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曾是中國最火美女主持,卻在最輝煌時消失十年,為兒子傾家當產

2004年,連續主持了13屆春晚的她,突然在事業巔峰期,消失在央視舞臺……

2017年,衰老發福、面部浮腫,氣質全無的她突然出現在《朗讀者》舞臺上,董卿轉頭看了她一眼就淚崩,動容無數。

她是90年代著名女主持,地位堪比現在的央視花旦董卿。她是倪萍,倪萍回來了。

從國民女神到路人大媽,她這前半生,盡是悲歌。

她說:“如果有來世,不要愛情,不要孩子,不要父母,就想一個人過……”

倪萍1959年出生于山東,原名劉萍,出生不久後父母就離異,跟著姥姥過活。

因為父愛缺失,她從小就自立要強。為了安慰母親,她不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藝術學院,還偷偷跑去了警察局,把父姓“劉”改成了“倪”。

入學後,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勤工儉學,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卻在一次戶外發傳單時,她清純姣好的氣質被導演看中,拍了她人生第一部戲《山菊花》。

第二年她又參加了故事片《女兵》的拍攝,表演靈動流暢,引起圈內人的關注,之後正式踏入演藝圈。

1982年,倪萍畢業後被分配到山東話劇院工作,24歲就被定為國家二級演員。

雖然沒名氣,但她的清秀氣質和兩部戲的精湛表演,被央視邀請在《人與人》這個節目中客串角色,她的伶牙俐齒,親民大方,頗受觀眾喜愛。

央視萬萬沒想到,這節目還挖掘出了這姑娘的主持潛能。

1988年,倪萍開始獨當一面,在中央電視臺擔任業餘節目主持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記住這個,漂亮又不高冷,大氣又接地氣;從容更有人情味的姑娘。

而真正讓她開始走上事業巔峰的,是1990年,31歲時的她成為《綜藝大觀》女主持。這個節目當時十分火爆,加上她瀟灑親民自然的主持風格,給廣大觀眾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自此以後她的事業像是開了掛,連續三屆拿金話筒獎,還連續十幾年主持收視率在十億觀眾左右的大型晚會“春節聯歡晚會”。

她曾經的輝煌,是現在很多人無法企及的。

但很可惜,我們並不知道,這樣人前風光,言笑晏晏的女強人,卻在經歷著最為黑暗慘澹的人生。

倪萍的感情路異常坎坷,剛剛進入央視時,她就因為價值觀差異和第一任丈夫離了婚,被迫放棄了女兒的撫養權。

這段因年少衝動而走進婚姻的失敗經歷,讓她以為自己不會再輕易愛上一個男人。

但不久之後,她遇上了陳凱歌,兩人迅速相戀了。

大抵女人都是抵擋不住有才氣的男人,倪萍如是。1991年兩人開始同居,她不僅無條件支持陳凱歌的事業,還衣不解帶的照顧陳凱歌住院的老父親,讓陳凱歌大為感動。

還多次對倪萍說:“嫁給我,和我一起過吧!”

熱戀中的女人總是智商為零,倪萍以為陳凱歌已然給了自己這個承諾,就滿心歡喜的等著這個男人給自己穿上婚紗,卻遲遲不見陳凱歌提起結婚的事情。

1996年,陳凱歌突然以陳紅懷孕為由,和她分手,她如夢初醒,就像一場夢一樣,被現實擊個粉碎。

那段日子,她過的極其屈辱,沒有自尊,在她的自傳《日子》裡就寫道:“極度悲傷,難過,腸子被灰洗過了!”

愛情這個東西,旁觀者無法給出判斷,但必須得說,倪萍是真的很堅強的一個女性。

就像她寫的《姥姥語錄》: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兒了也得亮。

再之後,倪萍和攝影家王文瀾步入婚姻殿堂,兩年後,40歲的倪萍生下兒子虎子。

她從小父母離異,有個幸福的家庭,好好疼愛自己的孩子一直是自己的夢想,如今也許就是心中最大的圓滿。

但誰能想到,倪萍2004年突然消失在央視舞臺。之後的她放飛自我,而煙不離手、滿口糟牙,糾結急躁,穿著劣質棉大衣,平底布鞋的形象,總是出現在娛樂八卦上,受人詬病。

就連劉曉慶也看不下去,曾托人告訴她捯飭捯飭再出門。而有一次她去菜市場,一位賣魚小販抓住她的手就哭了起來:“你怎麼老成這個樣子了,你是不是過得很不好啊?”

很快許多人認出她來,從女神到路人甲,唏噓一片,而倪萍卻淡然地說:“過得不好,還買黃花魚吃啊!”

其實離開觀眾視線的她只想平淡的活著,外界卻總是對她惡意滿滿。

2011年,她被獲得“共和國脊樑十大卓越人物”的稱號,就有人無故諷刺她:“確實是共和國脊樑,只是得了頸椎病”。

2014年,倪萍在好友再三邀請下,重返舞臺主持《等著我》時,因言語犀利,煽情而“正能量”的風格,讓人覺得她嘩眾取寵,更是被很多觀眾痛駡。特別是她的發胖,似乎成了觀眾最不能忍的笑話。

但沒人知道,她剛開始接《等著我》時,節目組想過對她進行“包裝”,她卻直接拒絕:“你們努力打造我,能打造成誰?能收拾到18歲?這很不靠譜。踏踏實實地把節目做好,才會有觀眾。”

於是她卸下所有裝飾,簡簡單單的出場,如此耿直踏實的人不是更應該值得尊重?

只是,倪萍離開的那些年,大眾意識在變,而只有一成不變的她不理外界紛爭,不辯解,保持隱忍低調,默默守在一個人身邊,日夜操勞,活成苦行僧。

近日當她登上《朗讀者》的時候,人們才知道2004年的倪萍為什麼會消失。

原來一切只因為她是個母親。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她,但她卻是個好媽媽。

當初倪萍生下兒子虎子之後,孩子很快就被診斷為先天性白內障。

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終生失明,甚至危及生命。聽到這個噩耗的倪萍幾近暈厥。

而春晚導演找到她時,她就已經精神崩潰,卻強忍著歡笑,為觀眾送來一句“春節好”,心裡卻淚流成河。

99年春晚之後,倪萍為了給兒子治病,幾乎傾家蕩產,她的丈夫忍受不了這種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與煎熬,就和她離了婚,一個人離開了。

其實再大的苦難,如果有個人一起挨著會好很多。

可是現在所有痛苦的重量壓得她只能匍匐在地。快熬不住的時候就悶幾口酒,一根一根洶湧抽著煙,還有90歲不知情的姥姥安慰她:“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個盼望就能實現了。”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醫療條件,因為高昂的費用,她差點賣房,好在朋友親戚的東湊西借下,她才勉強和兒子坐上飛機,在異國住著廉價旅館,開始漫長的求醫之路。

為了掙錢,只要國內有邀約,特別是電影,只要片酬高過機票,不挑劇本,她一律接受。

那個時候拍電影拿錢快,但低品質的影片卻很快耗盡她的知名度。人們對她開始各種嘲諷,駡名接二連三的來,說她沒原則。她沒時間難過,只能一言不發的受著。

對她來說,不管什麼原則,在兒子生命面前,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陪著兒子的每一天,她都是提心吊膽。因為之前有個日本媽媽因為孩子沒救了,從大夫的辦公室出來就直接暈厥了過去,她不知道明天自己會不會是第二個。

儘管心裡難受,她從來不敢在兒子面前掉淚。每天陪著他一起做檢查,從一樓背到七樓,檢查的時候一口水不敢喝,一口乾糧都不敢吃,站著門口眼神一直望著……

經過十多年的內心煎熬,兒子最後一次檢查時美國醫生對她說階段性虎子沒問題了:“孩子結婚了再來複查!”

聽完這句話她抱著兒子,又哭又笑:“你60歲再結婚吧,媽媽再也不想來複查了。”

多大的苦難才能提起來,雲淡風輕。《朗讀者》上的倪萍,真真實實像極了普通的母親,為了孩子,可以被全世界誤解。這種母愛的魅力,比起用手術來維持虛有其表的美貌要刻骨的多。

總算是被命運垂憐,倪萍的堅強和韌性打動了導演楊亞洲,他成了她的臂膀,終覓得安穩的港灣。而倪萍也在苦難過後,更懂得生活的真諦:

天黑了就是遇上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人命不是撂下(放棄),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的希望了,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的勁兒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別在黑夜裡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兒了。

現世安穩下,她也開始努力把生活過好,她開始學畫畫,還無師自通成了畫家。在加拿大多次舉辦了畫展,一幅山水畫還能拍出118萬的價格。

著名畫家范曾就曾評價說:“倪萍的畫是活的。”並戲言倪萍可以賣畫為生了。但倪萍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從不賣畫,除非做慈善時義賣,將賣畫所得捐贈慈善事業。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經濟條件不好的倪萍就捐了100萬,兒子虎子還問媽媽:“我們還有錢治病吃飯嗎?”倪萍笑著說:“媽媽當然還有錢,給你攢著了。”

美人如斯,她追求的不過普通傳統女人的簡單質樸與堅毅倔強,而太多的人,卻要求她是一個外貌上永不遲暮的女神。

美人終會老去,只有骨子裡的東西才能永存不朽。

還連續十幾年主持收視率在十億觀眾左右的大型晚會“春節聯歡晚會”。

她曾經的輝煌,是現在很多人無法企及的。

但很可惜,我們並不知道,這樣人前風光,言笑晏晏的女強人,卻在經歷著最為黑暗慘澹的人生。

倪萍的感情路異常坎坷,剛剛進入央視時,她就因為價值觀差異和第一任丈夫離了婚,被迫放棄了女兒的撫養權。

這段因年少衝動而走進婚姻的失敗經歷,讓她以為自己不會再輕易愛上一個男人。

但不久之後,她遇上了陳凱歌,兩人迅速相戀了。

大抵女人都是抵擋不住有才氣的男人,倪萍如是。1991年兩人開始同居,她不僅無條件支持陳凱歌的事業,還衣不解帶的照顧陳凱歌住院的老父親,讓陳凱歌大為感動。

還多次對倪萍說:“嫁給我,和我一起過吧!”

熱戀中的女人總是智商為零,倪萍以為陳凱歌已然給了自己這個承諾,就滿心歡喜的等著這個男人給自己穿上婚紗,卻遲遲不見陳凱歌提起結婚的事情。

1996年,陳凱歌突然以陳紅懷孕為由,和她分手,她如夢初醒,就像一場夢一樣,被現實擊個粉碎。

那段日子,她過的極其屈辱,沒有自尊,在她的自傳《日子》裡就寫道:“極度悲傷,難過,腸子被灰洗過了!”

愛情這個東西,旁觀者無法給出判斷,但必須得說,倪萍是真的很堅強的一個女性。

就像她寫的《姥姥語錄》: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兒了也得亮。

再之後,倪萍和攝影家王文瀾步入婚姻殿堂,兩年後,40歲的倪萍生下兒子虎子。

她從小父母離異,有個幸福的家庭,好好疼愛自己的孩子一直是自己的夢想,如今也許就是心中最大的圓滿。

但誰能想到,倪萍2004年突然消失在央視舞臺。之後的她放飛自我,而煙不離手、滿口糟牙,糾結急躁,穿著劣質棉大衣,平底布鞋的形象,總是出現在娛樂八卦上,受人詬病。

就連劉曉慶也看不下去,曾托人告訴她捯飭捯飭再出門。而有一次她去菜市場,一位賣魚小販抓住她的手就哭了起來:“你怎麼老成這個樣子了,你是不是過得很不好啊?”

很快許多人認出她來,從女神到路人甲,唏噓一片,而倪萍卻淡然地說:“過得不好,還買黃花魚吃啊!”

其實離開觀眾視線的她只想平淡的活著,外界卻總是對她惡意滿滿。

2011年,她被獲得“共和國脊樑十大卓越人物”的稱號,就有人無故諷刺她:“確實是共和國脊樑,只是得了頸椎病”。

2014年,倪萍在好友再三邀請下,重返舞臺主持《等著我》時,因言語犀利,煽情而“正能量”的風格,讓人覺得她嘩眾取寵,更是被很多觀眾痛駡。特別是她的發胖,似乎成了觀眾最不能忍的笑話。

但沒人知道,她剛開始接《等著我》時,節目組想過對她進行“包裝”,她卻直接拒絕:“你們努力打造我,能打造成誰?能收拾到18歲?這很不靠譜。踏踏實實地把節目做好,才會有觀眾。”

於是她卸下所有裝飾,簡簡單單的出場,如此耿直踏實的人不是更應該值得尊重?

只是,倪萍離開的那些年,大眾意識在變,而只有一成不變的她不理外界紛爭,不辯解,保持隱忍低調,默默守在一個人身邊,日夜操勞,活成苦行僧。

近日當她登上《朗讀者》的時候,人們才知道2004年的倪萍為什麼會消失。

原來一切只因為她是個母親。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她,但她卻是個好媽媽。

當初倪萍生下兒子虎子之後,孩子很快就被診斷為先天性白內障。

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終生失明,甚至危及生命。聽到這個噩耗的倪萍幾近暈厥。

而春晚導演找到她時,她就已經精神崩潰,卻強忍著歡笑,為觀眾送來一句“春節好”,心裡卻淚流成河。

99年春晚之後,倪萍為了給兒子治病,幾乎傾家蕩產,她的丈夫忍受不了這種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與煎熬,就和她離了婚,一個人離開了。

其實再大的苦難,如果有個人一起挨著會好很多。

可是現在所有痛苦的重量壓得她只能匍匐在地。快熬不住的時候就悶幾口酒,一根一根洶湧抽著煙,還有90歲不知情的姥姥安慰她:“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個盼望就能實現了。”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醫療條件,因為高昂的費用,她差點賣房,好在朋友親戚的東湊西借下,她才勉強和兒子坐上飛機,在異國住著廉價旅館,開始漫長的求醫之路。

為了掙錢,只要國內有邀約,特別是電影,只要片酬高過機票,不挑劇本,她一律接受。

那個時候拍電影拿錢快,但低品質的影片卻很快耗盡她的知名度。人們對她開始各種嘲諷,駡名接二連三的來,說她沒原則。她沒時間難過,只能一言不發的受著。

對她來說,不管什麼原則,在兒子生命面前,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陪著兒子的每一天,她都是提心吊膽。因為之前有個日本媽媽因為孩子沒救了,從大夫的辦公室出來就直接暈厥了過去,她不知道明天自己會不會是第二個。

儘管心裡難受,她從來不敢在兒子面前掉淚。每天陪著他一起做檢查,從一樓背到七樓,檢查的時候一口水不敢喝,一口乾糧都不敢吃,站著門口眼神一直望著……

經過十多年的內心煎熬,兒子最後一次檢查時美國醫生對她說階段性虎子沒問題了:“孩子結婚了再來複查!”

聽完這句話她抱著兒子,又哭又笑:“你60歲再結婚吧,媽媽再也不想來複查了。”

多大的苦難才能提起來,雲淡風輕。《朗讀者》上的倪萍,真真實實像極了普通的母親,為了孩子,可以被全世界誤解。這種母愛的魅力,比起用手術來維持虛有其表的美貌要刻骨的多。

總算是被命運垂憐,倪萍的堅強和韌性打動了導演楊亞洲,他成了她的臂膀,終覓得安穩的港灣。而倪萍也在苦難過後,更懂得生活的真諦:

天黑了就是遇上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人命不是撂下(放棄),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的希望了,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的勁兒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別在黑夜裡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兒了。

現世安穩下,她也開始努力把生活過好,她開始學畫畫,還無師自通成了畫家。在加拿大多次舉辦了畫展,一幅山水畫還能拍出118萬的價格。

著名畫家范曾就曾評價說:“倪萍的畫是活的。”並戲言倪萍可以賣畫為生了。但倪萍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從不賣畫,除非做慈善時義賣,將賣畫所得捐贈慈善事業。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經濟條件不好的倪萍就捐了100萬,兒子虎子還問媽媽:“我們還有錢治病吃飯嗎?”倪萍笑著說:“媽媽當然還有錢,給你攢著了。”

美人如斯,她追求的不過普通傳統女人的簡單質樸與堅毅倔強,而太多的人,卻要求她是一個外貌上永不遲暮的女神。

美人終會老去,只有骨子裡的東西才能永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