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驅車4小時,終於品嘗到傳說中的“魚子醬”!帶你深挖背後的故事

搜索微信公眾號“吃貨小通”,更多寧波吃喝玩樂

(本文私人記錄,僅供參考)

-------------

每年早春,在遙遠的裡海與亞速海域深處,有一群古老而珍貴的大魚隨著冰雪消融開始洄游,到了盛夏,

它們的身體開始孕育一種珍貴的食材。這種食材在兩千多年前被端上貴族的餐桌,並獲得了“黑色黃金”的讚譽,直到今天,有它出現的食譜也被視為象徵著尊貴身份的珍饈。

魚子醬,從來都擁有著不平凡的身份。

為了更好地瞭解這種珍貴食材,寧波萬豪酒店的大廚和餐飲團隊決定親身前往千島湖,

探訪鱘鰉魚養殖基地,一睹這些來自白堊紀的古老大魚的真容。

經過4個小時的飛奔,

抵達了風景秀麗的千島湖。一望無際的碧藍水面、一藍如洗的天空、點綴在四周的低矮山巒以及明媚透亮的秋日陽光,這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讓我們好奇的是,這方秀水是如何養育寒冷水系的魚種的。

快艇在水面上飛馳了近半個小時,

終於將我們帶到了幽靜的養殖基地。

舉目望去,巨大的鋼架漂浮在水面上,平靜幽藍的湖面上時不時會有魚兒躍出,引起我們的一陣陣驚歎。背上救生衣,我們小心翼翼地走上了中間窄窄的通道,這才發現,兩側都是用網繩編織成的巨大網箱,網箱中遊動著的,正是我們想要尋找的鱘魚。

養殖基地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鱘魚適合生長在18度左右的水中,他們會根據季節和氣溫的變化調節網箱的高度,讓鱘魚能夠更舒適地生長。我們在這裡見到的鱘魚以幼鱘為主,年幼的鱘魚需要長到4齡才能分辨雌雄,而只有雌性鱘魚才能孕育出魚子醬的原料——魚卵。

作為許多天然泉水和啤酒的取水地,千島湖的水質純淨,在這裡養殖鱘鰉魚,

產出的魚卵幾乎沒有土腥味,很好地保證了天然口感,也不再需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其他的人工添加劑來掩蓋不愉快的味道。

第一次見到這些一米長的大魚,我們都興奮極了。但沒想到的是,後面還有更大的驚喜等著我們。

離開了養殖基地,我們乘坐快艇來到了一處偏僻陡峭的崖邊,正當我們納悶之時,養殖基地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裡是他們的冷水基地,到了夏季湖水溫度過高之時,部分鱘魚和鰉魚會被運送到這裡,確保他們在合適的水溫中生活,能夠產出高品質的魚卵。最為炎熱的五個月之後,它們又會被運送回網箱裡,直到長到8齡左右,真正成熟之後,才會被送到加工基地,進行下一步的檢測。

正說著,我們就在一個涼意逼人的大水池裡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魚。這條魚比我們剛才在網箱中所見的要大出一倍多,吻的形狀也有著明顯不同,在水中遊動的身姿沉穩矯健,令人驚歎。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與剛才我們在網箱中見到的俄羅斯鱘不同,這種大魚名叫達氏鰉,特點就是大頭尖吻,它所產出的魚卵,比俄羅斯鱘略大,風味也略有不同。

水庫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們的大廚和餐飲總監下水與達氏鰉“親密接觸”。全副武裝之後,竟然也有了一番專業人員的派頭。下到冰涼的水中,大廚嘗試著抓住鰉魚的尾巴,卻被這條有力的尾巴一下子甩開,險些一個趔趄摔倒在水池裡。原來鱘鰉魚作為寒冷水系的魚種,尾巴尤為有勁,猶如人類的雙腿,抓魚時,需要避開尾巴,才不會被它反撲。經過幾番掙扎之後,大廚和餐飲總監終於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抱住了這條無辜的大魚,我們也趕快按下了快門,記錄下了這有趣又難得的瞬間。

結束第一天的探訪,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養殖鱘鰉魚的不易。在這個快速消費的年代,花八到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得一條可以產出高品質魚卵的魚,這種奢侈或許也正是魚子醬珍貴的原因之一。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驅車前往位於衢州的生產加工基地,希望能更深入瞭解新鮮的魚卵是如何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食的。

參觀加工車間之前,我們先來到了水庫。這裡養著已經成熟的鱘鰉魚,技術人員會對它們進行取卵檢測,只有卵徑大小達到生產標準的魚才會被送到停食池進行淨化。一般來說,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等品種的卵徑在2,8毫米左右,而達氏鰉可以達到3.2毫米。卵徑合格的魚會被工人們運送到掛著“停食”標牌的鹽水池中,這是為了讓魚兒淨化身體,以達到淨化魚卵,去除土腥味的目的,最終得以保證魚子醬最為純淨清爽的口感。

來到寬敞潔淨的廠區,我們換上了帽子、口罩、白大褂和膠鞋,隨後來到消毒間,對雙手、手套和膠鞋進行了反復嚴格的消毒,最後進入風淋間,避免將身體上的任何碎屑毛髮帶入生產車間。這樣的參觀程式令人安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尊貴的食材值得以這樣的儀式感和嚴格的程式被鄭重對待。

整個魚子醬的生產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因為魚子醬本身就具有獨特風味,除了鹽之外不需要任何調味品。但要製作出好的魚子醬卻並不容易,不僅需要保證食材原料本身的絕對新鮮純淨,還需要操作人員對食材的精准瞭解。

一條鮮活的魚被放在案板上,在工人熟練的手法下,整條魚卵從魚腹中取出,隨即被放在冰槽中,等待“搓卵”。搓卵的手法如同打太極拳,不可乙太重,以免壓破嬌嫩的魚卵,也不可乙太輕,否則無法將魚卵盡數搓出,只有非常熟練的工人可以完成這樣高難度的操作。我們的大廚也嘗試了搓卵,卻發現看起來雲淡風輕的手法蘊含著太多功力。

魚卵接著就被送到下一個環節進行沖洗、稱重、拌鹽、分裝。每一個環節看似簡單,實則要求非常精確。魚子醬的鹽分標準一般在3.2至3.5之間,需要工人們嚴格按照標準加鹽,並充分攪拌,同時確保魚卵完整不破損,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經驗。我們有幸品嘗了一下剛加完鹽的新鮮魚子,成熟飽滿的魚子進入口中,用舌尖輕輕用力一定,能明顯感受到卵壁破裂的彈性以及卵黃湧出的清香味。如此新鮮地品嘗魚子,卻沒有令人不快的腥味,這是十多年養殖加工嚴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綜合發力,也是魚子醬的珍稀之處。

從生產車間出來的那一刻,我們每個人都在回想著剛才的場景。看似極簡的十多個生產加工步驟,卻蘊含著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每一粒新鮮包滿的魚子,都包含著我們對食材的執著追求。原本以為這樣尊貴的食材必定要經歷複雜的加工過程,最後才明白原來最簡單、最原始的食材,卻是要求最高的。鹽,作為唯一的一味調料,以最大氣的方式襯托出深海的純淨味道,也正是因為這樣,這種古老魚類躍過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我們在舌尖感受到大自然令人感動的饋贈。

最後,我們品嘗了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施氏鱘、海博瑞鱘、達氏鰉、歐洲鰉等幾個品種的魚子醬。

經過鹽分熟化的魚子醬與我們在車間品嘗的新鮮魚子相比風味又更加濃郁和豐富。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品嘗魚子醬時,可將手握拳,然後將魚子醬放在虎口處略微溫化,使它的風味隨溫度釋放出來,入口時用舌尖輕輕頂破,感受魚子的彈性和不同的香氣。魚子醬不可以使用銀器,以免因氧化而影響口感。魚子醬可以和香檳、洋酒搭配,也可以與麵包、沙拉等搭配。

離開衢州返回寧波的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回味著這兩天的見聞。珍貴的食材必然有它的難得之處,而我們深入千島湖和浙西城市衢州尋訪,親身經歷了從魚苗到餐桌上的“黑色黃金”的每一個步驟,深刻地體會到對於美食的極致追求。我們已經開始暢想著將這種珍貴食材帶到寧波的畫面,也對我們的大廚即將研發的魚子醬料理充滿了期待。

寧波的美食家們,等著我們!

我們乘坐快艇來到了一處偏僻陡峭的崖邊,正當我們納悶之時,養殖基地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裡是他們的冷水基地,到了夏季湖水溫度過高之時,部分鱘魚和鰉魚會被運送到這裡,確保他們在合適的水溫中生活,能夠產出高品質的魚卵。最為炎熱的五個月之後,它們又會被運送回網箱裡,直到長到8齡左右,真正成熟之後,才會被送到加工基地,進行下一步的檢測。

正說著,我們就在一個涼意逼人的大水池裡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魚。這條魚比我們剛才在網箱中所見的要大出一倍多,吻的形狀也有著明顯不同,在水中遊動的身姿沉穩矯健,令人驚歎。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與剛才我們在網箱中見到的俄羅斯鱘不同,這種大魚名叫達氏鰉,特點就是大頭尖吻,它所產出的魚卵,比俄羅斯鱘略大,風味也略有不同。

水庫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們的大廚和餐飲總監下水與達氏鰉“親密接觸”。全副武裝之後,竟然也有了一番專業人員的派頭。下到冰涼的水中,大廚嘗試著抓住鰉魚的尾巴,卻被這條有力的尾巴一下子甩開,險些一個趔趄摔倒在水池裡。原來鱘鰉魚作為寒冷水系的魚種,尾巴尤為有勁,猶如人類的雙腿,抓魚時,需要避開尾巴,才不會被它反撲。經過幾番掙扎之後,大廚和餐飲總監終於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抱住了這條無辜的大魚,我們也趕快按下了快門,記錄下了這有趣又難得的瞬間。

結束第一天的探訪,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養殖鱘鰉魚的不易。在這個快速消費的年代,花八到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得一條可以產出高品質魚卵的魚,這種奢侈或許也正是魚子醬珍貴的原因之一。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驅車前往位於衢州的生產加工基地,希望能更深入瞭解新鮮的魚卵是如何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食的。

參觀加工車間之前,我們先來到了水庫。這裡養著已經成熟的鱘鰉魚,技術人員會對它們進行取卵檢測,只有卵徑大小達到生產標準的魚才會被送到停食池進行淨化。一般來說,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等品種的卵徑在2,8毫米左右,而達氏鰉可以達到3.2毫米。卵徑合格的魚會被工人們運送到掛著“停食”標牌的鹽水池中,這是為了讓魚兒淨化身體,以達到淨化魚卵,去除土腥味的目的,最終得以保證魚子醬最為純淨清爽的口感。

來到寬敞潔淨的廠區,我們換上了帽子、口罩、白大褂和膠鞋,隨後來到消毒間,對雙手、手套和膠鞋進行了反復嚴格的消毒,最後進入風淋間,避免將身體上的任何碎屑毛髮帶入生產車間。這樣的參觀程式令人安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尊貴的食材值得以這樣的儀式感和嚴格的程式被鄭重對待。

整個魚子醬的生產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因為魚子醬本身就具有獨特風味,除了鹽之外不需要任何調味品。但要製作出好的魚子醬卻並不容易,不僅需要保證食材原料本身的絕對新鮮純淨,還需要操作人員對食材的精准瞭解。

一條鮮活的魚被放在案板上,在工人熟練的手法下,整條魚卵從魚腹中取出,隨即被放在冰槽中,等待“搓卵”。搓卵的手法如同打太極拳,不可乙太重,以免壓破嬌嫩的魚卵,也不可乙太輕,否則無法將魚卵盡數搓出,只有非常熟練的工人可以完成這樣高難度的操作。我們的大廚也嘗試了搓卵,卻發現看起來雲淡風輕的手法蘊含著太多功力。

魚卵接著就被送到下一個環節進行沖洗、稱重、拌鹽、分裝。每一個環節看似簡單,實則要求非常精確。魚子醬的鹽分標準一般在3.2至3.5之間,需要工人們嚴格按照標準加鹽,並充分攪拌,同時確保魚卵完整不破損,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經驗。我們有幸品嘗了一下剛加完鹽的新鮮魚子,成熟飽滿的魚子進入口中,用舌尖輕輕用力一定,能明顯感受到卵壁破裂的彈性以及卵黃湧出的清香味。如此新鮮地品嘗魚子,卻沒有令人不快的腥味,這是十多年養殖加工嚴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綜合發力,也是魚子醬的珍稀之處。

從生產車間出來的那一刻,我們每個人都在回想著剛才的場景。看似極簡的十多個生產加工步驟,卻蘊含著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每一粒新鮮包滿的魚子,都包含著我們對食材的執著追求。原本以為這樣尊貴的食材必定要經歷複雜的加工過程,最後才明白原來最簡單、最原始的食材,卻是要求最高的。鹽,作為唯一的一味調料,以最大氣的方式襯托出深海的純淨味道,也正是因為這樣,這種古老魚類躍過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我們在舌尖感受到大自然令人感動的饋贈。

最後,我們品嘗了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施氏鱘、海博瑞鱘、達氏鰉、歐洲鰉等幾個品種的魚子醬。

經過鹽分熟化的魚子醬與我們在車間品嘗的新鮮魚子相比風味又更加濃郁和豐富。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品嘗魚子醬時,可將手握拳,然後將魚子醬放在虎口處略微溫化,使它的風味隨溫度釋放出來,入口時用舌尖輕輕頂破,感受魚子的彈性和不同的香氣。魚子醬不可以使用銀器,以免因氧化而影響口感。魚子醬可以和香檳、洋酒搭配,也可以與麵包、沙拉等搭配。

離開衢州返回寧波的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回味著這兩天的見聞。珍貴的食材必然有它的難得之處,而我們深入千島湖和浙西城市衢州尋訪,親身經歷了從魚苗到餐桌上的“黑色黃金”的每一個步驟,深刻地體會到對於美食的極致追求。我們已經開始暢想著將這種珍貴食材帶到寧波的畫面,也對我們的大廚即將研發的魚子醬料理充滿了期待。

寧波的美食家們,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