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理健康在於一種態度

在平時很多的心理干預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諮詢者,或公益或付費,卻發現了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有的會很珍惜有空好好坐下來進行溝通的這麼一次機會,並且認真的做一些筆記,

還會在相互溝通的時候有所思考,並且共同引入一個案例進行交流。而有的進來,也就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也許沒禮貌就罷了,東張西望,和他進行溝通的時候感覺著好像也沒認真去聽,再一追問,直接回曰忘記了或者沒聽清楚。這形成了一種強力的反差,其實也代表了諮詢者對自己的一種態度,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其實詮釋了一種對人生對生活的態度。
我們認為態度是一切的根本,決定了雙方相互之間的諮詢關係,也決定了人自我的品格和品質。就像經常說的一句話,心理干預的效果本來就是一個長期惺惺相惜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理解的態度之上。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對事物態度是獲得目標的前提,特別是在諮詢關係中,諮詢老師和諮詢者並不是說最開初就相互認識,是一個彼此瞭解的過程,諮詢者作為求助一方有可能更加迫切希望諮詢老師能夠快速幫助他走出自己的心理誤區,然而這個心理誤區並不一定全部都是外界刺激所帶來的,很多時候僅僅是他內心的一種心境反應,就像這個態度一樣。如果對待別人客氣和藹一點,

那麼別人自然也是積極客氣的回應你,那麼關係也從陌生到了認識,從認識到了熟悉,再從熟悉到了好感。如果從一開始就因為態度的關係而遲遲讓諮詢者聯盟無法建立起來,那麼就算再怎麼去著急的想讓自己的心理恢復,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良好的態度有利於雙方彼此之間產生更好的信任。

有一句話叫做“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沒有誰一定說能夠絕對肯定的幫助誰,

畢竟進行心理干預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這是一個真正的“二人轉”。在尋求心理幫助的時候,不是說以一種被動姿態的態度來接受。在最初心理問題產生雛形的階段,凡是都覺得想靠自己去分析,去判斷,結果發現自己的主觀越來越偏離客觀,自己的心理也就越來越慌張。越慌張就越是自己去體驗分析,導致了更多的心理不穩定產生。以至於開始懷疑自己的三觀。
但是一旦有機會找到一個還算覺得專業的心理醫生,要麼就是根本聽不見醫生的話,依舊我行我素,主觀的態度過於強硬。要麼就是什麼不用管了,反正有什麼都是醫生自己的事情,醫生說什麼我就聽著,至於是否有所觸動,不清楚,也沒有放進心裡去,這反而就變成一種消極應付的態度。

不積極的態度 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更多的時候,去尋求心理干預都是在產生了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在最初只是有一點輕微心理問題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熬熬就能過去。沒想到拖到後面,越拖越嚴重。眼看熬不過去,就去尋求心理幫助,覺得單靠心理安慰兩下,就可以搪塞過去。這又是一種過餘急躁的態度。心理問題但凡形成都有一個時期,基本不太可能是一下產生嚴重的問題,除非受到強度較大的刺激,這個稱之為應激性心理障礙。大部分的心理障礙進程比較緩慢,也需要一個時間週期去改善的。千萬不能說我去心理干預了立馬就心理變得健康了,這個也是違背了自然規律。

“白雲隨風逸,無彩也悠然,人身順心靜,淡欲獨雅閑”。如何生活如何心情都有自己說了算,做人做得好不好,別人喜不喜歡那就是自我的一種態度,待事待人待物,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去對待我們周邊的同事同學,朋友和家人,去對待和我們有一切關聯的事物。我們只有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才有一種平常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其實要我們遠離心理疾病並不難,它在於一種良好心態去看待,也正如一句話,心中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心中有困苦的態度,看到所有的都是困苦,心中有積極的態度,看到的都是積極。

良好的態度和積極的信心都是一種品德,品德高尚的人心理自然更健康,所以想要看自己是否心理健康,更多是取決於自我真正的態度。

未有進取 才能成功

本文系恐艾干預中心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不積極的態度 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更多的時候,去尋求心理干預都是在產生了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在最初只是有一點輕微心理問題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熬熬就能過去。沒想到拖到後面,越拖越嚴重。眼看熬不過去,就去尋求心理幫助,覺得單靠心理安慰兩下,就可以搪塞過去。這又是一種過餘急躁的態度。心理問題但凡形成都有一個時期,基本不太可能是一下產生嚴重的問題,除非受到強度較大的刺激,這個稱之為應激性心理障礙。大部分的心理障礙進程比較緩慢,也需要一個時間週期去改善的。千萬不能說我去心理干預了立馬就心理變得健康了,這個也是違背了自然規律。

“白雲隨風逸,無彩也悠然,人身順心靜,淡欲獨雅閑”。如何生活如何心情都有自己說了算,做人做得好不好,別人喜不喜歡那就是自我的一種態度,待事待人待物,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去對待我們周邊的同事同學,朋友和家人,去對待和我們有一切關聯的事物。我們只有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才有一種平常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其實要我們遠離心理疾病並不難,它在於一種良好心態去看待,也正如一句話,心中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心中有困苦的態度,看到所有的都是困苦,心中有積極的態度,看到的都是積極。

良好的態度和積極的信心都是一種品德,品德高尚的人心理自然更健康,所以想要看自己是否心理健康,更多是取決於自我真正的態度。

未有進取 才能成功

本文系恐艾干預中心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