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發現了嗎,快時尚紛紛做起化妝品生意了【好奇心日報】

最近,Inditex 集團的子品牌 Bershka 推出了首個美妝系列 Beauty by Bershka。

整個系列一共有 126 個單品,

包括眉筆、口紅、睫毛膏、高光、指甲油、粉底液、眼影等彩妝,還有美妝和護理等產品。和 Bershka 快時尚的定位一樣,美妝系列的定價也很“親民”,在 2 英鎊——15 英鎊之間。此外,Bershka 還對外表示,整個系列不含防腐劑,沒有經過動物測試。

Bershka 創立於 1998 年,目前是 Inditex 集團旗下收入和門店數量僅次於 Zara 的子品牌。根據 Inditex 的財報顯示, Zara 的門店總數是 2002 個,Bershka 的門店總數是 1044 個。

不過,Bershka 並不是 Inditex 集團第一個嘗試做化妝品的子品牌。Stradivarius 早就推出了化妝品,去年,該集團旗下的內衣及家居服品牌 Oysho 推出了香水和身體護理產品線。

但實際上,Bershka 早在 2014 年春季就推出了包括指甲油、口紅、腮紅和香水的化妝品系列,只是當時 SKU 數量比較少。

這倒和 H&M 的做法有些類似。

2009 年,H&M 就曾推出過 HelloKitty 系列的唇彩等彩妝試水,

但一直等到 2015 年 5 月才大規模地推出一共有 700 個SKU 的成套的化妝品和護膚品,分成了 “旗艦”美妝產品、高端產品與環保產品線的化妝品 3 個產品線。整個系列不僅進駐了 H&M 全球 900 家和電商網站,還推出了全新獨立的電商網站 H&M Beauty 。這個網站用做內容的方式,用心地賣著 H&M 的化妝品。比如,在這些名為《模糊唇,玩轉本季最酷唇妝》、《雀斑美妝指南》、《完美底妝秘訣》的文章裡,既傳授了化妝經驗,
也售賣和這些妝容對應的口紅、眼影刷、定妝粉、眉筆、粉底液等產品。

“美妝產品的價格更容易承擔,這能使時裝品牌在不影響品牌形象的同時拓展目標受眾。另一方面,美妝產品也代表了品牌極好的的切入點,是一種吸引大量消費者的方式,所以有越來越多時尚與奢侈品牌進入美妝領域。” Euromonitor 美妝與個人護理分析師 Nicole Tyrimou 在 2015 年 H&M 推出化妝品時評價說。

另一個吸引快時尚去賣化妝品的原因是,在提供化妝品這些新鮮玩意兒的同時,實體店也可以變成一個“一站式”的購物環境。

2010 年,Topshop 就開始做化妝品。如今它的化妝品已經獨立出來進入了百貨商場 Selfridges 和 Nordstrom 的專櫃。

另一種類型是 Urban Outfitters,它也在實體店專門開闢了美妝售賣區。只不過它用的是化妝品集合店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不負責化妝品的生產,只售賣 Eyeko、Tangle Teezer、Corioliss 等 150 個品牌的化妝品。

不過, 擁有 &Other Stories 的 H&M 在做這件事時還算有點優勢。2012 年,&Other Stories 剛推出時就是一個化妝品品牌,由於概念用得不錯,隨後才發展成了一個生活方式品牌。因此, 2015 年 H&M 在正式推出化妝品時,大概也不用擔心重新開發一條完全不同的供應鏈了。

題圖和文內圖來自:bershka.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在提供化妝品這些新鮮玩意兒的同時,實體店也可以變成一個“一站式”的購物環境。

2010 年,Topshop 就開始做化妝品。如今它的化妝品已經獨立出來進入了百貨商場 Selfridges 和 Nordstrom 的專櫃。

另一種類型是 Urban Outfitters,它也在實體店專門開闢了美妝售賣區。只不過它用的是化妝品集合店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不負責化妝品的生產,只售賣 Eyeko、Tangle Teezer、Corioliss 等 150 個品牌的化妝品。

不過, 擁有 &Other Stories 的 H&M 在做這件事時還算有點優勢。2012 年,&Other Stories 剛推出時就是一個化妝品品牌,由於概念用得不錯,隨後才發展成了一個生活方式品牌。因此, 2015 年 H&M 在正式推出化妝品時,大概也不用擔心重新開發一條完全不同的供應鏈了。

題圖和文內圖來自:bershka.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