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國就有摩天大樓了

如今提起一座城市的景觀,都喜歡講三個字“天際線”,只有擁有摩天大樓的城市,才有資格講“天際線”。只有巨型高層建築直插雲霄,城市的天空才會呈現出壯麗宏偉的景象。

人類近代歷史上最早的摩天大樓,

是美國的“家庭保險大樓”(Home Insurance Building),它建於1885年,位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樓高10層,42米,公認為世界第一幢摩天建築,由美國建築師威廉·詹尼設計。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在1322年前,中國古代就有了近百米高的摩天大樓了。

熟悉中國古代建築的同學們都知道,

中國古人不喜歡搞高層建築,很難出現歐洲那些高聳入雲的城堡和尖頂大教堂。中國的建築物也很難像古羅馬鬥獸場、希臘神廟那樣保存千年。

這是由東西方文明差異決定的,首先中國人沒有太多的宗教事務,不需要費數百年的精力去修築大教堂等巨型宗教祭祀建築。中國古人更加重視現世的生活,房子能夠住一輩子就夠了,既便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宮殿,

也不會按照數百年的使用壽命去設計的。歐洲古代的城堡和教堂,修築起來通常要幾百年才能完工,而中國哪怕是帝王的宮室,幾年就修築完畢了。

在體恤民力,不奢侈浪費方面,華夏古人反而是做得更好的。古羅馬、古希臘的建築,

基本上都是用大量的奴隸修建的,大量可長期免費使用的、可做沉重苦役的奴隸,使得那些大型石質建築可以建成。而古代中國自春秋戰國之後,就沒有免費的奴隸可以使用了。

中國古代蓋土木建築的房子,工作量遠低於歐洲那種石質建築,中國歷史上從未大規模使用奴隸作為社會生產勞動力。哪怕是夏商周,奴隸都極少,主要社會勞動力都是普通民眾。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

被征服後都成為合法的國家編戶齊民,為朝廷納稅服徭役,而不是古羅馬那樣都抓為奴隸,這使得中國缺乏可以用於大型公共工程的奴隸勞動力。

還有就是建築材料的問題,歐洲以及中東地區的人們很早就喜歡用石頭堆砌建築了,這種方法費時費力。羅馬人蓋大房子,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有火山灰。火山灰和水拌合,直接就可以當水泥用,凝固下來就成固體了,

這就是羅馬水泥。火山灰的產生原理就和水泥類似,高溫把矽酸鹽燒為灰,冷卻後加水再恢復矽酸鹽結晶。實際上現在還有火山灰水泥呢。古羅馬人就地取材,用維蘇威火山的火山灰和水拌合,就可以砌築石塊了。石塊當然是讓奴隸來搬運。中國內地沒有火山,也就沒有這種建材。而我國古代中原地區樹木繁多,木結構就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的主流結構了,你看看明清兩代遺留下來的古代宮殿,基本上都是木結構的。

然而雖然木結構的建築很難做成高層,也很難保存下來,然而你不能小看咱們祖先的智慧,讀過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著作的同學們相比都知道“應縣木塔”這個建築。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高木結構建築,和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並成為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朔州應縣,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這座木塔,于遼清寧二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至今已有961年,近千年的歷史中,此塔飽經風雨,久遭戰火,1926年,馮玉祥閻錫山大戰的時候,木塔中彈200餘發,1948年解放戰爭的時候,木塔又中炮彈12發,卻依然巋然屹立,真乃天下奇觀。

應縣木塔雖高,但還算不上中國古代史上最高的木制建築,也不是中國最早的高層建築。

大家在徐克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想必已經見識了女皇武則天建造的“通天浮屠”,其實那不是神話,也不是傳說,而是真實存在的唐代高層建築——“天堂”。

一代傳奇女皇武則天是個奇女子,一生對高層建築癡迷不已,唐朝的東都洛陽城是女皇最喜歡待的地方,號稱“神都洛陽”,其壯麗繁華,甚至一度超過了東方世界中心長安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陽城的“七天建築群”。

“七天”建築是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七個天字建築,分別對應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南到北依次為:天闕(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宮(明堂)、天堂。

我們只講兩個最高的建築物,明堂和天堂!

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的樂府詩《木蘭辭》嗎?內有名句:“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朕乃女人:武則天 ¥32.2 購買

1986年,洛陽市準備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樓。一天,施工隊正在中州路施工,當挖到一處房子的地基時,一個工人忽然發現了深埋土中的一塊矮矮的古磚,文物專家分成幾個小組連夜進行發掘。發掘後期,幾處遺跡連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圓形夯土遺存,而且越清理,整個遺跡的面積越大。歷經幾個晝夜,整個建築遺跡終於清晰地顯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萬平方米,這是個什麼建築?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通過查閱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專家得出結論,這處被老百姓戲稱為武則天澡盆的遺跡,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築——明堂。

明堂基址平面呈八邊形。其中心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為直徑約3.67米的柱礎石。柱石坑位於最內圈八邊形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由內而外第一圈夯土直徑13米,夯土厚10米;第二圈夯土寬6米,殘存厚1.2米;第三圈夯土寬8米,殘厚10米;第三圈夯土寬8米,殘厚1.2米;第五圈夯土寬7米,殘厚4米;第六圈夯土寬11米,僅存其外側邊緣底部二層夯土。台基東西、南北總寬約105米。我們可以想像如此巨大的基礎之上,一千三百年前樹立著何等宏偉的建築物。

明堂並不是一個虛擬的指代,而是儒家文化中君權神授的象徵,明堂的意思,就是上通於天的一座宮殿!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廟”,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這相當於西方宗教傳說中的“通天塔”。

但“明堂”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自從西周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也沒有任何一位帝王真正修建成功。北魏曾經嘗試過,也終究失敗,也有人說“明堂”其實並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指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

然而女皇武則天當時眼空萬古、睥睨天下,一心要為前人所不能為,她繼承高宗遺願,同時也視明堂為自己得天命的標誌和王朝國運的象徵,因此對造明堂之事極為重視。不聽諸儒喋喋不休的爭議,而獨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確定。這座巨型高層建築,被叫做“通天宮”,又名“萬象神宮”,氣魄之大,規模之巨,古今罕見。

《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 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借 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

明堂是史上體量最大之木構建築,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88米,為唐代建築技術之巔峰巨作。其建築技術和施工技術驚世駭俗。大唐第一高樓——明堂落成之後,武則天大宴群臣和萬國使臣,遊客紛至遝來,像極了今天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剛落成時的樣子。“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說的就是這樣壯麗繁華的大唐氣象。

然而女皇對高層建築的熱愛並沒有停止,明堂“大唐第一高樓”的稱號並沒有保持多久。則天帝是個摩天大樓迷,明堂建成後不久,即命僧薛懷義開始修築更高的用來安放大佛的“天堂”。《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記載:“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這個“天堂”,就是電影中的“通天浮屠”。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 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

天堂有多高?《資治通鑒》中給出了相對具體的描述:即天堂高五層,且第三層已經高於明堂。現有文獻認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計算,天堂的高度至少應該在150米以上。天堂內的佛像有多高?天堂內的佛像啥造型?史料沒作具體描述。但據“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我們可以想像這尊佛像的高度非同尋常,估計至少是龍門盧舍那大佛的好幾倍吧。

大唐帝國第一、第二高樓——天堂、明堂的落成,構成了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了大唐建築技術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國民昂揚自信、開拓奮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昭示著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巔,是萬國之中心,盛世之典範。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明堂 天堂 室內設計與裝飾藝術 張綺曼著 暫無 978711218 ¥120 購買

雖然這兩座舉世無雙的高樓,因為木結構的緣故,都先後毀在烈火之中。它們唐朝滅亡之前,就都灰飛煙滅了。但如今我們到洛陽城,依舊可以瞻仰它們壯觀的遺址和復原建築,追思當年的盛唐氣象,追思當年唐人的自信與豪邁,想像女皇高居萬象神宮,俯察天下的英姿。

基本上都是木結構的。

然而雖然木結構的建築很難做成高層,也很難保存下來,然而你不能小看咱們祖先的智慧,讀過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著作的同學們相比都知道“應縣木塔”這個建築。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高木結構建築,和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並成為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朔州應縣,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這座木塔,于遼清寧二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至今已有961年,近千年的歷史中,此塔飽經風雨,久遭戰火,1926年,馮玉祥閻錫山大戰的時候,木塔中彈200餘發,1948年解放戰爭的時候,木塔又中炮彈12發,卻依然巋然屹立,真乃天下奇觀。

應縣木塔雖高,但還算不上中國古代史上最高的木制建築,也不是中國最早的高層建築。

大家在徐克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想必已經見識了女皇武則天建造的“通天浮屠”,其實那不是神話,也不是傳說,而是真實存在的唐代高層建築——“天堂”。

一代傳奇女皇武則天是個奇女子,一生對高層建築癡迷不已,唐朝的東都洛陽城是女皇最喜歡待的地方,號稱“神都洛陽”,其壯麗繁華,甚至一度超過了東方世界中心長安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陽城的“七天建築群”。

“七天”建築是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七個天字建築,分別對應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南到北依次為:天闕(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宮(明堂)、天堂。

我們只講兩個最高的建築物,明堂和天堂!

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的樂府詩《木蘭辭》嗎?內有名句:“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朕乃女人:武則天 ¥32.2 購買

1986年,洛陽市準備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樓。一天,施工隊正在中州路施工,當挖到一處房子的地基時,一個工人忽然發現了深埋土中的一塊矮矮的古磚,文物專家分成幾個小組連夜進行發掘。發掘後期,幾處遺跡連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圓形夯土遺存,而且越清理,整個遺跡的面積越大。歷經幾個晝夜,整個建築遺跡終於清晰地顯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萬平方米,這是個什麼建築?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通過查閱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專家得出結論,這處被老百姓戲稱為武則天澡盆的遺跡,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築——明堂。

明堂基址平面呈八邊形。其中心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為直徑約3.67米的柱礎石。柱石坑位於最內圈八邊形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由內而外第一圈夯土直徑13米,夯土厚10米;第二圈夯土寬6米,殘存厚1.2米;第三圈夯土寬8米,殘厚10米;第三圈夯土寬8米,殘厚1.2米;第五圈夯土寬7米,殘厚4米;第六圈夯土寬11米,僅存其外側邊緣底部二層夯土。台基東西、南北總寬約105米。我們可以想像如此巨大的基礎之上,一千三百年前樹立著何等宏偉的建築物。

明堂並不是一個虛擬的指代,而是儒家文化中君權神授的象徵,明堂的意思,就是上通於天的一座宮殿!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廟”,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這相當於西方宗教傳說中的“通天塔”。

但“明堂”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自從西周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也沒有任何一位帝王真正修建成功。北魏曾經嘗試過,也終究失敗,也有人說“明堂”其實並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指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

然而女皇武則天當時眼空萬古、睥睨天下,一心要為前人所不能為,她繼承高宗遺願,同時也視明堂為自己得天命的標誌和王朝國運的象徵,因此對造明堂之事極為重視。不聽諸儒喋喋不休的爭議,而獨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確定。這座巨型高層建築,被叫做“通天宮”,又名“萬象神宮”,氣魄之大,規模之巨,古今罕見。

《舊唐書·武后本紀》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 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借 以為本。下施鐵渠,為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

明堂是史上體量最大之木構建築,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88米,為唐代建築技術之巔峰巨作。其建築技術和施工技術驚世駭俗。大唐第一高樓——明堂落成之後,武則天大宴群臣和萬國使臣,遊客紛至遝來,像極了今天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剛落成時的樣子。“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說的就是這樣壯麗繁華的大唐氣象。

然而女皇對高層建築的熱愛並沒有停止,明堂“大唐第一高樓”的稱號並沒有保持多久。則天帝是個摩天大樓迷,明堂建成後不久,即命僧薛懷義開始修築更高的用來安放大佛的“天堂”。《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記載:“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這個“天堂”,就是電影中的“通天浮屠”。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 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

天堂有多高?《資治通鑒》中給出了相對具體的描述:即天堂高五層,且第三層已經高於明堂。現有文獻認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計算,天堂的高度至少應該在150米以上。天堂內的佛像有多高?天堂內的佛像啥造型?史料沒作具體描述。但據“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我們可以想像這尊佛像的高度非同尋常,估計至少是龍門盧舍那大佛的好幾倍吧。

大唐帝國第一、第二高樓——天堂、明堂的落成,構成了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了大唐建築技術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國民昂揚自信、開拓奮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昭示著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巔,是萬國之中心,盛世之典範。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明堂 天堂 室內設計與裝飾藝術 張綺曼著 暫無 978711218 ¥120 購買

雖然這兩座舉世無雙的高樓,因為木結構的緣故,都先後毀在烈火之中。它們唐朝滅亡之前,就都灰飛煙滅了。但如今我們到洛陽城,依舊可以瞻仰它們壯觀的遺址和復原建築,追思當年的盛唐氣象,追思當年唐人的自信與豪邁,想像女皇高居萬象神宮,俯察天下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