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日印三國的探月計畫,印度的夢想實在太過於偉大了

登錄月球和登錄火星是世界各國未來一代的大型航太計畫,這兩項工程的實現,將決定未來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在太空領域探索的地位,作為登錄火星或者說探測火星計畫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探月,

這是基石。

除了美俄或者說美國前蘇聯已經實現了早期的探月工程,目前加入這一陣營的已經有了中國、日本、印度和歐洲。這些應該是屬於第二陣營,或者中國已經進入了新第一陣營了,我們看看中日印三國的探月成就和計畫。

中國“嫦娥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又稱“嫦娥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中國無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返回器安全著陸在預定著陸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製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

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製和發射小型採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採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資料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太技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探月衛星工程還有五大工程目標:一是研製和發射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二是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三是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四是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太工程系統;五是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

為此要突破月球探測衛星的關鍵技術;初步建立中國的深空探測工程大系統;驗證有效載荷和資料解譯等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中國深空探測技術研製體系;培養相應的人才隊伍。

日本探月工程

日本的空間探測起步較早,是美蘇之後第3個發射空間探測器的國家。1990年,日本發射“飛天”月球探測器。2007年9月14日,日本發射了“月女神”1號月球探測衛星。

“月女神”1號由1個主探測器和2個子探測器組成,所攜帶的科學儀器不僅多,而且有些儀器的探測精確度是以往同類儀器的10至100倍,並首次精確探測了月球重力場。

至於日本探月計畫的第二步“落月”,早已有相關規劃,但因為技術和資金原因一直推遲。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6月28日在文部科學省召開的小委員會會議上彙報稱,力爭到2030年左右實現日本宇航員的探月之行。但日本的探月計畫與眾不同——不是獨立自主,而是和美國協作,甘當配角。日媒報導稱,日本將不會獨自展開載人登月專案,而是參與美國主導的月球軌道太空港建設。

印度探月工程

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由“極軌衛星運載器”C2火箭在斯裡哈裡科塔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於2008年11月12日進入距月面100千米的最終工作軌道。噴有印國旗圖案的撞月裝置於2天后對月面實施了撞擊,讓印度人頗感自豪。星上高解析度相機發回的月球圖像顯示了月球山脈和月坑的壯觀景象,包括那些位於月球極區終年不見陽光區域內的月坑的畫面。2009年8月底,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由於失去無線電聯絡,“月船”1號的月球探測任務已被正式終止。

印度原定在2011年向月球發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並使一個登月機器人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由於種種原因,“月船2號”被迫推遲至2013年發射,之後又推遲至2014年發射。

印度2009年公佈了“登月計畫”,該方案顯示印度將於2015年實現載人航天器登月計畫,並最晚於2020年實現太空人月球漫步。現在只能說白日做夢了。

印度探月工程

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由“極軌衛星運載器”C2火箭在斯裡哈裡科塔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於2008年11月12日進入距月面100千米的最終工作軌道。噴有印國旗圖案的撞月裝置於2天后對月面實施了撞擊,讓印度人頗感自豪。星上高解析度相機發回的月球圖像顯示了月球山脈和月坑的壯觀景象,包括那些位於月球極區終年不見陽光區域內的月坑的畫面。2009年8月底,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由於失去無線電聯絡,“月船”1號的月球探測任務已被正式終止。

印度原定在2011年向月球發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並使一個登月機器人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由於種種原因,“月船2號”被迫推遲至2013年發射,之後又推遲至2014年發射。

印度2009年公佈了“登月計畫”,該方案顯示印度將於2015年實現載人航天器登月計畫,並最晚於2020年實現太空人月球漫步。現在只能說白日做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