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孩子從不失敗!”那是你的虛榮心在作祟,生命需要體驗失敗

家教智慧

我們固有的傳統觀念中,孩子不犯錯就是乖孩子,而一般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怎麼看都會覺得缺點多多,所以經常會用“你看那誰的孩子balabala”,自己的孩子聽著都煩,

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事實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錯誤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一味的回避錯誤會導致孩子的成長過於平鋪直敘,某種意義上也是不完整的。讓孩子失去了體驗很多失敗的教訓,那種心理體驗是非常難得的。有些錯誤避免不了的時候,為了不讓家長知道,孩子還學會了矇騙,這就是本末倒置。違背了我們教育的初衷。

有一次在餐廳看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從椅子上下來想收拾,但手驚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叫人看了非常不忍。原來她是擔心父母習慣性的嚴厲苛責,因為她的媽媽已經怒目以對了。我們為什麼這麼苛責孩子,不准他們犯錯呢?還好她的母親沒有打罵,

但這眼神已經足夠橫掃一切。因為打破的是餐廳的碗,要是在家,孩子只怕免不了一頓狠打。

若家長看到孩子出問題動輒打罵,讓孩子心生恐懼,孩子自然會從此封口,打死也不讓你知道發生過什麼。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願意跟父母溝通,遇事可以隨時求助父母。如此既可以舒緩緊張情緒,也可以得到父母實質的幫助,自然就能防患未然。

還有一個例子也很生動:鄰居那個孩子走臺階一高一低叫人驚心,

這麼大的孩子不太會上下臺階。因為當初他的的奶奶非常溺愛他,常常孩子在學步時亦步亦趨,遇到臺階和高低不平的路,趕緊抱起來,生怕孩子摔著。如果一開始就讓他自己摸索,在這自然的環境裡自己探索,孩子應該是比較正常的上下樓梯了。

有的父母為什麼不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實踐呢,原因是害怕孩子會出錯,會讓自己丟面子。

其實,大人都知道通過動手學習更有效,親手操作才會知道輕重。讓孩子從“動手動腳”中嘗試學習,就要有接納孩子“出錯”的能力,不要讓孩子一出錯就是大難臨頭,然後寧死不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這還如何指望孩子能有責任心呢?

在中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笨的(當然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笨的,但對待的方式不一樣),中國式父母嚴厲的禁止孩子犯錯,就能夠滿足“我的孩子很優秀”的虛榮心理,一旦孩子犯了錯,破壞了這美好的憧憬,家長就會責備甚至打罵。而不是從自己的方面入手,反思孩子的問題很大部分來源於家長的不當家庭教育,要改變的是家長的觀念,也就是脖子以上的部分,指大腦的思維習慣。

而國外的家長把孩子看成獨立的生命,他有他成長的自然規律,父母不能干預使這自然規律遭到破壞,所以,你會看到國外小孩的獨立性、探索意識、合作意識都會比同齡的國內小孩強,這跟家長的觀念直接相關,家長的觀念決定他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措施,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成長當然會截然不同。

而如果觀念導致了教育方法的錯誤,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父母不讓孩子犯錯,或者犯了錯也不及時正確面對,這樣孩子如何發展成為有用的人呢?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我們一起思考探討尋求解決的方法,謝謝您!

也就是脖子以上的部分,指大腦的思維習慣。

而國外的家長把孩子看成獨立的生命,他有他成長的自然規律,父母不能干預使這自然規律遭到破壞,所以,你會看到國外小孩的獨立性、探索意識、合作意識都會比同齡的國內小孩強,這跟家長的觀念直接相關,家長的觀念決定他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措施,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成長當然會截然不同。

而如果觀念導致了教育方法的錯誤,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父母不讓孩子犯錯,或者犯了錯也不及時正確面對,這樣孩子如何發展成為有用的人呢?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我們一起思考探討尋求解決的方法,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