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衛的選擇:快遞業廝殺大戰升級,危與機中順豐要如何破局?

本文資料綜合全景網和經濟觀察報,作者分別為雷雪、鄭一真、黃蕾,

物流指聞綜合整理。

90年代末首創收派件計提制,2002年從加盟制走向直營化,2009年順豐航空首航成功,2010年開通韓國收派業務拉開國際化序幕,2014年佈局物流生態圈……對於順豐來說,整個創業過程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一、1993-2017民營物流企業的崛起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王衛白手起家,從大陸和香港的快件業務做起,創立順豐。

90年代末,順豐創新性提出收派計提制,極大激發收派員的積極性,

促進業務快速發展。

2002年,在深圳成立集團總部,經營模式從加盟制走向直營化,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水準。

2009年,民航局批復順豐航空有限公司籌建,同年首航成功。目前,順豐航空已擁有40架自有全貨機,奠定了順豐在航空運輸上的先發優勢,保障順豐快遞服務時效領先同行。

2010年,開通韓國收派業務,順豐國際化正式拉開序幕;截至今天,順豐快遞服務能夠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4年開始,順豐積極拓展冷鏈、重貨、倉儲、金融等服務,佈局物流生態圈,轉型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

2017年,順豐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目前A股唯一一家採用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

順豐創始人王衛的低調,和他對資本市場的遲疑,使得順豐控股並沒有成為“中國民營快遞第一股”。但是最終順豐選擇擁抱資本市場,於2017年2月24日借殼鼎泰新材,成為中國A股市值最大的快遞企業,

其總市值超過“三通一達”的總和,高達2514億元。以營收、淨利潤和企業規模來看,順豐也穩穩地佔據行業老大的位置。

2017年上半年,順豐控股營收達到321.61億,淨利潤18.84億,已成為“天網+地網+資訊網”三網合一、可覆蓋國內外的綜合物流服務運營商,擁有國內同行中網路控制力最強、穩定性最高,也最獨特稀缺的綜合性網路資源。

順豐的業務覆蓋範圍

如果說2016年是中國民營快遞公司上市的元年,那麼進入2017年,各家快遞公司則開始享受資本盛宴帶來的紅利,而得到資本加持的各家快遞企業競爭愈發激烈。從外賣、生鮮、大閘蟹,到即將到來的“雙十一”,順豐和“三通一達”,以及尚未登陸資本市場的京東快遞、菜鳥物流激烈廝殺搶佔市場份額。

隨著電商市場逐步飽和給快遞企業帶來的紅利慢慢消退,如何在快遞行業拐點到來之際破局,技術與資本缺一不可,即便是對順豐這樣的行業領先者也不例外。

順豐首席財務官伍瑋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成為公眾公司之後,順豐控股側重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提升管理水準,有效控制經營和管理風險;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加強投入產出比的研究和管控,通過各種模型對全流程運營加強量化分析;從關注兩維(員工和客戶滿意度)到三維(增加股東滿意度),著力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的融資管道和融資能力。

二、廝殺中的危與機

大閘蟹一役尚未結束,“雙十一”馬上又要開啟。得益于中秋和國慶日前快遞高峰的影響,順豐控股在最新的公告中調高了對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約34億元至37億元,增長3.34%至12.4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口徑為24億元至27億元,同比增長26.22%至42.00%。

而韻達股份和申通速遞在三季報預告的淨利潤增速則高於順豐控股。韻達股份預計三季度淨利潤10億元至13億元,增長20%-50%;申通快遞預告淨利潤約10億元至12億元,增長15.00%-30.00%。記者梳理過往資料也發現,今年一二季度韻達和申通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遠高於順豐控股,韻達的增速在30%-40%左右,而順豐則在7%-13%之間。雖然順豐控股仍保持絕對優勢,但是前者與其差距在不斷縮小,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儘管順豐控股的銷售毛利率在行業內並不高,但是業內更常用票均毛利率來衡量其優勢。Wind資料顯示,順豐控股銷售毛利率21%,而韻達在31%左右。以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的票均收入看,順豐控股快遞業務平均收入分別為23.61元、23.83元、22.15元和23.30元,遠高於行業平均12-15元的水準。

毛利率與票均毛利率的反差主要原因在於順豐與通達系經營模式的不同。順丰采用的直營模式即從攬件到派件,所有的運轉中心均由順豐控制,直營網店也實行標準化管理;而通達系的加盟模式則利用攬件加盟商和派送加盟商來進行收派件,加盟商只需向總部繳納相關費用,也自行確定快件價格,總部則負責運轉中心,提供快件資訊流。

國金證券分析師蘇寶亮在研報中分析,直營模式在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優勢,使得順豐的業務更貼合商務件等中高端市場的需求。優質的服務也為順豐也吸引來了國內外多家知名品牌的合作,包括蘋果、華為、戴姆勒、麥當勞等等。順豐控股在自營重資產的前提下,票均毛利率依然領先其他主要上市快遞公司,口碑與品牌形成的護城河顯著。

伍瑋婷表示,由於產品、市場定位和經營模式等的差異,順豐和“三通一達”的票均毛利和毛利率不能簡單/直接地做比較。加盟制和直營各有優點,具體要視公司的戰略和發展階段而定,直營模式仍是適合順豐的模式。相比於加盟經營模式,直營模式對各環節具有絕對控制力,保障了運營的統一標準和服務品質,保障公司戰略自上而下始終保持統一,保障公司戰略和經營目標的有效達成。

在各家基金、證券機構對順豐控股最近的調研中,大家的焦點也集中于順豐控股上半年的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上半年,順豐控股營業收入為322億,同比增長23.3%;淨利潤增速7.5%,淨利潤率為5.86%,較2016年上半年的6.72%下降0.86個百分點;2017年 H1毛利率為21.19%,較2016年H1的23.36%下降2.17個百分點。

對此順豐控股在調研會上給出的解釋是,運力成本的增加,其占收入比同比上升1.93%,主要是去年推出時效產品,下半年為了保證時效,加大了運力的投入,一部分攤薄效應延續到2017年上半年,在2017年上半年可以看出毛利率正在回升。公司2017年全年毛利率目標在20%左右。

順豐控股助理CEO陳飛在介紹公司上半年運營情況的時候表示,順豐主要依託天網、地網、資訊網三網合一的網路資源,天網方面,全貨機從51架增長到了55架,上半年發貨量51.4萬噸,占國內航郵超過20%。地網方面,擁有1.6萬輛自有車輛,中轉場310個,運輸幹支線8.5萬條,倉庫超過127個。資訊網方面,微信下單獲得了4900萬累計使用者,電子訂單率達到90%以上。

未來如何壓縮成本提高毛利,順豐給出的答案是構建“快遞+”和“互聯網+”雙核驅動的物流場地及產業園服務生態圈。伍瑋婷表示,順豐未來將逐步發展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堅持科技創新,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保障公司健康的利潤、降低運營成本,從優化經營模式和提升服務品質和客戶體驗兩個方面入手,成就客戶價值和實現公司價值。

三、破局:用智慧定義未來的“順豐人”

過去五年,借力互聯網的普及網路購物平臺,快遞迎來爆發式增長。2011年-2016年的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速為53.5%。但這一趨勢或不可持續,2017年1月-6月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累計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增速較之前有明顯下滑,快遞行業或將迎來拐點。

以去年的市場份額來看,中通、圓通、申通、韻達、順豐控股的占比分別是14%、14%、11%、10%、8%。對於增長緩慢的中高端市場,如何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對順豐來說至關重要。

半年報顯示,順豐控股增長比較快的業務包括重貨、冷鏈和同城配,各項業務的體量均較小,上半年不含稅的營收分別是17.62、10.34、1.32億元。在華創證券交運團隊的最新調研中,順豐控股方面表示,重貨是增速最快的業務,增速達到99%,估計2、3年後就是形成適當大規模。目前重貨大部分還是採用公路快運形式,重貨快運毛利率整體沒有快遞好。

冷鏈業務方面,因食品、醫藥整體對品質要求很高,時效性強,和公司經營理念與運輸能力剛好契合,公司在該領域幾乎沒有全國性競爭對手。較多食品不需要冷運車,但需要全程溫控的疫苗、食品,成本比較高,目前才發展一年多,規模效應沒有體現出來,估計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正面的利潤貢獻。同城配的場景不單是外賣業務,還有很多場景正在挖掘中,非常有潛力,今年基數很低,所以明年會有很大的增幅。

除了新業務的拓展,快遞行業的另一個變化是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而在第一時間搶佔技術高位的企業則將成為未來的贏家。

順豐控股於2017年8月完成80億定增,根據公告,募集資金投向航材購置及飛行支援專案、資訊服務平臺建設及下一代物流資訊化技術研發專案、中轉場建設專案、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採購專案,這些專案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業佈局,增強綜合物流提供能力,助力順豐產業升級。此外,2017年6月,公司發行2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券獲批。未來公司還將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綜合物流產業鏈的收購兼併。

在這80億定增中,約34.5億在2016-2018年三年陸續投入到公司的資訊化建設中,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與大資料以及無人機等領域。在伍瑋婷看來,智慧物流逐步成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新路徑——讓人工智慧去替代那些需要反復、高頻率、沒有創造性工作,把員工解放出來去做更有高價值的工作。未來的順豐人,所有決策依據背後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整個順豐變成統一大腦,非常協調,提升物流的智慧化、自動化水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為客戶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服務,從而推動物流的發展。此外,順豐在無人機研發領域的佈局涉及的領域包括物流專用無人機研發、生產製造和運營應用等領域。

順豐控股的業務重心聚焦在國內,但是伍瑋婷表示,未來不排除尋找一些好的國際標的進行並購。順豐控股在拓展海外的戰略是遠交近攻、自營+合作合資、輕重結合的模式。在歐美市場會選擇與當地成熟的快遞公司進行合作,互為代理,市場互換,比如順豐在5月公司與UPS成立合資公司。在東南亞等華人聚集比較多的地方,則在首都城市基本佈局了分支機搆,通過設置自營網點進行業務。通過並購來實現國際化的過程中,關鍵能力的補充是跨國公司常用的一種方法,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四、“創新之於公司猶如血液之於肌理”

創新根植于順豐創業之初,滲透進產品、技術、服務和員工,對於順豐來說,創新之於公司猶如血液之於肌理。近三年,順豐控股申報和獲得的專利780項,軟體著作權380多項。

順豐綜合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學習、智慧設備等技術,讓機器解放雙手、讓人工智慧助力決策、讓智慧設備彙集資料之源,使物流行業進入智慧化、視覺化、精細化、數位化的新時代,大大提升運作效率。

除了技術,順豐控股董事、首席財務官伍瑋婷表示創新還滲透進每一個順豐員工,“創新之於公司猶如血液之於肌理。我想強調的是創新不單單是發生在實驗室裡,其實更重要的是,順豐的每一個員工都有這種創新精神,才可以在每個細節上面不斷進步,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

1.無人機和手持終端

物流無人機智能化、高效靈活、低成本,幫助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問題,還可以為中西部偏遠地區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無差別服務,是物流圈的特種部隊。

2017年6月,順豐與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聯合申報的物流無人機示範運行區空域獲批,並進行了首次業務運營飛行,這是行業的第一次,順豐控股成為無人機物流示範企業。

順豐的物流無人機

伍瑋婷介紹,“我們在無人機方面已經拿到151項專利,公司期望通過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路幹支線對接,完成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網覆蓋,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在不久的將來,快件有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覆蓋地形複雜或偏遠地區。”

順豐通過智慧硬體、多感測器資料融合、機器視覺等技術,以“通用化”解決方案實現“定制化”功能應用,以低成本、高契合度的智慧設備服務業務變革,提高快遞小哥滿意度和工作效率。

伍瑋婷介紹第六代智慧手持終端

第六代智慧手持終端(HHT6)是基於定制化的Android作業系統,是終端資料統一交換、即時互聯的一線作業服務平臺。截至2017年6月30日,順豐已完成約20萬台新一代設備的推廣應用。

“這是最新一款的手持終端,它看起來像手機,大家也叫它‘巴槍’,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它可以給運單自動拍照、解碼條碼,還可以實名制驗證。快遞小哥可以用它通話、溝通資訊,提高作業效率。”伍瑋婷介紹。

2.智慧物流,利用大資料的力量

“過去車怎麼走,人怎麼走,並不是有即時規劃的,有一半是靠經驗。二十幾年來,順豐累積了海量的資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自主研發了一套完整的運營管理體系,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去更智慧化的即時規劃最優的收派件路徑。”伍瑋婷說。

這套系統包括訂單管理系統、分揀支援系統、時效管理系統、指揮調度系統等,實現訂單全生命和視覺化管理。在智慧倉網方面,順豐2016 年開始建立以大資料驅動的倉庫選址、商家銷量預測、庫存分倉策略和智能調撥方案。

順豐的智慧物流

此外,順豐還推出行業首款面向企業客戶的大資料產品——資料燈塔,運用大資料計算與分析技術,做到即時統計、即時分析、專業模型、清晰呈現,聚焦智慧物流和智慧商業,為客戶提供物流倉儲、市場推廣、精准行銷、產品運營等方面的決策支援,助力客戶優化物流和拓展業務。

伍瑋婷表示,在順豐最近完成的80億的定增裡面,大概有35億將陸續投入資訊科技創新方面的專案建設中。

3.擴展服務邊界:共用單車物流服務

今年以來,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在大街小巷湧現。由於共用單車行業增速極快,配套的物流供應鏈服務仍未成型。順豐抓住時機,在共用單車業務拓展初期就與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其提供單車整車、零配件、全國幹支線配送及城市投放服務,同時還承擔了逆向維修再投放的物流業務。

在短短半年時間裡順豐承接了15個省,36個城市的共用單車綜合物流業務。同時,依託順豐強大的科技力量,正逐步開展與共用單車企業的大資料分析、騎行地圖以及財經方面等領域的合作。

共用單車

“我們怎麼做到呢?我們對新業務模式開發新的配套方案,通過一個系統,把所有單車的管理放在一個平臺上,視覺化地去管理。”伍瑋婷說,“這也是對客戶痛點解決方案的一個創新。”

4.制度創新實現員工的價值

順豐董事長王衛曾說,在他心目中員工排在第一位,沒有好的員工就沒有好的客戶體驗,公司應該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員工。他真正要看到的不是順豐有多少架飛機、多少收入、多少市場佔有率,而是所有順豐的員工有沒有成長,有沒有得到有價值的東西。

曾經有一個很火的帖子:某白領妹子爆料:剛才順豐的快遞員在我公司發飆了。“我一個月工資1.5萬,會為了你這2000塊錢的禮品丟這個飯碗嗎?!”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順豐就創新性地提出收派計提制。在這種制度下,順豐與快遞員的關係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而是分配關係,促使每一位收派員主動去開發客戶、維護與客戶的關係。這個模式提高了快遞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也提高了他們的收入,順豐快遞丟失率和投訴率在行業內最低也跟這個制度有關。

“我們順豐一直以來最愛快遞小哥。我們是服務行業,員工一定要做得開心,他才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怎樣才能做得開心?最重要的是得有一個公平的薪酬制度。”伍瑋婷說,“計提制度保證了多勞多得。小哥們走的地方越多,派發的快件量越大,賺的就越多。所以他們覺得辛苦也是值得的。”

順豐有一個公司制度:不管哪個級別的高管,每年都要到一線起碼學習5天,去做收派員、倉管員或司機,體驗他們的生活。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一邊可以提醒自己,收派員有多麼辛苦,我們回來才會更好地設計工序減低他們的工作壓力。同時,我們也更加瞭解整個收派送流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善運營管理系統。”伍瑋婷說,“這是一個硬規矩,每年高管有5天在地區實習,保證我們的管理層是接地氣的。”

“順豐是一個有信仰的企業。雖然我們是上市公司,但是賺錢不是我們第一重要的事情,或者說短期的利益並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追求的是給員工一個成長和價值實現的平臺,給客戶長遠的、優質的服務。”伍瑋婷說。

本文資料綜合全景網和經濟觀察報,作者分別為雷雪、鄭一真、黃蕾,物流指聞綜合整理。

通過各種模型對全流程運營加強量化分析;從關注兩維(員工和客戶滿意度)到三維(增加股東滿意度),著力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的融資管道和融資能力。

二、廝殺中的危與機

大閘蟹一役尚未結束,“雙十一”馬上又要開啟。得益于中秋和國慶日前快遞高峰的影響,順豐控股在最新的公告中調高了對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約34億元至37億元,增長3.34%至12.4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口徑為24億元至27億元,同比增長26.22%至42.00%。

而韻達股份和申通速遞在三季報預告的淨利潤增速則高於順豐控股。韻達股份預計三季度淨利潤10億元至13億元,增長20%-50%;申通快遞預告淨利潤約10億元至12億元,增長15.00%-30.00%。記者梳理過往資料也發現,今年一二季度韻達和申通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遠高於順豐控股,韻達的增速在30%-40%左右,而順豐則在7%-13%之間。雖然順豐控股仍保持絕對優勢,但是前者與其差距在不斷縮小,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儘管順豐控股的銷售毛利率在行業內並不高,但是業內更常用票均毛利率來衡量其優勢。Wind資料顯示,順豐控股銷售毛利率21%,而韻達在31%左右。以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的票均收入看,順豐控股快遞業務平均收入分別為23.61元、23.83元、22.15元和23.30元,遠高於行業平均12-15元的水準。

毛利率與票均毛利率的反差主要原因在於順豐與通達系經營模式的不同。順丰采用的直營模式即從攬件到派件,所有的運轉中心均由順豐控制,直營網店也實行標準化管理;而通達系的加盟模式則利用攬件加盟商和派送加盟商來進行收派件,加盟商只需向總部繳納相關費用,也自行確定快件價格,總部則負責運轉中心,提供快件資訊流。

國金證券分析師蘇寶亮在研報中分析,直營模式在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優勢,使得順豐的業務更貼合商務件等中高端市場的需求。優質的服務也為順豐也吸引來了國內外多家知名品牌的合作,包括蘋果、華為、戴姆勒、麥當勞等等。順豐控股在自營重資產的前提下,票均毛利率依然領先其他主要上市快遞公司,口碑與品牌形成的護城河顯著。

伍瑋婷表示,由於產品、市場定位和經營模式等的差異,順豐和“三通一達”的票均毛利和毛利率不能簡單/直接地做比較。加盟制和直營各有優點,具體要視公司的戰略和發展階段而定,直營模式仍是適合順豐的模式。相比於加盟經營模式,直營模式對各環節具有絕對控制力,保障了運營的統一標準和服務品質,保障公司戰略自上而下始終保持統一,保障公司戰略和經營目標的有效達成。

在各家基金、證券機構對順豐控股最近的調研中,大家的焦點也集中于順豐控股上半年的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上半年,順豐控股營業收入為322億,同比增長23.3%;淨利潤增速7.5%,淨利潤率為5.86%,較2016年上半年的6.72%下降0.86個百分點;2017年 H1毛利率為21.19%,較2016年H1的23.36%下降2.17個百分點。

對此順豐控股在調研會上給出的解釋是,運力成本的增加,其占收入比同比上升1.93%,主要是去年推出時效產品,下半年為了保證時效,加大了運力的投入,一部分攤薄效應延續到2017年上半年,在2017年上半年可以看出毛利率正在回升。公司2017年全年毛利率目標在20%左右。

順豐控股助理CEO陳飛在介紹公司上半年運營情況的時候表示,順豐主要依託天網、地網、資訊網三網合一的網路資源,天網方面,全貨機從51架增長到了55架,上半年發貨量51.4萬噸,占國內航郵超過20%。地網方面,擁有1.6萬輛自有車輛,中轉場310個,運輸幹支線8.5萬條,倉庫超過127個。資訊網方面,微信下單獲得了4900萬累計使用者,電子訂單率達到90%以上。

未來如何壓縮成本提高毛利,順豐給出的答案是構建“快遞+”和“互聯網+”雙核驅動的物流場地及產業園服務生態圈。伍瑋婷表示,順豐未來將逐步發展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堅持科技創新,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保障公司健康的利潤、降低運營成本,從優化經營模式和提升服務品質和客戶體驗兩個方面入手,成就客戶價值和實現公司價值。

三、破局:用智慧定義未來的“順豐人”

過去五年,借力互聯網的普及網路購物平臺,快遞迎來爆發式增長。2011年-2016年的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速為53.5%。但這一趨勢或不可持續,2017年1月-6月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累計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增速較之前有明顯下滑,快遞行業或將迎來拐點。

以去年的市場份額來看,中通、圓通、申通、韻達、順豐控股的占比分別是14%、14%、11%、10%、8%。對於增長緩慢的中高端市場,如何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對順豐來說至關重要。

半年報顯示,順豐控股增長比較快的業務包括重貨、冷鏈和同城配,各項業務的體量均較小,上半年不含稅的營收分別是17.62、10.34、1.32億元。在華創證券交運團隊的最新調研中,順豐控股方面表示,重貨是增速最快的業務,增速達到99%,估計2、3年後就是形成適當大規模。目前重貨大部分還是採用公路快運形式,重貨快運毛利率整體沒有快遞好。

冷鏈業務方面,因食品、醫藥整體對品質要求很高,時效性強,和公司經營理念與運輸能力剛好契合,公司在該領域幾乎沒有全國性競爭對手。較多食品不需要冷運車,但需要全程溫控的疫苗、食品,成本比較高,目前才發展一年多,規模效應沒有體現出來,估計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正面的利潤貢獻。同城配的場景不單是外賣業務,還有很多場景正在挖掘中,非常有潛力,今年基數很低,所以明年會有很大的增幅。

除了新業務的拓展,快遞行業的另一個變化是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而在第一時間搶佔技術高位的企業則將成為未來的贏家。

順豐控股於2017年8月完成80億定增,根據公告,募集資金投向航材購置及飛行支援專案、資訊服務平臺建設及下一代物流資訊化技術研發專案、中轉場建設專案、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採購專案,這些專案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業佈局,增強綜合物流提供能力,助力順豐產業升級。此外,2017年6月,公司發行2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券獲批。未來公司還將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綜合物流產業鏈的收購兼併。

在這80億定增中,約34.5億在2016-2018年三年陸續投入到公司的資訊化建設中,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與大資料以及無人機等領域。在伍瑋婷看來,智慧物流逐步成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新路徑——讓人工智慧去替代那些需要反復、高頻率、沒有創造性工作,把員工解放出來去做更有高價值的工作。未來的順豐人,所有決策依據背後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整個順豐變成統一大腦,非常協調,提升物流的智慧化、自動化水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為客戶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服務,從而推動物流的發展。此外,順豐在無人機研發領域的佈局涉及的領域包括物流專用無人機研發、生產製造和運營應用等領域。

順豐控股的業務重心聚焦在國內,但是伍瑋婷表示,未來不排除尋找一些好的國際標的進行並購。順豐控股在拓展海外的戰略是遠交近攻、自營+合作合資、輕重結合的模式。在歐美市場會選擇與當地成熟的快遞公司進行合作,互為代理,市場互換,比如順豐在5月公司與UPS成立合資公司。在東南亞等華人聚集比較多的地方,則在首都城市基本佈局了分支機搆,通過設置自營網點進行業務。通過並購來實現國際化的過程中,關鍵能力的補充是跨國公司常用的一種方法,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四、“創新之於公司猶如血液之於肌理”

創新根植于順豐創業之初,滲透進產品、技術、服務和員工,對於順豐來說,創新之於公司猶如血液之於肌理。近三年,順豐控股申報和獲得的專利780項,軟體著作權380多項。

順豐綜合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學習、智慧設備等技術,讓機器解放雙手、讓人工智慧助力決策、讓智慧設備彙集資料之源,使物流行業進入智慧化、視覺化、精細化、數位化的新時代,大大提升運作效率。

除了技術,順豐控股董事、首席財務官伍瑋婷表示創新還滲透進每一個順豐員工,“創新之於公司猶如血液之於肌理。我想強調的是創新不單單是發生在實驗室裡,其實更重要的是,順豐的每一個員工都有這種創新精神,才可以在每個細節上面不斷進步,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

1.無人機和手持終端

物流無人機智能化、高效靈活、低成本,幫助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問題,還可以為中西部偏遠地區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無差別服務,是物流圈的特種部隊。

2017年6月,順豐與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聯合申報的物流無人機示範運行區空域獲批,並進行了首次業務運營飛行,這是行業的第一次,順豐控股成為無人機物流示範企業。

順豐的物流無人機

伍瑋婷介紹,“我們在無人機方面已經拿到151項專利,公司期望通過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路幹支線對接,完成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網覆蓋,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在不久的將來,快件有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覆蓋地形複雜或偏遠地區。”

順豐通過智慧硬體、多感測器資料融合、機器視覺等技術,以“通用化”解決方案實現“定制化”功能應用,以低成本、高契合度的智慧設備服務業務變革,提高快遞小哥滿意度和工作效率。

伍瑋婷介紹第六代智慧手持終端

第六代智慧手持終端(HHT6)是基於定制化的Android作業系統,是終端資料統一交換、即時互聯的一線作業服務平臺。截至2017年6月30日,順豐已完成約20萬台新一代設備的推廣應用。

“這是最新一款的手持終端,它看起來像手機,大家也叫它‘巴槍’,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它可以給運單自動拍照、解碼條碼,還可以實名制驗證。快遞小哥可以用它通話、溝通資訊,提高作業效率。”伍瑋婷介紹。

2.智慧物流,利用大資料的力量

“過去車怎麼走,人怎麼走,並不是有即時規劃的,有一半是靠經驗。二十幾年來,順豐累積了海量的資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自主研發了一套完整的運營管理體系,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去更智慧化的即時規劃最優的收派件路徑。”伍瑋婷說。

這套系統包括訂單管理系統、分揀支援系統、時效管理系統、指揮調度系統等,實現訂單全生命和視覺化管理。在智慧倉網方面,順豐2016 年開始建立以大資料驅動的倉庫選址、商家銷量預測、庫存分倉策略和智能調撥方案。

順豐的智慧物流

此外,順豐還推出行業首款面向企業客戶的大資料產品——資料燈塔,運用大資料計算與分析技術,做到即時統計、即時分析、專業模型、清晰呈現,聚焦智慧物流和智慧商業,為客戶提供物流倉儲、市場推廣、精准行銷、產品運營等方面的決策支援,助力客戶優化物流和拓展業務。

伍瑋婷表示,在順豐最近完成的80億的定增裡面,大概有35億將陸續投入資訊科技創新方面的專案建設中。

3.擴展服務邊界:共用單車物流服務

今年以來,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在大街小巷湧現。由於共用單車行業增速極快,配套的物流供應鏈服務仍未成型。順豐抓住時機,在共用單車業務拓展初期就與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其提供單車整車、零配件、全國幹支線配送及城市投放服務,同時還承擔了逆向維修再投放的物流業務。

在短短半年時間裡順豐承接了15個省,36個城市的共用單車綜合物流業務。同時,依託順豐強大的科技力量,正逐步開展與共用單車企業的大資料分析、騎行地圖以及財經方面等領域的合作。

共用單車

“我們怎麼做到呢?我們對新業務模式開發新的配套方案,通過一個系統,把所有單車的管理放在一個平臺上,視覺化地去管理。”伍瑋婷說,“這也是對客戶痛點解決方案的一個創新。”

4.制度創新實現員工的價值

順豐董事長王衛曾說,在他心目中員工排在第一位,沒有好的員工就沒有好的客戶體驗,公司應該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員工。他真正要看到的不是順豐有多少架飛機、多少收入、多少市場佔有率,而是所有順豐的員工有沒有成長,有沒有得到有價值的東西。

曾經有一個很火的帖子:某白領妹子爆料:剛才順豐的快遞員在我公司發飆了。“我一個月工資1.5萬,會為了你這2000塊錢的禮品丟這個飯碗嗎?!”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順豐就創新性地提出收派計提制。在這種制度下,順豐與快遞員的關係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而是分配關係,促使每一位收派員主動去開發客戶、維護與客戶的關係。這個模式提高了快遞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也提高了他們的收入,順豐快遞丟失率和投訴率在行業內最低也跟這個制度有關。

“我們順豐一直以來最愛快遞小哥。我們是服務行業,員工一定要做得開心,他才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怎樣才能做得開心?最重要的是得有一個公平的薪酬制度。”伍瑋婷說,“計提制度保證了多勞多得。小哥們走的地方越多,派發的快件量越大,賺的就越多。所以他們覺得辛苦也是值得的。”

順豐有一個公司制度:不管哪個級別的高管,每年都要到一線起碼學習5天,去做收派員、倉管員或司機,體驗他們的生活。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一邊可以提醒自己,收派員有多麼辛苦,我們回來才會更好地設計工序減低他們的工作壓力。同時,我們也更加瞭解整個收派送流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善運營管理系統。”伍瑋婷說,“這是一個硬規矩,每年高管有5天在地區實習,保證我們的管理層是接地氣的。”

“順豐是一個有信仰的企業。雖然我們是上市公司,但是賺錢不是我們第一重要的事情,或者說短期的利益並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追求的是給員工一個成長和價值實現的平臺,給客戶長遠的、優質的服務。”伍瑋婷說。

本文資料綜合全景網和經濟觀察報,作者分別為雷雪、鄭一真、黃蕾,物流指聞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