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鐵壁銅牆,活著的古堡,一個沒有商業氣息的歷史名城——砥洎城

砥洎城是華北地區現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築史上的稀缺實物資料。

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13公里處的潤城鎮西北隅,當地百姓俗稱之寨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砥洎城座落於潤城鎮西北隅的土丘上,在沁河改道之前,它三面環水,沁河繞城而過,遠望好似中流砥柱,因為沁河古稱洎水,

砥洎城由此而得名。砥洎城出於軍事防禦目的而建,同時兼顧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內的街巷、民居與城牆一起被納入整個防禦體系,擔負防禦職責,並體現出鮮明的以防禦為本、平戰結合的設計風格和建築特點。

《山西通志》記載,鐵,為陽城尤廣。陽城縣在明清時期產鐵量非常豐富,天順年間,年產量全國第一。陽城地區也是古代中國的冶鐵中心,砥洎城正是陽城地區的冶鐵重地。砥洎城城牆高十二米左右,外側包以青磚,與其它城牆如出一轍,而從城牆內側,則可以清晰看到坩鍋與石條混徹的特殊結構,

那密密麻麻、整整齊齊排列的坩鍋,使人感覺這兒才是真正的“蜂窩城牆”,號稱“銅牆鐵壁”。潤城鎮冶鐵業發達,並因此出現了一大批富商巨賈,他們用來自於冶鐵業的財富構築城堡,而冶鐵後廢棄的坩鍋又成為城牆的主要建築材料,既堅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

城中遺存的明代建築文昌閣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覽”碑刻,為砥洎城建築規劃平面圖,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楊載簡記。石碑高54釐米,長86釐米。圖中詳細標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築分佈、每宅占地面積以及巷道和設施。這種明代小城鎮建築規劃圖,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稀有的珍貴資料。

砥洎城的街巷狹窄幽長,四通八達,主要巷口設有巷門,坊與坊之間又通過橫跨巷道的過街樓連接。坊間的蛛網小巷將民居分隔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院落,院落之間均有僅容一人通過的過道相連。

砥洎城中的這種佈局與特點,體現著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思想,同時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內部防禦體系,一旦敵人攻破城牆,城內居民可以通過院落間的過道與坊間的過街樓方便地轉移或反擊,而呈丁字型構造的蛛網式狹窄巷道不僅不利於進攻,而且極易使入侵者迷失方向。

砥洎城“一城三進士”,官做得最大的是陝西巡撫張瑃,學術成就最高的是張敦仁。張敦仁,乾隆四十年進士,當時年僅二十歲,後為官江南,多有政績,院中這口做工精細的大銅缸就是他從江南帶回來的。

做為清初的國家級大學者,張敦仁的價值更體現在學術領域,除了歷史、文學等方面的造詣,他是清代數學領域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很多著作在介紹到他時,都稱之為“著名數學家”,他的遺像,至今仍然保存在省博物館中。張敦仁故居規模並不大,主體建築為三層閣樓式民居,頂層一側還建有望樓一座,這也是砥洎城目前最高的建築,它甚至成為砥洎城的一個標誌。

砥洎城,一座活著的古堡,也是一座至今沒有任何商業氣息的古城堡,這裡的人們生活的寧靜安詳。

砥洎城中的這種佈局與特點,體現著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思想,同時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內部防禦體系,一旦敵人攻破城牆,城內居民可以通過院落間的過道與坊間的過街樓方便地轉移或反擊,而呈丁字型構造的蛛網式狹窄巷道不僅不利於進攻,而且極易使入侵者迷失方向。

砥洎城“一城三進士”,官做得最大的是陝西巡撫張瑃,學術成就最高的是張敦仁。張敦仁,乾隆四十年進士,當時年僅二十歲,後為官江南,多有政績,院中這口做工精細的大銅缸就是他從江南帶回來的。

做為清初的國家級大學者,張敦仁的價值更體現在學術領域,除了歷史、文學等方面的造詣,他是清代數學領域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很多著作在介紹到他時,都稱之為“著名數學家”,他的遺像,至今仍然保存在省博物館中。張敦仁故居規模並不大,主體建築為三層閣樓式民居,頂層一側還建有望樓一座,這也是砥洎城目前最高的建築,它甚至成為砥洎城的一個標誌。

砥洎城,一座活著的古堡,也是一座至今沒有任何商業氣息的古城堡,這裡的人們生活的寧靜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