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X7是大疆要橫掃高端航拍市場的前奏「評測前傳」

◆ 全畫幅相機的35mm底並非是指CMOS對角線尺寸,也不是寬度,

那是什麼呢?

◆ 為什麼攝像機的Super 35畫幅比相機的全畫幅還小?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 大疆最新發佈的Super35畫幅X7相機真能匹敵ARRI、RED這類老牌電影機廠商嗎?

◆ 作為專業的航拍飛手,這篇文章您不可不看,否則可能在專業客戶面前太難堪!

既然聊高端航拍,那就必須從全球電影業的制高點——好萊塢談起。

好萊塢的航拍發展史

航拍對於好萊塢可謂是家常便飯,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有若干航拍鏡頭,

航拍能帶給觀眾不同尋常的視覺體驗,對於電影這門藝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種表現手法。

《速度與激情》幕後航拍團隊法國ACS,主要拍攝設備為直升機、飛貓。

早期的好萊塢,航拍大部分是利用載人直升機拍攝的,其利弊不言而喻,費錢、費力、風險又高。

而最早利用無人機為好萊塢提供專業航拍服務的公司,是比利時的Flying Cam公司。其紅頭機(紅色機頭的遙控直升機)在很多電影的拍攝中都有出現。

與其說這是一台無人機,不如說是一台遙控的電動直升機,機頭內建有三軸雲台和一台經過改裝的非常小巧的16mm膠片機(早期為油動直升機,

攝像機和雲台也發生過多次改變)。在當時,國內連三軸陀螺儀機械增穩雲台技術都不成熟,而Flying Cam已經開發出了包括地面站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簡直是跨時代的存在。

在Flying Cam的歷史上,創造過無數的輝煌。

曾參與拍攝過大量好萊塢電影,如《哈利·波特》、《碟中諜》、《007》和《變形金剛》等,國內也拍攝過《1942》、《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大製作電影。並且獲得過兩屆奧斯卡科學與工程技術獎。不過Flying Cam收費高達30萬人民幣/天,而且也有失手的時候(炸機),這個我們就不細說了。

Flying Cam 參與《美國隊長》拍攝

隨著多旋翼無人機技術和市場的快速崛起,航拍領域新的標準制訂了。那就是以多旋翼為載機,配合增穩雲台,再搭載RED或者ARRI旗下輕量化的攝像機。這套方案將操作難度大幅度降低,成本和風險也相應降低。這其中有名的公司,如國外的Intuitive Aerial、FreeFly等公司,國內就是DJI(大疆)。

到目前為止,多旋翼結構的無人機已經成為好萊塢乃至全球的主流航拍工具,但並未徹底取代直升機。直升機在飛行速度、長距離續航上仍有明顯優勢,因此一些高速運動的航拍鏡頭,還得由直升機來操刀。

“誤入”影像領域的無人機公司

那麼在多旋翼航拍無人機市場,如今誰最有話語權呢?當然就是來自深圳的大疆創新公司。

大疆有著極其豐富的針對個人用戶的航拍無人機產品線,如精靈、禦、悟以及Spark系列,佔領了全球70%以上的航拍無人機市場。同時,大疆也在不斷研發針對高端航拍市場的無人機,從早期的S800六軸機型、S1000八軸機型,到近期推出的M600和M600 Pro(更高效可靠的六軸機型,雙IMU、GPS差分釐米級定位)。

大疆M600載機+RONIN三軸雲台+ARRI攝像機組成的電影級航拍平臺,起飛重量超過20kg。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大疆之所以牛逼,是因為一直是秉持“無人機+影像技術”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大疆通過內部競爭機制,激發自己在無人機領域的創新,從載機到飛控,再到雲台、圖傳等核心技術,大疆都遙遙領先對手;另一方面,大疆通過與安霸、奧林巴斯、哈蘇等公司合作,快速提升自己在影像方面的技術儲備。大疆每一款新品的推出幾乎都可謂革命性,其革掉的不僅是競爭對手的命,還包括傳統相機廠商的命。

2015年,大疆與安霸合作,推出精靈3以及X3系列相機,讓當時如日中天的GoPro幾乎退出了航拍相機的史冊。2016年,大疆又宣佈加入奧林巴斯和松下發起的M4/3陣營,推出基於M4/3畫幅的X5系列“雲台+相機”一體化產品,迅速橫掃當時採用索尼NEX、松下GH4和佳能5DMark等傳統相機作為航拍相機的歷史。此外,X5系列還能用於OSMO這類輕便的手持設備,儘管OSMO系列產品反向一般,但是應用形態的多元化無疑為這類產品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採用M4/3畫幅的X5雲台相機(可換鏡頭)

最牛逼的,要數大疆與哈蘇的合作。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稱大疆入股哈蘇,去年兩家公司還合作推出了航拍套裝A5D-M600。它由哈蘇第一台專門為航拍開發的高端相機A5D Aerial以及大疆的M600和Ronin-MX雲台三部分組成。算是為好萊塢打造了一套高端的航拍設備,不過由於售價昂貴,市場反響平平。

哈蘇,上世紀60年代NASA最倚仗的影像品牌,完整見證了阿波羅登月的全過程,只是近些年在市場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今年年初,有外媒報導大疆已經拿下哈蘇的大部分股份,控股了這家公司。當時有猜測,大疆拿到哈蘇的控制權後,是否會讓哈蘇保持獨立運營?還是將哈蘇的技術吸納到自家的無人機上。

大疆與哈蘇聯合推出的A5D-M600套件

大疆創始人兼CEO汪滔是這樣說的:“兩家企業都樂於為富有創造力的人士提供先進技術,説明他們將影像敘事水準提升到新的高度。通過這次合作,雙方優勢互補,將進一步拓展影像技術的疆界。“疆界”一詞很值得玩味,究竟是指影像技術的邊界呢?還是指大疆進軍高端影像市場的野心?我想答案兼而有之。儘管目前的資料並不能證明大疆直接採用了哈蘇的技術,但大疆在專業影像技術方面的快速發展,很令人懷疑是獲得了哈蘇的深度授權。

2017年10月12日,大疆終於推出了一套可以替代“如影雲台+電影攝像機”的組合——ZENMUSE(禪思)X7雲台相機。大疆非常驕傲地將此次發佈命名為“影像新高度”。

新的高度在哪?沒錯,那就是在M4/3畫幅之上,真正算得上專業級的Super 35畫幅電影級攝像機。

為什麼是Super 35而不是全畫幅?

在分析X7之前,我們先解釋下什麼是Super 35,以及它與全畫幅的區別。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很多人都認為全畫幅是指相機的CMOS感光元件的對角線尺寸為35mm,其實不然。雖然數碼相機的全畫幅概念來源於早期的135相機,但是這裡的數字35並非是指膠片的對角線尺寸,而是指膠片的高度。其有效成像畫幅是36×24mm,算上上下的方形齒孔總高度是35mm。

135是柯達公司一種膠捲的型號,因流行後成了膠捲行業的標準,所以135相機=全畫幅相機=35mm膠片相機。

進入數字時代,為了追求更好的成像效果(CMOS越大成像效果越好),相機廠商紛紛推出全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比如大家熟悉的佳能5DMarkIII,它的CMOS尺寸為36×24mm(3:2),與35mm膠片的成像畫幅保持一致。

全畫幅相機的CMOS尺寸比過去常見的4/3系統、APS-C要大很多

然而,基於Super 35畫幅的佳能C300 Mark II攝像機,售價是5DMark III的5倍不止,其CMOS尺寸僅為24.6×13.8mm,遠比35mm全畫幅要小。不僅如此,很多專業的4K轉播機/電影攝像機,如RED的Raven、ARRI的ALEXA Mini 、以及SONY的FS7等,都採用Super 35畫幅。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專業攝像機的CMOS比全畫幅單反相機的CMOS小不少還叫Super呢?

要搞清楚原因,還得從膠片的起源說起。早期相機的膠片其實是從電影膠片“泊來”的,只不過電影膠捲是豎著放,而相機膠捲是橫著卷,所以電影膠片的寬度等於相機膠片的高度。換句話說,電影膠片的齒孔在膠片左右兩邊,而相機膠片的齒孔在膠片上下兩邊。它們是同一個膠片,規格都是35mm,只不過一個豎著拍,一個橫著拍,因此得到兩個成像尺寸。

攝像機:單張尺寸是24×13.5mm(16:9);

照相機:單張尺寸是36×24mm(3:2),它們有一邊的尺寸是相同的。

那麼Super 35又是什麼鬼呢?Super35是在原來35mm電影膠片的基礎上去掉了音軌,因此成像尺寸比傳統的35mm電影膠片尺寸要更大一點,因此叫Super 35。見下圖

藍框是常用16:9成像尺寸,此模式下,35膠片若有音軌,只能4齒過片;而Super 35不帶音軌,可以改為3齒過片來節省底片,這是Super 35後來普及的原因之一。

電影膠片是可以儲存音訊資訊的,叫做光學錄音技術(optical sound recording)。

故事講到這裡就清晰了,同為35mm膠片,照相機用到的畫幅要大於攝像機,而Super 35是利用率更高的一種電影標準畫幅。可是,如今已經來到數字時代,橫著卷片還是豎著卷片的問題早已不存在,既然CMOS越大成像效果越好,那為什麼還要沿用Super 35的規格呢?

關於這一點有兩種解釋。首先沿用Super 35規格的數碼攝像機可以直接使用膠片攝影機的鏡頭,獲得與電影膠片完全相同的焦距和景深。要知道當今世上還有很多膠片年代的優秀鏡頭,Zeiss蔡司、ARRI阿萊、Cooke庫克、Angenieux安琴等知名電影鏡頭廠商都產出過大量優秀的Super 35鏡頭。

其次,大底CMOS會帶來成像上的一個難題——果凍效應。這和CMOS本身資料獲取方式有關,即在一個曝光週期內,CMOS是逐行進行掃描(採集)的。當然整個過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但如果被拍攝物體高速移動,即便曝光時間足夠短,由於CMOS逐行掃描速度不夠,拍攝畫面也會出現“傾斜”或“搖擺不定”的情況,這種現象就叫果凍效應。

果凍效應下的視頻單幀截圖

那麼專業攝像機的CMOS是不是就不能做得更大了呢?當然是可以的。進入數位時代以後,高端的專業攝像機廠商一直在努力刷新CMOS的圖元和尺寸。以最出名的德國電影機巨頭ARRI阿萊為例,其旗艦級機型ALEXA 65採用的尺寸為54.12×25.59mm的CMOS感測器,是目前數字攝像機裡最大的一款感測器。它由三塊垂直排列、無縫拼接的ALEXA感測器組成,記錄解析度高達6560×3102(6.5K)。不過這些機型很難做小,且售價不菲。僅ARRI公司最便宜的ALEXA Mini裸機售價在35萬左右,ALEXA SXT在65萬左右,旗艦級的ALEXA 65更是只租不賣。即使是號稱拉低電影入門門檻拉的RED公司,最便宜的RAVEN也要10萬左右。

因此,綜合以上資訊可以推導出,大疆之所以選擇Super 35畫幅,應該是基於對當前技術成熟度、設計製造難度、生產成本以及品牌認知度的綜合考量。X7既保證了對現有電影鏡頭的相容性,又具有比肩專業電影級攝像機的拍攝水準,同時價格只有它們的1/10。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繼續來分析X7的設計便知。

X7不可思議的小而強大

我們先來羅列一下大疆X7的特點:

◆2400萬圖元S35級別影像感測器

◆6K(6016*3200)30幀/秒的CinemaDNG無損RAW視頻記錄

◆5.2K(5280*2160)30幀/秒的ProRes 422HQ無裁切視頻記錄

◆全新感測器可記錄14檔寬容度範圍的細節

◆全新開發的超短法蘭距(16.84mm)DL卡口

◆4款最大光圈f/2.8的DL卡口定焦鏡頭

◆全新開發的D-Gamut RGB色彩空間與D-log曲線

◆全新升級的影像處理系統CineCore 2.1

這些規格隨便挑2-3個都是幾十萬專業電影攝影機才有的配置。當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家無人機公司弄出來的產品,而且大疆還能把這些規格塞進一台體積如此小、重量只有450克的雲台相機裡。

電影級的效果,消費級的價格和便利性

此圖為第一代悟(悟2+X7體積基本相當)與M600的對比

X7的便利性是史無前例的,再也不用什麼六軸、八軸無人機作為載機,再也不用為M600這樣的飛行平臺一次起飛需要6塊電池而焦慮。只需一台悟2便可輕鬆掛載並做出漂亮的飛行軌跡,而且用戶還可以快速更換多種鏡頭以適應不同的拍攝需求。

此次伴隨X7一同發佈的有四款DL卡口鏡頭,焦距分別為16mm、24mm、35mm、50mm,最大光圈f/2.8。新鏡頭均由8-12組的玻璃鏡片構成,根據焦段不同,每款鏡頭使用了2-5片不等的非球面玻璃鏡片,並採用碳纖維作為鏡身材質,使得這幾款鏡頭的重量維持在180g左右。

全新2400萬6K畫質CMOS感光元件

在大疆的官網上,標注了X7與潛在競爭對手的CMOS規格對比資料。更大的感測器面積意味著更加符合視覺感受的景深感,更大的單個圖元也帶來更好的感光能力和信噪比表現。通過這張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疆從M4/3畫幅到Super 35畫幅帶來的畫質提升。並且,在相近畫幅的前提下,X7擁有比ARRI ALEXA Mini和RED Raven更高的圖元。

這顆2400萬最大圖元的CMOS感測器,照片模式下最高支援解析度6016×4008(3:2)的RAW格式輸出,視訊模式下最高可支援6K@30fps、3.9K@59.94fps CinemaDNG無損視頻,與5.2K@30fps、2.7K@59.94fps Apple ProRes視頻。並且感測器達到了14檔寬容度的記錄能力,信噪比高達46 dB,比X5S高出約8dB,與目前主流專業攝影機如索尼FS5相近。

不過大疆並未過多提及X7的資料存儲方式,只在技術參數中寫到支援寫入速度15MB/s以上的MicroSD卡,以及最大480GB容量SSD卡(DJI CINESSD)。顯然,MicroSD的寫入速度是無法支援RAW格式的,而如果按照CinemaDNG 6K模式最大4.44Gbps碼率計算,存滿一張240GB的SSD只需7分鐘(實際拍攝時間會超過7分鐘,因為4.44Gbps是最大碼率而非恒定碼率)。而在Apple ProRes 4444 XQ4K模式下拍攝最少可達15分鐘,ProRes 422 HQ4K模式下拍攝最少可達33分鐘。

出乎意料的DL卡扣

大疆此次並未延續之前通用標準的M4/3卡口,而是推出全新的DL卡口系統,走的是和索尼E卡口類似的策略。開發一個相容性極高的卡口,先推出幾款航拍常用焦段的鏡頭,然後再逐步豐富鏡頭群,並且可通過轉接環支持市面現存的Super 35鏡頭。不排除X7以後還將出現在OSMO之內的手持拍攝器上,用於地面拍攝。事實上X7已經具備佳能C300、RED Epic這個級別的拍攝能力,完全可以拿來拍一部完整的4K電影。

DL卡口只有16.84mm的法蘭距,比E卡口和M4/3的卡口的法蘭距都短,這也就是說,DL卡口比E卡口更具相容性。此外,DL卡口的口徑增加至58mm(帶電子觸點),這個口徑支持Super 35畫幅可說綽綽有餘,就算35全畫幅也是小Case。

大疆的鏡頭群配置已經表明DL卡口將來肯定會有35全畫幅的成像器,那會是X9嗎?大疆的雄心壯志會步于全畫幅嗎?別忘了哈蘇剛推出一億圖元的H6D-100C中畫幅相機,CMOS尺寸達到驚人的53.4×40.0mm。

已經發佈的四款DL卡口鏡頭參數表

影像處理系統CineCore升級

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升級,隨著X7發佈,大疆將悟2所搭載的影像處理系統CineCore2.0升級至2.1版本。CineCore 2.1引入了全新的黑電平校正系統,進一步減少畫面噪點,並支援和專業攝影機同樣的EI Mode(Exposure index曝光指數)操作模式。

考慮到更多專業用戶的使用場景,大疆還推出了全新的D-Gamut色彩系統與全新開發的D-Log曲線。D-Gamut能完全覆蓋電影業常用的DCI-P3色域,並專為航拍、膚色等拍攝場景做了優化。而相比X5S 13檔動態範圍的D-Log,新的D-Log專為電影製作而設計,能提供超過15檔的動態範圍表現,在苛刻的環境下也能最大化保留亮部和暗部的細節,帶來更大的後期創意空間。

此外大疆還宣佈將與多家主流的專業後期軟體公司合作,將D-Log和D-Gamut引入主流的後期軟體,相容主流電影工作流程。

DJI Zenmuse X7 Vs. RED Weapon 畫質對比測試

(畫面細節到5iMX看原視頻)

RED Weapon

DJI Zenmuse X7

相對低廉的售價

最後談談售價,X7 雲台相機(不含鏡頭)中國大 陸官方售價為16,999元人民幣。16mm、24mm及35mm 鏡頭售價均為8,499元,50mm鏡頭則為7,499 元。大疆同時提供X7鏡頭套裝,包含四款鏡頭,售價為26,999元。

加上悟2(19999元)飛行器的價格,以及周邊配件,包含電池(999元/顆)、充電管家(649元)、高亮顯示幕(3299元)和SSD(240G 3399元)等的價格,全套配齊應該在7萬元以內。這個價格對於個人航拍愛好者而言不菲,但是作為生產工具,對於專業航拍團隊而言,真是很有性價比,畢竟團隊的收費標準也水漲船高了。

寫在X7評測之前

所有人都以為大疆是全球領先的無人機企業,然而早在幾年前大疆就已經悄悄埋下了影像的“種子”。隨著大疆無人機一代一代的更新,驀然回首,突然發現如今的大疆已經成長為中國影像行業的“大樹”,其技術實力可以比肩索尼、佳能等老牌影像公司。X7的發佈更是將目標直接鎖定在ARRI、RED等國際專業影像公司的入門機型上。不過要打敗這些老牌勁旅並非易事,品牌認知度、使用者群體、產品線豐富度、使用者使用習慣、協力廠商軟體支援……這些方面大疆還只能算是一個新手。大疆採取的可謂“曲線救國”方式,通過從航拍這一特殊而必須的拍攝領域入手,以簡單易用、性價比卓越的產品去贏得使用者的認同,直到有一天從天空發展到地面……這恐怕就是大疆的雄心壯志吧!

敬請期待5iMX接下來對X7的深度評測!

敬請期待5iMX接下來對X7的深度評測!

敬請期待5iMX接下來對X7的深度評測!

【文/圖5iMX特約評測員Gordon】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新聞資訊 | 專業評測 | 水陸空模型 | 分享作品

盡在【5iMX 玩家論壇】

大疆禪思Zenmuse X7雲台相機相關內容,請戳 “瞭解更多”

到目前為止,多旋翼結構的無人機已經成為好萊塢乃至全球的主流航拍工具,但並未徹底取代直升機。直升機在飛行速度、長距離續航上仍有明顯優勢,因此一些高速運動的航拍鏡頭,還得由直升機來操刀。

“誤入”影像領域的無人機公司

那麼在多旋翼航拍無人機市場,如今誰最有話語權呢?當然就是來自深圳的大疆創新公司。

大疆有著極其豐富的針對個人用戶的航拍無人機產品線,如精靈、禦、悟以及Spark系列,佔領了全球70%以上的航拍無人機市場。同時,大疆也在不斷研發針對高端航拍市場的無人機,從早期的S800六軸機型、S1000八軸機型,到近期推出的M600和M600 Pro(更高效可靠的六軸機型,雙IMU、GPS差分釐米級定位)。

大疆M600載機+RONIN三軸雲台+ARRI攝像機組成的電影級航拍平臺,起飛重量超過20kg。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大疆之所以牛逼,是因為一直是秉持“無人機+影像技術”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大疆通過內部競爭機制,激發自己在無人機領域的創新,從載機到飛控,再到雲台、圖傳等核心技術,大疆都遙遙領先對手;另一方面,大疆通過與安霸、奧林巴斯、哈蘇等公司合作,快速提升自己在影像方面的技術儲備。大疆每一款新品的推出幾乎都可謂革命性,其革掉的不僅是競爭對手的命,還包括傳統相機廠商的命。

2015年,大疆與安霸合作,推出精靈3以及X3系列相機,讓當時如日中天的GoPro幾乎退出了航拍相機的史冊。2016年,大疆又宣佈加入奧林巴斯和松下發起的M4/3陣營,推出基於M4/3畫幅的X5系列“雲台+相機”一體化產品,迅速橫掃當時採用索尼NEX、松下GH4和佳能5DMark等傳統相機作為航拍相機的歷史。此外,X5系列還能用於OSMO這類輕便的手持設備,儘管OSMO系列產品反向一般,但是應用形態的多元化無疑為這類產品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採用M4/3畫幅的X5雲台相機(可換鏡頭)

最牛逼的,要數大疆與哈蘇的合作。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稱大疆入股哈蘇,去年兩家公司還合作推出了航拍套裝A5D-M600。它由哈蘇第一台專門為航拍開發的高端相機A5D Aerial以及大疆的M600和Ronin-MX雲台三部分組成。算是為好萊塢打造了一套高端的航拍設備,不過由於售價昂貴,市場反響平平。

哈蘇,上世紀60年代NASA最倚仗的影像品牌,完整見證了阿波羅登月的全過程,只是近些年在市場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今年年初,有外媒報導大疆已經拿下哈蘇的大部分股份,控股了這家公司。當時有猜測,大疆拿到哈蘇的控制權後,是否會讓哈蘇保持獨立運營?還是將哈蘇的技術吸納到自家的無人機上。

大疆與哈蘇聯合推出的A5D-M600套件

大疆創始人兼CEO汪滔是這樣說的:“兩家企業都樂於為富有創造力的人士提供先進技術,説明他們將影像敘事水準提升到新的高度。通過這次合作,雙方優勢互補,將進一步拓展影像技術的疆界。“疆界”一詞很值得玩味,究竟是指影像技術的邊界呢?還是指大疆進軍高端影像市場的野心?我想答案兼而有之。儘管目前的資料並不能證明大疆直接採用了哈蘇的技術,但大疆在專業影像技術方面的快速發展,很令人懷疑是獲得了哈蘇的深度授權。

2017年10月12日,大疆終於推出了一套可以替代“如影雲台+電影攝像機”的組合——ZENMUSE(禪思)X7雲台相機。大疆非常驕傲地將此次發佈命名為“影像新高度”。

新的高度在哪?沒錯,那就是在M4/3畫幅之上,真正算得上專業級的Super 35畫幅電影級攝像機。

為什麼是Super 35而不是全畫幅?

在分析X7之前,我們先解釋下什麼是Super 35,以及它與全畫幅的區別。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很多人都認為全畫幅是指相機的CMOS感光元件的對角線尺寸為35mm,其實不然。雖然數碼相機的全畫幅概念來源於早期的135相機,但是這裡的數字35並非是指膠片的對角線尺寸,而是指膠片的高度。其有效成像畫幅是36×24mm,算上上下的方形齒孔總高度是35mm。

135是柯達公司一種膠捲的型號,因流行後成了膠捲行業的標準,所以135相機=全畫幅相機=35mm膠片相機。

進入數字時代,為了追求更好的成像效果(CMOS越大成像效果越好),相機廠商紛紛推出全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比如大家熟悉的佳能5DMarkIII,它的CMOS尺寸為36×24mm(3:2),與35mm膠片的成像畫幅保持一致。

全畫幅相機的CMOS尺寸比過去常見的4/3系統、APS-C要大很多

然而,基於Super 35畫幅的佳能C300 Mark II攝像機,售價是5DMark III的5倍不止,其CMOS尺寸僅為24.6×13.8mm,遠比35mm全畫幅要小。不僅如此,很多專業的4K轉播機/電影攝像機,如RED的Raven、ARRI的ALEXA Mini 、以及SONY的FS7等,都採用Super 35畫幅。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專業攝像機的CMOS比全畫幅單反相機的CMOS小不少還叫Super呢?

要搞清楚原因,還得從膠片的起源說起。早期相機的膠片其實是從電影膠片“泊來”的,只不過電影膠捲是豎著放,而相機膠捲是橫著卷,所以電影膠片的寬度等於相機膠片的高度。換句話說,電影膠片的齒孔在膠片左右兩邊,而相機膠片的齒孔在膠片上下兩邊。它們是同一個膠片,規格都是35mm,只不過一個豎著拍,一個橫著拍,因此得到兩個成像尺寸。

攝像機:單張尺寸是24×13.5mm(16:9);

照相機:單張尺寸是36×24mm(3:2),它們有一邊的尺寸是相同的。

那麼Super 35又是什麼鬼呢?Super35是在原來35mm電影膠片的基礎上去掉了音軌,因此成像尺寸比傳統的35mm電影膠片尺寸要更大一點,因此叫Super 35。見下圖

藍框是常用16:9成像尺寸,此模式下,35膠片若有音軌,只能4齒過片;而Super 35不帶音軌,可以改為3齒過片來節省底片,這是Super 35後來普及的原因之一。

電影膠片是可以儲存音訊資訊的,叫做光學錄音技術(optical sound recording)。

故事講到這裡就清晰了,同為35mm膠片,照相機用到的畫幅要大於攝像機,而Super 35是利用率更高的一種電影標準畫幅。可是,如今已經來到數字時代,橫著卷片還是豎著卷片的問題早已不存在,既然CMOS越大成像效果越好,那為什麼還要沿用Super 35的規格呢?

關於這一點有兩種解釋。首先沿用Super 35規格的數碼攝像機可以直接使用膠片攝影機的鏡頭,獲得與電影膠片完全相同的焦距和景深。要知道當今世上還有很多膠片年代的優秀鏡頭,Zeiss蔡司、ARRI阿萊、Cooke庫克、Angenieux安琴等知名電影鏡頭廠商都產出過大量優秀的Super 35鏡頭。

其次,大底CMOS會帶來成像上的一個難題——果凍效應。這和CMOS本身資料獲取方式有關,即在一個曝光週期內,CMOS是逐行進行掃描(採集)的。當然整個過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但如果被拍攝物體高速移動,即便曝光時間足夠短,由於CMOS逐行掃描速度不夠,拍攝畫面也會出現“傾斜”或“搖擺不定”的情況,這種現象就叫果凍效應。

果凍效應下的視頻單幀截圖

那麼專業攝像機的CMOS是不是就不能做得更大了呢?當然是可以的。進入數位時代以後,高端的專業攝像機廠商一直在努力刷新CMOS的圖元和尺寸。以最出名的德國電影機巨頭ARRI阿萊為例,其旗艦級機型ALEXA 65採用的尺寸為54.12×25.59mm的CMOS感測器,是目前數字攝像機裡最大的一款感測器。它由三塊垂直排列、無縫拼接的ALEXA感測器組成,記錄解析度高達6560×3102(6.5K)。不過這些機型很難做小,且售價不菲。僅ARRI公司最便宜的ALEXA Mini裸機售價在35萬左右,ALEXA SXT在65萬左右,旗艦級的ALEXA 65更是只租不賣。即使是號稱拉低電影入門門檻拉的RED公司,最便宜的RAVEN也要10萬左右。

因此,綜合以上資訊可以推導出,大疆之所以選擇Super 35畫幅,應該是基於對當前技術成熟度、設計製造難度、生產成本以及品牌認知度的綜合考量。X7既保證了對現有電影鏡頭的相容性,又具有比肩專業電影級攝像機的拍攝水準,同時價格只有它們的1/10。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繼續來分析X7的設計便知。

X7不可思議的小而強大

我們先來羅列一下大疆X7的特點:

◆2400萬圖元S35級別影像感測器

◆6K(6016*3200)30幀/秒的CinemaDNG無損RAW視頻記錄

◆5.2K(5280*2160)30幀/秒的ProRes 422HQ無裁切視頻記錄

◆全新感測器可記錄14檔寬容度範圍的細節

◆全新開發的超短法蘭距(16.84mm)DL卡口

◆4款最大光圈f/2.8的DL卡口定焦鏡頭

◆全新開發的D-Gamut RGB色彩空間與D-log曲線

◆全新升級的影像處理系統CineCore 2.1

這些規格隨便挑2-3個都是幾十萬專業電影攝影機才有的配置。當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家無人機公司弄出來的產品,而且大疆還能把這些規格塞進一台體積如此小、重量只有450克的雲台相機裡。

電影級的效果,消費級的價格和便利性

此圖為第一代悟(悟2+X7體積基本相當)與M600的對比

X7的便利性是史無前例的,再也不用什麼六軸、八軸無人機作為載機,再也不用為M600這樣的飛行平臺一次起飛需要6塊電池而焦慮。只需一台悟2便可輕鬆掛載並做出漂亮的飛行軌跡,而且用戶還可以快速更換多種鏡頭以適應不同的拍攝需求。

此次伴隨X7一同發佈的有四款DL卡口鏡頭,焦距分別為16mm、24mm、35mm、50mm,最大光圈f/2.8。新鏡頭均由8-12組的玻璃鏡片構成,根據焦段不同,每款鏡頭使用了2-5片不等的非球面玻璃鏡片,並採用碳纖維作為鏡身材質,使得這幾款鏡頭的重量維持在180g左右。

全新2400萬6K畫質CMOS感光元件

在大疆的官網上,標注了X7與潛在競爭對手的CMOS規格對比資料。更大的感測器面積意味著更加符合視覺感受的景深感,更大的單個圖元也帶來更好的感光能力和信噪比表現。通過這張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疆從M4/3畫幅到Super 35畫幅帶來的畫質提升。並且,在相近畫幅的前提下,X7擁有比ARRI ALEXA Mini和RED Raven更高的圖元。

這顆2400萬最大圖元的CMOS感測器,照片模式下最高支援解析度6016×4008(3:2)的RAW格式輸出,視訊模式下最高可支援6K@30fps、3.9K@59.94fps CinemaDNG無損視頻,與5.2K@30fps、2.7K@59.94fps Apple ProRes視頻。並且感測器達到了14檔寬容度的記錄能力,信噪比高達46 dB,比X5S高出約8dB,與目前主流專業攝影機如索尼FS5相近。

不過大疆並未過多提及X7的資料存儲方式,只在技術參數中寫到支援寫入速度15MB/s以上的MicroSD卡,以及最大480GB容量SSD卡(DJI CINESSD)。顯然,MicroSD的寫入速度是無法支援RAW格式的,而如果按照CinemaDNG 6K模式最大4.44Gbps碼率計算,存滿一張240GB的SSD只需7分鐘(實際拍攝時間會超過7分鐘,因為4.44Gbps是最大碼率而非恒定碼率)。而在Apple ProRes 4444 XQ4K模式下拍攝最少可達15分鐘,ProRes 422 HQ4K模式下拍攝最少可達33分鐘。

出乎意料的DL卡扣

大疆此次並未延續之前通用標準的M4/3卡口,而是推出全新的DL卡口系統,走的是和索尼E卡口類似的策略。開發一個相容性極高的卡口,先推出幾款航拍常用焦段的鏡頭,然後再逐步豐富鏡頭群,並且可通過轉接環支持市面現存的Super 35鏡頭。不排除X7以後還將出現在OSMO之內的手持拍攝器上,用於地面拍攝。事實上X7已經具備佳能C300、RED Epic這個級別的拍攝能力,完全可以拿來拍一部完整的4K電影。

DL卡口只有16.84mm的法蘭距,比E卡口和M4/3的卡口的法蘭距都短,這也就是說,DL卡口比E卡口更具相容性。此外,DL卡口的口徑增加至58mm(帶電子觸點),這個口徑支持Super 35畫幅可說綽綽有餘,就算35全畫幅也是小Case。

大疆的鏡頭群配置已經表明DL卡口將來肯定會有35全畫幅的成像器,那會是X9嗎?大疆的雄心壯志會步于全畫幅嗎?別忘了哈蘇剛推出一億圖元的H6D-100C中畫幅相機,CMOS尺寸達到驚人的53.4×40.0mm。

已經發佈的四款DL卡口鏡頭參數表

影像處理系統CineCore升級

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升級,隨著X7發佈,大疆將悟2所搭載的影像處理系統CineCore2.0升級至2.1版本。CineCore 2.1引入了全新的黑電平校正系統,進一步減少畫面噪點,並支援和專業攝影機同樣的EI Mode(Exposure index曝光指數)操作模式。

考慮到更多專業用戶的使用場景,大疆還推出了全新的D-Gamut色彩系統與全新開發的D-Log曲線。D-Gamut能完全覆蓋電影業常用的DCI-P3色域,並專為航拍、膚色等拍攝場景做了優化。而相比X5S 13檔動態範圍的D-Log,新的D-Log專為電影製作而設計,能提供超過15檔的動態範圍表現,在苛刻的環境下也能最大化保留亮部和暗部的細節,帶來更大的後期創意空間。

此外大疆還宣佈將與多家主流的專業後期軟體公司合作,將D-Log和D-Gamut引入主流的後期軟體,相容主流電影工作流程。

DJI Zenmuse X7 Vs. RED Weapon 畫質對比測試

(畫面細節到5iMX看原視頻)

RED Weapon

DJI Zenmuse X7

相對低廉的售價

最後談談售價,X7 雲台相機(不含鏡頭)中國大 陸官方售價為16,999元人民幣。16mm、24mm及35mm 鏡頭售價均為8,499元,50mm鏡頭則為7,499 元。大疆同時提供X7鏡頭套裝,包含四款鏡頭,售價為26,999元。

加上悟2(19999元)飛行器的價格,以及周邊配件,包含電池(999元/顆)、充電管家(649元)、高亮顯示幕(3299元)和SSD(240G 3399元)等的價格,全套配齊應該在7萬元以內。這個價格對於個人航拍愛好者而言不菲,但是作為生產工具,對於專業航拍團隊而言,真是很有性價比,畢竟團隊的收費標準也水漲船高了。

寫在X7評測之前

所有人都以為大疆是全球領先的無人機企業,然而早在幾年前大疆就已經悄悄埋下了影像的“種子”。隨著大疆無人機一代一代的更新,驀然回首,突然發現如今的大疆已經成長為中國影像行業的“大樹”,其技術實力可以比肩索尼、佳能等老牌影像公司。X7的發佈更是將目標直接鎖定在ARRI、RED等國際專業影像公司的入門機型上。不過要打敗這些老牌勁旅並非易事,品牌認知度、使用者群體、產品線豐富度、使用者使用習慣、協力廠商軟體支援……這些方面大疆還只能算是一個新手。大疆採取的可謂“曲線救國”方式,通過從航拍這一特殊而必須的拍攝領域入手,以簡單易用、性價比卓越的產品去贏得使用者的認同,直到有一天從天空發展到地面……這恐怕就是大疆的雄心壯志吧!

敬請期待5iMX接下來對X7的深度評測!

敬請期待5iMX接下來對X7的深度評測!

敬請期待5iMX接下來對X7的深度評測!

【文/圖5iMX特約評測員Gordon】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新聞資訊 | 專業評測 | 水陸空模型 | 分享作品

盡在【5iMX 玩家論壇】

大疆禪思Zenmuse X7雲台相機相關內容,請戳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