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常生活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瑪利婭·蒙台梭利博士在1946年倫敦講座中演講道:

她要洗自己的小桌子、擦窗戶、在飯桌上為我們倒水、舀湯、把食物盛進盤中。她想要把襪子排序、擦亮皮鞋、打掃露臺 .....有時她要在同一個地方擦拭數十次,

有時洗地板的時間比實際需要的時間還長。但當她看到自己打掃乾淨的露臺,充滿了熱忱的在空氣中跳躍,能夠帶給她的樂趣是很多的。假設是孩子,她會利用一切環境給予孩子機會,準確的,做孩子想做的事情,才不失為明智之舉。

或許有人會認為做這些是在浪費時間,這些時間應該用來閱讀或練習算數啊!為什麼孩子們卻忙於一些課堂之外的瑣事呢?

事實上,沒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肢體、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孩子借由日常生活的活動創造自己,致力於改善自己,使自己趨向于完美。

日常生活教育包含哪些?

按照由簡到難的基本原則,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生活禮儀、肢體控制、動作協調、照顧自己、照顧環境、食物準備。

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是社會行為的基本要求。引導孩子將生活禮儀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打招呼、門的開關、坐下、站立、感謝和道歉、咳嗽、打噴嚏、打哈欠、喝水、用餐、洗手間的使用方法、如何參與和觀看別人工作、如何打斷別人說話、如何取拿危險物品等,這些都是學習的範圍。

孩子在此時期所養成的習慣,將決定孩子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其社會生活是否能得心應手。

動作協調

我們時常使用一些笨拙、粗魯的動作,破壞了身體的協調。透過抓、倒、擠、舀、敲、夾、轉、剪、刺等活動,幫助孩子切實做好每個動作,再配合感官的運用與互助,達到動作協調。

照顧自己

透過種種活動,幫助孩子脫離對成人的依賴,邁向獨立。我們需順應孩子的節奏,不厭其煩的示範正確的動作,使孩子藉由練習達到自我教育的成果。兩歲半至三歲的孩子,必須先學會自我照顧。我們可以引導他們使用衣飾框、刷牙、洗臉、梳頭、洗頭、剪指甲、穿脫衣服、穿脫鞋子、洗衣物、燙衣物、縫工等工作、培養照顧自己的能力。經過不斷的練習、修正後,動作就會更協調和正確。

照顧環境

如果教室有任何不妥之處,孩子們就有工作可做嘍!桌子上有污點,可以進行刷洗;地上有水,可用抹布擦拭。孩子可以選擇最適當的工作來整理環境。教師應盡可能的協助孩子,使他們能獨立完成每一個動作和細節,讓他們與環境產生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對孩子的人格養成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我們預備了除灰塵、掃地、刷桌子、擦鏡子、插花、洗葉子等工作,幫助孩子在真實世界中重整秩序。

食物準備

提供一些活動供孩子做食物的預備,比如:切蘋果、削小黃瓜、剝花生、塗果醬等,讓孩子藉由實際的操作,建立肢體控制的能力,進而肯定自我。

孩子在日常生活區域的自我完善需要約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裡,他們自由的使用身體和小手,不斷完善大腦與身體的配合能力,當孩子的動作愈趨熟練,控制愈趨完美,他就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習知禮儀融入社會 ,為孩子走向曠闊無垠社會大舞臺打下生命基礎。之後,在孩子身上慢慢凸顯的照顧環境的能力,將會指引他們成為眼中有他人,心中有大愛的高尚靈魂擁有者。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源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幫助孩子在真實世界中重整秩序。

食物準備

提供一些活動供孩子做食物的預備,比如:切蘋果、削小黃瓜、剝花生、塗果醬等,讓孩子藉由實際的操作,建立肢體控制的能力,進而肯定自我。

孩子在日常生活區域的自我完善需要約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裡,他們自由的使用身體和小手,不斷完善大腦與身體的配合能力,當孩子的動作愈趨熟練,控制愈趨完美,他就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習知禮儀融入社會 ,為孩子走向曠闊無垠社會大舞臺打下生命基礎。之後,在孩子身上慢慢凸顯的照顧環境的能力,將會指引他們成為眼中有他人,心中有大愛的高尚靈魂擁有者。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源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