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省被評為最沒有存在感的省份,但在明朝,有一半官員出自此省

中國歷史五千多年,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自然景觀。對於每個省份也都常常被人拿出來比較,對於那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網友就曾評出過九個省份,江西就在其中,

而且位列第一。小編作為江西人也常常聽身邊人自嘲道,江西沒有存在感,似乎江西周圍的湖南,湖北都在迅速發展,說起人文底蘊好像江西和這兩個省比起來略有差距。

但在幾百年前的明朝,說起江西那也算是非常厲害的,當時朝堂之上就有“翰林多吉水,朝士搬江西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先來看看明朝有多少江西官員。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借胡惟庸案廢除了丞相這一制度,將權力進一步集中了起來,同時實行內閣制度,在朱元璋和朱棣時期因為這兩個皇帝勵精圖治,內閣作用也不大。但是後面的明朝皇帝也沒有這麼勤奮了,內閣成員就重要起來了。

在內閣成員中分為首輔和次輔,這都是根據資歷、能力、官階有個排序。

在明朝中後期首輔更是成了明朝權利最大地位最高的大臣。而江西則出瞭解縉、胡廣、楊士奇、陳循、陳文、彭時、費宏、夏言、嚴嵩等九人,人數與浙江並列第一。

而縱觀明朝的內閣中的閣臣分佈,江西達到了22人僅次於浙江27人,

排名第二。科舉一直以來就是走上仕途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通過科舉的進士也都能更快升官,在明朝的科舉中,江西進士多達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而且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或佔據前十名中的多數,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

而在明朝的狀元數量中,江西也和富裕和學風盛行的江浙地區並排第一,在朝堂中江西官員也非常團結,因為當時只有團結在一起,才有更大的話語權。


因為江西官員多在正德年間,“浙一僚與江右一僚,各論本省人才……爭辯不已”。進士和官員大省——浙江和江西還為此常常要一爭高下。在永樂時期楊士奇就曾自豪的說:“四方出仕者之眾,莫盛於江西。”

因為江西官員和進士太多,在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時期還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因為張居正不怎麼喜歡江西人,當年的主考官,就把應考的江西舉子湯顯祖的試卷扔進了廢紙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