分鐘清朝駐軍便落荒而逃。岸邊停泊了很多小舢板船。船員們遠航之前,會去廟內祭拜,祈求菩薩保佑他們平安歸來。

穿過茂密的橡樹林,可以看到一些歐洲人的工廠,工廠內搭建著各式的棚子。不過要到那裡去,卻絕非易事。河面上密密麻麻地停滿了遊艇、帆船、木船等各式船隻,還有一些大船緊密地靠在一起,沒留下一絲空隙。除非強行加塞,否則你決不能到達關卡, 但即便強行加塞,你也不見得能成功。其他船上的人會破口大駡,甚至多方阻攔,搞不好還會傷到人。

廣州城郊中國商人的住宅

圖中商人的住宅十分漂亮,極為壯觀,房間大小不一,樣式各異。這些建築之間的組合看上去十分隨意,沒有明確的規則,但卻蘊含著無窮的創意與想像力。灰色暗淡的院牆裡女子被深鎖閨中,很多國家都是如此。不過,庭院內卻給人一種靜謐、舒適的感覺。中國的建築藝術沒有固定的規則,但是仔細分析比較之後,我們還是會有所領悟, 進而去探尋其建築理念。在西方,無論是宏偉的橋樑還是神聖的教堂,都是依據精確的數學公式與幾何原理建造起來的,中國建築則不然。那些家財萬貫的中國富商會在自己的大宅院周圍建造眾多附屬建築,寬敞的房屋與曲折的遊廊都由為數眾多的柱子支撐。 支撐屋頂的柱子一般都是松木,上面還要雕刻上精美的圖案,塗上鮮豔的顏色。他們還會建造兩層或者三層的房屋,這樣,家中的女眷便可以避開外來的客人。

廣州的街道

古老的廣州是中國傳統城市的代表,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街道生活的縮影。街頭的小商販、各地的遊客,一切都和歐洲的城市,特別是古老的倫敦十分相似。廣州已經由小城鎮發展成了繁華的商業大都市,人口眾多,規模龐大。圖中的這條街道位於廣州城中心,會讓人聯想起歐洲的城市。廣州城城牆最初不超過6裡,不過現在城內與郊區的人口,加上生活在珠江上的居民,廣州城總人口達100余萬,已成為大城市。

廣州的寺廟

中國存在三種古老的宗教,廣泛流傳於各地。第一種是儒教,它與其說是一種宗教,毋寧說是一種道德規範。第二種是道教,其信徒也被稱為 “唯理論者”,就像歐洲的笛卡爾的信徒一樣認為理性高於神性,並且聲稱發現了一種可以長生不老的秘方。第三種是佛教。不過,從信徒人數上來說,佛教徒居於第二位。

廣州的帽子店

帽子鋪裡經常聚集著一批無所事事的人。鋪面的門臉外懸掛著燈籠,招牌上寫著店鋪的名號,旁邊的匾額上寫著各種宣傳語。這些宣傳語講述的無外乎商品的品質、價格及折扣的力度。櫃檯週邊著欄杆,這些欄杆既有防護作用,又有裝飾作用。他們借鑒倫敦和巴黎帽商的做法,把樣品陳列在櫃檯裡,看上去既精巧,又富有品味。帽子鋪門口站著一位游方僧人,可憐兮兮地念著經文,時不時敲打著手中的木魚,發出清脆的聲音。

版畫中的帽子鋪在廣州負有盛名,其裝飾風格、顧客身份及鋪子裡的商品,在整個行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他們的顧客主要是達官顯貴以及當地的富豪,對這些人來說, 這個店裡的帽子標誌著身份與特權。

酷暑時分,帽子沒有用武之地,天氣轉涼的時候,人們才會戴上一頂絲質襯裡的無簷便帽。天氣再冷些,人們會戴上一頂由纖細的藤條編織而成的帽子,帽檐外翻。季節不同,帽子也有變化,室內、室外戴的帽子也有差異。夏季的帽子多由細竹片編織而成, 帽子呈錐形。富有的平民百姓會在便帽前簷鑲上玉石與瑪瑙。冬天的時候,人們戴上更加厚實、也更加合適的皮帽子,帽子還可以護住耳朵。不過,官員帽子上的裝飾、區別官階的頂珠,以及頂子上的花翎,冬天與夏天沒什麼區別。官階不同,官帽上的頂子顏色也不同,頂子有紅、藍、白、金等顏色,頂子上的寶石也不一樣。頂子上的花翎有單眼、雙眼之分。冬天,生活在中國北方地區的人們,即便在室內,也會戴便帽。

就好像由黏性極強的粘合劑粘在一起似的。梅嶺北部,山脈連綿不絕,氣勢雄偉莊嚴。

鼎湖山瀑布

鼎湖被稱為中國第二潭,水面寬廣,潭水很深。四周的山嶺秀麗,物產富饒,居民富庶。當地湖泊星羅棋佈,湖內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河流中的礦石富含金、鐵、錫、 銅等金屬。周圍的山嶺中,還出產作畫用的青金石和綠岩。山崖間貧瘠的土壤中生長著很多松樹,當地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樹木生長快。因此,比起中部省份來,當地建築中松木更常見。 河谷中生長著成片的桔樹、 檸檬樹和香櫞樹。 陽光明媚的日子裡, 山脊上到處是深色的雪松,大群的野鹿在這片林地裡生殖繁衍。當地用竹子造紙,利用野蜜蜂制蠟,它們是當地的主要物產。

韶州廣岩寺

北江發源于梅嶺,流經廣東各地,沿岸風景如畫,經濟繁榮。河床處,砂岩構造與石灰岩構造涇渭分明,只有一處例外。這裡,一塊高聳的砂岩兀然立在江中,把北江一分為二。韶州府城位於巨石以北數裡處,城牆是磚石結構,附近的河流非常適合航運。 一座浮橋橫跨河面,浮橋很輕便,船隻通過時,可以隨時拆卸。河流平靜地流淌,航行的船隻遠遠地就能望見附近陡峭的懸崖。山岩高出水面700英尺,頂部呈圓柱形,被稱為廣岩。岩石腳下有一座高出水面數英尺的開闊碼頭。從碼頭登岸,沿著長長的石階走上去,便來到了一座佛寺前。佛寺修建在山岩細縫間,寺內有很多修行的僧侶。

肇慶府附近的西樵

廣東西部群山起伏,礦產資源豐富,出產大量的珍稀木材,也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 這裡群峰高聳,峭壁林立,有些懸崖甚至聳立在河床之上。山腳下,河流時聚時散,山底有很多溶洞。溶洞異常美麗,瀑布飛流直下,即便是正午時分,陽光也無法照進這裡。 如此美景,在反射進洞中的微弱日光下,隱約可見。

上天造化是如此慷慨,不僅賦予西樵如畫的景致,還饋贈給它肥沃的土壤。西樵地區,河流穿梭于群山之間,兩岸雖然土地貧瘠,卻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與木材。當地的居民已然心滿意足,他們在山頂、山坡間辛勤地勞作。長久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水上的生活,那些靠往廣州運送礦石和木材為生的人更是如此。他們生活在粗糙、牢固的木筏之上,為數眾多的木筏聚在一起,幾乎可以說是一座移動的村莊。山區內有豐富的銀礦、 鐵礦以及製作印度油墨的珍貴石礦。這些石材或是深紫色,或是藍紫色,還有些帶有紅紫色條紋,經過精細的研磨,製成油墨,價值堪比黃金。

除了錫礦、銀礦和鐵礦之外,這裡還蘊藏著金礦、汞礦,以及其他珍貴的礦藏。此外,本地還盛產熱帶水果、玫瑰花和鐵木。孔雀是英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鳥,長久以來在這裡生殖繁衍,可以說是當地的“土著”。在這片人間仙境中,還生活著一種外貌醜陋的黑猴子和一種可以分泌致命毒液、肆無忌憚地襲擊其他動物的老鼠。河流則是另一種兇猛的動物的地盤,它類似於英國的水獺,經常會攻擊河岸邊的百姓,對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七星岩

廣東西部富有浪漫氣息的72座山峰裡,七星岩尤為吸引人,它不僅展現了當地秀美的自然風光,還反映了當地優良的耕作傳統。這裡山岩形態各異,線條優美,即便最粗心的觀察者也不會忽略它那獨特的地質構造。在廣東恐怕再也沒有一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全方面、直觀地展現南方農民謀生的手段。滄海桑田,地勢變遷,現在的山谷在遠古之前可能是幽深的海底,事實上,山谷中的土壤正是由水流沖積而來,這恰恰證明了上述說法。中部地區怪石嶙峋,既是當地的特色,也是地名的由來。石灰岩在風雨的侵蝕下,或者是海浪的沖刷下,形成了眾多奇形怪狀的岩洞。然而,不遠處海拔500英尺、傲然聳立的五峰山卻是花崗岩構造。山岩上凸起的部分經過人們的打磨,變得十分光滑平整。原本貧瘠的土壤經過人們的辛勤開墾,也變得肥沃起來。一些貧瘠的山地種植著眾多茶樹,比起肥沃的土地,這裡出產的茶葉品質更佳。人們有時候會把山谷中肥沃的土壤挑上山,鋪在岩石上,然後直接在上面耕種。他們想盡辦法開墾土地,不過有一個前提,那便是山谷中的土壤要足夠深厚。當地的人民吃苦耐勞,幹起活來不知疲倦。 七星岩陡峭的山崖間遍佈著農家小院,家家喜氣洋洋,農舍周圍栽滿了桑樹和茶樹。由於缺乏土地,平原地帶的貧民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貧瘠的山區謀生。他們利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耕作經驗,很快便在山區安定下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當地人民廣泛種植水稻,還在珠江上修築了兩條運河,既可以灌溉,又方便了航行與運輸。

五馬頭山

北江發源於廣東西部的群山之中,在虎門入海,全長 350 英里。上游兩岸是懸崖峭壁,一側是砂岩,一側是石灰岩。江面很窄,兩岸的岩石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宛如一道高高的拱門,往來的船隻在其間穿梭不停。置身在幽暗、陰森的狹長河谷中,你會有些許不安與惶恐。兩岸的山石並不穩固,陡峭的懸崖上每年都會掉落些巨石,阻塞河道,影響船隻通行。幽深的河谷長達數英里,兩岸峭壁高聳,如果有小船不幸被亂石砸中,沉入水底,那麼即便是最擅長游泳的水手恐怕也無法逃生。一艘駁船的殘骸碎片在洶湧的波濤間時隱時現,不停地提醒著我們隨時可能降臨的危險。駛出暗無天日的峽谷之後,呈現在眼前的是美麗富饒的山崗。山崗上松樹林鬱鬱蔥蔥,灌木叢中點綴著美麗的山茶花。江邊的峽谷裡種滿了煙草,煙草田間散落著眾多低矮的茅草房。這種場景在北江上游比比皆是,也是其一大特色,與其他南方河流沿岸的景致迥然不同。

鄰近韶州府,北江兩岸再次變得荒涼起來。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河流在此交匯,交匯處是一片礦區,貿易頻繁,經濟發達。當地人出行主要依靠渡船,渡船上的船工多是婦女。比起其他地方的女性來,她們的社會地位很低,不夠嫵媚漂亮,卻更加吃苦耐勞。在中國,那些富貴人家的女性往往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遠遠沒有基督教國家中的女性自由。對岸有座城市與韶州府隔江相對,兩座城靠一座浮橋連接。浮橋中間部分可以拆卸組合,以方便船隻通行,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阻止陌生人入城。

五馬頭對岸的山峰陡峭險峻,山上怪石嶙峋,騰空伸展。沿著山間石徑,可以從山腳直達最高峰,石徑兩旁隨處可見古代建築的斷壁殘垣。站在山頂,舉目四望,遠處的江面煙波浩渺,氣象萬千。江兩岸是貧瘠荒涼的低地,山谷裡有很多細若遊絲的小溪流,仿佛一道道銀線,蜿蜒數英里,流入韶州府附近的北江。

英德縣煤礦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尤以梅嶺山區為最。北江從這裡發源,在群山之間曲折流淌。勤勞的當地人把煤炭開採出來,裝運到船上,順著河流運往下游眾多的瓷窯。煤礦周圍荒涼而又原始, 英德縣也不例外。先前這裡到處都是松林,後來礦工把森林砍伐殆盡。 如果不是礦工居住的窩棚和礦主的辦公室建在這裡,你完全想像不到會有人生活在這裡。 為了謀生,這裡聚集了眾多的礦工,他們在懸崖頂上修建起了簡陋的茅草屋,還有些乾脆就居住在礦坑中。這裡沒有升降機等大型機器,當礦井越來越深,或者礦坑中充滿積水的時候,礦工們便沒有辦法把煤炭運到地面上。不過,他們找到了一種更經濟、更省事的辦法。他們挖掘了一條水準的坑道,一直延伸到峭壁上的山岩前方,然後在峭壁上開了一個洞口,這樣可以輕鬆地排除礦坑中的積水,還可以把煤直接從坑口卸到駁船上。 懸崖底下聚集著一大批等待裝煤的舢板船,它們一部分停泊在坑道入口的正下方,一部分停泊在盤山小徑的底端。搬運工在盤山小徑間奔波不停,這條小徑是工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在岩石間鑿出來的。工人們扛著扁擔,扁擔上掛著兩個籮筐,這是他們僅有的運輸工具。

中國有化石煤、煙煤和石煤,其中石煤最常見。遠在馬可·波羅遊歷中國期間,中國人就已經廣泛地使用煤了。 不過,在中國,煤一直沒有被應用到製造行業。馬可·波羅寫道:“他們從山中挖出了一種可以像木炭一樣燃燒的黑色石頭,但是比木炭燒得久,晚上點燃的煤火到了第二天早上依然在燃燒。”

虎門戰役

清軍喜歡虛張聲勢,製造恐懼,嚇退敵人。滿族士兵的軍裝上繪著老虎,盾牌和大炮炮眼上同樣也是張牙舞爪的怪獸圖案。虎門島上的炮臺,全國聞名,上面裝備著數量眾多的大炮。

穿鼻炮臺和大角炮臺之間的江面只有兩英里寬,沙角東部有一處淺灘——宴臣灣, 亞娘鞋炮臺離穿鼻炮臺只有3英里。 上橫檔和下橫檔是兩座小島,位於大角炮臺上方。 舉世聞名的虎門便位於這兩座小島與亞娘鞋島之間。大虎島位於虎門上游兩英里處。亞娘鞋炮臺地勢險要,防守堅固,穿鼻戰爭時便有140門大炮,正對面的上橫檔炮臺陳列著165門大炮。每到傍晚時分,下橫檔島和亞娘鞋島之間便會豎起一道水柵欄,柵欄上拴著鐵鍊,內側由木筏支撐。船隻必須持有通行證才能通行,水柵欄一旦豎起來,船隻便只能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後才能通行。可以肯定的是,建造這些炮臺是為了威嚇過路的商人,便於徵收關稅。如果指望這些炮臺阻擋軍艦,純粹是癡心妄想。在寫給道光帝的奏摺裡,琦善曾經提到過這一點。不知道這是否可以減輕他應受的懲罰,也不知道他在奏摺中陳述了多少實情。事實上,英國軍艦曾經幾次三番地強行通過虎門,這些炮臺沒有起到絲毫作用。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律勞卑勳爵曾經命令 “安德洛瑪克號” 和 “伊莫金號” 軍艦穿過虎門,溯江而上,成功抵達黃埔島。期間幾乎沒遇到任何阻力,軍艦上的大炮一開火,清軍的炮臺便沒了聲響。1841年年初,英國公使厭倦了清朝官員的反復無常和言而無信,決定再次開戰。伯麥爵士率軍攻佔並摧毀了亞娘鞋炮臺,強行通過了虎門。“加略普號”和 “薩馬蘭號”軍艦炮轟了上橫檔炮臺。與此同時,攻佔了下橫檔島的英軍也用榴彈炮轟擊上橫檔炮臺。英軍炮手身手矯捷,大炮落點準確,很快便壓制了敵人的火力,清朝軍隊望風而逃,英軍毫不費力地成功登陸。

戰爭勝利之後,英國人取得了香港島,把它當作自己的貿易基地。我們無法預測這能給中國的對外貿易帶來多少改變,但顯而易見的是,其他通商口岸的陸續開放,肯定會減輕我們對廣州的依賴。

廣州河南運河上的風景

運河是當地重要的水路交通。運河沿線風景秀麗,商業繁榮,遍佈著各式亭臺樓閣。樓閣的平臺上擺滿了各式盛開的鮮花,懸掛著各種工藝的彩繪燈籠。和威尼斯一樣,這些建築旁也修建有供富人停泊船隻的小碼頭。店鋪和作坊也建在河邊,寬寬的木梯從陽臺一直伸向河面,方便交易貨物。店鋪的柱子上懸掛著匾額,匾額上寫著店鋪的字型大小。 在威尼斯生活過的人來到這裡會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集市上既有算命先生,也有化緣的僧人,二者各忙各的,相安無事。算命先生或者在人群中游走,或者在街上擺設卦攤,他們收取微薄的報酬,便會為人們蔔算吉凶。卦攤前聚集了與妻子吵架的丈夫、思念子女的母親、慘遭父母拋棄的棄兒,他們屏住呼吸,聽取算命先生的說法。運河兩岸坐落著各式華麗的建築,連綿有一英里長。樓閣下豎立著華麗的柱子,看上去弱不禁風, 實際上異常堅固。樓閣上部的陽臺上,一些妙齡女子倚在雕花欄杆上,正在欣賞河上的美景。站立在河中心的船頭上,你可以看到樓臺內部奢華的裝飾與擺設。運河兩岸富人與窮人的房子比鄰而立,相形之下,窮人家的房子顯得更加窄小低矮。一些河段,眾多的船隻佔據了大部分河面,只留下一條狹窄的水道供船通過。

廣州城郊的寶塔和村莊

靠近廣州,看到河流兩岸優美的景色、往來穿梭的商船,以及那些長期生活在船上的漁民,我的心情開始激動起來。這裡不管是船隻的駕駛室、堆放貨物的倉庫,還是商人的別墅、底層居民的住所,屋頂都是松木結構,因此,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松木的清香。

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鮮明的季候特徵,使得眼前的美景別具風情。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賞心悅目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情舒暢。站在岸邊的臺階上遠望,遠處的村落掩映在高大的樹木下,如詩如畫。河的對岸有一座寺廟,寺廟內供奉著佛像,矗立著一座寶塔,寶塔周圍環繞著高大的圍牆。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向駐守在寶塔周圍的清朝駐軍發起進攻,不到20分鐘清朝駐軍便落荒而逃。岸邊停泊了很多小舢板船。船員們遠航之前,會去廟內祭拜,祈求菩薩保佑他們平安歸來。

穿過茂密的橡樹林,可以看到一些歐洲人的工廠,工廠內搭建著各式的棚子。不過要到那裡去,卻絕非易事。河面上密密麻麻地停滿了遊艇、帆船、木船等各式船隻,還有一些大船緊密地靠在一起,沒留下一絲空隙。除非強行加塞,否則你決不能到達關卡, 但即便強行加塞,你也不見得能成功。其他船上的人會破口大駡,甚至多方阻攔,搞不好還會傷到人。

廣州城郊中國商人的住宅

圖中商人的住宅十分漂亮,極為壯觀,房間大小不一,樣式各異。這些建築之間的組合看上去十分隨意,沒有明確的規則,但卻蘊含著無窮的創意與想像力。灰色暗淡的院牆裡女子被深鎖閨中,很多國家都是如此。不過,庭院內卻給人一種靜謐、舒適的感覺。中國的建築藝術沒有固定的規則,但是仔細分析比較之後,我們還是會有所領悟, 進而去探尋其建築理念。在西方,無論是宏偉的橋樑還是神聖的教堂,都是依據精確的數學公式與幾何原理建造起來的,中國建築則不然。那些家財萬貫的中國富商會在自己的大宅院周圍建造眾多附屬建築,寬敞的房屋與曲折的遊廊都由為數眾多的柱子支撐。 支撐屋頂的柱子一般都是松木,上面還要雕刻上精美的圖案,塗上鮮豔的顏色。他們還會建造兩層或者三層的房屋,這樣,家中的女眷便可以避開外來的客人。

廣州的街道

古老的廣州是中國傳統城市的代表,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街道生活的縮影。街頭的小商販、各地的遊客,一切都和歐洲的城市,特別是古老的倫敦十分相似。廣州已經由小城鎮發展成了繁華的商業大都市,人口眾多,規模龐大。圖中的這條街道位於廣州城中心,會讓人聯想起歐洲的城市。廣州城城牆最初不超過6裡,不過現在城內與郊區的人口,加上生活在珠江上的居民,廣州城總人口達100余萬,已成為大城市。

廣州的寺廟

中國存在三種古老的宗教,廣泛流傳於各地。第一種是儒教,它與其說是一種宗教,毋寧說是一種道德規範。第二種是道教,其信徒也被稱為 “唯理論者”,就像歐洲的笛卡爾的信徒一樣認為理性高於神性,並且聲稱發現了一種可以長生不老的秘方。第三種是佛教。不過,從信徒人數上來說,佛教徒居於第二位。

廣州的帽子店

帽子鋪裡經常聚集著一批無所事事的人。鋪面的門臉外懸掛著燈籠,招牌上寫著店鋪的名號,旁邊的匾額上寫著各種宣傳語。這些宣傳語講述的無外乎商品的品質、價格及折扣的力度。櫃檯週邊著欄杆,這些欄杆既有防護作用,又有裝飾作用。他們借鑒倫敦和巴黎帽商的做法,把樣品陳列在櫃檯裡,看上去既精巧,又富有品味。帽子鋪門口站著一位游方僧人,可憐兮兮地念著經文,時不時敲打著手中的木魚,發出清脆的聲音。

版畫中的帽子鋪在廣州負有盛名,其裝飾風格、顧客身份及鋪子裡的商品,在整個行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他們的顧客主要是達官顯貴以及當地的富豪,對這些人來說, 這個店裡的帽子標誌著身份與特權。

酷暑時分,帽子沒有用武之地,天氣轉涼的時候,人們才會戴上一頂絲質襯裡的無簷便帽。天氣再冷些,人們會戴上一頂由纖細的藤條編織而成的帽子,帽檐外翻。季節不同,帽子也有變化,室內、室外戴的帽子也有差異。夏季的帽子多由細竹片編織而成, 帽子呈錐形。富有的平民百姓會在便帽前簷鑲上玉石與瑪瑙。冬天的時候,人們戴上更加厚實、也更加合適的皮帽子,帽子還可以護住耳朵。不過,官員帽子上的裝飾、區別官階的頂珠,以及頂子上的花翎,冬天與夏天沒什麼區別。官階不同,官帽上的頂子顏色也不同,頂子有紅、藍、白、金等顏色,頂子上的寶石也不一樣。頂子上的花翎有單眼、雙眼之分。冬天,生活在中國北方地區的人們,即便在室內,也會戴便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