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創新譜就生態農業新華章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切實緊緊圍繞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多功能性、多樣性、融合性、高端性、品牌性和應急性的特點與要求,

加強土肥科技創新和土肥技術推廣工作力度,為北京乃至京津冀現代農業綠色、迴圈、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引領和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我們的創新不僅是技術與產品的創新,更有理念觀念、服務模式、路徑機制的創新。”創新成為了北京土肥事業前進的動力源泉,也正是因為對創新有著清晰的認識,

“北京土肥”成為北京市現代農業的引導力量。

自2007年以來,以趙永志為首的北京市土肥人以創新為指引,從技術推廣創新到技術理念創新,從測土配方到智慧土肥的升級,從探索機制到爭取政策支持,從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到推動農產品優質優價。十年來,在他們的努力下,京郊區域特色農業實現了耕地地力顯著提升、化肥用量顯著下降,肥料面源污染顯著減輕,

這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升級和特色農產品的優質優價,為北京的天藍、地綠水清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北京生態農業發展譜就了新華章。

堅持創新發展

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方式變革

十年來,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始終堅持理念創新。工作人員通過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確定了新形勢下土肥事業必須堅持公益性、服務性、基礎性、長期性、科學性的原則。從“測土配方”起步,到“智慧土肥”升級,

把技術做成了學術,把農田做成了學校。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先後創新性地提出了“耕地品質也要確定紅線”“發展低碳農業、土肥技術要先行”“生態文明建設農業是基礎,土肥是關鍵”“用智慧土肥創造農業未來”等創新理念,加強土肥科技創新和土肥技術推廣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生態土肥”“數位土肥”“智慧土肥”等系列現代土肥技術理論與技術模式,最終整理成《智慧土肥建設方法研究與實踐探索》《生態施肥理論與實踐》等多本技術專著。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不僅注重理念創新,還注重科技創新。圍繞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站內不僅研究開發大批利於農業增產、增效的先進、實用、高效土肥技術與產品,還大力推動和發展移動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智慧技術應用,開發了各種配方肥、智慧配肥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推薦系統、施肥寶APP、隨身聽等土肥智慧技術產品。

據粗略估算,每年因為推廣土肥技術帶來的效益都在數億元人民幣以上。

以數位化、智慧化、資訊化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土肥”科技創新活動也在北京土肥系統迅速興起,形成了一大批高效、生態、安全型技術和技術產品,並在京津冀地區迅速推廣應用。

專注精准施肥

從測土配方到智慧土肥

測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其實很簡單。作物缺什麼元素就補充什麼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同時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以達到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省勞力,節支增收的目的。

北京市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從2006年開始,到2012年覆蓋全市主要農作物,創造了農業技術推廣的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取得,正是因為以趙永志為首的北京土肥人探索的“北京測土配方模式”。

土肥站裡生態園果實累累

為了將配方肥送到地頭,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創新的將肥料生產和經銷企業等部門整合起來,共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工作。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率先建立起以農技推廣體系為主導、企業為生產、流通為配送三方參與的農技推廣服務新網路—物化技術物流網,解決賣肥的商家和用肥的農民都沒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而技術推廣部門又不生產肥料的肥料與技術相互分離的難題。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創新技術推廣服務方式方法,充分調動農戶、企業、農技推廣機構的積極性,形成了五種配方肥服務模式:一條龍式、站企結合式、連鎖配送式、農資加盟式和科技入戶式。農民在施用肥料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落了地”。

為了更好的落實測土配方技術,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平臺、都市農業科技小院、智慧配肥站三種技術推廣平臺,以合作社搭台、專家會診、精准技術唱戲的形成,建立測土配方施肥農民田間學校,形成了科技人員直接到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直接到人、配方肥直接到田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機制。2007至2016年,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累計推廣4112.74萬畝,技術覆蓋率85%以上,農作物增產123.66億公斤,增收節支37.25億元,化肥用量減少30%,累計投入減少11.62萬噸,折合減排二氧化碳42.97萬噸。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分獲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和農業部豐收一等獎。通過多年實踐,測土配方施肥不僅在高端農產品培育方面建樹頗豐,還在北運河面源污染治理、低碳農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通過實施測土配方工程,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完成了四大創新體系建設,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土壤資源執行資訊系統、農田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技術體系和產學研推企多元化綜合服務體系。四大體系的建設與應用,推動了“數位土肥、生態土肥、智慧土肥”理念的構建。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通過對全市耕地土壤養分狀況摸底調查,摸清了京郊耕地品質和土壤肥力狀況,制定出糧食、蔬菜、果樹等主要作物施肥指標體系,以及不同地區主要農作物基、追肥專用配方,開發測土配方施肥專家推薦系統,農戶登錄“北京市土肥資訊網”3分鐘,就能打出一份測土配方的電子處方,實現作物種植的土肥水精准化定量化管理,避免以往粗放管理導致的耕地退化、食品污染、生態危機和氣候變暖問題。這樣的智慧與便利依託的正是北京市土肥資料庫。

資料庫覆蓋了北京市土壤空間分佈的規律、類型和面積數量等海量資訊,以及土壤的有機質、PH值、全氮、全磷、全鉀等各種土壤屬性資料。查詢時,使用者只需輸入一個土壤單元的編碼或行政村的名稱就能獲取相關點位元的耕地和土壤資訊,並且這些資訊和資料都是動態更新的。

此外,資料庫還儲存著北京郊區土壤邊界、土壤類型、地形地貌、排灌水系統、30多年的土壤測試結果、化肥使用情況以及曆年產量結果。土肥專家們通過對曆年產量圖分析的田間產量變異情況,找出作物不同產量區域,然後再通過產量圖與其他相關因素圖層的比較分析,計算出影響作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該地塊所種植作物的精准施肥技術。依託測土配方施肥的數位化、精准化升級實現智慧土肥,保證智慧精准地施肥。

“智慧土肥”實際上就是運用資訊技術,實現土肥生產環境的智慧感知、預警、分析和專家指導,實現推動土肥水精准管理、加強耕地品質智慧監測、促進土肥投入品智慧監管、提高智慧土肥資訊化服務水準。“智慧土肥”科技創新活動迅速興起,一大批高效、生態、安全型技術和技術產品在京津冀地區迅速推廣應用。

土肥站的帶頭人趙永志(左)在推廣草莓栽培技術

“智慧土肥”的應用絕不僅止於精准、智慧施肥,北京土肥人還不斷深化其組成。以“智慧土肥”為理念,統領土肥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力推動“互聯網+”觀念紮根落地;以生態園區建設為抓手,試點示範水肥一體化智慧控制技術應用,打造作物肥水需求規律+養分智慧供給全智慧控制模式;以土肥資訊系統多管道服務為手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技服務模式,推動土肥技術精准服務;以京津冀土肥大資料平臺為依託,建立涵蓋全面、標準統一、細緻準確、更新及時、開放有序的資料體系,以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服務推動行業發展。

堅持機制探索

完善現代農化服務體系建設

為不斷適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形勢發展需要,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科技推廣服務機制方法上有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創新。同時,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不斷推動推廣合作模式創新,建立了站院式、站企式、站縣式、站鎮式等多種合作模式,有效地拓展了農業科研、教學、推廣、企業、基地等多單位、多部門、多管道、多形式合作空間與機制,實現了資源分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始終秉持“用土肥技術引領綠色、迴圈、低碳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深化推廣示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水肥一體化精准施肥技術等化肥減量土肥水技術,通過技術產品化、措施政策化、服務資訊化、參與社會化推進,形成水溶肥個性化定制模式、標準園區節肥示範模式、整村整體推進推廣模式,為技術服務入戶到田、技術服務規模化展示、配方肥應用普及化進而促進化肥減量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以來,通過這些機制模式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使北京耕地品質提高近20%,化肥用量減少30%,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由不足20%提高到60%以上,有機肥料品質由不足20%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為北京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迴圈農業、低碳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堅持優質優價

實現農業節本增收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始終堅持都市農業只有高端、高效、特色發展才有出路的理念。經過10年探索,依託土肥技術支撐,不僅扭轉了北京農產品品質下滑局面,樹立了延慶葡萄、大興西瓜等為代表性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還形成了北京特色的京味“配方果品”,展示了京郊農業的高端性、多樣性和引領性。如今這些技術已有不少走出京門,成為其他省市區的農業提質增效利器。

北京將測土配方施肥功能延伸至都市型現代農業領域,通過對土壤綜合分析測試,對種植區域量身定制,從而改良土壤,實現農產品優質高產打好基礎,依託測土配方施肥、“智慧土肥”技術調節口感、品質,優質農產品為優價奠定基礎。

2016年元旦,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發佈以昌平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草莓)、延慶金栗種植業專業合作社(葡萄)等為代表的十大“優質優價”典型案例。通過10年的努力,京郊的耕地品質顯著提升,農產品真正走上了節本增效、優質優價、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軌道。

堅持區域合作

京津冀土肥水共謀發展

北京市土肥工作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趨勢,逐漸實現京津冀地區土肥一體化發展。

2年前,京津冀土肥水協同發展創新聯盟成立,開展“智慧土肥”建設,推廣水肥一體化高效灌溉施肥、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土肥水資源高效利用、物聯網應用等一批創新技術,共同致力於提高京津冀三地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資源承載率、科技貢獻率和勞動生產率。2017年7月27日,《京津冀土肥水協同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正式發佈。京津冀三地明確要把“智慧土肥”做大做強,到2020年,三地耕地地力將提升0.5個等級以上;化肥利用率將提高40%以上;農田水利用效率將提高10%以上,為全國樹立土肥水高效利用樣板。

為了更好的落實《規劃》,實現土肥水科技助力區域農業綠色發展,推進三地土肥水高效利用,除了共同開展土肥科技項目合作,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致力於做好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共同建設100家土肥水示範園區;二是嚴控面源污染,加強區域生態建設;三是打造區域“智慧土肥”精准管理系統。

培育基地裡溫濕度表隨時掌控資料

三地將依託“智慧土肥”京津冀土肥大資料平臺,推進區域互聯網 +土肥服務,實現區域土肥水事業新發展。通過共建共用三地相關業務資料,實現三地的土肥資源資訊整合,服務三地農業和生態建設,以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服務推動行業和區域發展。

繼往開來

土肥創新永遠在路上

經過十年的工作實踐,北京土肥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擴大,獲得了國家、省部級科技獎57項,其中國家級獎9項。其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30餘部,獲得專利28項。為了加強人才隊伍“傳幫帶”,實現“走出去、請進來”合作交流,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同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企業、政府部門、農業推廣機構合作,逐步構建形成了站院式、站企式、站社式、站鎮式、站站式的業務縱向合作模式和站區合作、站校合作、站中心的橫向合作平臺。

近年來,全站先後有60余人次前往歐美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報刊及中央、北京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給予了多次報導,北京土肥創新故事登上了多個國際媒體。

以趙永志為首的北京土肥人堅信“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首先要創新理念,秉承“生產、生態、生活”的綠色發展理念”,把提高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作為農業發展的優先目標,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休閒觀光新去處作為農業發展的時代使命。通過科技創新,嚴格控制資源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通過政策創新,促進綠色農業、迴圈農業、低碳農業的發展。為都市型現代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科技服務。

作物缺什麼元素就補充什麼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同時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以達到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省勞力,節支增收的目的。

北京市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從2006年開始,到2012年覆蓋全市主要農作物,創造了農業技術推廣的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取得,正是因為以趙永志為首的北京土肥人探索的“北京測土配方模式”。

土肥站裡生態園果實累累

為了將配方肥送到地頭,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創新的將肥料生產和經銷企業等部門整合起來,共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工作。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率先建立起以農技推廣體系為主導、企業為生產、流通為配送三方參與的農技推廣服務新網路—物化技術物流網,解決賣肥的商家和用肥的農民都沒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而技術推廣部門又不生產肥料的肥料與技術相互分離的難題。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創新技術推廣服務方式方法,充分調動農戶、企業、農技推廣機構的積極性,形成了五種配方肥服務模式:一條龍式、站企結合式、連鎖配送式、農資加盟式和科技入戶式。農民在施用肥料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落了地”。

為了更好的落實測土配方技術,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平臺、都市農業科技小院、智慧配肥站三種技術推廣平臺,以合作社搭台、專家會診、精准技術唱戲的形成,建立測土配方施肥農民田間學校,形成了科技人員直接到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直接到人、配方肥直接到田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機制。2007至2016年,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累計推廣4112.74萬畝,技術覆蓋率85%以上,農作物增產123.66億公斤,增收節支37.25億元,化肥用量減少30%,累計投入減少11.62萬噸,折合減排二氧化碳42.97萬噸。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分獲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和農業部豐收一等獎。通過多年實踐,測土配方施肥不僅在高端農產品培育方面建樹頗豐,還在北運河面源污染治理、低碳農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通過實施測土配方工程,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完成了四大創新體系建設,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土壤資源執行資訊系統、農田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技術體系和產學研推企多元化綜合服務體系。四大體系的建設與應用,推動了“數位土肥、生態土肥、智慧土肥”理念的構建。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通過對全市耕地土壤養分狀況摸底調查,摸清了京郊耕地品質和土壤肥力狀況,制定出糧食、蔬菜、果樹等主要作物施肥指標體系,以及不同地區主要農作物基、追肥專用配方,開發測土配方施肥專家推薦系統,農戶登錄“北京市土肥資訊網”3分鐘,就能打出一份測土配方的電子處方,實現作物種植的土肥水精准化定量化管理,避免以往粗放管理導致的耕地退化、食品污染、生態危機和氣候變暖問題。這樣的智慧與便利依託的正是北京市土肥資料庫。

資料庫覆蓋了北京市土壤空間分佈的規律、類型和面積數量等海量資訊,以及土壤的有機質、PH值、全氮、全磷、全鉀等各種土壤屬性資料。查詢時,使用者只需輸入一個土壤單元的編碼或行政村的名稱就能獲取相關點位元的耕地和土壤資訊,並且這些資訊和資料都是動態更新的。

此外,資料庫還儲存著北京郊區土壤邊界、土壤類型、地形地貌、排灌水系統、30多年的土壤測試結果、化肥使用情況以及曆年產量結果。土肥專家們通過對曆年產量圖分析的田間產量變異情況,找出作物不同產量區域,然後再通過產量圖與其他相關因素圖層的比較分析,計算出影響作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該地塊所種植作物的精准施肥技術。依託測土配方施肥的數位化、精准化升級實現智慧土肥,保證智慧精准地施肥。

“智慧土肥”實際上就是運用資訊技術,實現土肥生產環境的智慧感知、預警、分析和專家指導,實現推動土肥水精准管理、加強耕地品質智慧監測、促進土肥投入品智慧監管、提高智慧土肥資訊化服務水準。“智慧土肥”科技創新活動迅速興起,一大批高效、生態、安全型技術和技術產品在京津冀地區迅速推廣應用。

土肥站的帶頭人趙永志(左)在推廣草莓栽培技術

“智慧土肥”的應用絕不僅止於精准、智慧施肥,北京土肥人還不斷深化其組成。以“智慧土肥”為理念,統領土肥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力推動“互聯網+”觀念紮根落地;以生態園區建設為抓手,試點示範水肥一體化智慧控制技術應用,打造作物肥水需求規律+養分智慧供給全智慧控制模式;以土肥資訊系統多管道服務為手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技服務模式,推動土肥技術精准服務;以京津冀土肥大資料平臺為依託,建立涵蓋全面、標準統一、細緻準確、更新及時、開放有序的資料體系,以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服務推動行業發展。

堅持機制探索

完善現代農化服務體系建設

為不斷適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形勢發展需要,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科技推廣服務機制方法上有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創新。同時,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不斷推動推廣合作模式創新,建立了站院式、站企式、站縣式、站鎮式等多種合作模式,有效地拓展了農業科研、教學、推廣、企業、基地等多單位、多部門、多管道、多形式合作空間與機制,實現了資源分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始終秉持“用土肥技術引領綠色、迴圈、低碳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深化推廣示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水肥一體化精准施肥技術等化肥減量土肥水技術,通過技術產品化、措施政策化、服務資訊化、參與社會化推進,形成水溶肥個性化定制模式、標準園區節肥示範模式、整村整體推進推廣模式,為技術服務入戶到田、技術服務規模化展示、配方肥應用普及化進而促進化肥減量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以來,通過這些機制模式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使北京耕地品質提高近20%,化肥用量減少30%,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由不足20%提高到60%以上,有機肥料品質由不足20%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為北京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迴圈農業、低碳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堅持優質優價

實現農業節本增收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始終堅持都市農業只有高端、高效、特色發展才有出路的理念。經過10年探索,依託土肥技術支撐,不僅扭轉了北京農產品品質下滑局面,樹立了延慶葡萄、大興西瓜等為代表性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還形成了北京特色的京味“配方果品”,展示了京郊農業的高端性、多樣性和引領性。如今這些技術已有不少走出京門,成為其他省市區的農業提質增效利器。

北京將測土配方施肥功能延伸至都市型現代農業領域,通過對土壤綜合分析測試,對種植區域量身定制,從而改良土壤,實現農產品優質高產打好基礎,依託測土配方施肥、“智慧土肥”技術調節口感、品質,優質農產品為優價奠定基礎。

2016年元旦,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發佈以昌平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草莓)、延慶金栗種植業專業合作社(葡萄)等為代表的十大“優質優價”典型案例。通過10年的努力,京郊的耕地品質顯著提升,農產品真正走上了節本增效、優質優價、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軌道。

堅持區域合作

京津冀土肥水共謀發展

北京市土肥工作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趨勢,逐漸實現京津冀地區土肥一體化發展。

2年前,京津冀土肥水協同發展創新聯盟成立,開展“智慧土肥”建設,推廣水肥一體化高效灌溉施肥、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土肥水資源高效利用、物聯網應用等一批創新技術,共同致力於提高京津冀三地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資源承載率、科技貢獻率和勞動生產率。2017年7月27日,《京津冀土肥水協同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正式發佈。京津冀三地明確要把“智慧土肥”做大做強,到2020年,三地耕地地力將提升0.5個等級以上;化肥利用率將提高40%以上;農田水利用效率將提高10%以上,為全國樹立土肥水高效利用樣板。

為了更好的落實《規劃》,實現土肥水科技助力區域農業綠色發展,推進三地土肥水高效利用,除了共同開展土肥科技項目合作,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致力於做好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共同建設100家土肥水示範園區;二是嚴控面源污染,加強區域生態建設;三是打造區域“智慧土肥”精准管理系統。

培育基地裡溫濕度表隨時掌控資料

三地將依託“智慧土肥”京津冀土肥大資料平臺,推進區域互聯網 +土肥服務,實現區域土肥水事業新發展。通過共建共用三地相關業務資料,實現三地的土肥資源資訊整合,服務三地農業和生態建設,以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服務推動行業和區域發展。

繼往開來

土肥創新永遠在路上

經過十年的工作實踐,北京土肥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擴大,獲得了國家、省部級科技獎57項,其中國家級獎9項。其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30餘部,獲得專利28項。為了加強人才隊伍“傳幫帶”,實現“走出去、請進來”合作交流,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同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企業、政府部門、農業推廣機構合作,逐步構建形成了站院式、站企式、站社式、站鎮式、站站式的業務縱向合作模式和站區合作、站校合作、站中心的橫向合作平臺。

近年來,全站先後有60余人次前往歐美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報刊及中央、北京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給予了多次報導,北京土肥創新故事登上了多個國際媒體。

以趙永志為首的北京土肥人堅信“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首先要創新理念,秉承“生產、生態、生活”的綠色發展理念”,把提高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作為農業發展的優先目標,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休閒觀光新去處作為農業發展的時代使命。通過科技創新,嚴格控制資源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通過政策創新,促進綠色農業、迴圈農業、低碳農業的發展。為都市型現代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科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