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滸傳》中宋江的貼身護衛,還是《射雕英雄傳》郭靖的祖先

西川嘉陵江,源起秦嶺,奔騰兩千餘裡,匯入長江。嘉陵江畔,多江湖豪客,郭盛便生長於此。

郭盛師從本鄉兵馬張提轄,承得一杆方天畫戟,有唐初名將薛仁貴之風,故江湖人稱賽仁貴。

薛仁貴發跡於寒窯,郭盛也只是個販夫走卒,曾以倒賣水銀為生,奔走于九曲黃河。

郭盛命途乖蹇,在黃河裡遭大風翻了船,滿船水銀盡瀉于滾滾洪波,因此消折了本錢,回鄉無計。

天要絕人之路,人偏要與天相爭。郭盛便糾結了船上艄公舵手,一齊落草為寇,尋個自在安身。

黃河下游,有個險峻去處,名喚對影山。因兩座高山,一般形勢,如同鏡中之影,因而得名。

對影山上,本有一夥強人,為頭的喚作小溫侯呂方,也使一杆方天畫戟,有漢末呂布之風。

郭盛前來,與呂方相爭。兩座高山,兩杆畫戟,總要決個輸贏。

呂方穿紅衣,郭盛著白袍,幾度交鋒,皆是難分高下。

一日,兩人山前比武,相鬥三十餘合,兩杆畫戟上的絨絛糾纏在一起,分開不得。

忽然間,一支雕翎羽箭天外飛來,恰將絨絛射斷。

遠處,花榮按著長弓,宋江撚著髭須。

宋江向來重英雄,為兩方勸和,棄了這小寨,共赴水泊梁山。

幾撥人馬來了又去,唯有兩座對影高山,相顧無言。

梁山大寨,好漢雖眾,卻多是江湖草莽,如郭盛呂方這般俊朗武將實在不多,

所以隨侍宋江左右,充當護衛。

那兩杆方天畫戟,時常豎在忠義堂內,半分不敢離去。

梁山大聚義時,郭盛上應地佑星,坐第五十五把交椅,與呂方兩人剛好位居一百單八將最中間。

一左一右,為守護中軍馬軍驍將。

梁山招安前後幾次大戰,郭盛戰績平平,因為他的職責是護衛宋江,其實上陣殺敵的機會並不多。何況比起五虎八驃,他的方天畫戟,也似乎黯淡了許多。


南征方臘之際,宋公明大戰烏龍嶺,嶺上正是南離大將軍石寶。郭盛上山奪嶺,嶺上飛下一塊大石,正中郭盛,連人帶馬,橫死當場。

好漢賽仁貴,就此折戟沉沙。戟上金錢五色幡,隨風而散。

《水滸傳》中,郭盛的形象較為模糊,出場的機會也比呂方少很多,

讓人很難記住。然而,他的故事卻在《射雕英雄傳》中有了後續。

臨安牛家村裡,郭嘯天正是賽仁貴郭盛的後人。郭嘯天身死之後,李萍遠走大漠,生下一個孩子,便開始了彎弓射雕的一代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