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操手下的猛將,被稱為古之惡來

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先後消滅了二袁,呂布,張魯等割據勢力,還降服了南匈奴,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

曹操精通兵法,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其中就有一位猛將很厲害,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

他就是典韋。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初平年間,涼州董卓禍亂朝野,陳留太守張邈與曹操舉義組成反董聯盟軍,

征典韋為軍士,隸屬于司馬趙寵。軍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隻手就把它舉了起來。趙寵對他的才幹和力氣很是驚訝。興平年間,張邈與曹操決裂,並伺機偷襲曹操,典韋轉投曹操,隸屬夏侯惇,隨夏侯惇四處征戰,數次殺敵有功,被拜為司馬。

加入曹操陣營後,典韋在曹操征戰中提現了自己的作用。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呂布在濮陽作戰。呂布的別支部隊屯兵于濮陽西面四五十裡的地方,

曹操前往夜襲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軍尚未及時回還,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當時呂布親身搏戰,典韋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戰了多時,呂布軍眾撤退。《三國演義》描述道:鐵戟雙提八十斤,濮陽城外建功勳。典韋救主傳天下,勇猛當先第一人。

後來曹操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幾百人,常繞大帳巡邏。典韋本人強壯勇武,帶領的人又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每次作戰,經常是最先攻陷敵陣。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便邀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置酒高會。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餘,

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十余日後,張繡因曹操納其嬸,頗感恥辱,於是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操之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出戰不利,於是率輕騎逃走。典韋在門前奮戰,張繡軍不能得入。張繡軍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最後典韋戰死。曹操對此愧疚不已。

民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在《三國演義》裡面,關張地位尊崇,都是神,不進武力排名;馬超地位和呂布一樣,後三國,馬超取代呂布地位,許褚取代典韋地位。前面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後面是“一馬二趙三許褚”。所以有“金呂銀馬”和“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的說法。可是無論怎麼說,典韋的勇猛都是為人所熟知的,不愧是“古之惡來”。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可是無論怎麼說,典韋的勇猛都是為人所熟知的,不愧是“古之惡來”。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