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時候在農村幹過的家務活,少於七樣的別說自己是農村人!

凡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小時候都應該幫助大人幹過家務或者農活,我就是一個農村人,現在想想,咱小時候幹過的家務活還不少哩!

第一樣,抬水。我的家鄉過去缺水吃,一家人每天的吃水算是個大問題,

大人要去幹農活,假期裡我和哥哥妹妹就擔當起抬水的責任。抬水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因為缺水,特別是夏季,我們村口僅有的兩眼小井流水量就會減少許多,一天最多能流十幾擔水,遠遠不夠二百餘口人的人畜用水。我們小孩沒事就都坐在井口附近排號"刮水″,這家刮滿一擔後,那家再刮。刮滿一擔後分兩次抬回家,然後繼續挨號刮水。

第二樣,割牛草,放牛。農村過去都喂有牛,平常假期我們都上山放牛,或者割草,回到家裡一邊和夥伴們玩,一邊幫助喂牛,每當看到牛吃完了槽裡的草料,就敢忙去給牛加草,還要加上水,粗飼料,如麩皮,紅薯渣等,再用拌牛棍攪拌均勻。爸爸告訴我們喂牛的原則是“有料沒料,

四角攪到"。

第三樣,拾柴禾。過去的農村雖然燒煤,但也免不了燒柴禾,畢竟燒煤是要用錢買的。為了節省錢,因而在冬季山上乾枯時我們就到山上拾枯樹枝或者幹荊條拿回去做飯用,或者下雪天燒火取暖用。

第四樣,剝玉米。農村的秋收季節是很忙的,我們在秋假幫大人幹得最多的活兒就是剝玉米。一是在地裡幫大人把玉米棵上的玉米棒子外皮剝開,再掰下來,二是把收回家的玉米棒子外皮剝淨,留下幾個小纓子,便於大人把玉米棒子掛吊起來。

第五樣,拾麥穗。過去麥子割掉運走後,地中常會掉下很多麥穗,拾麥穗自然是我們小孩的活了,別想著這活好幹,因為大麥天,天氣酷熱難耐,挺不好受。

第六樣,

牽牛耕地。這是最費力的一件活,一般調教好的耕牛都識號(聽指揮),凡是需要牽的牛都是不識號的強筋牛,牽著吃力得很,弄不好還會被熱呼呼的牛鼻子拱住脊背哩!一般小孩牽上一晌牛,幾乎累得都不會動了!

第七樣,喂雞子,收雞蛋,喂豬。過去雞屁股就是農民的小銀行,豬圈是農民的大銀行,誰家也離不了。因而平常我們常拽豬草,捉螞蚱回來喂豬喂雞,平常一聽到母雞"咯嗒,咯嗒"的叫聲,就會歡快地跑去,拿出雞窩中熱呼呼的雞蛋交給媽媽。

第八樣,看曬麥場。每年夏季麥子收回之後,都需要攤在曬場內曬上幾天才能裝囤,過去在農村曬麥,常有雞子或者小鳥去啄食,那時候糧食特別金貴,必須有我們小孩專門看守才行。不過,看麥場的活兒最輕巧,又不耽誤小夥伴們一塊玩。

第九樣,幫媽媽擇菜,添鍋,做飯,收拾屋子。實際我們小孩是不會做飯的,但為了節省媽媽的時間,我們常常在媽媽下工回來前,打開煤火,添好鍋,擇好菜,甚至把屋子收拾好,免得媽媽收工回來太累了,還得慌慌忙忙做飯。

第十樣,抬煤土,和煤。過去山裡人都燒散煤,散煤需要用紅土加水,在一塊翻攪成硬糊狀才能燒。我們這裡把這種紅土叫“煤土”,把翻煤過程叫"和煤"。我們一般看到煤土池中紅土不多了,就會主動去抬煤土,或者用小籃子去挑的,當然也主動去和煤,要保證煤池中隨時有煤燒。當然和煤這活挺累人的。

當然,農村孩子從小要幫助大人幹的活很多,不可能一一全部列舉,比如説明照看弟弟妹妹,給地裡的大人送飯,送水,送工具等很多。總之,過去農村的小孩很勤勞,在幫助大人做家務,幹活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城裡孩子學不到的東西。

鄉情,是一種味道,不管你在哪裡,她都在心裡!

豬圈是農民的大銀行,誰家也離不了。因而平常我們常拽豬草,捉螞蚱回來喂豬喂雞,平常一聽到母雞"咯嗒,咯嗒"的叫聲,就會歡快地跑去,拿出雞窩中熱呼呼的雞蛋交給媽媽。

第八樣,看曬麥場。每年夏季麥子收回之後,都需要攤在曬場內曬上幾天才能裝囤,過去在農村曬麥,常有雞子或者小鳥去啄食,那時候糧食特別金貴,必須有我們小孩專門看守才行。不過,看麥場的活兒最輕巧,又不耽誤小夥伴們一塊玩。

第九樣,幫媽媽擇菜,添鍋,做飯,收拾屋子。實際我們小孩是不會做飯的,但為了節省媽媽的時間,我們常常在媽媽下工回來前,打開煤火,添好鍋,擇好菜,甚至把屋子收拾好,免得媽媽收工回來太累了,還得慌慌忙忙做飯。

第十樣,抬煤土,和煤。過去山裡人都燒散煤,散煤需要用紅土加水,在一塊翻攪成硬糊狀才能燒。我們這裡把這種紅土叫“煤土”,把翻煤過程叫"和煤"。我們一般看到煤土池中紅土不多了,就會主動去抬煤土,或者用小籃子去挑的,當然也主動去和煤,要保證煤池中隨時有煤燒。當然和煤這活挺累人的。

當然,農村孩子從小要幫助大人幹的活很多,不可能一一全部列舉,比如説明照看弟弟妹妹,給地裡的大人送飯,送水,送工具等很多。總之,過去農村的小孩很勤勞,在幫助大人做家務,幹活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城裡孩子學不到的東西。

鄉情,是一種味道,不管你在哪裡,她都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