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盤點洛陽城的幾大特色小吃,吃貨們絕不能錯過的美食,好吃不貴

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是墨客騷人雲集的“詩都”,亦是牡丹盛宴的“花都”。洛陽四面環山,處盆地,雨量少,故民間飲食多用湯類,以抵禦氣候乾燥寒冷。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洛陽特色小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洛陽特色小吃——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主要集中在老城十字街,

湯酸辣鹹香,醒酒開胃,是一款頗具咱地方特色的漢族民間小吃。。

製作工藝:隨其名,將事先做好的薄餅(最好為綠豆餅)至於高湯上,待鍋中水翻滾時,餅子卻不翻個兒!

選用材料:以金針、粉絲、韭菜、海帶、香菜、蝦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鹽、味精、胡椒、香醋等。

特色傳說:相傳清康熙皇帝獨自暗訪民情,途經欒川縣大洪溝時饑腸轆轆,忽然聞到一陣奇香。原來是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

便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康熙皇帝饑不擇食,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餅大吃,頓覺美味異常,並為這小餅賜了字。於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

口感:酸,辣,略帶些麻。

洛陽特色小吃——洛陽燒雞

洛陽燒雞不同於道口燒雞,

不用硝來增加燒雞的熟爛程度,而是改為先炸後鹵,或者先鹵後炸來增加風味口感。

製作工藝:原料雞的選擇→屠宰加工→造型→上色油炸→配料煮制。

選用材料:雞、桂皮、、味精、白糖、陳皮、八角、精鹽、薑、肉蔻、山奈片、沙仁、丁香等。

口感:味香肉嫩、香酥脫骨、色澤鮮亮、香沁肺腑。

風味推薦:市區有榆樹園張記,王婆,周記,虎記等。各縣城特色宜陽韓城王東子,新安縣老李,洛甯馮記,嵩縣王記。

小編偏愛的是新安縣老李,煮的雞相比之下口味更香,每逢聚會必吃,而且市區內有店,更方便。還有宜陽韓城王東子,燒雞鹵好後再炸制一遍,更香,可惜市區內沒有店面,去買一次不方便。

洛陽特色小吃——新安燙麵角

燙麵角是新安縣漢族傳統風味小吃,

創制於民國三年(1914),已有80多年歷史。由於配方科學,製作講究,所制燙麵角軟皮緊,晶瑩欲滴,狀如新月,色如瓊玉,鮮香不膩,味美可口,時有"名揚隴海三千里,味壓河洛第一家"的美譽。東都漫士《洛陽賦》有:不翻湯百年名吃,燙麵角四海名揚之句。

製作工藝:精選胛臀處的鮮豬肉,肥瘦適量,剁肉成末,加多種調料與原汁肉湯攪成餡;再用開水把面燙好,擀成皮,包成狀如新月的面餃,上籠清蒸10分鐘即成。

特色傳說:時有開封人任老大與本縣人王金鬥,於新安縣火車站開設餐館,出售"老任燙麵角"。任老大故世後,王金鬥改字型大小為"老王燙麵角",其子王德法承襲父業,使這一風味小吃燙麵角得以發展。1980年,王德法曾應邀赴鄭州傳藝。

口感:肉質鮮美,香氣四溢,口齒留香。

風味推薦:新安縣老王燙麵角,方記燙麵角。

洛陽特色小吃——鍋貼

本來以為是煎餃子,結果工藝卻不太一樣。如果喜歡油炸食品的朋友,鍋貼必然不能錯過。在洛陽西工區的小吃街上,有一家鍋貼整天人都爆滿,一打聽都知道。

製作工藝:同餃子下鍋前的做法大同小異,鍋貼之餡,也如餃子餡,可葷可素,可豬羊肉,可海鮮,可野味,盡在人的愛好而已。待包完後,放入已加熱的平底鍋內 (無油),油需等到鍋貼放入後片刻再滴入,這就是為了讓鍋貼可以先貼住鍋底,但並非是糊到鍋底了!待油滴入,鍋底滋滋做響,再過幾十分鐘,熱騰騰的鍋貼就 出爐了!

選用材料:精選麵粉、蔬菜、肉類、蔥、薑等。

口感:,滑嫩口感,外脆內軟,加上精心調製的創意醬汁,讓鍋貼美味加分,多變的層次讓味蕾得以輕觸精緻北方麵食的甜美滋味!且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一美好享受也。

風味推薦:洛陽西工小街鍋貼,怕是沒有人不知道吧。

評語:隨著各種各樣小吃的出現,鍋貼的競爭力略顯薄弱,不過好這口兒的群體依然會全力支持它的!

洛陽特色小吃——羊肉湯

來洛陽不喝羊肉湯,可算是白來了。對於羊肉的膻味兒一直心有餘悸,但是洛陽的羊肉湯,真的是讓我愛到不行,不僅沒有膻味,而且鮮香的很。

製作工藝:將羊肉洗淨切成塊,羊骨砸斷鋪在鍋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過肉,旺火燒沸,撇淨血沫。另加清水,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適量清水,沸後再撇去浮沫,隨後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將大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與薑片、蔥段、精鹽放入鍋內煮沸即成。

選用材料:羊肉、花椒、桂皮、陳皮、香菜、草果、薑、蔥、精鹽、紅油等。

特色傳說: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洛陽閻家羊肉湯已傳四代人,而在第二代人閻順生的獨門創新下,調料配置適當,湯味更加鮮美,使羊肉湯達到了更高的一層境界。從此,閻家羊肉湯名震豫西城鄉。

口感:喝之爽而不黏,口感滑、順、醇。

評語:羊肉湯的關鍵,其實也是幾乎所有湯的關鍵,一是熬湯要捨得花時間,二是要捨得放佐料,湯鍋裡都有一個小孩兒枕頭般大小的佐料袋,裡面據說放有花椒、八角、肉桂、草果之類。三是開始就是切記要把水添夠,不能兌水(不然湯可就失去它的奧妙啦),也就是老喝家所說的“原湯”,這也是湯行業中的行規。

洛陽特色小吃——牛肉湯

牛肉湯與羊肉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牛肉湯的用途更加廣泛,用牛肉湯做燴面、沙鍋面的高湯,讓人們更能清楚的記住它。

製作工藝:先將牛骨洗淨,砸斷放入水中煮,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花椒大料袋、蔥薑,用慢火燉制。待食用前加精鹽、味精等,撒上蔥末和大蒜末即可。

選用材料:牛骨,大料,蔥,蒜等。

口感:咸的牛肉湯肉肥湯鮮,味道尤鮮,特別是加上蔥段;甜的牛肉湯說來就不是很長的,在洛陽有句俗話,是說有東西甜了點,不是說糖加的多了,而是說鹽放少了。所以呢,甜牛肉湯就是沒加鹽的牛肉湯,或者加少數鹽的牛肉湯!有的甚至不放任何調料!有空一定要去嘗嘗,記得一定要告訴老闆,要甜湯!

風味推薦:洛陽尚記牛肉湯

評語:在一場辯論角逐大會後,終於搞清楚甜牛肉湯,到底是咋的東東啦!不過甜鹹兩個比較下,鹹的當然還是最受歡迎的!

洛陽特色小吃——洛寧鍋盔

鍋盔,就是把發酵的面抹油分層墊上鹽、蔥花等擀成半寸厚的圓餅,放在內墊小石子的鐵鍋裡,底部用木炭加火,上下緊翻。烙成又黃又酥又焦的大餅,即曰鍋盔。

口感:把鍋盔切成兩半或四分,刀從中心切縫,內夾切成片狀的鹵豬肉,即可吃。這樣吃起來又香又酥,可以使你順嘴流油,香溢滿腸,飽了打個飽嗝也是肉香滿嘴。

 洛陽特色小吃——漿麵條

漿麵條,可謂洛陽的特產,因為只有咱洛陽才能吃到正宗的。每每提及正宗這個詞,我都覺得是自家裡做的最正宗。

製作工藝:只要有漿,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但是煮漿時候切記不可讓漿汁溢出鍋!而且,這道飯千萬別放醬油,破壞顏色。還要入調製好鹹花生豆和芹菜段。

選用材料:主料:麵條,輔料:芹菜、花生、韭花等。

特色傳說: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走投無路、饑寒交迫,見到一個漿房就進去想找點吃的。可房裡沒有人,也沒有食物,只有幾把乾麵條,缸子裡還有綠豆磨的漿水,但是已經放酸了。他也顧不了許多,就舀了幾瓢酸漿,把現有的乾麵條和菜葉、幹豆統統都放到鍋裡煮。麵條煮熟了,當他打開鍋蓋就聞到了泛著淡淡酸氣的麵條,於是他就狼吞虎嚥的全部吃完了,以至於當了皇帝還總想著當年的漿麵條,所以禦宴中就有了漿麵條這道菜,流傳至今。

口感:酸得實在,辣得夠味,喜歡吃辣一點的有三種選擇,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攪拌,三是本地土產,韭花辣子醬,這尤以韭花辣子醬為最佳了!綠白紅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饞蟲給勾了去。

風味推薦:老城區隨處可見,不過最正宗的莫過於自己買漿回家煮啊,民諺雲:“漿飯熱三遍,拿肉都不換”可見其魅力。

評語:雖然漿麵條在洛陽有著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遍步在洛陽的各個地方,但是如今在洛陽已經很難找到真正的漿麵條,而要找到味道正宗的漿麵條更是難上加難!

 洛陽特色小吃——胡辣湯

無與倫比的美味,再加上讓人眼紅的低廉價位,不掏錢就覺得虧!

製作工藝:先將紅薯粉條和切碎的肉放入鐵鍋裡燉,同時加入準備好的材料。待八成熟後勾入適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後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鹽和醬油,略加食糖少許,一鍋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湯就做成了。

選用材料:粉條、肉、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乾薑、桂仔、麵筋泡等主料,芡粉,花椒,茴香,精鹽,醬油,食糖,香油等輔料。

特色傳說:胡辣源於清代中葉,大興于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早上,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口感:麻,辣,酸,香

風味推薦:沒有特別推薦地點,只要是賣胡辣湯的都可。

評語:胡辣湯以極低的價位,和豐富的材料贏得了廣大愛好辣子的朋友的心,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它只在早晨才有的賣呀!午餐,晚餐讓人到哪裡解決呢?

洛陽特色小吃——驢肉湯

湯中佼佼者,非它莫數,憑著“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的美譽,近些年來流行指數一路看漲。

製作工藝:一般說來,能把清湯煲成奶白色的,才是上乘功夫!

選用材料:驢骨,聽著怪怪的,但是以湯頭的角度說,肉一般是煲不出真正的湯味來的!蒜,是真正能把驢肉湯的美味發揮到及至的不可或缺的一味(也可用蒜黃來代替)。

特色傳說:東關大石橋的驢肉湯最負盛名,雖不知確切年代,但由人們口中傳出的傳說才是最有價值的傳說。而由於城市改造,大石橋的驢肉湯館搬到九都路了,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驢肉湯現今依然是客源滾滾,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口感:有別于牛、羊肉湯的獨特口感,難以形容,只有親自品嘗才能體驗個中滋味。

風味推薦:洛陽東關大石橋的驢肉湯。

上籠清蒸10分鐘即成。

特色傳說:時有開封人任老大與本縣人王金鬥,於新安縣火車站開設餐館,出售"老任燙麵角"。任老大故世後,王金鬥改字型大小為"老王燙麵角",其子王德法承襲父業,使這一風味小吃燙麵角得以發展。1980年,王德法曾應邀赴鄭州傳藝。

口感:肉質鮮美,香氣四溢,口齒留香。

風味推薦:新安縣老王燙麵角,方記燙麵角。

洛陽特色小吃——鍋貼

本來以為是煎餃子,結果工藝卻不太一樣。如果喜歡油炸食品的朋友,鍋貼必然不能錯過。在洛陽西工區的小吃街上,有一家鍋貼整天人都爆滿,一打聽都知道。

製作工藝:同餃子下鍋前的做法大同小異,鍋貼之餡,也如餃子餡,可葷可素,可豬羊肉,可海鮮,可野味,盡在人的愛好而已。待包完後,放入已加熱的平底鍋內 (無油),油需等到鍋貼放入後片刻再滴入,這就是為了讓鍋貼可以先貼住鍋底,但並非是糊到鍋底了!待油滴入,鍋底滋滋做響,再過幾十分鐘,熱騰騰的鍋貼就 出爐了!

選用材料:精選麵粉、蔬菜、肉類、蔥、薑等。

口感:,滑嫩口感,外脆內軟,加上精心調製的創意醬汁,讓鍋貼美味加分,多變的層次讓味蕾得以輕觸精緻北方麵食的甜美滋味!且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一美好享受也。

風味推薦:洛陽西工小街鍋貼,怕是沒有人不知道吧。

評語:隨著各種各樣小吃的出現,鍋貼的競爭力略顯薄弱,不過好這口兒的群體依然會全力支持它的!

洛陽特色小吃——羊肉湯

來洛陽不喝羊肉湯,可算是白來了。對於羊肉的膻味兒一直心有餘悸,但是洛陽的羊肉湯,真的是讓我愛到不行,不僅沒有膻味,而且鮮香的很。

製作工藝:將羊肉洗淨切成塊,羊骨砸斷鋪在鍋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過肉,旺火燒沸,撇淨血沫。另加清水,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適量清水,沸後再撇去浮沫,隨後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將大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與薑片、蔥段、精鹽放入鍋內煮沸即成。

選用材料:羊肉、花椒、桂皮、陳皮、香菜、草果、薑、蔥、精鹽、紅油等。

特色傳說: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洛陽閻家羊肉湯已傳四代人,而在第二代人閻順生的獨門創新下,調料配置適當,湯味更加鮮美,使羊肉湯達到了更高的一層境界。從此,閻家羊肉湯名震豫西城鄉。

口感:喝之爽而不黏,口感滑、順、醇。

評語:羊肉湯的關鍵,其實也是幾乎所有湯的關鍵,一是熬湯要捨得花時間,二是要捨得放佐料,湯鍋裡都有一個小孩兒枕頭般大小的佐料袋,裡面據說放有花椒、八角、肉桂、草果之類。三是開始就是切記要把水添夠,不能兌水(不然湯可就失去它的奧妙啦),也就是老喝家所說的“原湯”,這也是湯行業中的行規。

洛陽特色小吃——牛肉湯

牛肉湯與羊肉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牛肉湯的用途更加廣泛,用牛肉湯做燴面、沙鍋面的高湯,讓人們更能清楚的記住它。

製作工藝:先將牛骨洗淨,砸斷放入水中煮,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花椒大料袋、蔥薑,用慢火燉制。待食用前加精鹽、味精等,撒上蔥末和大蒜末即可。

選用材料:牛骨,大料,蔥,蒜等。

口感:咸的牛肉湯肉肥湯鮮,味道尤鮮,特別是加上蔥段;甜的牛肉湯說來就不是很長的,在洛陽有句俗話,是說有東西甜了點,不是說糖加的多了,而是說鹽放少了。所以呢,甜牛肉湯就是沒加鹽的牛肉湯,或者加少數鹽的牛肉湯!有的甚至不放任何調料!有空一定要去嘗嘗,記得一定要告訴老闆,要甜湯!

風味推薦:洛陽尚記牛肉湯

評語:在一場辯論角逐大會後,終於搞清楚甜牛肉湯,到底是咋的東東啦!不過甜鹹兩個比較下,鹹的當然還是最受歡迎的!

洛陽特色小吃——洛寧鍋盔

鍋盔,就是把發酵的面抹油分層墊上鹽、蔥花等擀成半寸厚的圓餅,放在內墊小石子的鐵鍋裡,底部用木炭加火,上下緊翻。烙成又黃又酥又焦的大餅,即曰鍋盔。

口感:把鍋盔切成兩半或四分,刀從中心切縫,內夾切成片狀的鹵豬肉,即可吃。這樣吃起來又香又酥,可以使你順嘴流油,香溢滿腸,飽了打個飽嗝也是肉香滿嘴。

 洛陽特色小吃——漿麵條

漿麵條,可謂洛陽的特產,因為只有咱洛陽才能吃到正宗的。每每提及正宗這個詞,我都覺得是自家裡做的最正宗。

製作工藝:只要有漿,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但是煮漿時候切記不可讓漿汁溢出鍋!而且,這道飯千萬別放醬油,破壞顏色。還要入調製好鹹花生豆和芹菜段。

選用材料:主料:麵條,輔料:芹菜、花生、韭花等。

特色傳說: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走投無路、饑寒交迫,見到一個漿房就進去想找點吃的。可房裡沒有人,也沒有食物,只有幾把乾麵條,缸子裡還有綠豆磨的漿水,但是已經放酸了。他也顧不了許多,就舀了幾瓢酸漿,把現有的乾麵條和菜葉、幹豆統統都放到鍋裡煮。麵條煮熟了,當他打開鍋蓋就聞到了泛著淡淡酸氣的麵條,於是他就狼吞虎嚥的全部吃完了,以至於當了皇帝還總想著當年的漿麵條,所以禦宴中就有了漿麵條這道菜,流傳至今。

口感:酸得實在,辣得夠味,喜歡吃辣一點的有三種選擇,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攪拌,三是本地土產,韭花辣子醬,這尤以韭花辣子醬為最佳了!綠白紅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饞蟲給勾了去。

風味推薦:老城區隨處可見,不過最正宗的莫過於自己買漿回家煮啊,民諺雲:“漿飯熱三遍,拿肉都不換”可見其魅力。

評語:雖然漿麵條在洛陽有著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遍步在洛陽的各個地方,但是如今在洛陽已經很難找到真正的漿麵條,而要找到味道正宗的漿麵條更是難上加難!

 洛陽特色小吃——胡辣湯

無與倫比的美味,再加上讓人眼紅的低廉價位,不掏錢就覺得虧!

製作工藝:先將紅薯粉條和切碎的肉放入鐵鍋裡燉,同時加入準備好的材料。待八成熟後勾入適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後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鹽和醬油,略加食糖少許,一鍋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湯就做成了。

選用材料:粉條、肉、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乾薑、桂仔、麵筋泡等主料,芡粉,花椒,茴香,精鹽,醬油,食糖,香油等輔料。

特色傳說:胡辣源於清代中葉,大興于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早上,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口感:麻,辣,酸,香

風味推薦:沒有特別推薦地點,只要是賣胡辣湯的都可。

評語:胡辣湯以極低的價位,和豐富的材料贏得了廣大愛好辣子的朋友的心,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它只在早晨才有的賣呀!午餐,晚餐讓人到哪裡解決呢?

洛陽特色小吃——驢肉湯

湯中佼佼者,非它莫數,憑著“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的美譽,近些年來流行指數一路看漲。

製作工藝:一般說來,能把清湯煲成奶白色的,才是上乘功夫!

選用材料:驢骨,聽著怪怪的,但是以湯頭的角度說,肉一般是煲不出真正的湯味來的!蒜,是真正能把驢肉湯的美味發揮到及至的不可或缺的一味(也可用蒜黃來代替)。

特色傳說:東關大石橋的驢肉湯最負盛名,雖不知確切年代,但由人們口中傳出的傳說才是最有價值的傳說。而由於城市改造,大石橋的驢肉湯館搬到九都路了,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驢肉湯現今依然是客源滾滾,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口感:有別于牛、羊肉湯的獨特口感,難以形容,只有親自品嘗才能體驗個中滋味。

風味推薦:洛陽東關大石橋的驢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