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學時總考第一名的人,通常都不是最有出息的人

我有個哥哥在小學當了十幾年的老師,以前他總跟我說,那些混的很好的人通常都不是考試成績最好的人。小時候的我總是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漸漸長大之後,發現他教的那麼多的學生中,跟他有聯繫的大多數都是當時學習不算優秀的孩子,甚至還有幾個調皮搗蛋的。而很多成績數一數二的孩子,畢了業就很少聯繫了,偶爾有個師生聚會,也很少看見他們的身影。

對於這個現象,讓我很詫異,上中學的時候,也有不少老師這麼說。

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往往是最優秀的和最調皮搗蛋的,但往往以後最有出息的卻不是第一名。

很多孩子按照家長最期望的那樣,不貪玩、不惹事,一路當著“三好學生”,考大學,讀研究生。等他們二十八九歲畢業後,才發現手中那張碩士文憑,

也就值每月4000塊錢。在現在這種經濟不算景氣的時候,他們不但找工作時時碰壁,連談個對象都不容易……

很多人都是直到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才發現,為了追求別人眼中的“第一名”,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當別人回味青蔥歲月、情竇初開時,他們能記起來的,除了考卷和壓力、除了熬夜和失眠,就沒別的了……

越來越發現,現在不是一個隻看成績和學歷的時代了。成績好,只能代表你會考試,

不帶表你的交往能力,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甚至連人品都代表不了。

成績是很重要的,畢竟處理好自己的學業是學生的本分。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並不一定真的優秀;考上好大學的孩子,也並不一定就能在社會上混得好。

據說有人統計過,

一個班的孩子長大後,最終能有所成就、生活過得富裕快樂的,往往不是總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一些沒目標、沒理想、渾渾噩噩的大學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竟然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當初學習特別努力,動不動就開著檯燈學到半夜。

但是,孩子的本性是發散、張揚的,即便暫時被壓抑了,也早晚會以別的方式瘋狂一回。

於是,這些背負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好學生”,進入大學後徹底解放了自己,通宵達旦地泡網吧、玩遊戲、看電影。

這在中國很多大學裡,是個常態。當初很優秀的孩子們,在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後,卻又在最美好、最該努力的年華里,虛度光陰……

一輩子那麼長,社會變數那麼多,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成為一個,除了成績好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呀!

平臺負責人:向垚

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僅供參考。

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成為一個,除了成績好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呀!

平臺負責人:向垚

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