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農信社實施金融精准扶貧:金融扶貧的“貴州樣板”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准扶貧”的戰略思想以來,我國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把扶貧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貴州省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較深,

是中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扶貧任務繁重艱巨。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五年時間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00多萬,創造了脫貧攻堅的“貴州經驗”。

創造“貴州經驗”的背後,離不開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貴州農信社更是功不可沒。這些年來,貴州農信社將金融服務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不斷進行服務創新,

形成了農村信用工程、村村通、金融夜校、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五張特色名片”,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圖為普定縣農信社工作人員在普定縣化處鎮化新村瞭解蔬菜生長情況

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蔡湘深有感觸地說:“服務三農是我們的根本所在,

做好金融扶貧,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最接近貧困農戶的金融機構,我們瞭解他們的難處與需求,工作中都投入了真情實感。正因為有了這份擔當、這份感情,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我們始終義無反顧、衝鋒在前。”

“特惠貸”

給貧困農戶的特別關愛

三年前,普定縣化處鎮化新村村民王琴珍一度遭遇了艱難時刻,

丈夫因患腰椎骨質增生做不了農活,她還要照顧孩子上學,不能外出務工,一家三口只能守著2畝地,年收入只有7000多元。正當王琴珍舉步維艱之際,普定縣開展“信合聯村發展”行動,她將自家2畝地流轉給了新益農公司,統一規劃種植蔬菜,本人也到公司務工,每月工資1800多元。緊接著,縣裡推行“三台三路”金融扶貧政策,普定縣農信社為王琴珍辦理了5萬元“特惠貸”,入股新益農公司,
每年有5000多元的分紅,加上1000元的土地流轉費,一年下來收入接近3萬元,初步擺脫了貧困。

如何從“普惠金融”升級為“特惠金融”,貴州農信社經過廣泛調研後,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打造了“特惠貸”: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抵押、扶貧貼息支持、縣級風險補償。2015年以來,累計投放“特惠貸”資金322億元,惠及“特惠貸”建檔立卡貧困戶67.5萬戶,先後帶領17.57萬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為27.55萬人提供就業崗位,

貧困農戶人均收入增加3500元。

在此基礎上,貴州農信社在農村信用工程創建體系中增加“特惠級”,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降低評定條件,提升授信限額,確保建檔立卡貧困農戶評得上級,貸得了款,享受得到政策紅利,有效提高了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金融服務品質。

“農村金融夜校”

讓致富夢想照進現實

2014年底,貴州農信社創新推出“金融夜校”大課堂,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向農戶普及基礎金融知識和政策資訊,説明他們樹立脫貧致富的志向,提升貧困群眾的發展意識、金融意識、市場意識。截至2017年8月末,累計舉辦“金融夜校”18.9萬場次,培訓人數達595.2萬人次,實現了全省貧困村“金融夜校”全覆蓋。

福泉農商行將“金融夜校”進行升級,開辦“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邀請專家及致富能手面向貧困農戶授課,通過室內教學、流動課堂與室外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提升學員生產技能和經營意識,助力貧困農戶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轉變。

福泉市安穀村第一生態養殖場的負責人金明勇,是福泉“農村金融致富學校”第一期學員,他外出務過工,做過小商販,但始終沒有掙到錢。參加“致富學校”學習後,激發了金明勇的創業熱情,在福泉農商行250萬元低利息貸款扶持下,帶領5戶村民組建了安穀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年純利潤150萬元以上。同時帶動周邊80餘戶困難群眾利用豬糞共同發展辣椒種植,探索出了綠色、生態、環保的“種養加”產業發展模式,起到了良好的致富帶頭作用。

↑圖為福泉農商行“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陸坪支部校區開學典禮現場

目前,福泉農商行已為“農村金融致富學校”學員發放貸款6000余萬元,帶動貧困農戶就業1000余人,幫助貧困農戶創業314戶,直接或間接帶動500余戶貧困農戶脫貧。

金融服務全覆蓋

讓更多農戶踏上脫貧致富路

為了全方位滿足日益增長的信貸需求,貴州農信社先後推出“致富通”“金紐帶”“新家園”“創業貸”“黔微貸”等90多個農民喜愛的信貸產品,並綜合考慮信用等級、借款期限、貸款用途等給予利率優惠。凱裡市旁海鎮大溪村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成立了鳥籠專業合作社。在凱裡農商行50萬“黔微貸”扶持下,帶動了周邊村民8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68個。大溪村貧困戶吳治昌一直在外打工,聽說村裡成立了合作社,立即就回村了,現在已是合作社骨幹,月收入近4000元。現在吳治昌在家門口打工,收入穩定又能照顧家人,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除基本的融資需求外,廣大農戶渴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蔡湘告訴記者:“在新形勢下,不光是簡單的融資服務,我們還要在服務廣度、服務品質、服務效率上下功夫,讓農戶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金融服務。”貴州農信社著力打通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通過幾年的努力,構建起覆蓋城鄉的金融服務網路。2014年至今,共投入3億餘元,建成“村村通”便民服務點17362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圖為貴州農信社主任蔡湘在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電商服務站調研

去年,貴州農信社打破傳統櫃檯限制,通過科技手段將業務櫃檯前移至村寨,創新開設“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真正將櫃檯服務送到百姓身邊。今年春季攻勢期間,將“農信鄉村小舞臺”與“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相結合,在辦理業務的同時,把金融知識和最新的金融政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送到群眾中間,實現了金融宣傳和櫃檯業務的同步延伸。到2017年8月底,貴州農信社共建立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1309個,服務行政村數量15193次,行政村覆蓋率為100%;開展流動服務次數35077次,利用流動服務站為貧困村民辦理各類業務846773筆,辦理業務交易金額326347萬元。

今年借力互聯網金融改革發展的快車,貴州農信社金融服務覆蓋範圍登上了更高臺階,創新推出“黔農e貸”金融服務平臺,依託線上服務簡化貸款辦理流程,實現客戶自助線上放款、線上還款、線上預約,四步就可輕鬆辦理貸款,支援7×24小時不間斷服務,展現了“隨時、隨地、隨心”的用戶體驗。截至2017年10月9日,短短3個月時間,全省黔農e貸註冊用戶數18.80萬戶,簽約用戶數9.18萬戶,線上累計發放農戶貸款5.89萬筆,金額34.86億元,占比66.71%。

堅持黨建統領

推進金融扶貧向縱深發展

貴州農信社堅持把扶貧工作貫穿整個工作日程,努力尋求扶貧、業務、黨建共同發展的結合點。從全省農信系統選派駐村幹部325名,幫助駐村點出思路、爭資金、引專案,協助擬定村級發展規劃232個,解決矛盾糾紛195次,培養致富帶頭人368個,協助引進項目或技術477項,協調幫扶資金1.6億元,發放信貸資金5.88億元。他們同時在村黨支部設立聯絡點,開通農村黨員創業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支援黨員創業帶動群眾增收。目前,累計發放各類信貸資金89.8億元,扶持農村黨員創業4.7萬人,帶動致富54萬戶。

貴州農信社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全力推進貴州農信扶貧產業基金建設。目前,赤水、黃平、施秉、普定、黔西、從江、鎮寧、紫雲的8家機構完成貴州農信扶貧產業基金首批7400萬元投放,共支持包含茶葉、中藥材、家禽養殖業、食用菌等8個優勢產業項目,將帶動一大批貧困農戶增收致富。

↑圖為凱裡農商行工作人員在大溪鳥籠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瞭解生產銷售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農信社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推進機制創新、管理創新、載體創新,大力推動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向“絕對貧困”發起了衝鋒,打造出金融扶貧的“貴州樣板”。到今年9月末,貴州農信社各項存款4977.06億元,各項貸款3509.07億元;涉農貸款2703.1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77.03%。貴州農信社發放了全省80%以上的農戶貸款、大力支持了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通訊員 王文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王荊陽)

説明他們樹立脫貧致富的志向,提升貧困群眾的發展意識、金融意識、市場意識。截至2017年8月末,累計舉辦“金融夜校”18.9萬場次,培訓人數達595.2萬人次,實現了全省貧困村“金融夜校”全覆蓋。

福泉農商行將“金融夜校”進行升級,開辦“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邀請專家及致富能手面向貧困農戶授課,通過室內教學、流動課堂與室外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提升學員生產技能和經營意識,助力貧困農戶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轉變。

福泉市安穀村第一生態養殖場的負責人金明勇,是福泉“農村金融致富學校”第一期學員,他外出務過工,做過小商販,但始終沒有掙到錢。參加“致富學校”學習後,激發了金明勇的創業熱情,在福泉農商行250萬元低利息貸款扶持下,帶領5戶村民組建了安穀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年純利潤150萬元以上。同時帶動周邊80餘戶困難群眾利用豬糞共同發展辣椒種植,探索出了綠色、生態、環保的“種養加”產業發展模式,起到了良好的致富帶頭作用。

↑圖為福泉農商行“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陸坪支部校區開學典禮現場

目前,福泉農商行已為“農村金融致富學校”學員發放貸款6000余萬元,帶動貧困農戶就業1000余人,幫助貧困農戶創業314戶,直接或間接帶動500余戶貧困農戶脫貧。

金融服務全覆蓋

讓更多農戶踏上脫貧致富路

為了全方位滿足日益增長的信貸需求,貴州農信社先後推出“致富通”“金紐帶”“新家園”“創業貸”“黔微貸”等90多個農民喜愛的信貸產品,並綜合考慮信用等級、借款期限、貸款用途等給予利率優惠。凱裡市旁海鎮大溪村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成立了鳥籠專業合作社。在凱裡農商行50萬“黔微貸”扶持下,帶動了周邊村民8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68個。大溪村貧困戶吳治昌一直在外打工,聽說村裡成立了合作社,立即就回村了,現在已是合作社骨幹,月收入近4000元。現在吳治昌在家門口打工,收入穩定又能照顧家人,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除基本的融資需求外,廣大農戶渴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蔡湘告訴記者:“在新形勢下,不光是簡單的融資服務,我們還要在服務廣度、服務品質、服務效率上下功夫,讓農戶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金融服務。”貴州農信社著力打通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通過幾年的努力,構建起覆蓋城鄉的金融服務網路。2014年至今,共投入3億餘元,建成“村村通”便民服務點17362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圖為貴州農信社主任蔡湘在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電商服務站調研

去年,貴州農信社打破傳統櫃檯限制,通過科技手段將業務櫃檯前移至村寨,創新開設“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真正將櫃檯服務送到百姓身邊。今年春季攻勢期間,將“農信鄉村小舞臺”與“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相結合,在辦理業務的同時,把金融知識和最新的金融政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送到群眾中間,實現了金融宣傳和櫃檯業務的同步延伸。到2017年8月底,貴州農信社共建立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1309個,服務行政村數量15193次,行政村覆蓋率為100%;開展流動服務次數35077次,利用流動服務站為貧困村民辦理各類業務846773筆,辦理業務交易金額326347萬元。

今年借力互聯網金融改革發展的快車,貴州農信社金融服務覆蓋範圍登上了更高臺階,創新推出“黔農e貸”金融服務平臺,依託線上服務簡化貸款辦理流程,實現客戶自助線上放款、線上還款、線上預約,四步就可輕鬆辦理貸款,支援7×24小時不間斷服務,展現了“隨時、隨地、隨心”的用戶體驗。截至2017年10月9日,短短3個月時間,全省黔農e貸註冊用戶數18.80萬戶,簽約用戶數9.18萬戶,線上累計發放農戶貸款5.89萬筆,金額34.86億元,占比66.71%。

堅持黨建統領

推進金融扶貧向縱深發展

貴州農信社堅持把扶貧工作貫穿整個工作日程,努力尋求扶貧、業務、黨建共同發展的結合點。從全省農信系統選派駐村幹部325名,幫助駐村點出思路、爭資金、引專案,協助擬定村級發展規劃232個,解決矛盾糾紛195次,培養致富帶頭人368個,協助引進項目或技術477項,協調幫扶資金1.6億元,發放信貸資金5.88億元。他們同時在村黨支部設立聯絡點,開通農村黨員創業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支援黨員創業帶動群眾增收。目前,累計發放各類信貸資金89.8億元,扶持農村黨員創業4.7萬人,帶動致富54萬戶。

貴州農信社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全力推進貴州農信扶貧產業基金建設。目前,赤水、黃平、施秉、普定、黔西、從江、鎮寧、紫雲的8家機構完成貴州農信扶貧產業基金首批7400萬元投放,共支持包含茶葉、中藥材、家禽養殖業、食用菌等8個優勢產業項目,將帶動一大批貧困農戶增收致富。

↑圖為凱裡農商行工作人員在大溪鳥籠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瞭解生產銷售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農信社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推進機制創新、管理創新、載體創新,大力推動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向“絕對貧困”發起了衝鋒,打造出金融扶貧的“貴州樣板”。到今年9月末,貴州農信社各項存款4977.06億元,各項貸款3509.07億元;涉農貸款2703.1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77.03%。貴州農信社發放了全省80%以上的農戶貸款、大力支持了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通訊員 王文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王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