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上班就是為了錢,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千萬不要為別人的夢想賣命!”這是職業生涯1年多的小布最痛的領悟。

我的理想就是錢

小布畢業時進入了一家創業公司。工資很低,團隊也就十幾個人。

這不像是小布這樣的學歷和專業背景應該選的,不過他不在意這些,他堅信和靠譜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愛的事,總會有前途。

面試時,創始人講到大學生的就業困境,從大資料講到人工智慧,又講到定制化教學,說他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千百萬大學生,找到好工作,小布相信這是一件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的事。

創始人還說,這個時代,打工能夠實現財富自由嗎?只要創業才能實現階級的流通,這是全民創業的時代,反正早晚要創業,不如現在我們一起拼,上市之後,大家都能在北京買車買房。

這番話對於剛剛畢業的小布很受用。

上班之後,小布領著可憐的4000塊的工資,幹著996強度的任務,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那段日子,每週一創始人都要開一場熱血沸騰的全員會議,

大家就靠著創始人打雞血扛著。

半年之後,公司的經營狀況出現了危機,大家扛不住了,有老員工開始跳槽,小布也動搖了。

創始人單獨對小布說,創業就是這樣困難,是大浪淘沙的過程,馬雲當年還要找員工借錢發工資呢。

小布選擇留了下來,他覺得應當堅持自己當初的選擇。

一年之後,情況還是沒有好轉,最後是創始人自己放棄了,跑去一家大公司做起了部門負責人。

直接宣佈公司倒閉,大家連散夥飯都沒吃,小布就這樣失業了。

這一年多來,小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沒有工作之外的社交,沒有工作之外的學習。

最讓小布不能承受的是,他原來的一些同學,畢業去了大公司,做專業相關的崗位,現在月入都過了萬,還到了即將升職加薪的時候。

這時小布才發覺,自己努力了一年多,幾乎是一無所有。

現在連再找工作都很困難。

小布說:“剛畢業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自己有個屁的夢想!被別人一忽悠就信了。還不如先去錢多的公司,多長見識,存點錢。”小佈滿臉都是後悔。

我想掙錢

千萬不要為別人的理想窒息

如果小布在剛畢業時找到我,我一定不會提議他去創業。

他創業時惟有4000塊的收入,不到他同學月收入的一半,明明可以用同樣的付出多換來一倍的收益,那為什麼不選錢多的事業呢?

你可能說是為了夢想,是因為喜歡,現在少掙點也無所謂。

這一點我認同,所謂千金難買我願意。我也承認,很多人都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過程中,最終成就了大事業,掙到了大錢。

可是,我實際接觸的職場新人,他們都像小布創業一年半後反思的那樣,“剛畢業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自己有個屁的夢想”。

這份工作,是不是你的夢想?你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說得明白嗎?

如果你說得明白,你也就義無反顧地接納了,只有說不清楚的人,才會糾結。才可能被別人綁架,為別人的理想窒息了。

很多職場新人涉世未深,被各路創始人的激情所感染,相信創始人的夢想,也是自己的理想。

於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創業之路,但是創業始終都是九死一生的事,創始人失敗了還能接著忽悠,還能有車有房,能去美國避風頭。

職場新人花了兩年,最終能留下的是什麼?沒了事業,也沒了收入。

對於大多數職場新人,比起選擇理想,比起選擇喜歡,更適當的選擇是錢多的工作。

錢多,價值也更高

錢多的事業,價值也更高

曾經有學生問我一個問題,一個211院校經濟類專業的碩士生,有兩份工作可以選,一份是銀行櫃員,月薪4千,一份是奢華品店導購,月薪1萬,那是不是該去做導購呢?

我說,當然選月薪1萬的導購。且不說銀行櫃員這樣的職業未來的存在都岌岌可危,就從眼前來看,銀行櫃員的職業普通院校的本科生都能幹,其實沒有什麼門檻。

一份工作的工資,是由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的求職者的數量決定的,通常門檻越低的工作,競爭者越多,工資就越低。

奢侈品店員的導購,素質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有一定的外語程度、文化程度、待人接物的能力,正是因為有這些條件,才將很多人排除在外,這樣的崗位才會有更高的薪水。

錢多的事業除了意味著更高的門檻,其實也意味著更高的價值。

銀行櫃員之所以收入低,是由於存取款、轉帳等等這些業務,是最容易的,對銀行的價值也是最小的。

銀行更重要的工作其實是客戶經理,協助銀行去拉大的存款,還有投資經理,幫銀行把錢貸給大的企業來掙錢。

很多工作都是這樣,越是幹著基礎、瑣碎的工作,工資越底,越是工作內容障礙,為公司創造的價值越大,收入也就越高。

作為職場新人,咱們還應該反過來想,若是一個崗位給你開了很高的工資,公司會讓你只是去打雜嗎?

錢多的事業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的門檻和更有價值的任務內容。你選擇這樣的任務,你的競爭優勢會更明顯,可以創造的價值也就更大。

錢可以用來換取更多選擇

選錢多的任務,你可能會想,這些只是眼前的收入,以後呢?現在當奢侈品店的導購,年齡大了還能做嗎?

這點你倒是無須擔心,我自己身邊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學的同班同學裡,有畢業去電視臺做編導的,月薪也就4千多,還有一個女同窗去了品牌服裝店,又當導購又當模特,一個月能掙到兩萬多。

我的這位女同學,由於賺錢多,上進心也強,每個月她都會花大幾千去學各種課程,學自己心愛的插花和化妝,花錢去服裝行業的內部交流會。

很多愛好是要花錢才能養成的,很多圈子也是要花錢才能進的。

錢可以拿來高效地換取更多的資源,我的這位女同學,靠著不俗的修養,和廣闊的人脈,兩年後就當上了店長,手下管著好幾個年輕漂亮的新人。

反而是那位在電視臺做編導的同學,由於沒什麼錢,接觸工作之外的機會很少,現在還在想辦法爭取能在電視臺謀個一官半職。

當我們在工作初期的時候,總是渴望儘快地去積累工作經驗、積累人脈,這些當然是有價值的,不過別忘了,錢也是很重要的資源,同樣應該去積累。

有些經驗和人脈也許並不值錢,反而是有錢能換來有效的經驗和人脈。尤其是當有錢人比沒錢的人還積極上進的時候。

金錢是這個世界最靠得住的掌聲

小布創業時拿4000塊的工資,這只能說明,當時他的任務就值這個價。小布本來有機會去大公司,拿過萬的月薪,說明當時的他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你才能有限,在哪都拿不到高薪,那是另一個問題。但是如果市場上有能夠給你高薪的地方,而且在你合情合理的職業選擇範圍之內。

你卻選擇低薪的事業,那只能說明,你賤賣了自己的勞動價值。

工作不是不可以談夢想,不是不可以談喜歡,但是這些不應該影響工作本身的價值。

難道因為公司做著有夢想有情懷的工作,就要讓我們少拿一點工資嗎?難道因為在公司做著心愛的工作,就能夠不在乎工資嗎?

事實上,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真正有情懷的企業剛好不會這麼幹,他們會更努力地照顧自己的員工,保證五險一金,保證加班費,就像羅永浩一樣,儘管公司還沒盈利,不過辦公軟體用的都是花錢買來的正版,年底還有雙薪,加班費也不會克扣。

在職場上,要是別人認可你的價值,除了應該給你掌聲,更應該給的是錢,因為錢才是最真實的掌聲。

如果有人企圖用理想和情懷,說服你少拿本該屬於你的工資,那你一定要謹慎。企業不是公益機構,我們也同樣不是做善良的。

華為的企業口號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保持艱苦奮鬥”。

什麼叫做以奮鬥者為本?如何長期艱苦奮鬥?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奮鬥者最大的物質回報。去年的資料顯示,華為員工的平均月收入是4.7萬,本年的平均年收入已經接近60萬。

給自己一個正確的估值,換來對等的收入,是你在職場應該得到的最基本的尊重。

他們都像小布創業一年半後反思的那樣,“剛畢業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自己有個屁的夢想”。

這份工作,是不是你的夢想?你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說得明白嗎?

如果你說得明白,你也就義無反顧地接納了,只有說不清楚的人,才會糾結。才可能被別人綁架,為別人的理想窒息了。

很多職場新人涉世未深,被各路創始人的激情所感染,相信創始人的夢想,也是自己的理想。

於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創業之路,但是創業始終都是九死一生的事,創始人失敗了還能接著忽悠,還能有車有房,能去美國避風頭。

職場新人花了兩年,最終能留下的是什麼?沒了事業,也沒了收入。

對於大多數職場新人,比起選擇理想,比起選擇喜歡,更適當的選擇是錢多的工作。

錢多,價值也更高

錢多的事業,價值也更高

曾經有學生問我一個問題,一個211院校經濟類專業的碩士生,有兩份工作可以選,一份是銀行櫃員,月薪4千,一份是奢華品店導購,月薪1萬,那是不是該去做導購呢?

我說,當然選月薪1萬的導購。且不說銀行櫃員這樣的職業未來的存在都岌岌可危,就從眼前來看,銀行櫃員的職業普通院校的本科生都能幹,其實沒有什麼門檻。

一份工作的工資,是由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的求職者的數量決定的,通常門檻越低的工作,競爭者越多,工資就越低。

奢侈品店員的導購,素質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有一定的外語程度、文化程度、待人接物的能力,正是因為有這些條件,才將很多人排除在外,這樣的崗位才會有更高的薪水。

錢多的事業除了意味著更高的門檻,其實也意味著更高的價值。

銀行櫃員之所以收入低,是由於存取款、轉帳等等這些業務,是最容易的,對銀行的價值也是最小的。

銀行更重要的工作其實是客戶經理,協助銀行去拉大的存款,還有投資經理,幫銀行把錢貸給大的企業來掙錢。

很多工作都是這樣,越是幹著基礎、瑣碎的工作,工資越底,越是工作內容障礙,為公司創造的價值越大,收入也就越高。

作為職場新人,咱們還應該反過來想,若是一個崗位給你開了很高的工資,公司會讓你只是去打雜嗎?

錢多的事業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的門檻和更有價值的任務內容。你選擇這樣的任務,你的競爭優勢會更明顯,可以創造的價值也就更大。

錢可以用來換取更多選擇

選錢多的任務,你可能會想,這些只是眼前的收入,以後呢?現在當奢侈品店的導購,年齡大了還能做嗎?

這點你倒是無須擔心,我自己身邊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學的同班同學裡,有畢業去電視臺做編導的,月薪也就4千多,還有一個女同窗去了品牌服裝店,又當導購又當模特,一個月能掙到兩萬多。

我的這位女同學,由於賺錢多,上進心也強,每個月她都會花大幾千去學各種課程,學自己心愛的插花和化妝,花錢去服裝行業的內部交流會。

很多愛好是要花錢才能養成的,很多圈子也是要花錢才能進的。

錢可以拿來高效地換取更多的資源,我的這位女同學,靠著不俗的修養,和廣闊的人脈,兩年後就當上了店長,手下管著好幾個年輕漂亮的新人。

反而是那位在電視臺做編導的同學,由於沒什麼錢,接觸工作之外的機會很少,現在還在想辦法爭取能在電視臺謀個一官半職。

當我們在工作初期的時候,總是渴望儘快地去積累工作經驗、積累人脈,這些當然是有價值的,不過別忘了,錢也是很重要的資源,同樣應該去積累。

有些經驗和人脈也許並不值錢,反而是有錢能換來有效的經驗和人脈。尤其是當有錢人比沒錢的人還積極上進的時候。

金錢是這個世界最靠得住的掌聲

小布創業時拿4000塊的工資,這只能說明,當時他的任務就值這個價。小布本來有機會去大公司,拿過萬的月薪,說明當時的他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你才能有限,在哪都拿不到高薪,那是另一個問題。但是如果市場上有能夠給你高薪的地方,而且在你合情合理的職業選擇範圍之內。

你卻選擇低薪的事業,那只能說明,你賤賣了自己的勞動價值。

工作不是不可以談夢想,不是不可以談喜歡,但是這些不應該影響工作本身的價值。

難道因為公司做著有夢想有情懷的工作,就要讓我們少拿一點工資嗎?難道因為在公司做著心愛的工作,就能夠不在乎工資嗎?

事實上,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真正有情懷的企業剛好不會這麼幹,他們會更努力地照顧自己的員工,保證五險一金,保證加班費,就像羅永浩一樣,儘管公司還沒盈利,不過辦公軟體用的都是花錢買來的正版,年底還有雙薪,加班費也不會克扣。

在職場上,要是別人認可你的價值,除了應該給你掌聲,更應該給的是錢,因為錢才是最真實的掌聲。

如果有人企圖用理想和情懷,說服你少拿本該屬於你的工資,那你一定要謹慎。企業不是公益機構,我們也同樣不是做善良的。

華為的企業口號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保持艱苦奮鬥”。

什麼叫做以奮鬥者為本?如何長期艱苦奮鬥?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奮鬥者最大的物質回報。去年的資料顯示,華為員工的平均月收入是4.7萬,本年的平均年收入已經接近60萬。

給自己一個正確的估值,換來對等的收入,是你在職場應該得到的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