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東盟觀察」胡逸山:我們都希望中國加大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力度

過去五年,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經濟建設從重“量”轉向重“質”,

即從生產型經濟逐步過渡為服務型經濟。中國的電子商貿、共用經濟以及新能源經濟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像共用單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中國經濟發展不再急於追求高速度,而是轉向改善民生、轉向提高服務品質等方面。

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親誠惠容、“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外交新理念,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對於我們周邊國家來說,最大的亮點還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這使得中國和周邊國家的交往有更深的、系統性的規劃。

中國的繁榮也進一步帶動了區域的繁榮,促進了沿線國之間的商貿往來與文化交流。過去五年,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持續拓寬加深,整體經貿往來有著大幅度的增長。中國成為東盟繼美國、歐洲和日本後第四大經貿合作夥伴。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是中國外交近年來的最大成就之一,

也是中國大國責任擔當的良好體現。現在美國退居為孤立主義,整個世界的自由貿易要靠中國來推動。十九大過後,我們都希望中國加大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力度。

對於中國和東盟在多方面深化合作達成“命運共同體”方面我有幾點建議:一是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的升級,加快協商進程;二是加快促成南海各方行為守則,即COC的簽署完成。

除此之外,要加強“一帶一路”中的三通,在貿易的暢通上,進一步降低關稅以及非關稅壁壘;在設施的聯通上,因地制宜的加大鐵路、公路的投入;在民心相通上,我希望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能夠相互實現免簽,增進人員往來,促進教育、智庫、媒體等交流。

在機制建成的前提下,落實現有機制是邁向共同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細化落實現有機制,多建成合作專案、爭取以取得的成果促進機制發展。

東盟國家的整體經濟運作一般是以外貿為導向,這與中國經濟的方向不謀而合,加快升級版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的達成,將促進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係進一步拓寬加深,也將極大地促進中國東盟關係進一步發展。

未來五年,希望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基礎之上,放眼亞太地區進一步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框架,進一步推動自由貿易的議程。

而且,自2016年10月菲總統杜特爾特訪華以來,短短一年時間,南海問題從各方相持不讓轉化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向世界其他有爭端地區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最近世界各地多發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我認為,各國進一步加強在反恐等方面的合作,也是造福地區之舉。

點擊領取

2017東博會林木展邀請函

點擊下方圖片,瞭解2017東博會林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