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康熙十四阿哥胤禎名字的誤區,你都錯了哪些?

導讀:清朝康熙一生文治武功俱佳,寰宇一統,受到史家和眾人的好評,

但是他在晚年卻為皇儲問題而焦頭爛額,以至於傳位問題成為清史上的一大疑案。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駕崩於北京西郊的暢春園,遺命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由於康熙晚年奪嫡鬥爭很是激烈,再加上雍正繼位後對其政敵的鎮壓,

使得雍正篡位的謠言迅速地傳播開來。雍正對民間的傳言也有所耳聞,特意編寫了《大義覺迷錄》來回應,但卻起到了欲蓋彌彰的效果,所以,雍正不得不對其政敵大打出手,進行鐵血鎮壓。其中,當年與雍正進行爭位的一個焦點人物就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皇十四子胤禎。

鑒於之前有些網友在康熙皇十四子胤禎名字認識上的一些誤區,本文特意對胤禎的名字進行釋疑。有人說,十四阿哥不是應該叫胤禵嗎,怎麼會成為了胤禎,還有人說,十四阿哥應該叫允禵才對。其實,這幾種叫法都沒有問題,十四阿哥一共有三個名字:胤禵、胤禎和允禵。根據滿清宗室玉牒記載,十四阿哥的名字多次發生過變動,

大約在康熙四十五年之前,十四阿哥叫胤禵。隨後,康熙將他的名字改為胤禎。雍正繼位後,因避其名諱,又將十四阿哥的名字改為允禵。所以說,這三種叫法都沒有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十四阿哥胤禎的發音問題,其中第二個字“禎”,它是怎麼來的呢?康熙為何把它賜給十四阿哥讓他改了名字呢?在《禮記》中有這麼一句:“國家將興,

必有禎祥”。因為它具有美好的寓意,所以康熙才將十四阿哥名字改為胤禎,與十三阿哥的胤祥遙相呼應。有人說,“禎”與雍正的“禛”相似且讀音相同,所以雍正繼位後才將十四阿哥的名字改為允禵。

其實,在當時,“禎”有兩個發音,根據滿文發音,十四阿哥胤禎的“禎”應該讀作“征”,所以說,發音上也沒有衝突,但是雍正為何還是將其改掉呢?筆者認為,雍正是一位對一切都要求嚴格的郡王,十四阿哥名字的發音可能會讓大家誤解,這也是雍正所不允許的,並非像有的人所說的那樣,因為雍正篡位才將十四阿哥的名字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