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是雲南的“小瑞士”田園風光,世外桃源,你一定沒到過吧

一個美麗的小山谷中坐落了一個美麗脫俗的小山村,這種美麗讓所有的人驚歎!這如同夢境般的地方受眾神眷顧,讓她如此清新脫俗,任何華麗的語言來形容她的美麗都是蒼白的,

這就是霧裡村。冬季常常有薄霧繚繞著村莊,感覺像仙境一般。

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莊,位於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北面,

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對面。村裡約有60戶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主要是怒族,信仰藏傳佛教,他們非常純樸,好客。 走在路上,唯有一群群土雞在咯咯覓食,“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說的就是這種意境。

霧裡村是秋那桶的一個組,是典型的怒族村寨。她背靠碧羅雪山,隔江與高黎貢山相望,村前寶石般的怒江水不急不緩地靜靜流淌。

以往這裡只有一座索橋與外界相通,遇雨季怒江水大,常衝垮橋板。會長時間隔絕與外界的聯繫。現在已經在這座索橋邊新建了索橋和可通車的水泥橋。

她與外界的唯一交通,是半壁懸崖鑿出的那條百年的茶馬古道,它連接著霧裡村和丙秋公路,如羊腸般蜿蜒。

雖然,滇藏茶馬古道基本早已廢棄不用,但對於霧裡村的村民來說,它依舊是生活的一部分。之於外來的旅行者,茶馬古道是一種驚險原始的刺激體驗,但對於霧裡村的村民來說並沒有多少詩情畫意,這是他們的日常,孩子們穿越這條崎嶇的道路,前往遠遠的丙中洛中學上學。

霧裡村原來叫五裡村或翁裡村,因時常雲霧繚繞,炊煙嫋嫋的唯美畫面征服了無數驢友,於是在他們的遊記中這裡就成了充滿詩意的“霧裡村”,於是改名霧裡村。2013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鄉村,2016年8月18日被評選為雲南特色旅遊新地標。

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三無”小村落,這裡沒有公路、沒有汽車、沒有現代化設備,才成就了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瑞士田園風光。

霧裡村,這裡風景如畫,三面環山,山上樹木蔥蘢,雲霧繚繞,一面臨江,坐落在一片扇形斜坡之上,怒族人深褐色的高腳木屋點綴著翠綠的田野,村前是碧藍的江水,村後是疊翠的青山,伴著嫋嫋的炊煙,靜謐和諧的美感油然而生,真可謂是“風景這邊獨好“!

進到霧裡,你不僅會感覺置身異域,更會感覺穿越到魏晉,仿佛天外來客誤打誤撞闖進了世外桃源。

村民以怒族居民為主,這裡是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怒族民居建築形式及風格保留較完整的典型村寨。 怒族特色民居“石板房”,採用天然的葉岩做屋頂瓦片,堅固耐用,冬暖夏涼。

這裡的人,像是住在樹蔭裡,葉與葉的縫隙裡有陽光灑落的星星點點。古樸的裝束,寧和的面容,眉眼裡的與世無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慢慢地過,輕輕地走。好像是電影裡的慢鏡頭,伴著淡淡的青草味道,定格成疏朗的情節,讓人心生惦念,久久不忘。

時光緩流過這裡,涼涼的,薄薄的,像是月光灑在古寺裡的桃花上;時光緩流過這裡,不驟然,不張揚,像是南風裡帶來的琴音,笑語盈盈。

她古樸,古樸的沒有任何矯飾;她自然,自然的無一點突兀與彰顯;她原始,原始的似乎從未被開墾。她在凡間,卻不落塵滓,不染塵埃 。在那裡,我們看不到燈紅酒綠,浮躁喧囂;在那裡,“久在樊籠裡”的我們,仿佛經由時間隧道,找尋到兒時的自己。我們這時似乎才能真切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而離開後,心中卻久久回蕩著來自茶馬古道的絕鈴空想。

霧起時,這些參差分佈於綠草如茵山坡上的小屋連同整個村莊便被這淡淡的雲霧幻入了詩;霧散後,村莊便被這自然的美景納入了畫。整個小村就在那或隱或現,或明或暗的霧靄中靜靜地綻放自己的美麗。這裡每天早晨都會聚集攝影愛好者爭相取景拍攝。這個大自然搭建的夢幻舞臺,從來不會吝嗇,總是為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示最美的演出。

這就是霧裡村,隱於霧裡,美如童話,滇西北的另一個天堂!

茶馬古道是一種驚險原始的刺激體驗,但對於霧裡村的村民來說並沒有多少詩情畫意,這是他們的日常,孩子們穿越這條崎嶇的道路,前往遠遠的丙中洛中學上學。

霧裡村原來叫五裡村或翁裡村,因時常雲霧繚繞,炊煙嫋嫋的唯美畫面征服了無數驢友,於是在他們的遊記中這裡就成了充滿詩意的“霧裡村”,於是改名霧裡村。2013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鄉村,2016年8月18日被評選為雲南特色旅遊新地標。

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三無”小村落,這裡沒有公路、沒有汽車、沒有現代化設備,才成就了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瑞士田園風光。

霧裡村,這裡風景如畫,三面環山,山上樹木蔥蘢,雲霧繚繞,一面臨江,坐落在一片扇形斜坡之上,怒族人深褐色的高腳木屋點綴著翠綠的田野,村前是碧藍的江水,村後是疊翠的青山,伴著嫋嫋的炊煙,靜謐和諧的美感油然而生,真可謂是“風景這邊獨好“!

進到霧裡,你不僅會感覺置身異域,更會感覺穿越到魏晉,仿佛天外來客誤打誤撞闖進了世外桃源。

村民以怒族居民為主,這裡是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怒族民居建築形式及風格保留較完整的典型村寨。 怒族特色民居“石板房”,採用天然的葉岩做屋頂瓦片,堅固耐用,冬暖夏涼。

這裡的人,像是住在樹蔭裡,葉與葉的縫隙裡有陽光灑落的星星點點。古樸的裝束,寧和的面容,眉眼裡的與世無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慢慢地過,輕輕地走。好像是電影裡的慢鏡頭,伴著淡淡的青草味道,定格成疏朗的情節,讓人心生惦念,久久不忘。

時光緩流過這裡,涼涼的,薄薄的,像是月光灑在古寺裡的桃花上;時光緩流過這裡,不驟然,不張揚,像是南風裡帶來的琴音,笑語盈盈。

她古樸,古樸的沒有任何矯飾;她自然,自然的無一點突兀與彰顯;她原始,原始的似乎從未被開墾。她在凡間,卻不落塵滓,不染塵埃 。在那裡,我們看不到燈紅酒綠,浮躁喧囂;在那裡,“久在樊籠裡”的我們,仿佛經由時間隧道,找尋到兒時的自己。我們這時似乎才能真切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而離開後,心中卻久久回蕩著來自茶馬古道的絕鈴空想。

霧起時,這些參差分佈於綠草如茵山坡上的小屋連同整個村莊便被這淡淡的雲霧幻入了詩;霧散後,村莊便被這自然的美景納入了畫。整個小村就在那或隱或現,或明或暗的霧靄中靜靜地綻放自己的美麗。這裡每天早晨都會聚集攝影愛好者爭相取景拍攝。這個大自然搭建的夢幻舞臺,從來不會吝嗇,總是為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示最美的演出。

這就是霧裡村,隱於霧裡,美如童話,滇西北的另一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