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步履不停賈樟柯,你的時間都去哪了?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點擊查看賈樟柯接受每經影視記者專訪精彩視頻

這是最近兩年時間裡每經影視

然而集錦式、同題式的電影,成功者幾希。五個不同導演分別拍攝的篇幅有限的短片黏在一起,《時間去哪兒了》在大眾市場上反響寥寥,首個週末排片率跌到1%左右,觀眾評分也難言樂觀。

其實對賈樟柯而言,無論是出席上述種種不同場合,還是參與這部帶著國際間文化交流定位的電影,都意味著這個曾經的汾陽小鎮青年,

已經是國際影壇中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

在2015年《山河故人》之後,適逢資本催熱影視的頂點,他更忙了,有了更多的身份、更大的話語權。只是,時間對創作者尤其殘酷,投入和抽身之間怎樣才能做到從容有餘又不顧此失彼?全靠賈樟柯自己來把握與探索了。

【公司化項目制運作金磚國家合拍片】

“剛剛我在休息室看到自己在2015年時《山河故人》路演時的簽名,

今天我又簽了一個時間。就是兩年過去了,現在又來了。”賈樟柯對每經影視,主打商業片的開發、電影教育、電影生態開發。

“暖流”剛剛過境,賈樟柯又入股以上傳媒,一家兼具投資與孵化功能的新媒體公司,並發起短片影像平臺“柯首映”。

次年4月暖流文化宣佈完成了A輪融資3000萬元,5月賈樟柯出任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將暖流文化的教育板塊計畫嵌入其中。

事實上,

賈樟柯從不是那種只懂藝術創作其他事務一律不管的電影人。用成熟的商業模式來打理電影製片、發行的各個環節,他早已駕輕就熟。

在這兩家公司的十年前,賈樟柯就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北京西河星匯影業有限公司

不難看出,《山河故人》之後,“電影動物”為自己的生物鐘規劃了“產業時間”。暖流文化、以上傳媒,還有他一手推動即將拉開帷幕的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產業時間和創作時間怎樣才能不相互損耗呢?

時間流逝不復返,是現代人的普遍焦慮,對賈樟柯也不例外。

“過去我們是農業社會,春天播種,秋天收穫,冬天休息。進入工業社會,為了完成與工作單位的契約,我們把時間租賃給工作。大量人與人之間珍視的感情和人與人的互動消失了。”

“我也在問自己,我的時間去哪兒了。”賈樟柯對每經影視

要是按照此前兩年出爐一部長片的節奏,2017年的賈樟柯還未能在任務清單上打勾。

“11月會拍《江湖兒女》。這個影片在夏季的時候經過了很漫長的試拍階段,為什麼要試拍呢?因為這個故事是講2001年到現在,一對戀人狂暴的愛情故事。我們要用六種攝影器材來呈現那個年代,所以做了大量試拍的工作。”

當談起影迷們苦等已久的《在清朝》時,賈樟柯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每到一個地方碰到一個朋友都會問說,你這《在清朝》什麼時候拍啊?”賈樟柯坦言,“《在清朝》籌備六年多了,還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武俠一直是我非常著迷的一個類型,我會儘快把它變成銀幕上的現實。”

另外,賈樟柯還在籌備間諜片《雙雄會》,今年年初寫完了第一個VR唱片的劇本,“今年確實是工作很忙碌的一年。”

“產業時間”總有千絲萬縷可琢磨。而對於《山河故人》之後“創作時間”的檢驗,或許確實要等到《江湖兒女》上映之後才能評判。

每經影視製圖

【做副業的最大好處是讓財務獨立】

如果說投資電影公司、策劃電影展、扶持電影新人這些是“影視產業”,那麼早年的煤礦生意、賣白酒、開餐廳就可謂是“副業”了。

每往聚光燈下或商業社會走一步,賈樟柯都會被別人說“你變了”。

有人憂心,跟商業產生瓜葛會削弱藝術電影的鋒芒,但賈樟柯認為,藝術家不是活在真空之中,藝術也不能淩空舞蹈。“我是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被他們說成了商人。”

“如果說做副業對我的創作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讓我較早的實現了財務獨立。”賈樟柯毫不回避財務自由能讓人把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上的那種快慰,

“我能穩步拍攝自己的電影,中間沒有太多彷徨等待的時期,跟財務上的獨立是有一定關係的。它能夠支持你拍你想拍的東西,用你想拍的電影方法。”

況且一旦找到靠譜的合夥人,有專人經營具體事務,做副業對導演來說是比創作簡單一千倍的事情。

而近日藝術青年自殺的新聞,讓人們又一次感受到從事文藝工作原來是如此之窮。當每經影視

“而從個人的角度,每個個體生存是自己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賈樟柯憶起自己是如何走過初出茅廬時的那段苦日子,“我總會想起快畢業的時候,不能問家裡要錢,靠寫專欄養活自己。雖然稿費不高,而且不能給別人開天窗、寫作壓力也很大,但它很穩定,像領工資一樣,只要寫夠幾篇,就能拿到錢。我還在北京電視臺演過動物,兒童節目,每週一期。正好我們攝影系的同學在做那個欄目,也是照顧我,來演個猩猩啊,猴子啊,每週賺點錢。我也不拒絕。”

“我還挺想去把那些節目找回來看看,演的一定很難看。”賈樟柯笑稱,“我不會覺得自己是個想當導演的人,就不能演猩猩、演猴子。因為我覺得夢想是需要時間去實現,但你每一天需要維持生命、維持生活,否則談不上創作。”

(實習生徐程、張玉路對本文亦有貢獻)

2017年的賈樟柯還未能在任務清單上打勾。

“11月會拍《江湖兒女》。這個影片在夏季的時候經過了很漫長的試拍階段,為什麼要試拍呢?因為這個故事是講2001年到現在,一對戀人狂暴的愛情故事。我們要用六種攝影器材來呈現那個年代,所以做了大量試拍的工作。”

當談起影迷們苦等已久的《在清朝》時,賈樟柯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每到一個地方碰到一個朋友都會問說,你這《在清朝》什麼時候拍啊?”賈樟柯坦言,“《在清朝》籌備六年多了,還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武俠一直是我非常著迷的一個類型,我會儘快把它變成銀幕上的現實。”

另外,賈樟柯還在籌備間諜片《雙雄會》,今年年初寫完了第一個VR唱片的劇本,“今年確實是工作很忙碌的一年。”

“產業時間”總有千絲萬縷可琢磨。而對於《山河故人》之後“創作時間”的檢驗,或許確實要等到《江湖兒女》上映之後才能評判。

每經影視製圖

【做副業的最大好處是讓財務獨立】

如果說投資電影公司、策劃電影展、扶持電影新人這些是“影視產業”,那麼早年的煤礦生意、賣白酒、開餐廳就可謂是“副業”了。

每往聚光燈下或商業社會走一步,賈樟柯都會被別人說“你變了”。

有人憂心,跟商業產生瓜葛會削弱藝術電影的鋒芒,但賈樟柯認為,藝術家不是活在真空之中,藝術也不能淩空舞蹈。“我是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被他們說成了商人。”

“如果說做副業對我的創作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讓我較早的實現了財務獨立。”賈樟柯毫不回避財務自由能讓人把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上的那種快慰,

“我能穩步拍攝自己的電影,中間沒有太多彷徨等待的時期,跟財務上的獨立是有一定關係的。它能夠支持你拍你想拍的東西,用你想拍的電影方法。”

況且一旦找到靠譜的合夥人,有專人經營具體事務,做副業對導演來說是比創作簡單一千倍的事情。

而近日藝術青年自殺的新聞,讓人們又一次感受到從事文藝工作原來是如此之窮。當每經影視

“而從個人的角度,每個個體生存是自己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賈樟柯憶起自己是如何走過初出茅廬時的那段苦日子,“我總會想起快畢業的時候,不能問家裡要錢,靠寫專欄養活自己。雖然稿費不高,而且不能給別人開天窗、寫作壓力也很大,但它很穩定,像領工資一樣,只要寫夠幾篇,就能拿到錢。我還在北京電視臺演過動物,兒童節目,每週一期。正好我們攝影系的同學在做那個欄目,也是照顧我,來演個猩猩啊,猴子啊,每週賺點錢。我也不拒絕。”

“我還挺想去把那些節目找回來看看,演的一定很難看。”賈樟柯笑稱,“我不會覺得自己是個想當導演的人,就不能演猩猩、演猴子。因為我覺得夢想是需要時間去實現,但你每一天需要維持生命、維持生活,否則談不上創作。”

(實習生徐程、張玉路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