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販毒日記|18歲女孩緣何一年變身女毒販?

“成長的代價,就是失去原本的樣子。”

2014年春節後開學,我國西部某省一縣城中學高二女生李靜(化名)在日記本扉頁上寫下了這句話。誰也沒想竟一語成讖——在隨後的一年裡,李靜多次往來雲南販運毒☆禁☆品。

在2015年2月份警方破獲的一起部級毒☆禁☆品目標案件中,李靜販運的毒☆禁☆品重量竟達5.5公斤。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涉毒人數增長較快

無數花季少年和他們的家庭成為毒☆禁☆品的犧牲品

青春沒有橡皮擦,18歲女孩的日記本

寫滿了懺悔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也寫滿了“缺愛”之痛……

(資料圖,來源於網路)

高中女生變身等待判決的女毒販

“2014年12月7日,DL(注:大理),晴。時隔兩個多月,我又一次來到這裡,這個城市還是這樣安靜,事還是那件事,街還是那條街,一切都沒有變,就連街口的那條大黑狗也沒有絲毫改變,還是那麼瘦。”

警方破獲該案時李靜隨身攜帶的2本日記本,記錄了這個花季女孩走上販毒路的全過程。

2014年12月7日,李靜到達雲南大理接毒☆禁☆品時寫下的這段文字,

安靜而唯美,像是女孩在描述到第一次遇見愛情的地方重遊。這一次李靜參與的販毒團夥共有5名成員,李靜和另外兩名孕婦負責運毒。因案情重大,該案件被公安部列為部級毒☆禁☆品大案。

“2014年12月8日,CD(注:成都),陰雨。我已經坐上了這趟旅途的最後一班列車……小馬哥(該案主要嫌疑人)的電話關機了,但願沒出什麼事。”

李靜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當她和同夥出發的那天起,一張抓捕大網已經悄然張開。當第二天下火車時,等待她的是一雙冰冷的手銬。

這已經不是李靜第一次販毒。2014年5月,認識不久而且出手闊綽的“男朋友”讓她去雲南旅遊,還給了幾萬塊錢“工資補貼”,回來時李靜“受託”帶了個箱子回來。後來儘管知道了“男朋友”大把花錢是靠販毒來的,但第二趟讓她販毒時,李靜還是痛快去了。

是誰改變了青春的“樣子”

李靜原本是個愛讀書的好學生,上學期期末考試還取得了年級第六的好成績。她夢想是做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或者治病救人的醫生。2104年元宵節後的一次離家出走,改變了李靜命運的軌跡。

“2014年元宵節那天,樓上的同學舉行成人禮。由於回家晚了,父親把我關到門外,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李靜說,父親性格暴躁,她跟父親關係一直很緊張。在同學家住了一晚後,李靜第二天乘車到了省城,

找了一份賣口香糖的臨時工作。

白天沿街推銷,晚上李靜認識的一些朋友把她領到酒吧、KTV、慢搖吧這樣的場所。在這裡,李靜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也認識了很多“朋友”。

半個月後,李靜的父母找到了她。“2014年3月2日,晴。這段時間讓我看到了世間的各種炎涼,很慶倖又回到了學校。我會安安穩穩地度過這一年,好好上學。”

雖然決心好好上學,但城市夜幕下的燈紅酒綠、“朋友”的一擲千金已經悄然改變了李靜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她依然跟那些“朋友”保持聯繫,依然惦念著那些“豐富多彩”的夜晚,再也無心學習。

對於李靜的“變壞”,父親給予的只是變本加厲的暴躁和挖空心思的言語打擊和羞辱。一個月後,李靜再次棄學離家。“2014年4月8日,XX,晴。路是我自己選的,我沒有資格說後悔。現實就是這樣,只要自己過得好,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

這次,李靜在美容院裡找了一個推銷產品的工作。一面舔舐著生活的苦澀,一面看著那些一擲千金的女顧客,李靜受到了強烈刺激。2104年5月份,面對房租都交不起的窘迫生活,抱著對大把花錢日子的憧憬,在剛結識的“男朋友”小馬哥的蠱惑下,李靜隻身飛往雲南。

“我想把人生變成一張鉛筆畫,可橡皮擦在哪?”

一年改變一生,一個朋友改變一生,一個過錯改變一生。李靜僅用一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從備戰高考的女學生到等待判決女毒販的身份轉換。

翻開李靜的日記本,在這一年中,懺悔、心靈的掙扎及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其實一直都在。“2014年6月12日,XX,晴。陽光從豪華套房的玻璃窗穿過,我多想它能滌淨我污濁的靈魂。我想把人生變成一張鉛筆畫,可橡皮擦在哪?”

“2014年10月26日,XX,晴。和十七歲說再見,和十八歲說你好!人生跟我開了一個無比大的玩笑,……如果上天開恩,我願用一生去改變。”

但這些懺悔和對未來的期許,除了李靜自己,沒有人知道。李靜說,有時候她特別渴盼能接到父母或者學校的電話,叫她回去,但這樣的電話遲遲沒有來。

最後一次離家後,她和為生活奔波的父親關係更加惡劣,偶爾在過節時與母親短信聯繫,也是寥寥幾句,對一個身無所長的女孩在陌生的城市怎麼生活,父母從來沒有過問,這讓李靜徹底對家庭心涼。

案發後,接到通知的父母連夜趕了600多公里到看守所探望,但沒有被允許見面。“想必他們也是愛我的,也是後悔的。”李靜說,“如果當時父母能對我的變化多一些關心,多一些直接表達的愛,我也不會有今天。”

“學校失教、家庭失管、社會失友、個人失律,是李靜們走上販毒之路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目前我國吸毒、販毒青少年的共性所在。”一位禁毒民警說,很多價值觀、人生觀尚在形成階段的青少年,在社會的燈紅酒綠、浮華生活面前不堪一擊。這時候正是最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給予關心和正確引導的關鍵階段。

站在18歲的旋轉門中間,李靜曾憧憬過很多愛,夢想過成為醫生、老師。然而一轉身,毒☆禁☆品卻將她拉進了無盡的深淵。

審核:鄭四清

本期編輯:張鵬 江河 譚珺予

珍愛生命

遠離毒☆禁☆品

您關注的,即是我們推送的;

我們推送的,則期盼您的關注!

她依然跟那些“朋友”保持聯繫,依然惦念著那些“豐富多彩”的夜晚,再也無心學習。

對於李靜的“變壞”,父親給予的只是變本加厲的暴躁和挖空心思的言語打擊和羞辱。一個月後,李靜再次棄學離家。“2014年4月8日,XX,晴。路是我自己選的,我沒有資格說後悔。現實就是這樣,只要自己過得好,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

這次,李靜在美容院裡找了一個推銷產品的工作。一面舔舐著生活的苦澀,一面看著那些一擲千金的女顧客,李靜受到了強烈刺激。2104年5月份,面對房租都交不起的窘迫生活,抱著對大把花錢日子的憧憬,在剛結識的“男朋友”小馬哥的蠱惑下,李靜隻身飛往雲南。

“我想把人生變成一張鉛筆畫,可橡皮擦在哪?”

一年改變一生,一個朋友改變一生,一個過錯改變一生。李靜僅用一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從備戰高考的女學生到等待判決女毒販的身份轉換。

翻開李靜的日記本,在這一年中,懺悔、心靈的掙扎及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其實一直都在。“2014年6月12日,XX,晴。陽光從豪華套房的玻璃窗穿過,我多想它能滌淨我污濁的靈魂。我想把人生變成一張鉛筆畫,可橡皮擦在哪?”

“2014年10月26日,XX,晴。和十七歲說再見,和十八歲說你好!人生跟我開了一個無比大的玩笑,……如果上天開恩,我願用一生去改變。”

但這些懺悔和對未來的期許,除了李靜自己,沒有人知道。李靜說,有時候她特別渴盼能接到父母或者學校的電話,叫她回去,但這樣的電話遲遲沒有來。

最後一次離家後,她和為生活奔波的父親關係更加惡劣,偶爾在過節時與母親短信聯繫,也是寥寥幾句,對一個身無所長的女孩在陌生的城市怎麼生活,父母從來沒有過問,這讓李靜徹底對家庭心涼。

案發後,接到通知的父母連夜趕了600多公里到看守所探望,但沒有被允許見面。“想必他們也是愛我的,也是後悔的。”李靜說,“如果當時父母能對我的變化多一些關心,多一些直接表達的愛,我也不會有今天。”

“學校失教、家庭失管、社會失友、個人失律,是李靜們走上販毒之路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目前我國吸毒、販毒青少年的共性所在。”一位禁毒民警說,很多價值觀、人生觀尚在形成階段的青少年,在社會的燈紅酒綠、浮華生活面前不堪一擊。這時候正是最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給予關心和正確引導的關鍵階段。

站在18歲的旋轉門中間,李靜曾憧憬過很多愛,夢想過成為醫生、老師。然而一轉身,毒☆禁☆品卻將她拉進了無盡的深淵。

審核:鄭四清

本期編輯:張鵬 江河 譚珺予

珍愛生命

遠離毒☆禁☆品

您關注的,即是我們推送的;

我們推送的,則期盼您的關注!