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濕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

今天我們再來聊聊保濕,因為本座最近受了刺激,和一些客戶爸爸聊產品的功效時候,本座很實在的說了句“保濕”,然後就被鄙視了。客戶爸爸表示,市面上所有產品都能保濕,

這不是產品的功效。

然後...本座這顆較真的心就不能平靜了,吃佛跳牆和吃餿飯一樣,都能果腹,但體驗感和營養補充情況是完全不同的。而睚眥必報,是本座的準則,這回就好好和你們聊聊保濕的好壞。

首先我要說一句話,在座各位的認知是有部分正確的,保濕確實是所有護膚品的基本功效。因為保濕和人生一樣,這麼簡單,又不簡單。

簡單,是因為想要提高暫態角質層含水量(保濕的專業叫法)很容易,只要往皮膚上灑點水就可以了,so easy。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灑水自然是有用的,但雖然每次洗完澡/洗完臉,

都感覺自己很漂亮。(絕對不是腦子進水了)而是覺得皮膚真的很好,等用毛巾一擦...冷靜了一下,發現自己又變醜了。其實這時,就是水分流失了。

如何能讓保濕這件事情持久呢?要有料。這不是加水能解決的問題。每種料都有不同的側重點,

不同層次,不同方法全方位的保護,才能把保濕這件事做好。

料一:封閉劑

從名字上就能知道,它們的作用是把水分、營養物質牢牢的封印,不讓乾燥的環境把他們帶走,尤其適應於乾燥的秋冬季。這類料的代表成分:凡士林,也就是礦脂。

是的,

就是這種很多化妝品櫃檯小姐們天天在鼓吹的壞東西,“我們的產品,不含礦物油”呵呵,殊不知這卻是對於極乾燥肌膚的救命良藥。

很多治療皮炎藥膏的輔料,都是凡士林。因為它封閉性好,又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不和其他成分反應,能迅速將乾燥皮膚、傷口封閉隔絕,加快皮膚修復的過程。

當然,對於大油皮,凡士林可能會有悶痘的風險。所以我之蜜糖,彼之毒藥,不是別人用得好的產品就一定適合自己,

要根據情況選對的。

料二:滋潤的矽油

是的,你們沒看錯,又是個人人喊打的原料。廣告上的宣傳也是無矽油無矽油,把客戶爸爸們洗腦洗的,感覺矽油是洪水猛獸。然而,它的壞處究竟是什麼卻說不出1,2,3來。

我想給矽油正個名,這是相對安全的產品,畢竟人類用了百年,很多醫學材料也都是以矽油為原料。

並且,對於皮膚來講,親和性非常好,很多矽彈體還有暫態抗皺的效果,他們可以暫時填平皮膚上的皺紋溝壑。而且和凡士林一樣,也可以很好成膜,封閉乾燥皮膚,讓皮膚表面光滑。

並且矽油優於凡士林的一點是,它會有很好的膚感,爽滑柔潤。多數的膏霜裡都會加入矽油來提高保濕性和提高膚感。

當然,矽油有沒有害處呢?對人體來講,沒有真正的科學實驗證據證明,但由於它不能被降解,對環境的壓力還是不小,所以從環保的角度出發,還是要尋找替代原料。

料三:大分子保濕劑

代表人物:透明質酸,或者叫玻尿酸。這是個明星原料,安全性高,因為本身就是真皮層的組份。保濕性好,因為它的長鏈分子有大量的羥基,可以吸附相當於自身1000倍的水分。

類似的物質還有蛋白,膠原蛋白,小麥蛋白等等,雖然他們的宣稱可能不一樣,說是能抗皺、美白之類的。額,本座對於蛋白質保濕性是絕對相信的,但對於其他功效就保持懷疑態度了。

因為這些大分子實在是不能穿透角質層到達能夠抗皺和美白的作用靶點。這裡再多說一句,那些天天叫喚著吸收好的產品,本座只能呵呵一下。

皮膚是非常緻密的組織,像城牆一樣,不會隨意讓物質隨意進出的。像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保濕原料,都不會“被吸收”都是留在皮膚的表面起到保濕作用的。

料四:小分子保濕劑

和上面的幾種保濕劑不同,這些小分子物質可以進入角質層之下,在更深層進行保濕鎖水工作。這類的代表,氨基酸。

並且很多氨基酸,以及氨基酸的衍生物,比如PCA-Na,也是天然保濕因數的組成成分,這些物質是由皮膚中的絲聚蛋白崩解產生,是自然選擇留給人類的保濕成分,最天然最安全最有效。遠比那些“天然植物成分”要好的多。

植物成分,用於皮膚就不能再叫天然了,因為人類皮膚在自然選擇中並沒有選擇這些東西,只有皮膚自己產生並且有相同應用功效的東西,用在護膚品中進行外援補充才能叫天然。

當然,我不是全然否定植物原料的作用,很多植物原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作用,比如甜菜堿,就是很好的保濕、抗滲透原料。

料五:脂質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些油膩膩的東西,是真正的保濕小能手。很多脂質也是皮膚中的成分,也是自然選擇留給人類的護膚成分。

角質層中就存在著神經醯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來保護著我們的皮膚,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如果這些成分缺失,就相當於城牆是破的,水分很容易流失,怎麼補都會漏,並且微生物和其他過敏原可以長驅直入傷害我們的皮膚。

現在很多針對敏感、修復的膏霜乳液都會添加這些脂質,來從根本上鞏固城牆而不是單純補水。還有一個重要的成分,甘油,這也是膏霜乳液甚至一些水劑裡都會添加的成分。

甘油是甘油三酯的骨架,也就是說構成脂肪酸一定是需要這個東西的。並且甘油自身也有吸濕性,也可以作為不錯的保濕原料。然而,過猶不及,純甘油千萬別直接往臉上招呼,不但不會保濕,反而會拔幹。

料六:水

哈哈,有點像廢話,但我還是要說,作為絕大多數護膚品的最主要成分,水,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除了能迅速提高角質層含水量,迅速保濕,還能溶解很多成分,讓這些成分更加容易吸收。並且我們平時會大量接觸,水質的情況真的會影響皮膚的狀況。比如相比硬水,軟水(含鈣鎂離子低的水)對頭髮和皮膚的柔潤性是有正向影響的。所以好多菇涼們都說,換了個地方皮膚就不好了,很可能是水質的鍋。

結尾來個廣告吧,能把保濕做的這麼全,能把料加的這麼足,當然是我們家的芃蒂了,保濕是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來的。保濕,要全套,保濕要芃蒂。

這是相對安全的產品,畢竟人類用了百年,很多醫學材料也都是以矽油為原料。

並且,對於皮膚來講,親和性非常好,很多矽彈體還有暫態抗皺的效果,他們可以暫時填平皮膚上的皺紋溝壑。而且和凡士林一樣,也可以很好成膜,封閉乾燥皮膚,讓皮膚表面光滑。

並且矽油優於凡士林的一點是,它會有很好的膚感,爽滑柔潤。多數的膏霜裡都會加入矽油來提高保濕性和提高膚感。

當然,矽油有沒有害處呢?對人體來講,沒有真正的科學實驗證據證明,但由於它不能被降解,對環境的壓力還是不小,所以從環保的角度出發,還是要尋找替代原料。

料三:大分子保濕劑

代表人物:透明質酸,或者叫玻尿酸。這是個明星原料,安全性高,因為本身就是真皮層的組份。保濕性好,因為它的長鏈分子有大量的羥基,可以吸附相當於自身1000倍的水分。

類似的物質還有蛋白,膠原蛋白,小麥蛋白等等,雖然他們的宣稱可能不一樣,說是能抗皺、美白之類的。額,本座對於蛋白質保濕性是絕對相信的,但對於其他功效就保持懷疑態度了。

因為這些大分子實在是不能穿透角質層到達能夠抗皺和美白的作用靶點。這裡再多說一句,那些天天叫喚著吸收好的產品,本座只能呵呵一下。

皮膚是非常緻密的組織,像城牆一樣,不會隨意讓物質隨意進出的。像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保濕原料,都不會“被吸收”都是留在皮膚的表面起到保濕作用的。

料四:小分子保濕劑

和上面的幾種保濕劑不同,這些小分子物質可以進入角質層之下,在更深層進行保濕鎖水工作。這類的代表,氨基酸。

並且很多氨基酸,以及氨基酸的衍生物,比如PCA-Na,也是天然保濕因數的組成成分,這些物質是由皮膚中的絲聚蛋白崩解產生,是自然選擇留給人類的保濕成分,最天然最安全最有效。遠比那些“天然植物成分”要好的多。

植物成分,用於皮膚就不能再叫天然了,因為人類皮膚在自然選擇中並沒有選擇這些東西,只有皮膚自己產生並且有相同應用功效的東西,用在護膚品中進行外援補充才能叫天然。

當然,我不是全然否定植物原料的作用,很多植物原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作用,比如甜菜堿,就是很好的保濕、抗滲透原料。

料五:脂質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些油膩膩的東西,是真正的保濕小能手。很多脂質也是皮膚中的成分,也是自然選擇留給人類的護膚成分。

角質層中就存在著神經醯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來保護著我們的皮膚,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如果這些成分缺失,就相當於城牆是破的,水分很容易流失,怎麼補都會漏,並且微生物和其他過敏原可以長驅直入傷害我們的皮膚。

現在很多針對敏感、修復的膏霜乳液都會添加這些脂質,來從根本上鞏固城牆而不是單純補水。還有一個重要的成分,甘油,這也是膏霜乳液甚至一些水劑裡都會添加的成分。

甘油是甘油三酯的骨架,也就是說構成脂肪酸一定是需要這個東西的。並且甘油自身也有吸濕性,也可以作為不錯的保濕原料。然而,過猶不及,純甘油千萬別直接往臉上招呼,不但不會保濕,反而會拔幹。

料六:水

哈哈,有點像廢話,但我還是要說,作為絕大多數護膚品的最主要成分,水,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除了能迅速提高角質層含水量,迅速保濕,還能溶解很多成分,讓這些成分更加容易吸收。並且我們平時會大量接觸,水質的情況真的會影響皮膚的狀況。比如相比硬水,軟水(含鈣鎂離子低的水)對頭髮和皮膚的柔潤性是有正向影響的。所以好多菇涼們都說,換了個地方皮膚就不好了,很可能是水質的鍋。

結尾來個廣告吧,能把保濕做的這麼全,能把料加的這麼足,當然是我們家的芃蒂了,保濕是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來的。保濕,要全套,保濕要芃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